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盛李茂林个人简历:男士科学家有那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8 04:56:28

越多越好

萨根(1934~1996)于1934年11月9日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市,于1955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56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960年获得天文学和天文物理学博士学位。从60年代早期他就在哈佛大学执教,1971年任康奈尔大学教授。1996年12月20日萨根去世,年仅62岁。

卡尔·萨根一生研究成果惊人。他的研究重点为金星上的温室效应、火星上的季节变化、原子战争所造成的长期环境影响、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外星智能生命探索等;他是宇宙生物学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之一;他直接领导了美国行星探索计划,以及“水手号”、“海盗号”和“旅行者号”宇宙飞船的发射;他还担任过美国天文学会行星分会会长,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天文学分会会长,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行星分会主席。

萨根是一个著名的科学家,也是一个著名的科普作家。萨根认为科学家普及科学是科学家的一项神圣使命。科学家从事科普的原因不只是为了向资金提供者如纳税人解释自己所做的工作,而主要是因为科学是知识的本体,是一种思维方法,在试图解决人类的每一个深奥的问题方面科学都提供了近似的答案。因此科学不只是专业人员所理解和接受的科学,而是整个人类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科学。

萨根以满腔的热情,流利的文笔,写出了10多本受人赞赏的畅销书,包括《宇宙中的智慧生命》、《伊甸园的飞龙》、《地球的嗡嗡声》、《布鲁卡的脑——对科学传奇的反思》、《魔鬼出没的世界》。1980年他的一部长达16集的电视连续剧《宇宙》,在美国公共广播社播放并传遍世界各地。其中,《伊甸园的飞龙》获得1987年美国普利策奖。

8、杰拉西:用文学注解科学活动

卡尔·杰拉西出生在奥地利的维也纳,1945年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在科学方面的最大的贡献是第一个人工合成了类固醇避孕药,为此他获得了除诺贝尔奖之外的大多数科学奖,如美国国家科学奖、沃尔夫化学奖、美国国家技术奖,是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有近20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进入60岁以后,杰拉西真正地开始了诗歌、散文、小说等的艺术创作。他不需要以写作来谋生,因为他在科学研究中已经有足够的收入。杰拉西认为自己从事文学创作的原始动机之一是来自于他对遭受一段感情创伤后的情绪表达的需要;动机之二是对未曾涉足的领域的尝试,因为文学是区别于科学的完全不同的智力活动。

杰拉西在文学杂志上发表了大量诗歌和短篇小说,结集为《未来主义者及其他故事》;他出版过多部自己称为“幻想中的科学”(science-in-fiction)的小说,如《坎特的困境》、《布尔巴基的赌局》等5部小说,1部诗歌《时钟回转》,1部散文集《从实验室进入世界:一颗为人民、宠物和臭虫的药片》。他用小说来表达自己对科学家、科学界的思考。

杰拉西独创了一种自己称为“戏剧中的科学”(science-in-theatre)的多部剧,如“完美的误解”、“氧”(与霍夫曼合写),已在剧院上演。剧作"氧"描述了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准备给百年前的科学发现颁发诺贝尔奖,在对都宣称发现了氧的法国科学家拉瓦锡、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和瑞典科学家谢利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遇到的紧张与冲突,讨论了科学上的多重独立发现的优先权问题。

杰拉西还建立了一个艺术庄园,每年为近70名艺术家提供工作场所和住宿,已经有超过千名从事视觉艺

牛顿、爱因斯坦、霍金、菲涅耳
中国:
李远哲:科学家、政治人物
沈括(1031~1095)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徐光启(1562~1633)明朝科学家、政治家
宋应星(1587~约1666)明末科学家
现代中国:
研制“两弹一星”:
王淦昌、赵九章、钱学森、彭桓武、钱三强、王大珩、陈芳允、郭永怀、屠守锷、杨嘉墀、王希季、邓稼先、朱光亚、周光召
[暂时想到这些,但基本正确无误]

爱因斯坦 绝对"爱因斯坦"!!

英国理论物理家霍金

意大利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是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合贯通了数学、天文学、物理学三门科学的科学巨人。伽利略是科学革命的先驱,毕生把哥白尼、开普勒开创的新世界观加以证明和广泛宣传,并以自己在教会迫害下的牺牲唤起人们对日心说的公认,在人类思想解放和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1879―1955 )美国物理学家,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

1946年,爱因斯坦67岁时,写下了一篇"自述","讲一讲一个人自己努力和探索过的事情,在回顾中看起来是怎样的",并讲"一个人还是可以从自己的经验里提取许多别人所意识不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什么呢?这位相对论的创立者,有什么独特的经验,使他在1905年,年方26岁的时候开创了现代物理学的新纪元呢?

