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郎是猛鬼txt下载:请问印度教与佛教的关系是怎样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3 12:35:37
他们的起源
还有信仰的神 主要思想
活动礼仪 有什么异同
谢谢
请告诉我他们的起源经过好吗?
还有 他们分别信仰的神 思想 谢谢
概括一点

动机与行为——佛教与印度教
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

我很喜欢今天这个状况,不是很正规,其实我很喜欢这个,这好象是神给的礼物。我今天想谈一谈佛教和印度教。
这样讲的话就比较有意思,这样可能对工作的这些人也会有帮助。这样子讲,因为中间会谈到各种策略,还有佛教、印度教基本的东西,这可能对日常生活会有点帮助。
我自己除了对佛改还剩下一点点执着之外,我经常讲,如果我不是目前佛教徒,随时预备去做印度教徒了。因为印度教更实际,有很多方面都是这样。
举例来说,我已经告诉你了道,你自己要去行动,你行动的时候动机要好,佛说如果你自己好好去做,你自己好好地努力去做,你可以成佛,成佛并不是我可以给你的,这些烦恼也不是我可以替你去除掉的。但是印度教不是这样说,但在印度教里面,尤其像是波加凡歌所讲的,他的观点认为行为比动机重要,同时他们相信有一个无上的一个神,但是很多佛教徒都反对这种说有一个无上的主或者是神的概念。但是在印度教里,当它谈到无上神的概念的时候,实际上和佛教所讲的法身没有太大的区别。乌金托尔勒可能对这一点不太赞同。当然,谈这个主题是有点很敏感。波加凡歌怎么创造出来的?佛教总是让人变得很懒惰,你做不做看你了,你是应该要做,如果你努力做,可能会有一些结果。
波加凡歌里怎么讲的?波加凡歌开头里是这么写的,在印度有一个很大的王国,好几千年以前。有一个国王有好几个太太,其中一个太太是主要的,是大太太,或者是皇后,她有五个小孩。国王其他的皇后有一千个小孩,光是这一点已经可以在这个家庭里面造成很多很多的互相不好的状况。但主要的问题是谁要统治这个国家,或者谁会成为统治这个国家的人。听这个故事你要很小心,因为这个故事实际上讲的是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边我们讲的皇后,她并不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身体的皇后,她可能是别的情况。
今天晚上虽然讲的是印度教,但可以是一种更精密或者是更细微的方式来谈佛教。这两个皇后之间是有些争执,其中有一个人就很巧妙地安排了掷色子的游戏,我们也经常玩色子。如果我们用另外一个态度、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印度教的话,其实我们可以学很多东西。结果因为是有人这样安排,那五个等于是皇后所生的小孩,就输了这一场色子的战争,原来这五个人是不应该输的,但是他们输了。
这讲的是什么呢?这表示我们经常所期望的事情,不是按照我们期望的情况发生。那时候他们赌的是什么东西呢?赌的东西也是很仔细计划的。谁输了就要从这个王国离开,要过13年流浪的生活。许多我们所有的好的品质,比如我们说我们最好的基本的品质,当然这个又是在借用佛教的术语,没有办法,因为我本身就是佛教徒。好多我们基本好的品质,经常都是在放纵的状态,因为我们经常都是输了我们应该赢的东西。就像他们当然设计的这个赌博一样,因为这五个小孩输了,他们就离开这个王国处于流亡,当然过了13年非常不好的日子。但是这五个小孩还是很有尊严地活下去了,他们也是过着很高尚的生活,几乎是像波罗门一样的生活。他们吃水果、花,喝溪里面的水,也是这样的生活。
