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广州市人结婚习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5 22:45:33
现代广州人结婚有什么习俗..比如说男方应该给女方多少礼金...女方家的家妆之类的...

民国时期广州人结婚兴“婚检”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9日10:14 南方新闻网

  民国时期广州人结婚兴“婚检”

  广东完成百年来婚俗变迁调查,《20世纪广东婚俗大观》明日首发

  一百年来,南粤大地虽天翻地覆,但男婚女嫁仍是寻常主题。近日,由省民政厅组织实施的广东婚俗调查全面完成,结集成洋洋百万字著作《20世纪广东婚俗大观》,将于明

  日在广州首发。

  从清末民初“三书六礼”的婚俗程序,到送红宝书、跳忠字舞的文革新婚,从公鸡代婚、疍家婚、重生花烛、自梳女,到今天的集体婚礼、蜜月旅行、网恋闪婚,一百年来广东的婚俗变迁在书中作了一次全景式展现。

  清末

  三书六礼婚前男女不见面

  20世纪初期,广东各地在婚姻嫁娶方面基本上是按照三书、六礼的习俗程序进行。三书即指聘书(订亲之书)、礼书(过礼之书)、迎亲书(迎娶之书)。六礼则指婚礼前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六个步骤。一曰纳采,由男家请媒人携带礼物向女家提亲;二曰问名,提亲后,交换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若男女“八字”宜婚,婚事方能进入正题;三曰纳吉,实际上是订婚仪式,要请酒祝贺;四曰纳征,俗称“行聘”或“过大礼”,这次送的礼比纳采时的礼厚,仪式也较隆重;五曰请期,下聘礼后,男家选择婚期,征求女家意见,双方商定嫁娶日期;六曰迎亲,即婚礼前最后的重要程序,男家派出代表到女家迎亲;女家收取男家送来的部分礼物(不能全收),并回礼致谢。

  那时男女双方当事人对于婚姻没有任何选择权力,完全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式婚姻。当时的广东人男女年龄达16~20岁可谈婚论嫁,以财产、金钱、门当户对为条件,婚前男女当事人从不见面,双方没有任何选择权力,可谓是盲婚哑嫁。“一夫多妻”在晚清时期仍是公开、合法的。

  民国

  西风东渐婚礼多在教堂办

  民国时期,广东个别地方政府开始设法干预旧式婚俗,号召青年参加由政府主办的集体婚礼,结婚要向政府申请取得“婚姻注册许可证”作为合法婚姻的依据,同时双方还要取得健康检查证明书,犹如今天的“婚检”证明。

  史料记载,1946年11月,广州市曾举办了一场集体婚礼,由市长证婚。参加者除要取得“婚姻注册许可证”外,增加合格医生开具的健康检查证明书。举行仪式时,男穿蓝布中山装,女穿长袖全白旗袍,并手持花球一束。

  由于政府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以及新式教育的不断普及,青年男女在婚姻选择与婚礼仪式方面,大胆向“三书”、“六礼”和“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旧婚俗挑战,公开自由恋爱,拒绝媒人言婚,反对父母包办婚事。即使是婚礼也多在教堂举行,新郎身穿黑色绒西装,头戴毡帽,新娘身穿素白色婚纱,头戴纱巾。新婚夫妇手拉手,在牧师面前请求结为夫妻。待牧师恩准后,双方交换信物并诵读誓言,婚礼完毕。

  文革

  “闹新房”流行考毛主席语录

  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明确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废除包办、强迫婚姻,确定了婚姻自由的原则,男女双方结婚只要依法进行婚姻登记,婚姻关系就得到了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干涉。

  这一时期繁琐、铺张的婚礼基本消失,婚礼多以开晚会、会餐、茶会以及吃喜糖等形式举行。当时婚礼一般都是邀请单位领导当证婚人,新人先向毛主席像鞠躬,右手握拳,举于肩上,当众背诵一段毛主席语录,“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婚礼结束当晚,一对新人将两床被子合到一张床上,算是结婚了。

