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h48杨惠婷新浪微博:李广称龙城飞将军中龙城是哪个城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8 00:54:37

甘肃武威 好象以前叫 凉州

  古时陇西、河西走廊等,之所以被视为山西之地,皆因函谷关所在的崤山而区分。山西将多至什么程度?秦有白起、王翦,汉有公孙贺、傅介子、苏建、苏武等。武帝时卫青大将军所辖十五员大将中,山西就占十一位。

  当时秦地,"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颇存游牧民族骁勇善战之特性。《汉书·赵充国传》:"山西天水、陇西、安定、北地处势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阐明了天水等山西地,为何出将之缘故。

  今日就要经宝鸡出陕西境,入甘肃境。

  古丝绸之路长安至凉州的道路,分为南北两线。南线经凤翔及陇、秦、临、兰五州至凉州,北线经汾、泾、原、会四州至凉州。南道虽迂,但沿途亦较富庶,文士多选此道。我虽不能与大名鼎鼎的岑参、王维等雅士相比,基于必须拜谒伏羲庙,观赏麦积山石窟,故亦选择了南线。

  为了沿途更好地考察生态景观,遂又选择了汽车长途旅行。

  下午3点半,汽车驶出宝鸡,钻进陇山的遂道。至此,八百里秦川就被秦岭西山余脉陇山隔断。所谓关中,即指西起散关,东到函谷关的渭河中下游平原。陆游《书愤》诗中名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因诗入中学课本,故散关在众人少年时就耳闻熟知。到宝鸡就欲到散关一游,惜时间匆匆,此时只能遥遥眺望了。

  大散关在宝鸡西南17公里大散岭上,秦岭峻峙,峰峰相连,清姜河中穿一线,两岸悬崖峭壁,大散关恰好阻住入关中的通道。三国和南宋时,关中和秦岭山地,则成为魏与蜀、南宋和金相互征战之地,与函谷、潼关同为关中要隘的散关要塞,地位更加突出。

  三国时诸葛亮制订了夺取长安的战略计划,但到了散关前,便严重受阻。尤其是225年,魏将郝昭在散关拼命拒守,挡住了诸葛亮以"云梯冲车,昼夜攻矩,二十余日"的进攻。南宋之际,陆游来到与金对峙的前线,本欲凭散关的险阻,为国立功,惜壮志未酬。

  公路沿渭水谷地西行,与兰宝铁路线并行。进入陇山山道,两旁不时看见巨大的工地,显是筑路。因西安至宝鸡段高速已通,正往西延伸,故初以为是续修宝鸡至兰州的高速公路。恰座旁有一小姐,系筑路单位技术人员,交谈中始知是兰宝铁路复线建设。因现今的陇海铁路异常繁忙,而目前通往河西走廊及新疆仍以铁路为主,兰宝复线已列入2000年西部开发十大工程,正在加快建设。

  古丝绸之路的驿道,早已不见,右边河上的铁路汽笛长鸣,东往西去。左边汽车穿梭,虽只是三级路面,车行速度仍非常快捷。

  "陇坻望秦川,迢递隔风烟。萧条落野树,幽咽响鸣泉。"观沿途之山,或平缓而为梁峁,或峻峭而成险峰,或丘陵冲刷而成沟壑,或山体缓冲而成小塬。枯燥无味的旅途,在没有绿荫蔽护的道路上狂奔,3个多小时,倏忽而过,车抵甘肃省第二大城市天水。放下行李,踏着夕阳,走入天水古老而新兴的街道。

  因"天一生水"传说而得名的天水,东接秦岭,西通兰州,南控巴蜀,北倚六盘山。古有成纪、秦州等郡县名称,现名历史,也有2000年之久了。《水经注》载:"上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风雨随之。故汉武帝改为天水郡。"天水建城已有2100多年,物产丰富,人称"陇上小江南"。

  夜色渐浓,华灯放彩。在市区繁华段行走,不时可见古松柏耸立道旁甚至路中。至市政府前街道见一建筑古味浓郁,遂走进细瞧,门旁挂有群众艺术馆招牌,有老翁老妪进入,也跟进入内瞧瞧。门廊两旁神殿,神祗无影。内院建筑木雕廊庑,后又层院深深,左右两廊已被毁坏,仅余飞檐粉墙,由此看此地当年建筑具相当规模。询问院内一接水浣衣大嫂,她想了半时,始能确定是城隍庙。见她如此迟疑,真怀疑她的答案。

  出庙,忽见右旁竖一大木质牌坊,其匾额是今人以草书挥就,兼之夜色朦朦,恍能认出"汉...纪...将军祠"。问坊前一携幼女游玩的少妇,支吾言之后,乃招其夫回答。坊台上钻出一少校军官,以当地土音回答为"汉忠烈侯纪将军祠"。何位纪将军?纪臣。

  汉代历史较为熟悉之人物,历历过目,无此纪臣。怀疑为在荥阳救汉王刘邦之纪信,却恐纪姓将军多多,误张冠李戴。趁夜色未盖熹微,凑在墙根近看,始确知为纪信。此坊系1996年修路迁移于此。

  古有"山西"出将之说,来之前就知天水有飞将军李广、赵充国等名将,始料不及的是,汉史上大放光彩的纪信也出之天水。少时连环画书中认识纪信,慨然救主,大义赴难,拒降自投油锅鼎烹就义,在少年心中留下深刻而难以磨灭之印象。

