石梅湾威斯丁酒店:谁可以帮我提供下金色少年儿童红色之旅的感受或者演讲稿20万火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4 13:48:20
最好是我门安徽省的啊!求你门了啊

今天早上6点左右,我们一行人踏上了安徽金寨的红色之旅,我们用了8个小时到达金寨,生活在水泥森林的我们走进了空气新鲜的山区,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下午2点,我们到了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金寨,景色秀美,三面环山一面朝水,它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有人亲切地称呼金寨县为“将军县”。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金寨县革命历史博物馆,它坐落在安徽金寨县城梅山的红军村,与革命烈士纪念塔交相辉映。博物馆的正面镶嵌着邓小平题写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八个大字。大门两面有8根大理石柱和16级花岗石台阶。馆前广场四周松柏挺立。馆后是回廓庭院,盆景花卉,四季长青。我们首先参观了序厅部分,序厅正面悬挂着邓小平,刘伯承,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笔题词和一幅《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大型浮雕。两侧分别是前言和史迹电动图,概括地介绍金寨县革命史。之后我们来到了革命历史陈列馆,它共分四个时期:党的成立和大革命时期,展出了金寨旱期党组织的创建和农民运动的兴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丰富的史料,展出了著名的立夏节和六霍两大起义,以及诞生的红32师和红33师,后又创建军和重建的红25军和红28军的史实,反映了金寨既是鄂豫皖苏区的中心区,又是红四方面军的重要发源地;抗日战争时期,展出了金寨人民踊跃参加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中共安徽省工委和鄂豫皖区党委在金寨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史实;解放战争时期,展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重建根据地,迎来全国解放的史实。接着我们来到了另一边的革命烈士陈列馆,这里陈列着各个时期牺牲的140名县团级以上和著名烈士的画像和事迹,并配有全县各乡镇11000多烈士英名录。展出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感人至深,可以由此看党哺育下的金寨人民及佼佼儿女的革命风和英雄气概。馆内将军厅,展出了洪学智、皮定均、徐立清、林维先、肖全夫等金寨籍59位工工共和国将军的戎马生涯和人生风采。这59位将军中有一位上将、八位中将、50位少将,他们犹如这块红土地上升腾起来的59 颗璀璨夺目的星星,是老区人民的光荣和骄傲。如今,59位将军的照片由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捐资,以金铂镶嵌陈列闪闪发光、光彩照人。从博物馆出来后,我才真正感受到这里浓浓的革命气息,我才真正了解到为什么说这里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接着我们马不停蹄的来到了博物馆后面的烈士陵园,它坐落于位于梅山西侧的山坡上,据说海拔100多米,爬上了具有象征意义的3层台阶后,我们来到了宏伟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下,塔高24米,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塔身正面镌刻着刘伯承元帅亲笔题写的“燎原星火”四个镀金大字。塔基正面镶有汉白玉浮雕,背面墨色大理石上铭刻着中共金寨县委、金寨县人民政府纪念碑文。烈士塔四周和台阶两旁青松翠柏,四季常青,庄严肃穆。一番抬头敬仰之后,我们又瞻仰了塔后山坡上的红军烈士墓群,据导游说这里安葬有15位将军,131位红军战士呢!在徒步下山的路上,馆长向我们介绍,说这里即将被规划成为一个庞大的红色旅游景点,届时金寨红军的光荣历史将被更多人传颂,我们似乎也看到了金寨更加光明的明天。下了山,我们来到了梅山水库,这是世界第一拱顶坝,也是我国设计的第一座空心坝。当年为了建设这座水库,更是为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金寨县有十万亩良田被淹、十万农民迁移、十万金寨儿女为革命献身,正是这三个“十万”才真正导致了金寨县贫穷 ,这三个“十万”就是“老区”这两个字包含的特殊含义——只有付出,不求什么回报。我们深深得被老区人民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驱车来到金寨县城,我们看到的是相对“繁华”的城镇,我们住的是当地最好的一家宾馆,街边的时装店、超市与大城市里没什么区别,几乎看不出这贫困 老区的贫困所在,然而之后两天的古碑行却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8月3日 星期三 天气 阴有雨