  文革时期,男女结婚别说“三书六礼”,就连查“八字”“合年庚”也无人敢提了,算命先生、风水佬都销声匿迹了。选对象先看出身,讲阶级成分,最有吸引力的是根正苗红的革命干部、世代工人家庭的子女。举行婚礼,新郎以穿红卫兵服装戴红卫兵袖章迎亲为荣,新娘以能穿上红卫兵服装一起坐永久牌自行车到婆家最有面子,迎亲队伍手拿毛主席语录和红旗,唱毛主席语录为时尚。当时“闹新房”也以考新娘是否会背“老三篇”、唱语录歌为主,绝无“封资修”的词语和意识存在。到文革后期,人们结婚的嫁妆开始注重实惠,当时新人追求的是“三转一响”,即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等。

  改革开放后

  网恋闪婚单身贵族渐增多

  改革开放以后,婚姻方式日益多元化,以恋爱方式而言,就存在婚姻介绍所、妇联与工会举办的单身青年联谊会、网络恋爱等。婚礼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一改过去单一的、俭朴的形式,采用传统的、国外的、现代的婚礼形式相结合。摆酒、旅游和参加集体婚礼逐渐增多。最基本的婚礼仪式是摆事实酒,其次是旅游。许多人不仅采取一种婚礼仪式,而是以一种为主,辅以其他。

  政府则积极倡导新式的婚礼形式——集体婚礼,由政府在集体婚礼上向新婚夫妇颁发结婚证书和结婚纪念品。这一形式在广州乃至广东各地得到推广,显示了新时期年轻人追求浪漫的心态。与此同时,单身贵族也日益增多,城市青年人在事业竞争压力下不断推迟婚期,网恋、闪婚、隐婚等各种婚姻形式也开始出现,这也对应了当下越来越多元化的个人价值认同。

  旧时婚俗

  〔哭嫁歌〕

  不舍父母大骂媒婆

  广东各地婚俗中都盛行演唱流传悠久的哭嫁歌。歌词通俗易懂,一般由民间百姓口头相传而成,民间风俗将能否咏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性贤惠或懒惰、聪慧或蠢笨的标准之一。

  哭嫁的内容一般分为自叹命运,多是待嫁守夜时唱。如“一声自叹天共地,二声自叹月团圆”;或者是对父母的难舍之情,多为上轿时哭唱。如“爸呀爸,你把女儿养到十七八。恩情未报儿出嫁,良心应该受谴责。妈呀妈,如何瞒着把女儿嫁。女儿心中多少事,要在妈妈胸前倾诉它。”还有通过唱哭嫁歌来教育弟妹,请他们代为照顾父母。

  除了唱哭嫁歌表达对于家人的不舍,还通过唱骂嫁歌来表达另一种特殊的感情。骂嫁的对象一般为骂婚、骂男家、骂男家人和骂媒婆。如“十个媒人九个讲大话呀!一个不讲大话裤穿孔啊!一代做媒三代绝啊,一代不绝脚流脓啊!”这种以哭抒情、以歌代言的出嫁歌,既有传统大家庭对家人的质朴留恋之情,又表达了新嫁娘出嫁时的内心感受。

  〔重行花烛〕

  儿子女婿迎“新娘”

  广州有一种很有意思的奇特风俗,即若老夫妻结婚满60年时,再举行一次婚礼,俗称“重行花烛”,又称“再行金婚”。但该习俗必须具备一定条件才有资格“重行”,如除结婚满60年这个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妻子原配;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孙子、孙女、外孙须齐全;老夫妻身体硬朗;家庭经济宽裕。因此具备这些条件的人实在不多,所以显得特别珍贵,其礼仪办得比初婚还要隆重。

  重行婚礼前,老太太先回娘家小住数日。到重行婚礼那天,老太太如新娘一样打扮,头戴凤冠,身穿大红褂,从娘家坐花轿到达夫家时,出门迎接的不是“新郎”,而是儿子和女婿。老夫妻拜过天地、祖宗后,再行坐席,两老面朝大门,坐在两张八仙椅上。此时堂前鼓乐高奏,喜炮齐鸣,儿、媳、女、女婿、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上堂叩拜。最后由孙子、孙女送两老进“洞房”。第二天还要再办礼饭宴请亲友邻舍。

