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护理ppt:<上海壹周>是周刊吗?一般礼拜几买得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03:13:29

周刊。每星期三从早晨开始你可以买到。不过他们在黄金周会休息。也就是说五一,十一,春节期间的星期三你是买不到的,顺着下一星期他们会出比较厚的。

《上海壹周》创刊于2000年10月12日,原是由上海的一张机关报——《上海文化报》改版而成。刚划并过来时,报纸只发行6000多份,人员十五六人,同时还负着60多万元的债务。但改版成《上海壹周》一年后,报纸就开始了赢利,经过两年的发展,报纸的发行量已突破20万份。更重要的是,在其目标市场中,已经建立起品牌个性和形象,和上海的其他两份报纸《申江服务导报》和《上海星期三》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一、对城市及目标群体的成功定位
在上海众多的生活服务消费类报纸中,其读者定位有一大部分是交叉的,而《上海壹周》的定位更精准:20至35岁之间的城市白领。据统计,上海在写字楼上班的人至少有200万至300万。相比较而言,《申江服务导报》的范围较大,在15岁至45岁之间。而《上海星期三》的办报宗旨却是:“提供实用信息,服务市民社会,关注社会热点,展示上海风采。”可见,其范围更广。基于这样的消费定位,《上海壹周》提出“城市指南”的概念,更细致地为读者提供服务、资讯和便利。如果说其他生活服务类报纸会教读者怎么实惠、省钱的消费,或者教你如何赚钱,而《上海壹周》则教读者如何享受生活,活得快乐。
可见《上海壹周》的核心定位是:除了提供消费咨询外,更重要的是传达一种生活方式,这就有别于一般的生活服务类报纸。在一个媒体定位日益细化的今天,要求一个媒体满足一个阶层所有的阅读需求,是不可能的,能如此准确的把握其生活形态的一部分,对一个媒体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战略选择。
正如其主编所说:“我们的报纸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上海这座城市;二要研究我们的目标读者群体,把握他们的特点。”
二、于细微处打造海派韵味的风格
尽管《上海壹周》是一份生活消费服务类都市报,但因其注重传达一种生活方式,在白领阶层中甚至形成了一种不读《上海壹周》就不能成为纯粹的“白领”的影响力。《上海壹周》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精心营造这种精致、优雅的风格,而且在细微之处都一丝不苟。
从封面看:《上海壹周》的封面给人的感觉永远是简单、大气、清雅,但却透着时尚味。一张照片、一种上色、简单的宋体和黑体。没有框线,没有勾边,没有中缝广告。照片和字体的颜色也是相互协调。值得一提的是,封面上的照片人物不论是影星、歌星、球星、模特还是社会知名人士,其打扮都是时尚而精致的。
从版式设计看:《上海壹周》的各个版面,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版面清晰、易读、朴素而美观。在版面的各个元素———点、线、面、字体、标题、颜色、色块、框线的运用上力求单纯、整齐。正好符合“少即是多”、“简单即是美”的美学原理。虽然为彩色报纸,但黑白版面占了不少比重,而即使在彩版上,也大多只有照片是彩色的,标题只用黑体或宋体,绝少加线或勾边。标题四周、图片四周均留有较多的空白,既朴素干净,又给人以优美之感,即便是进行版块分割,也只是淡淡的细线、虚线或者是空白。而偶尔中跳出的色块或色点又让人体会到一种宁静中的时尚之感。整齐的版面也绝少跨版或跨栏。更难得的是,一般的报纸往往难以编排好广告,但《上海壹周》的广告却完好地融合进了报纸的风格当中,与报纸正版内容浑然一体。
从版面设置看:报纸的版面设置直接影响报纸的内容。《上海壹周》在版面的选择上,服装,酒吧,汽车,时尚,电影,音乐,消费新闻,情感专题,美食,购物,无论哪个版面的设置都是围绕着消费、生活话题或者关心消费的这一群体而进行定位的。正因为定位于“白领”,所以其版面都围绕着白领们所关心的话题。同时,在对流行时尚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地对版面设置作出相应的调整。比如,为了迎合上海“白领”学外语的热情,第一家在上海开出了都市英语版,请外籍老师办版,帮助年轻人学习都市的英语礼仪和交际,引起了一系列生活时尚类报纸的跟风。又如,适时推出的“外国人在上海”版,无论是介绍他们的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仍是在营造和引导一种时尚。
