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美国迈阿密电音节:谁能列出达芬奇密码里所有提及的地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06:02:45
有机会一定要去参观!

这里比较全了 应该都有了
去看看
http://post.baidu.com/f?kz=85452549

请再认真+仔细的阅读丹-布朗的原著《达芬奇密码》(英文版或全译版)

影片《达芬奇密码》根据美国作家丹.布朗的同名悬疑小说改编。哈佛大学的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汤姆.汉克斯 饰)在法国巴黎出差期间的一个午夜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得知卢浮宫博物馆年迈的馆长被人杀害在卢浮宫的博物馆里,人们在他的尸体旁边发现了一个难以捉摸的密码。兰登与法国一位颇有天分的密码破译专家索菲.奈芙(奥黛丽.塔图 饰),在对一大堆怪异的密码进行整理的过程当中,达芬奇密码居然发现一连串的线索就隐藏在达.芬奇的艺术作品当中。这些线索,大家都清楚可见,然而却被画家巧妙地隐藏起来。

兰登无意中非常震惊地发现,达芬奇密码已故的博物馆馆长(也就是奈芙的祖父)竟然是峋山隐修会(Priory of Sion)的重要成员。峋山隐修会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秘密组织,其成员包括牛顿、维克多.雨果与达.芬奇等多位历史名人。兰登的直觉告诉他,他和奈芙是在找寻一个石破天惊的历史秘密……

由朗.霍华德执导、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影片《达·芬奇密码》将揭幕本届戛纳电影节,但眼下,影片的蓝本、同名小说《达芬奇密码》正身陷“剽窃案”,有消息称,如果被告、小说作者丹.布朗败诉,影片也无法如期上映。日前,该片制片人瑞恩正式对外发表声明,不论“密码案”结果如何,影片5月19日公映的计划都不会改变。据悉,密码案将于4月8日宣判,在瑞恩看来,该案不仅对影片没影响,反而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达芬奇密码》由两届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和《天使爱美丽》中的女主角奥黛丽.塔图主演,两人分别扮演哈佛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和法国破译专家索菲.奈芙。两人在处理卢浮宫博物馆馆长被杀命案时需要破解一大堆怪异的密码,在追踪密码的过程中,兰登发现线索存在于达.芬奇的手稿中。沿着这一线索,兰登发现被杀的馆长竟然是峋山隐修会的成员,在追查的过程中,兰登和索菲也遭人怀疑,但最终兰登还是揪出了杀人凶手,也是西方文明的最大秘密:耶稣的子嗣……

影片的故事绝对精彩纷呈,制片人瑞恩一点都不希望人们被“密码案”左右,也不希望读者和影迷误解。而导演霍华德也完全忠实原著小说,“《达芬奇密码》可以称得上是史上最畅销书,我们希望为大家还原事实。”瑞恩强调说。

《达芬奇密码》除了故事情节充满悬念,最大的看点莫过于进入卢浮宫实地拍摄,小说中的情景被百分之百还原。小说中提及的维雷特城堡也是影片拍摄地点之一,城堡内有17间卧室,21间浴室、16个壁炉、外有两个小湖,湖心喷泉涟涟,还有一尊人工雕刻的海王星雕像。该城堡1668年建成,是专为路易十四驻意大利大使所建造,现在的主人是美国房产大亨。据悉,剧组专门从17间房中辟出了6间,供演员们使用,但汉克斯一点没架子,他放弃了享受贵族待遇的机会,选择和妻子孩子住在演员唐纳德.萨瑟兰巴黎的家中,尽享平民之乐。

数字版《达·芬奇密码》

2004年12月19日 9:38

去年这个时候,一本糅合了神秘主义、艺术史、符号学的英文小说《达·芬奇密码》在坊间悄然流传,互联网上时不时有人提及,比如复旦大学的严锋老师就不遗余力地推荐此书,并“妄下断语”:“因为这本书的存在,我们国内的通俗文学跟西方相比还相差一大截!”不管怎么样,这本书中文版诞生一年来,其销量已超过同时期几乎所有的国内小说,丹·布朗掀起的密码风潮席卷书市。借此东风,更有一批密码学、圣经学的图书相继登场。
近期,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出版了丹·布朗的小说处女作《数字城堡》。相比《达·芬奇密码》的与历史较劲,《数字城堡》则完完全全影射当下的世界,深刻揭示了数字时代人类所面临的一个严重危机:当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电脑、网络的时候,他们的个人隐私与国家安全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丹·布朗本人在其个人网站上以问答形式就信息时代个人隐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星期日新闻晨报在此刊登其中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一口气读完《数字城堡》,我最大的阅读感受是,我好像重读了一遍《达·芬奇密码》,只不过这次不是在中世纪漫游,而是进入了高科技社会。