  〔疍家婚〕

  花艇迎娶新娘子

  这是广东水上居民的婚姻习俗,其婚嫁仪式与陆地居民有一定差异。水上居民长年累月泛舟江河,以捕鱼捞虾、贩盐为生,因生活居住环境不同,加上在旧社会疍家是受陆上人歧视的,如到陆上不准穿鞋等,所以一般不与陆上居民通婚,只在内部进行婚嫁,仪式也没有陆上婚俗繁琐。婚配一般仍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女待字闺中,可于艇尾置一盆花,男方看中后,遣媒说合。迎娶之日,男家用花艇,沿途打伞、撒米,到达时由“好命婆”(即婚姻、家庭美满的妇女)将新娘背到男方花艇上。

  〔公鸡代婚〕

  替未归新郎拜堂

  广东过去有一种陋俗,即用公鸡代替新郎与新娘拜堂成婚。由于广东城乡多华侨,许多侨居国外的子弟,到了当婚年龄希望在家乡找一女子为妻,以便照顾年迈的父母。可是隔山隔海,路远迢迢,回乡不易,只好由父母物色一中意的女子,按照俗规,从过礼纳聘,到定下婚约,一一遵行礼制。但到了完婚之日,儿子未能归来,拜堂时,便以公鸡代替新郎,一样为公鸡披红挂绿,梳头扮髻,吟诵祝词。新娘花轿一到,由一中年妇女手捧公鸡去迎娶新娘,公鸡与新娘进入厅堂后,一样拜天地,拜祖先,拜父母,公鸡与新娘相拜,一切过程均与真正的婚礼一样。婚礼的当晚,公鸡还要缚在新房中与新娘共度良宵,直到次日清晨才能将公鸡捧走。有的婚后丈夫十年八年回不来,妻子可领养一个男孩作为后嗣,俗称“螟蛉子”。这种婚姻是非常可悲的,是封建和贫穷的产物。

  〔自梳女〕

  梳髻后独身终老

  自梳女也是广东特有的婚姻习俗。在旧社会,未婚少女束辫,婚期始结髻。自梳女则通过一种特定仪式,自行易辫而髻,以表示决心不嫁,独身终老,称之为“自梳”或“梳起”。此俗在1925年到1935年期间最为盛行,直至解放后五六十年代,许多村还保留有由自梳女共同筹款兴建共同居住的“妹仔屋”和“姑婆屋”,也有叫做“冰洁堂”。“梳起”等同于出嫁,但程序简单得多。

  广州棠下村的风俗是:

  第一步,选择良辰吉日。当日,“女子”一早便离家,由两三个姐妹陪同,去到东圃万里亭(码头),有的人到广州长堤,租用一只小艇,划到珠江河心,由姐妹帮忙梳髻,然后鸣放鞭炮。

  第二步,担酒回门。酒担内有松糕两盆,煎堆若干,猪肉、鲮鱼、烧酒、生果等,要为弟妹每人买一条长裤,为嫂嫂每人买一条长裙。父母兄弟侄儿侄女在门口恭迎。自梳女送上酒担礼物,拜完祖先后,还要给弟侄儿侄女们派红包。

  第三步,宴请亲人。晚上还要摆酒席。宴请亲人和族中父老,宣布“梳起”,从此再不谈婚论嫁。以后逢年过节,自梳女也要像出嫁女一样,给家中送礼,给晚辈派利市。

  〔不落家〕

  出嫁夜穿防暴服

  所谓“不落家”也是自梳女的一种形式,女性为了自梳独身,但又无法拒绝父母,只好采取婚后不落夫家的做法。结婚仪式与正常婚姻一样,但新婚之夜绝不与新郎同床,出嫁之夜,穿着由自梳姐妹们特制的防卫衣服,并自带剪刀自卫,以防止新郎暴力同房。“不落家”妇女在夫家住满三朝后,回门后就不返回夫家,但其在夫家仍是主妇名分。遇到夫家出现红白喜事,妇女必须回夫家参与。年老病重之际,则回夫家,死后的丧礼也按照主妇礼举行。新中国成立后,“自梳女”与“不落家”现象在贯彻落实《婚姻法》的过程中逐渐消失。