将近13年之后,他们就预备回国,但是另外那些人,他们很仔细地设计过,希望这五个人不要回到这个王国来。它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每一个人的情绪或者是烦恼,他一直在控制着我们,不希望把我们真正的本性再回到这个王国里面来。然后发生了什么事呢?这些同父异母的兄弟就打起仗来了,还不只是这样子。这五个王子,他们的根本上师居然和他们的对手合起来的,来对付这五个人。想想看,你最根本的老师居然和你另外一边的敌人合在一起,这表示什么?这表示容忍,要有认知。后来他们在一个很大的战场上开始打仗。战场的名字我现在想不起来,不过是一个非常出名的地方。这个战场是什么?这个战场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五蕴。第二个王子带着他们五个人穿戴整齐一切的铠甲,带着帆、旗子,拿着白色的海螺,拿着武器,驾着他们的车,五个人穿戴起来上了战场。那一面一千个王子,也是由其中一个王子带着,是由他们的一个老师必希马,这个老师其实是两边的老师,而且他是一切战争艺术的老师,由他带着对方一千个王子也上了战场了。
如果以佛教的观点来看,希望能够认知或者是能够挣得谬误分别。兄弟之间是敌人,但同时他们也是亲戚。他们双方都是发了发誓,是非常坚定的敌人,但同时他们又都是一个老师的学生。在世间来说,他们是有血肉的兄弟,在法上来说,他们是精神上的兄弟。作战之前,这五个王子之间的老大就到对方去,跟对方说我们不要打仗了,我们要用别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对方拒绝,然后他们就开始作战了,开始打仗。他们这五个王子带头的,他就算连天道里面也知道,他的射箭的箭术是最好的。他那个时候把弓张开预备对他的兄弟和他的上师射出第一箭,当他快把箭放出去的时候,他就想我怎么能够做这种事呢?我怎么能这样做?他们都是我的兄弟。我的父亲和母亲都在这边,不只这样,我的老师也在那边,所以他就倒下去了。那个时候他驾车的车夫,也就是三界之主,我很喜欢这个三界之主。我认为他表现的是信心,他就站起来,他就对第二个王子说你站起来,你到底在干什么,因为那个时候在战场上就快要打起来,上千的战士都看着他们的领袖在干什么,结果他居然倒在众人面前,这算什么呢?第二个王子说,你仔细想想看,只不过是为了一个王国我怎么能做这种事杀我的兄弟呢,我这样做难道不是一种罪恶,难道不是恶业吗?
这个时候,三界之主就讲了一个东西,就是波加凡歌,直翻就是“神所唱的歌”,他说有四个理由可以支持你去杀戮。第一个理由,一个人的自我,任何人的自我是没有办法被毁灭的,当你这个箭射出去的时候,你的箭并没有射死任何人,那你担心什么呢?第二,就算你可以把自我杀掉,那他还会再回来对不对?就好像你有一件旧衣服一样,你这个人去了又来,就像换衣服一样。你是帮助这个人换一件新的衣服。第三点就很有趣了,你要知道,神所创造的人是有四类,有四种种性,第一种是波罗门。第二种是战士萨迪力,第三种是商人,第四种叫手陀螺,比如是给人做鞋,或者是妓女这一类的。
武士这种种性的责任是什么呢?就是去战争,去杀戮,这是他的责任。一个武士即或他去执行一个波罗门,不是他这个种性波罗门的责任,而他做得很成功,就算这种武士,他仍然比不上一个去作战,但是没打赢的武士,他永远比不上后者的武士。第四个原因,如果你不作战的话,别人会笑你。如果现在两军对峙,你在这个时候不去作战,这四个理由,也许有些理由你会觉得非常奇怪。他后来就在这个后面还讲训练虔诚心,三界之主在这以前,印度教都念费陀经,他对念费陀经有很多批评。你行为就是应该为了情而行为,而不是为了结果去行为。那个时候第三界主就跟阿久纳讲,你去作战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你想去取胜。
我之所以讲这个,就是因为有许多工作的人,在工作的时候你是想得到成功。你忘了工作里面本身很多策略。今天主要是讲,我们在工作的时候,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去工作,并不是我们要得到工作以后的成功。当阿久纳倒下去的时候,他说我为什么这样去做呢?我为了我的王国去杀戮我的兄弟,我怎么能做这种事情。那时候第三界主就跟他讲,你这种想法是属于波罗门的想法,对于你这个种性,对于武士来说,你根本不应该有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想法。后来阿久纳说好吧,就算我要作战的话,那我为什么要打这场仗呢,我为了什么去打这场战呢?第三界主说你作战的原因就是要和我合一。他那个时候就开始教授虔诚心。后来又有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和你合一呢?我自己本来日子过得很快乐。第三界主说,如果你的生活真的觉得很快乐,那你已经和我合一了。你供佛一朵花,我照样收得到。这是波加凡歌里面讲的。