丹·布朗的小说密码

这两本书真的太像了,《数字城堡》的所有章节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两书中都有聪明漂亮的女主人公,男主角则都是大学文科教授,故事的核心都与破解密码有关,且都是个人与一个庞大组织的对抗,情节中都有阴谋、跟踪和暗杀,以及貌似好人的坏人。两本书在形式上都好像电影剧本一样,情节紧张,悬念迭起,令读者拿起来就不想放下。如此看来,《数字城堡》就像替换了人名的《达·芬奇密码》。

如果你读过《达·芬奇密码》的话,你会知道那个故事与一个叫“郇山修隐会”的地下宗教团体有关。而在《数字城堡》中,类似的角色变成了美国政府的半公开机构“国家安全局”(NationalSecurityAgency)。

美国的国家安全局和任何国家的情报安全部门一样,都是非常神秘,且权力很大的机构。在它的网站上(http://www.nsa.gov),它这样介绍自己:“美国国家安全局是一个分析密码的组织,它在保护美国的信息系统和提供外国情报的工作中,起到协调、指导和执行的作用。它是一个高技术组织,处在通信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前沿。它也是美国政府中研究和分析外国语言的最重要的中心之一……”它隶属于美国国防部,雇员人数和机构预算都是保密的。把这样一个机构写进小说,可想而知《数字城堡》选择了一个多么刺激的题材。

紧张刺激的数字城堡

小说的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国家安全局为了应付进入信息社会以后出现的大量互联网加密信息,秘密发明了一台“万能解密机”,号称可以在3小时内破解世界上的一切密码。有一位专家对国安局这种肆意监视和践踏公民通信自由的做法深感不满,于是发明了一种“万能解密机”破解不了的密码算法,他把它叫作“数字城堡”。这位专家对国安局发出威胁,如果不在48小时内,向世界公开“万能解密机”存在的事实,他就要把“数字城堡”放到互联网上自由下载,让“万能解密机”变成一堆废铁。像任何惊险小说中必然发生的那样,这位专家结果被暗杀了,而他刻有打开“数字城堡”的口令的那枚戒指则不知去向。于是,各方都投入了紧张的搜索中……

据说,这个题材是作者丹·布朗受到刺激以后才想出来的。丹·布朗大学毕业以后,一直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当英语老师。一天,联邦特工突然来到学院,调查两个学生,原因是他们在私人的电子邮件里说,克林顿总统说谎,应该受到枪击。这一事件让丹·布朗深受震动,他感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无形的眼睛在监视着我们,而谁又来监视那些监视者呢?他开始关注这方面的各种信息,逐渐的,一个完整的故事框架在他心中酝酿成熟。

丹·布朗的低级错误

显而易见,这本小说里必然会出现很多高科技的内容。不过,这方面非常令人失望。丹·布朗毕竟是教英语出身的,在处理技术内容时显得非常无知,犯了很多低级错误。这本小说写于1997年,当时互联网技术已经基本成型了。很难想象,那时的超级计算机还需要用氟里昂来冷却,而且除了手工拉闸以外,还无法切断电源,一个人在电源房里触电被烧死了,计算机居然还能运行。另外,声称国家安全局的所有重要数据库都是连在网上的,且没有备份,这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上面那些错误也许还不算最致命的,我再来举几个要命的错误。它们的存在使这个故事的某些情节在技术上无法解释。

首先,丹·布朗混淆了数据文件和可执行文件。任何病毒都是可执行文件,单纯的数据文件不可能产生破坏性后果。“数字城堡”作为一种算法,不是可执行文件,是不可能破坏主机的。国家安全局的密码专家不可能分不清两者。其次,小说中有个情节说,机房断电以后,必须去三号网点的计算机里查找数据。但是,前面丹·布朗提到过三号网点里都是终端机(terminal),终端机本身不存储数据,只有工作站(workstation)才存储,即使是工作站,如果连在网上的话,也可以远端查找数据啊。

全书最大的那个“臭虫”也许是小说结尾处,一会说“数字城堡”的口令是64位(bits)的,一会又说是64个字符。两者可是不同的呀。根据通行的ASCII编码,一个字符用8位二进制字符表示,64位只能表示8个字符。丹·布朗显然不知道这个。最可笑的是,最终的密码居然是一个个位数的素数。它只是一个字符,用两位就可以表示了。

被惊险引诱着

所以,如果你对计算机技术稍有了解的话,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很可能感到无法忍受。不过话回来,我99%的肯定,你还是会和我一样,把这本书一口气读完。因为它是个非常奇怪的组合,一方面是漏洞百出的技术描写,另一方面则是一个相当成功的惊险故事。扣人心弦的情节,简洁明快的叙述,一波接一波的高潮迭起,悬念不断,会把你牢牢地按在椅子上,不愿起身,直到读完最后一页为止。

其实还不止这样,在阅读过程中,你会觉得小说展开的画面,有点像多支探险队,沿着不同的路线,向着同一个地点争相竞发。每一支队伍都挖掘出一部分的真相,从而刺激其他队伍拼命前进。而只有到故事的最后,所有的队伍会合在一起,整个事件的全部真相才会大白。而那时,所有人也必须合力对付他们所遇到的最后的,也是最大的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