  〔冥婚〕

  亡男亡女结“鬼婚”

  冥婚又称鬼婚,是过去广州婚姻陋俗中一种令人毛骨悚然、啼笑皆非的现象。所谓冥婚,就是双方家长为未婚而死去的儿女缔结婚姻。按当地许多市民的习俗,子女们的婚事,必须按兄、姐、弟、妹的顺序进行。

  如有长子、长女在婚前逝去,在生的弟妹在结婚之前,要先为亡兄、亡姐办理冥婚。办冥婚也与生人办婚礼一样,托“鬼媒人”查明某处某家有亡男或亡女后,经对照亡男、亡女的年龄,如相宜,便分头与双方家长商议,如同意,就模仿生人的婚礼仪式进行,日期多选在三月清明节、七月孟兰节(鬼节)、九月重阳节。此婚俗新中国成立后消失。

  A12-13版

  采写:本报记者龙科通讯员陈婉玲

  图片:由省民政厅提供

  图:

  旧时结婚,新郎要用折扇在新娘头上轻打三下,再揭去新娘的红绫“盖头”。

  20世纪初,广东人举行婚礼,新郎新娘须跪拜高堂。

  “文革”时期的结婚证书。

  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结婚证书。

  20世纪前期迎亲时使用的竹箩。

  旧时大妗姐背新娘下花轿。

  20世纪初的新房布置。

  20世纪前期新式嫁妆:留声机。

  20世纪前期的新郎服饰。

  (南方都市报)

  择偶:北京重性格 上海看脾气 广州选帅哥(2)
  2002-02-14 12:04:50

  此外,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人对于个性化的婚礼仪式接受程度是三城市中最高的,比例高达38%,与此同时,最低的广州比例仅为24%。北京人的文化和个性在结婚仪式问题上又毫不犹豫地显露了一把。

  上海人好像在多姿多彩的婚礼仪式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各种仪式都有一定比例的拥趸者。这其实也是“海纳百川”式的海派风格的体现,“乱花渐欲迷人眼”式多姿多彩的选择,难道不也是一种特色吗?

  广州人似乎除了现代的婚礼仪式以外就不知道结婚该怎么办了,居然有近一半儿的广州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种结婚仪式,这在三地的比例中是最高的。

  ■广州人结婚9人中有6位想收礼金

  北京:能来捧场就成

  上海:礼品别致就行

  广州:礼金比较实惠

  结婚会收到亲朋好友的祝贺,当然也少不了礼品和礼金。广州的准新人们比较实惠,在9位受访者中有6位表示还是让亲友们“随份子”,收些礼金也好弥补点儿办婚礼的花销。

  上海准新人对礼金问题老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送礼当然好,送些别致的礼品就可以了”是他们更多的选择。

  北京准新人豪气最盛,“能来捧场就成,管他什么送不送礼呀”。去参加北京人的婚礼,看样子是最轻松,最省事的了。

  ■近八成广州人结婚一定要选个好日子

  北京:半数偏爱“6”和“8”

  上海:只要时间合适就行

  广州:近八成一定要选好日子

  调查显示,虽然多数人(65%)觉得结婚该选个好日子,但在三地市民的心中,分量可不尽一样。

  北京人对挑一个好日子结婚的重视程度仅次于广州人。在日期选择上,北京人对“6”、“8”之类的吉祥数字的偏爱则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半数北京人愿意选择这样的日子结婚。此外,北京人对五一、国庆这样的长假期比较偏爱,44%的北京人愿意将婚礼放在这样的假期之中。“五一、十一黄金周”同样也是北京人结婚的“黄金周”。