早上用过还算可口的早餐后,我们就带着行李箱以及对这县城最好的宾馆的留恋之情,踏上了前往此行的主要目的地——安徽金寨古碑镇的旅途,因为导游告诉我们,到了古碑的住宿条件还要差。我们没有想到,从一个县城驱车前往其下属的一个镇上竟然要开2、3个小时,不过让我们欣慰的是在这贫困山区的山路上可以看到意想不到的美景:四周青山连绵不断,倒映在清澈的水中,又在云雾中乎隐乎现,湖面上偶尔有一叶扁舟,泛出一圈圈涟漪…… 十点半,我们终于来到了古碑镇中心,在古碑宾馆落脚。显然,这里的条件没有金寨县城的好,不过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好地多。一顿丰盛而富有当地特色的午餐后,我们便分乘小车开上了真正的羊肠小道。一路颠簸,车子似乎就在悬崖边上行驶,一个个急转弯把我们吓得够呛。车子终于安全抵达了古碑中学:破旧的教学楼、坑坑洼洼的土操场是这个学校给我们流下的第一印象,热情好客的山里人、霹雳啪啦的鞭炮声是给我们流下的第二印象。我们被邀请来到这个学校最好的房间——大礼堂,其实也就是一个半教室那么大,没有豪华的装修、没有舒适柔软的坐椅,只有早已等待着的山区孩子们淳朴的笑脸。他们亲手为我们递上了一瓶瓶矿泉水,弄得我们在坐的学生很不好意思。一切准备就绪后,上海市松江二中与金寨县古碑中学“手拉手,心连心”结对互助活动座谈会终于开始了。在古碑中学校长以及学生代表的发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无限的感激之情。我们不仅看到了这里山青水秀之美,更加看到了老区人民纯洁心灵之美。之后双方校长互赠了礼品,我们也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给结对互助同学的学习用品。我们与山里的孩子触膝而谈,谈理想、谈报负、谈生活、谈学习,我们是同龄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之下,虽然有着地区间的差异,但是我们的心灵是相通的!古碑中学的同学带者我们参观了他们的教室、宿舍和食堂。这里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是艰苦的。无论是教室、宿舍都看不到一盏电扇、一座空调;一个小小的教室里要坐下六十几位学生;一间不大的房间要放下六张上下铺,就那一长单人床板上要睡下两个人,也就是说一间宿舍里要住上二十几个人!房间里却没有一张书桌,同学们带来的木制箱子就是他们学习的地方,熄灯后他们就点着蜡烛继续学习,木箱上还有着一节节没有烧完的蜡烛。这里的日程表上写着早上5:30分起床,5:50—6:40早自修…… 据那里的学生说,他们一周要上六天半的课,只有周日下午是放假的,一个月只能回家一次,暑假里还要补课一个月;这里极缺老师,许多老师不得不做“兼职”来缓解教师资源的稀缺……

这里一切的所见所闻无不让我们感到震惊!相比之下我们在上海的学校就犹如生活在天堂,这就更加激励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要珍惜,不要辜负了这优异的环境!我们还了解到,在社会各方的资助下,古碑学校也开始了改建扩建工程。我们在学校傍的工地上看到了一幢正在粉刷外墙的新楼,而在这里建造这样一做5层教学楼的耗资尽相当于在松江新城区购买一套商品房的价格,如果社会对于贫困山区学校的捐助再多一点,那么那里的孩子就不用再两个人睡一张床铺了。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们与古碑中学的交流也将告一段落。大家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段难忘的回忆。 回到宾馆的晚上,一个人躺在柔软的床上,想着山区的孩子正挤一张小小的木版床上,久久难以入睡……