我们现代把佛教加到里面去。在佛教是很重视动机,佛教之所以重视动机,因为不像印度教那样子,佛教之所以这样做,因为佛教不相信类似像第三界主,或者是宇宙中一个大神、大力来决定谁做什么事,我们不相信这个事情。佛教里认为是你自己在决定,并不是神在决定。举例来说我们说打一个人是恶业,这是佛教的,但是这并不是佛决定他是这个样子。知道这一点很重要。佛知道这一点,而且佛教授了这一点,但是佛并不决定说打人这件事是坏,是恶业。为什么打一个人是坏的呢?因为是我们自己的这种逻辑。也许以前有人揍过你,你觉得怎么样呢?你觉得很痛苦。现在你希望别人有同样类似的痛苦,为了要产生同样的痛苦你要怎么做呢?这个时候你已经有足够的可以教育或者是了解去握一个拳头然后去揍人家。因为这个时候你所决定的事情,你希望能够在别人的身体上制造一种痛苦出来,因为你有这样的决定,所以说它是坏的。如果你到另外一个星球上,在那个星球习惯上或者是他们的文化上,或者是他们的构造上,如果说在那一边揍人是一个很好恭维别人的一个方式,在那个时候你必须要揍人家,如果那个时候你不打人的话,你就造了恶业了。这是佛教徒决定的方法。当然佛教徒不相信有这种阶级或者说种性。因为佛教徒是相信佛性,所以没有办法相信种性。所以,这是我们怎么样要去产生我们自己的动机。
对于一个工作的人来说,你应该好好地去做,却不要太执着在做的结果。这样子第三界主就会很满意了。同样,当你工作的时候,你应该要有帮助别人的这种好的动机,这样子希达多的希望就达成了,这样就没有什么冲突了,这样我们就不会把别人的庙打掉了,也比较少的人去做这种恐怖的事。

提问:刚才波切讲了上师就是敌人什么意思?
A:在波加凡歌里面怎么解释这个事情?它说这是你的命运,你要这样看,上师必希马也在执行他的责任,他也并不执着在这个结果上,他是一个波罗门,他是一个老师,他是在执行他的责任,他不用去确定地说,这五个王子一定会打败,但是他同样他也不必确定地知道,说他在这一边会打赢。他是一个老师,他是这样子来教。实际上在战争快结束之前,这五个王子把他杀了。当这个老师快死的时候,他等于是教导这五个王子怎么样把他杀掉。这是很有尊严的事。
提问:……
A: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讲,你可以为生命创造出一个墓地来,但生命本身并不提供你任何墓地。
提问:佛是什么的化身?
A:上面记载并不是说第三世主的化身,如果你问印度教,印度教会说佛是理世纳的化身。我今天是中立的,所以不能答这个问题。
印度教来说,杀他只不过是执行他的责任。这一点没有办法和佛教对照着讲,在印度教来讲,行为是重于他的动机。
提问:释迦牟尼佛会怎么看待这个故事,会不会认为这是不是也是佛教的一个故事?
A:如果以佛教徒认为佛所想的话,那佛教徒会说,佛会认为这个不是佛教的故事。但是释迦牟尼佛是由佛教徒所创造出来的。
提问:……
A:那要看情况。你应该看一看这两者做和不做之间哪个有利益。
提问:我看不出来怎么办?
A: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去做,但是不要太热衷就是了。在那个情况,你看一看这个事情怎么办,那事情会决定把你怎么样处置。
提问:……
A:不知道。当那样子表现并不见得他一定比西藏喇嘛好,也并不表示比西藏喇嘛更差,是一样的。因为他们穿的衣服是一个比较浅色,一个比较深色一点。在披头的时代,大概60年代,哈尔皮什纳是很盛,大概90年代,西藏喇嘛都出笼了。就是这样。

印度教先于佛教出现,印度教信奉的是大梵天创造拉天地,在印度教里有森严的阶级地位,在佛法中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印度教只知道六道轮回,但是不明白是怎样产生的,佛陀出世以后才让我们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