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世界圣战战甲:自考大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30 00:17:48
请帮忙找:
《毛泽东思想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全国 考委制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制定
《艺术专业英语自学考试大纲》天津考委制定
多谢!!~

毛泽东思想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004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历史地位

考核要求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识记:毛泽东思想。
2、领会: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得出。
3、简单应用:分析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4、综合应用:阐述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识记:(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理论表述。(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领会:毛泽东思想的曲折发展。
3、简单应用:(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2)毛泽东思想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3)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1、识记:(1)实事求是。(2)群众路线。(3)独立自主。
2、领会: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3、简单应用:(1)毛泽东思想的独刨性内容。(2)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特点。
4、综合应用:(1)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2)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3)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四)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识记:《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评价。
2、领会: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3、简单应用:(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2)毛泽东思想的巨大理论指导作用。
4、综合应用:(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3)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第二章 近代中国社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考核要求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
1、识记:(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领会:(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2)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3、简单应用:(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中男革命性质的关系。
4、综合应用:(1)中国畔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2)近代中国革命为何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1、识记:(1)旧民主主义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
2、领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3、简单应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综合应用:(1)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识记:(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2)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
2、领会:(1)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3、简单应用:(1)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最凶恶的敌人。(2)封建主义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3)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四)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识记:(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3)新民主主主的文化纲领。
2、领会:保护民放大资本主义政策。
3、简单应用: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特点。
4、综合应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及其作用。

第三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考核要求

(一)中国共产党对武装斗争极端重要性的认识
1、识记:(1)南昌起义。(2)八七会议。(3)创造红军的新时期。
2、领会: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的关系。
3、简单应用:分析陈独秀在国民革命后期放弃对革命武装领导的错误。
4、综合应用:阐述中国共产党对武装斗争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过程。

(二)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1、识记:(1)合法斗争。(2)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2、领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3、简单应用:分析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长期性。
4、综合应用:阐述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

(三)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1、识记:农村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
2、领会:农民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
3、简单应用:游击战争在中国革命的作用。
4、综合应用:阐述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1、识记:(1)向农村进军的新起点。(2)土改中应注意的两个基本原则。(3)新民主主革命土改总路线。
2、领会:(1)八七会议的历史功绩。(2)“工农武装割据”。(3)《反对本本主义》的基本内容。
3、简单应用:(1)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2)分析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和发展的条件。(3)分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路线和分配土地的方法。
4、综合应用:阐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五)人民军队的建设和人民战争路线
1、识记:(1)三湾改编。(2)古田会议。(3)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4)人民军队的三大民主。
2、领会:(1)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任务。(2)人民战争的民想。
3、简单:(1)怎样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2)分析革命根据地对人民战争的作用。
4、综合应用:阐述中国革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六)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

1、识记: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2、领会: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
3、简单应用: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打败蒋介石进攻的军事原则。
4、综合应用:阐述“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章 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思想

考核要求

(一)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1、识记:统一路线。
2、领会: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
3、简单应用:中国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统一战线的主要力量。
4、综合应用:阐述建立广泛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二)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1、识记:(1)国民革命联合战线。(2)工农民主统一战线。(3)抗日民族统一路线。(4)人民民主统一路线。
2、领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各个历史阶段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组织者和领导者。
3、简单应用:各个历史阶段革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任务。
4、综合应用:阐述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的历史轨迹及其必要性。

(三)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
1、识记:(1)政策。(2)策略。(3)两个联盟。(4)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5)原则性和灵活性。
2、领会:(1)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2)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
3、简单应用:(1)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的性质关系。(2)“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4、综合应用:阐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
1、识记:(1)无产阶级领导权。(2)工农联盟。(3)又联合又斗争。(3)有理、有利、有节。
2、领会:(1)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领导权的基本条件。(2)同顽固势力作斗争的策略原则。
3、简单应用:(1)工农联盟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重要地位。(2)巩固和加强工农联盟的主要条件。
4、综合应用:阐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与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必要性。

(五)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及方针政策
1、识记:(1)长期共存,互相监督。(2)人民政协。(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领会:(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2)坚持和平共处的国际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
3、简单应用:(1)人民政协是中国统一战线的最好组织形式。(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4、综合应用:阐述统一战线仍然是社会主义时期的一大法宝。