  上海人看起来对好日子不太关心的人要多一些,46%的上海人明确表示结婚只要时间合适就可以,是不是好日子倒无所谓。在上海人看来,农历黄道吉日(44%),带有吉祥数字的日子(39%),有一定纪念意义的日子(36%)以及五一、国庆、元旦(32%)都是好日子。

  广州人比较而言则是对好日子最关注的,近八成的广州人要求结婚一定要选个好日子,这比位居第二的北京人还高出10来个百分点。广州人对于良辰吉日的看重程度是其他两个城市所无法比拟的,有接近七成的广州人在结婚时更加倾向于良辰吉日。

  近八成广州人考虑过婚前公证

  在接受访问的准新人中,有9人并没有考虑过这一问题,但觉得这种方式还是可以接受的,此外,真正考虑过这一问题的也有5人之多。

  遗憾的是,在三地准新人中,广州相对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较为开明一点,考虑过或者愿意接受的人全部9人中占了7人,而在上海和北京,均仅有1人考虑过婚前公证的问题。

  ■约50%居民没听说今年不宜结婚

  北京:九成以上的人不相信

  上海:80%的人没听说过

  广州:相信的比例高达24%

  今年“马年无春,不宜结婚”是一个在民间流传较广的说法,但在三地中均有50%以上的居民表示没有听说过,而在上海,这一比例则达到了80%。那么,对于这种说法,三地又有多少人会相信呢?调查显示,北京和上海相信这一说法的人均不足10%,而在广州,相信这一说法的人则高达24%。

  调查表明,年轻人对这种说法已经不太感兴趣了,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认可这一说法的仅占10%左右;但这一说法在30岁以上的人群中还是比较有市场的,相比较而言,30到40岁的人最相信这种说法,比例为22%;40到50岁的人相信的比例为16%,50岁以上反倒相信的人又少了许多,比例仅为12%。

  ■上海人对理想伴侣的要求最苛刻

  北京:不太看重经济基础

  上海:理想对象几近完美

  广州:相貌好看比较重要

  对于三地居民来说,自己理想的“另一半”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调查显示,他/她应该至少具备以下六大标准:

  1、自己喜欢并且也喜欢自己的;

  2、性格应该与自己合得来;

  3、身体健康;

  4、为人忠厚、老实,能给人信赖感;

  5、有一份较好的职业和稳定的收入;

  6、要懂得一点生活情调。

  在调查中,以上六大标准几乎得到了三地市民的认可,可以说,这六条标准是放之“三地”而皆准的。

  三地居民基本上是以性格与健康、经济基础、双方感情、地位与学历、家长是否认可、外表以及是否懂得生活情调这七个方面组成。

  具体而言,对于北京人,性格与健康、地位与学历以及生活情调是选择对象的重要内容,此外,北京人相对并不太看重经济基础。

  上海人对理想的伴侣的要求可以说是最苛刻的。双方感情要好、脾气要合得来、要懂得生活情调,这还不算,经济基础、地位学历也要拿得出手……就差外表要英俊或漂亮了。这样的对象也应该算是大半个“完美男人”或“完美女人”了吧。

  广州人在三城市中的择偶标准相对是最平易近人的,感情、钞票,不会要求太苛刻,不过最好长得要好看一点,广州人对外貌的要求可以说是三城市中最高的。

  调查显示,男性择偶重外表,但不太看重经济基础和地位学历方面的因素;而对于女性来说,性格、经济基础以及地位学历则是择偶的重要标准,与男性相比,女性对外表的要求要低得多。
  结婚前必须了解的25个问题

  准备结婚的朋友,请你回答心理学家为指导青年们作好婚前心理准备而设计的25个问题:

  一、关于对方的理想和事业心:

  1、他(她)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2、是否打算在近期内取得某个成就?
  3、对所从事的工作是否有高度责任感?
  4、害怕失败吗?
  5、支持你学习吗?

  二、关于对方的人际关系特点:

  1、他(她)喜欢支配别人吗?
  2、是否善于体察你的心情?
  3、除了你以外最好的朋友是谁?
  4、最讨厌什么人?
  5、与同事和你的亲友相处是否融洽?