从选题内容上看:在报业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报纸版面设置的雷同已经不可避免,特别是对生活消费时尚类报纸而言,读者所关心的都是一样的。但因为定位的不同,在选题内容上仍有所区别。同样的情感版块,《上海壹周》笔下的情经由KEVIN笔下流出,是典型的上海白领爱情:理智、坦诚、犀利、现实、成熟、物质。而在音乐版上,你绝少能见到愤世嫉俗的摇滚乐或是庸俗滥情的流行音乐,更多的是古典、蓝调、爵士等所谓的小资音乐。
从报道角度看:一座城市每周的时尚消费新闻并不太多,只能力求和其他媒体不同的报道角度,即使面对“WTO”和“APEC”会议这样的国际性新闻也独辟蹊径。比如,在做“WTO”这样的新闻时,《上海壹周》在《WTO将成盗版终结者?》一文中,将中国盗版市场作为小切口来进行讨论。而在报道“APEC”时,则把焦点对在中外领导人的服装上,并由此引出了中装设计及消费。此外,《上海壹周》总是在密切关注着时尚对上海的影响,如《煤
气包变成娱乐场》,便是讲了奥地利当代建筑对上海一些建筑的影响。这和其他的时尚杂志关注全球最新的消费新闻并不一样。尽管其立足于消费,但不仅仅是简单的倡导“消费主义”,更多的是理性的评价和引导一种消费和生活时尚,而不是盲目的赞同刺激消费。
从文字感觉上看:专栏作家陈丹燕笔下的风花雪月给予了上海文字特有的魅力。而《上海壹周》也正是跟着这种文风在行进着。无论是肤浅的娱乐报道,还是深奥的艺术画展,《上海壹周》总以吻合白领一族对时尚文化的口味为追求,如在一则报道顺子到上海时的娱乐新闻时,《上海壹周》以“雨夜路过上海的吉卜赛女郎”为标题,而上海另一份消费时尚类报纸的标题则是:“顺子的吉卜赛风味”。蕴味完全不一,这正是《上海壹周》独特风格的所在。
三、做好策划以小谋大,以成熟的市场手段成功运作
《上海壹周》隶属于上海文艺出版社。与国内其他新创媒体动辙千万元的投入相比,《上海壹周》只有300万的前期投资,这就使得它不得不做好策划,以小谋大,以成熟的市场手段实现成功的经营。
在营销推广上:如今的媒体市场已经等不及一份报纸缓慢经营,慢慢成长。要占领市场,必须在开始的时候,就有所投入。300万的前期投资中,有98万投到东方卫视做广告,并在投放的栏目和时段上,都作了仔细的分析和选择,让每一分广告费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在团队的文化取向上:《上海壹周》招聘的采编人员大多是学社会学专业的,而其实,更看重的是他们自己本身的文化价值取向及对时尚的理解,是否和报纸的目标读者一致,故而大多数记者编辑本身就是时尚的追随者。这样,使得在和目标读者气质吻合的同时,也使得整个团队能有一个非常稳定而相同的文化价值取向。
在发行渠道上:《上海壹周》牢牢抓住白领阶层市场,让利不让市。刚开始打市场的时候,给零售商的折扣是五五折,低于其他报纸(一般都是六折),以便将报纸覆盖到所有的零售摊。并选择了五六十个上海最大的办公楼,将报纸送给里面办公的白领人士。同时选择白领们比较常去和汇聚的场所,如罗森超市、星巴克咖啡馆等投放报纸。这样,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将报纸在目标消费中的影响和覆盖面做出来了。创刊一年后,他们准许零售商退报,将售报的面铺得更广;而在报纸发行量达到15万份后,就实行了包销。这种建立在品牌知名度和风格内容基础上的包销策略,反而调动了零售商的积极性。
在活动策划上:《上海壹周》所举办的各种活动,也总是和白领人士的生活消费结合起来的。

二楼有神经病啊!
每周二就能买到了,质量挺好的,就是内容挺单调的,
不过我还是每个礼拜都会买!

是周刊!好像是每星期二买得到!!!

周刊。每星期三从早晨开始你可以买到。

YES! and you can buy it at Tuesday in shanghai,but I like <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