第五章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与人民民主政治建设

考核要求

(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探索和形成
1、识记:(1)工农民主专政。(2)人民共和国。(3)三三制。(4)联合政府。(5)政治协商会议。(6)人民民主专政。
2、领会: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提出经历了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
3、简单应用:抗人民民主专政各主要政治派别的建国主张。
4、综合应用:阐述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产物。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内容
1、识记:(1)国体。(2)政体。(3)民主。(4)专政。
2、领会:(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政体的基本内容。(2)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对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的互相结合。
3、简单应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各个阶级的不同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4、综合应用:阐述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

(三)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
1、识记:(1)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2)无产阶级专政。(3)人民民主专政内部两个联盟。
2、领会:中国特色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
3、简单应用: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中两个联盟的性质及关系。
4、综合应用:阐述从新民主主义时期到社会主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及自身性质的转变。

(四)人民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识记:(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民主集中制。(3)多党合作制。(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领会:(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作用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3、简单应用:在多党合作制度下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4、综合应用:阐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和任务。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考核要求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滤性
1、识记:(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领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国情。
3、简单应用: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
4、综合应用:新民主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创造了条件。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识记:(1)一化三改。(2)一体两翼。
2、领会: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3、简单应用: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照耀各项工作的灯塔。
4、综合应用: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三)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识记:(1)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2)国家资本主义。
2、领会:(1)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3、简单应用:我国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政策的可能性。
4、综合应用: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识记:第一个五年计划。
2、领会: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意义。
3、简单应用:(1)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经验教训。
4、综合应用:我国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伟大意义。

第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考核要求

(一)以苏联为鉴戒,走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
1、识记:(1)《论十大关系》。(2)中共八大。(3)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方针。
2、领会:我国工业化建设初期基本上照搬苏联经验的原因。
3、简单应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
4、综合应用:(1)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基本国情。

(二)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
1、识记:(1)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2)“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2、领会: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上升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
3、简单应用: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辩证关系。
4、综合应用:(1)毛泽东等对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形式的思考。(2)毛泽东关于改革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思想。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学说
1、识记:(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不同性质矛盾。
2、领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3、简单应用: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办法。
4、综合应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思想文化建设的思想
1、识记:(1)依法办事。(2)“向科学进军”。(3)“百花齐放,百鸟争鸣”。(4)“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2、领会:(1)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2)我国的教育方针。
3、简单应用:(1)如何加强对国家工作的监督。(2)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政治标准。
4、综合应用:(1)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五)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局限
1、识记:(1)四个现代化。(2)“以阶级斗争为纲”。
2、领会:毛泽东在探索中提出的正确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
3、简单应用:毛泽东在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最根本原因和教训。
4、综合应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意义。

第八章 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理论

考核要求

(一)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1、识记: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2、领会:党的自身建设与中国革命的关系。
3、简单应用: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建设的有利条件和特殊困难。
4、综合应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二)党的自身建设理论的基本内容
1、识记:(1)党内矛盾和斗争产生的根源。(2)“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和宗旨。
2、领会:(1)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一系列相关原则。(2)党的优良作风。
3、简单应用:(1)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2)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本内容。
4、综合应用:党的自身建设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在执政条件下中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若干思想
1、识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对执政党自身建设问题的提出。
2、领会:(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党的优良作风。(2)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双重监督。
3、简单应用: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2、综合应用:毛泽东等关于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若干思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005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

考核要求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识记:(1)经济的涵义。(2)经济学的产生。
2、领会:(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

(二)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
1、识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2、领会:(1)政治经济学是具有阶级性的科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物质资料的生产
1、识记:(1)物质资料生产的涵义。(2)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涵义。(3)生产资料的涵义。
2、领会:(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
3、应用:物质资料生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马克思主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1、识记:社会生产关系的涵义。
2、领会:(1)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的内容。(2)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规律的内容。(4)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

(五)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1、识记:经济规律的涵义。
2、领会:(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2)人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利用。(3)经济规律的特点。
3、应用:从事经济工作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同时也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户的相互关系
1、识记:(1)生产力的涵义。(2)生产关系的涵义。(3)生产方式的涵义。
2、领会:(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应用:认识和利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作用和意义。

(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领会:(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研究政治经济学要运用科学的抽象法。