  三、关于对方个性心理特征:

  1、最擅长什么技能?
  2、爱看什么书报?
  3、遇到挫折容易沮丧吗?
  4、生气时能否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脾气?
  5、常常犹豫不决吗?

  四、关于对方的恋爱婚姻观:

  1、他(她)认为理想的爱人应具备什么条件?
  2、最喜欢你哪一点?
  3、最不满意你什么?
  4、约会与加班时间冲突时通常怎样做?
  5、是否常买些你喜爱的东西送给你?

  五、关于对方的生活特点:

  1、他(她)办事花钱有计划吗?
  2、喜欢你的什么打扮?
  3、最喜欢吃什么菜肴?
  4、最喜欢什么娱乐消遣活动?
  5、常干家务活吗?

  ---------------------------
  结婚前25天的准备工作

  · 确定婚礼当日协助人员名单、宴请客人名单

  · 安排祝辞内容、时间、 娱兴节目等

  · 寄出喜贴

  · 确定宴席数

  · 确定宴席数

  · 拍摄结婚照

  · 礼服承租事宜

  -------------------------

  婚前要准备什么?
  一般人婚前极为忌讳在异性面前谈论性的问题,所以一对恋人往往以为只要“两情相悦”就可以结婚成家了,极少考虑到对方的性健康状况、性强度及性能力大小等问题,而这些正是许多夫妻婚后性生活不幸的重要原因。

  鉴于此,结婚前男女双方应到医院去接受性重量健康的查询,了解双方是否有性疾病及性心理是否健康。鉴于有些内容短期内在医院无法查明,而且国内这类咨询机构也很少,故而恋人们在交往中须自学一些性知识,对另一方须多加留意,双方也务坦诚相告。

  每个人的性欲强度是不相同的。一个性欲强旺盛的人选择一个性欲低下的人,婚后性生活是很难融洽的。如何获悉对方的情况呢?惟一的方法是双方“抹开“面子,真实地告诉对方自己的情况。性欲强度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性生理强弱程度。美国性学家金西经过大量调查发现:青春期(以首次月经遗精为准开始得越早,人的终生性能力就越强,表现为性生活频度高,连续性生活多。这一发现适合85%的人。男性性能力在18-25岁之间最强,以后不可逆转地逐步下降,大约每10年下降一半。女性性能力在35-45岁之间最强,之后开始下降,但下降速度缓慢于同龄男性。

  一个人的性心理强弱程度也是性欲强度的体现。从小接受新文化和新思想较多,乐意和善于在性生活中发现乐趣及浪漫色彩的男女,与配偶协调性生活能力较强,性心理十分丰富。生活在愚昧、封闭环境中的人,则常常发生性心理的偏见和障碍。文化水平较低的男性,低性生活频率而忽视性感受的交流,一个性态度积极、对心理的浪漫感受要求很高的女性若和他结婚,就会觉得他太“粗鲁”,“没人情味”,男方也会觉得她太“淫荡”,“杂事多”。反之,性保守的女性若和性态度积极的男性结婚,她会觉得男方在“摧残”自己,男方会觉得女方是个木偶,性生活乏味无聊。

  人的年龄越大,性能力越低,所以从性的角度出发,一般认为性欲极强、性要求较多的中青年人不适宜与老年人结婚。一般双方年龄相差不宜大于15岁。

  老年从再婚的性生活主要是为了满足性的接触欲和抚摸欲、故而性交能力的大小无关紧要。但如果个别男性的性能力很强,则须选择一个和自己性能力差不多的女性,年龄最好在60岁以下,因为60岁以上的女性阴道分泌功能已经比较差了。

  两个过于肥胖的人也不太适宜结婚,因为过于肥胖的人由于超重可能引起关节方面的退化,在选择合适体位性交时会发生困难和其他的不便。

现在父母不谈什么礼金,我现在只是一个中学生就谈恋爱了,双方父母也知道,但是他们从不谈金钱,只谈孝义道德,希望大家对双方好。
结婚之日一定要早吉祥的路,求一个好的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