  古时陇西、河西走廊等,之所以被视为山西之地,皆因函谷关所在的崤山而区分。时秦据川陕甘,相对于韩赵燕魏齐地之山东。山西将多至什么程度?秦有白起、王翦,汉有公孙贺、傅介子、苏建、苏武等。武帝时卫青大将军所辖十五员大将中,山西就占十一位。

  当时秦地,"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颇存游牧民族骁勇善战之特性。《汉书·赵充国传》:"山西天水、陇西、安定、北地处势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阐明了天水等山西地,为何出将之缘故。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的诗,妇孺皆晓。所以到了天水,必得拜谒飞将军李广墓。从伏羲祠出来,便赶往河对面的石马坪李广墓。

  车拐进一窄小的巷子,到一陡坡处,前面在倒车的出租车司机,探头向我车上的司机打听李广墓所在。冲上了坡,刚冒了大的本车司机,此刻同样也找不到路在何方。停车问道旁小贩,仍弄错了,待走过了头才返回。原来墓在一小学里,可见平素来此地祭拜李广的人并不多。

  破破败败的学校,校门口用毛笔写着朱字:售票处,国内游客2元,国外游客5元,可早已无人收门票了。一女童像迎亲戚般高兴地叫道"到李广墓"。我笑问知道李广是什么人吗?梳着短辨的女孩称:"是将军。"什么朝代知道吗?女童摇摇头。同时一大群小孩跟着走,一路雀跃,将我带到一破败的殿前,悬匾为"飞将住城",一副对联为"虎卧沙场射石曾传没羽;鹤归华表沾襟今再赋招魂"。前面两匹应是旧时精雕的骏马,已毁头去胸,难以辨认。

  凑近紧锁的门,看进去空空荡荡,视线前方后门处贴有一张画,画的是李广否,无从知道。小孩们将我带到后面,李广陵荒草覆盖墓冢,一小孩迅疾蹦上墓前的石碑基,做猴状攀爬,引得小伙伴们阵阵欢笑。墓碑石是清乾隆时修建,碑字系蒋介石先生题"汉将军李广之墓",墓前碑塔也是民国二十三年立。想是民族存亡之际,飞将军李广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汉史上的李广,一生甚为坎坷,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虽武略虎胆皆具,命运却始终与他开玩笑。史载汉文帝见李广时曰:"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文景二帝时,时当少年的李广,却遇朝庭重用老将,且多处太平盛世,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当武帝用武之际,却偏重少年将军,卫青、霍去病等少年英杰横空出世,李广却已是英雄暮年。是以五为将军击匈奴,无尺寸功,至不得其死。三朝不遇,命也夫!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著名诗人王维在《老将行》中,对李广的生平总结,千古流传在华夏后代心中。

  再去闹市中心探访纪信祠。镂刻彩绘的祠,原为城隍庙,创建于明初,清两次地震后,维修过几次。80年代拓宽公路时,将祠前的斗拱飞檐坊移至侧旁,祠前有天水籍的邓宝珊将军所题对联:"楚逼荥阳时,凭烈志激昂,四百年基开赤帝;神生成纪地,作故乡保障,千万载佑民笃黎民"。

  以身救主、匡扶汉室、忠烈罕见的纪信,被乡人奉为城隍,应比寡恩的刘邦封的忠烈侯,更为隆重。四周由厢房、楼房、阁楼等围成,中间长廊与抱厦顶部,每间都有大幅匾额悬空,如"德洋恩泽"、"庇荫边陲"等,寄托了历代人士对忠烈之士的崇敬。

小就读过王昌龄的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每读此诗,也会有一种中华民族豪放的英雄霸气之感从心底油然而生.然而我却从没有深究过这个诗中的"龙城",到底地处何方.

查阅中国辽宁省朝阳市的相关历史资料得知,在朝阳城东南郊有一座柳城,其历史源远流长.朝阳古称塞外辽西之地,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处于中原通往东北的古代交通要道,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也与汉民族在此交融发展,朝阳也因此成为中原历代王朝的边关重镇以及兵家必争之塞外战略要地.
战国时,燕置塞上五郡,柳城属辽西郡.至汉朝时,柳城已成为辽西郡西部都尉治所,后被三郡乌桓据为统治中心.曹操北伐乌桓曾挥师柳城,可见柳城在秦汉时期已成为东北重镇.公元342年,前燕王在"柳城之北、龙山之西"建都为龙城,十六国时期前燕、后燕、北燕立国88年期间,龙城为三燕都城达52年之久.龙城也成为东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历史名城.隋唐时期,朝阳为营州.由于它重要的地理位置也因此成为盛唐文学经常描写的边塞题材之一.

大概是在2004年11月(时间待考),朝阳市通过考古发掘,确定了三燕故都“龙城”的所在. 据《晋书》记载,前燕在柳城以北、龙山以西建城,因龙山而得名"龙城",是十六国时期前燕、后燕、北燕的都城.而其地处中原、东北和北方草原的交汇处,一直是中原文化、东北亚文化以及丝绸之路的汇聚之地,涉及到中国东北边疆历史的主线.
那么那首描写百战不封侯、不耻对狱刀笔吏而自刎身亡的汉代名将李广的诗篇,提到的"龙城"是否就是这里呢?历史记载李广也确实曾戍守征战于辽西地区.然而时间上有一些出入,"龙城"的始建据说要比李广的时代晚上几百年.

甘肃武威

现在江苏常州古时叫做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