(八)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应用: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哪些重要意义。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考核要求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
1、识记:(1)商品的涵义。(2)商品经济的涵义。
2、领会:(1)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二)商品的二因素
1、识记:(1)使用价值的涵义。(2)交换价值的涵义。(3)价值的涵义。
2、领会:(1)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因素。(2)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三)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1、识记:(1)具体劳动的涵义。(2)抽象劳动的涵义。
2、领会:(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3、应用: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四)商品的价值量
1、识记:(1)个别劳动时间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涵义。(2)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涵义。(3)劳动熟练程度的涵义。(4)劳动强度的涵义。(5)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涵义。(6)劳动生产率的涵义。
2、领会:(1)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2)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五)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识记:(1)私人劳动的涵义。(2)社会劳动的涵义。
2、领会:(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表现。(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简单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原因。

(六)货币的起源
1、识记:(1)价值形式的涵义。(2)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的涵义。(3)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的涵义。(4)一般等价物的涵义。
2、领会:(1)价值形式发展的阶段。(2)货币是价值形式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七)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识记:1、价值尺度职能、价值、价格标准的涵义。(2)流通手段职能、货币流通规律、铸币、纸币、通货膨胀的涵义。(3)贮藏手段职能的涵义。(4)支付手段职能的涵义。(5)世界货币职能的涵义。
2、领会:(1)货币的本质。(2)货币五种职能的内容。

(八)价值规律
1、识记: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
2、领会:(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2)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九)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1、识记:(1)市场的涵义。(2)市场经济的涵义。
2、领会:(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

(十)市场调节与市场机制
1、识记:(1)市场机制的涵义。(2)市场调节的涵义。
2、领会:(1)价格机制。(2)供求机制。(3)竞争机制。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考核要求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识记:(1)资本总公式G—W—G′。(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2、领会:(1)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内容。(2)资本总公式从形式上看,同价值规律的矛盾表现在哪里?(3)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识记:(1)劳动力和劳动的涵义。(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2、领会:(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唯一途径。(2)劳动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点。

(三)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及资本的本质
1、识记:(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两重性的涵义。(2)资本的本质。(3)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2、领会:(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3)剩余价值的涵义。(4)资本的涵义。

(四)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涵义
1、识记:(1)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涵义。(2)剩余价值率的涵义。]
2、领会:(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2)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区分的重要意义。(3)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及其涵义。

(五)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1、识记:(1)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涵义。(2)超额剩余价值的涵义。
2、领会:(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特点。(2)工作的最低界限和最高界限。(3)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各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

(六)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其形式
1、识记:(1)资本主义工资的涵义。(2)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涵义。(3)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涵义。
2、领会:(1)劳动力是商品,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2)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3)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的相互关系。(4)工资形式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5)工资的具体形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七)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识记:(1)社会再生产的涵义、内容和形式。(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涵义。
2、领会:(1)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2)提示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重要特点。

(八)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1、识记:(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涵义。(2)资本积累的涵义。(3)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2、领会:(1)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2)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3)资本积累的实质。

(九)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
1、识记:(1)资本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涵义。(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涵义。(3)相对过剩人口的涵义和产生的原因。
2、领会:(1)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趋势。(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相对过剩人口产生。(4)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十)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1、识记: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内容。
2、领会:(1)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2)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所提示的资本主义矛盾。

(十一)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
1、识记:资本原始积累的涵义及实质。
2、领会:(1)资本原始积累的涵义及掌握这一涵义的必要性。(2)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3)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

(十二)资本主义积累和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
1、识记:(1)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3)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2、应用:从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来认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趋势。

第四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考核要求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1、识记:(1)产业资本的涵义。(2)资本循环的涵义。
2、领会:(1)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经历的三个阶段。(2)产业资本在循环中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以及各自执行的职能。

(二)产业资循环的三种形式和实现资本政党循环的条件
1、识记:(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2)实现资本循环的基本条件。
2、领会:(1)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2)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空间上保持并存性和时间上保持继起性。

(三)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1、识记:(1)资本周转的涵义。(2)资本周转时间的涵义。(3)资本周转资次数的涵义。
(4)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涵义。
2、领会:(1)资本周转速度同资本周转时间及周转次数的关系。(2)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

(四)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识记:(1)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2)固定资本损耗的类型。(3)固定资本的折旧、折旧费、折旧率的涵义。
2、领会:(1)固定资产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区别。(2)生产资本的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
3、应用: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理论对改善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

(五)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1、识记:(1)预付资本总周转的涵义。(2)计算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公式。
2、领会:影响预付总周转速度的因素。
3、应用:认识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对于提高社会主义企业经刘效益的现实意义。

(六)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识记:(1)资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