8月4日 星期四 天气 晴到多云

今天一大早,我们被分成5个小组,分别走访了5位结对同学的家。我们小组有5位同学、一位我们学校的老师,还有一位古碑中学的宋老师。我们组走访的是与我们班结对的徐小苗同学家里,她家住在羊雾山的山脚下。一听是“山脚”,我们就庆幸自己不用爬山了,其实大错特错。羊雾山是当地最高的山,他的山脚也是在下面山的山头上,而小车却只能把我们送到山底下,所以我们不得不徒步上山。由于昨天晚上下过雨,山路变得泥泞不堪,包括我在内的几位同学吃尽了苦头,而山里的孩子走起山路来一点也不吃力。走了好久的山路终于来到了徐小苗同学的家。和大多数山里的住房一样,徐小苗的家建在一个黄土平台上,一条小溪从屋子后面的羊雾山上流下,最大的那间房是大堂,很古老了,用土垒起来的,里面供奉着家谱,只有一个电灯泡吊在房顶上,家里平时是不开灯的,只靠屋顶破碎的瓦片透进一丝光线。主屋边上有三间小房——用砖垒的,是后来建造的,不过也相当破旧了,那是住的房间和灶间。出门迎客的是徐小苗的爷爷,一位79岁但仍然很健谈的老人,脸黄黄的,有一点驼背,抽着一根烟斗,就是那种典型的热情好客的老区人民,老人打了盆清澈的山泉来给我们洗脸,清凉的山泉对我们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见面礼。老人从家里搬出了一条条长板凳,还从树上摇下了一些枣子给我们吃,于是我们就在树阴下开始了今天的访谈。我们谈到了地域的差异、谈到了老区的抗战历史、拉了拉家常,聊了聊理想,徐小苗同学的理想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将来去大城市作白领。这样一个理想对于我们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却是最大的愿望。因为老区的人民要想发展,就只有走出去,而这里的许多老人(包括这位老爷爷)一辈子都从未出过大山。据同行的当地老师说,古碑中学一年能真正考上大学、考到外面去的学生,也只有个位数,所以这样一个愿望应当是个“宏大”的愿望。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造成了人才的外流,使老区缺乏新鲜的血液,也就使这里更加贫困。

将近中午,灶房的烟囱升起了袅袅炊烟,飘出了阵阵菜香。我们帮着徐小苗把长板凳搬进了房间,方桌上已经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我们一一就座,而徐小苗一家只有她一人在座。我们知道,今天中午这样一桌饭菜是这一家子一个月的伙食,所以我们尽力不浪费,不过这农家菜的确可口,老人还拿来了几瓶啤酒,给我们每人倒了一杯,一一敬酒答谢,真不知道应该谁谢谁?我刚刚两杯下肚就已经面孔通红,便已不能再喝。吃完了饭,我们又继续聊着,见时间不早了,天空又飘起了毛毛细雨,就开始整理东西,我们每人拿了矿泉水瓶子,灌了一瓶纯净山泉,留作纪念。又拍了几张合影便准备下山,老人见我们走那泥泞的山路很辛苦,当即为我们每人“量身定做”了一根根拐杖。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徐小苗的家, 下山的路似乎不再那么难走,那一根根拐杖寄托着老区人民深深的情义!

回到宾馆,其他组的同学都已经到达,正在准备行李,半个小时后我们已经在前往安徽省会——合肥的旅途上了。许多同学由于早上过于劳累,都纷纷入睡。一觉醒来已经到达合肥,天色渐晚,我们住进了一家三星级宾馆,吃着香喷喷的晚餐同时,还不断挂念着中午的那一餐,不仅因为那可口的味道,还有那里人们纯朴的笑脸……

8月5日 星期五 天气 晴

今天是安徽行的最后一天。

上午我们坐车穿过合肥市区,来到了安徽最好的一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坐车浏览科大校园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学术气氛;虽然现在仍然是暑假,但校园里到处是手捧书本的大学生。我们重点参观了位于中国科技大学西校园中的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这是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国家每年拨专款来支持这个实验室运作,而这里所研究的同步辐射项目都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之后我们又前往参观了这里另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极地环境研究实验室,据说这里派出的科考人员先后参加过4次南北极考察!实验室的研究员带领我们参观了各种试实验仪器,并一一作了详细的介绍。我们还看到了那些从南北极采集来的实物标本……

从科技大学出来后,我们驱车前往江苏省会——有着悠久历史的南京古城。我们从南京长江大桥上通过,看到了宽阔的长江下游,看到了那一座座残缺的古城墙;据说城墙上的一个个窟窿是当年日寇侵略南京时留下的。不过相对于安徽省会合肥来说南京已经是一个比较现代化的城市,只是在这里吃的午餐却远远没有安徽的丰盛,不知何故…… 从南京城出发回上海,路过南京东郊钟山,远远看见了山坡上宏伟的中山陵,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几个小时以后,我们回到了松江,望见松江边上的那几座“小山”,感觉远远没有金寨的山峰那么秀丽。安徽金寨的红色之旅也就结束了,留给我的是许许多多的怀念和思考。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之下,我们的心灵是共通的,即使千山万水也不能阻碍我们心灵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