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鼎新书大荒祭:对桂林方言感兴趣的请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03:03:31
桂林方言何时形成,其衍变的大致脉络怎样?
桂林方言的使用人群情状(分布、数量等)如何?
桂林方言的汉字究竟该怎么写?如“ke na kai”的“ke”和“kai”\“mang lang gu(卵石)”三字\“ha zai”的“ha”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字有来历可溯吗?
桂林方言为什么与鄂、川、黔、云、湘等方言相类?从历史角度来说,属于“楚方言”吗,其沿革关系又为何?为什么桂林话与其紧邻的桂南桂西以至粤方言有如此大的区别,谁先谁后,相互间有何影响,为何影响甚微?
等等太多的问题。

感谢两周前iamglfj - 见习魔法师及4月15日扶桑武士 提供很多有趣的资料,(你们俩的答案怎么是一样的?),继续给我讲点,还有典故,谢谢!
关于桂林方言的资料,迄今我在网上已持续搜索了将近一个月了,一直没有获得有些见地的答复(包括回帖)。现终得见wsl133的高论,心里释然了许多,非常感谢。希望能继续深入交流。
我在百度贴吧/八桂政史吧发有帖子《刍议桂林方言》http://post.baidu.com/f?kw=%B0%CB%B9%F0%D5%FE%CA%B7
wsl133:期待在那里能见到您的讲评为荷。
百度中高手如云呐,也殷切的期待各路高手!
现今各地的方言恐怕都存在高速变迁和同化的情况(我在《刍议桂林方言》中有所浅涉),最近发现百度新营建的百度百科,因之很想建议于其中专辟一栏《方言百科》可专门收集各地方言,一来方家所及毕竟有限,大家做些补遗工作也于情于理;二来大家可以看看各地方言的差异和共同点,也不亦乐乎。但我觉得百度在网页设计上有不够完善之处,检索起来相当麻烦,又缺有相关链接,我想提个建议都不知道往哪里提。只好借助这里,不知可有人见到。也许是我网上游历太少的原因所致,见到此字的朋友可否给个建议?

要了解方言就得了解历史上桂林地区的居民情况。历史上桂林外来移民不断,对桂林的方言影响很大。移民进入的人数、来源地以及原因很多,大致说来在清代中后期桂林方言已初步混合成形。
重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清雍正以后大力鼓励百姓进人广西垦种(其实是拓荒啦),大量广东农民移人桂林。也是雍正时期,粤东、江西商贩云集,其中也有不少贩盐的湖南商人。由于可利用漓江(珠江水系)水运,清末时漓江码头就成了著名的盐街。
进入桂林的外地商人中,广东、湖南、江西、安徽、福建、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浙江、江苏、云南、贵州等地的都有,而其中广东商人最多。
满族、回族则大多以官员或军人身份进入,当时他们作为上层人物,大多住在城镇附近,以后大部分都融入了桂林百姓之中。
乾嘉时期回族仍以桂林(当时是省城)及附近各县临桂、灵川、永福、鹿寨等地为中心,整个清朝时期都有因仕宦、征戍、避难、经商、讲学等原因自河北、甘肃、云南、广东、湖南等地迁入者(影响较大的就有傅、李、何、翁等姓)。
清末至抗战时,由于战乱频繁,因此大量湖南、广东的移民进入。所以现在的桂林人可以说湖南和广东人的后代分别可以占到1/3以上。所以桂林方言仔细一品其中有大量的湖南和广东味就不奇怪了。比如“ke na kai”的“ke”和“na”还有“mang lang gu(卵石)”象全州(原属湖南)话,“咸”字读“han”象广东话。就连桂林人喝酒时都用广东话划拳(俗称广码)。
此外,历史上桂林的驻军以及大小官员(家属和仆从可不少)还有因避难和贬谪而迁入的人也对桂林方言的形成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篇幅所限就不多说了。
由于解放前桂林一直是广西的省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啊),所以很多北方和中原地区的人很多进入定居在桂林附近,从而导致桂林地区(包括很近的柳州)原住民比例较小,因而和桂南桂西的方言差别较大(人口构成不同),大体说来桂林话和四川话一样属于北方语系。
以上是个人看法,大家参考,呵呵。

我是柳州人,柳州方言和桂林方言比较相像,古时称官话,也就是说官方语言,但是至少柳州方言在很多方面也都受了粤语的影响,一些字的发音以及用法上。纯属个人的看法,呵呵

桂林及柳州是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集合点,居民基本是从各地迁徙而来,原住民很少.桂柳方言个人觉得保留了很多古汉语语法及发音.

我在桂林工作13年了,就是学不会桂林方言.呵呵,希望大家多讲点.我来学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