爱因斯坦在"自述"中讲到有三件事曾打动了他的心,并对他的科学成长起过重要的作用。一件是在四、五岁的
时候,他得到了一个指南针。使他感到惊奇的是:指南针总是指着一个方向!在这茫茫虚空之中,是什么迫使它以确定的方式行动呢?一个心中只有直接"接触"作用经验的孩子,那空间神秘的自然力,在他头脑中烙下了"一个深刻而持久的印象",表现了他素有的"神圣的求知欲"。以后,在广义相对论中,他天才地解决了这个难题。爱因斯坦常称这种由"天赋的好奇心"激发的"求知欲"是一切自然科学技术成就的"起源"。

另一件事是在他的学生时代。那时他才12岁,"这是在一个学年开始的时候,当我得到一本关于欧几里德平面几何的小书时所经历的。这本书里有许多断言,比如'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它本身虽然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证明,以至任何怀疑似乎都不可能。这种明晰性和可靠性给我造成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印象。"几何论证的清晰可靠与几何图形的鲜明精致深深打动了他,使他的思维有鲜明形象性的特点。他对斯宾诺莎"依照几何学的习惯",即力求按几何学的形式,用公理、定理和定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怀有深深的敬意。成为这位未来研究家的主要思想方式。

第三件事是在爱因斯坦13岁的时候,有一位来自波兰的犹太大学生,引导他阅读阿隆·伯恩斯坦(A.Bernstein)的《自然科学通俗读本》。这是一部有五、六卷几乎局限于定性叙述的著作。他"屏息入神"地读完了这本通俗读物,"知道了整个自然科学领域里的主要成果和方法",遇到了对光速这样一种自然现象的分析。该书把光速问题放在第一卷的最前列。这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脑际,对十二年后相对论的创立有奠基性的意义。他说,"这些学习确实是令人神往的",爱因斯坦曾是一位非常诚实、内心里深深信仰上帝的少年。十二岁时,"由于阅读了通俗的科学著作(主要是毕希纳(L.Bnchner)的《力和物质》这本著作),我很快就相信,《圣经》里的故事有许多不可能是真实的",内心为此感到极大的震动。"这种经验引起我对所有权威的怀疑。这种态度再也没有离开过我"。正是这种怀疑态度,成了他在物理学中取得革命性成就的基本前提之一。摆脱了宗教的束缚,使他走上了献身科学的道路。"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离开我们人类而独立存在。它在我们面前象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在我们提供的一切可能范围里,从思想上掌握这个在个人以外的世界,总是作为一个最高目标而有意无意地浮现在我们的心目中,……,通向这个天堂的道路,并不象通向宗教天堂的道路那样舒坦和诱人。但是,它已证明是可以信赖的,而且我从来也没有为选择了这条道路而后悔过"。

爱因斯坦同牛顿一样,除了他的天才条件外,还有一种令人几乎难以置信的全神贯注于一个科学问题的能力。正如有一次他对助手所讲的:"上帝分配才能的方式是不近人情的,真的,他除了给我骡子般的顽强以外,别无所有。不过,他也给了我一种敏锐的觉察能力"。爱因斯坦从提出"已经包含了狭义相对论的萌芽"的理想实验到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十年的研究工作。

爱因斯坦对于科学事业的伟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不仅仅是相对论的创始人,而且是一位多学科的理论研究家。即使他不是相对论的创始人,他仍然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的科学业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早期对布朗运动的研究;狭义相对论的创建;推动量子力学的发展;建立了广义相对论,开辟了宇宙学的研究途径。1905年创建的狭义相对论和1921年创建的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的最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而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金则是由于他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和发现了光电效应定律而获得的。
亨德利克·洛伦兹(Hendrik·Antoon·Lorentz,1853~1928),1853年7月18日生于阿纳姆一个普通的苗圃主家庭,并在该地上小学和中学。幼年洛伦兹的成绩优异,少年时就对物理学感兴趣,同时还广泛地阅读了大量历史和小说。因此,他虽然生长在基督教的环境里,但却是一个自由思想家。洛伦兹在语言方面有很高的天赋。他能非常迅速地掌握外语,能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其语法。对于一个终身居住在荷兰的几个闭塞的城市而希望与世界对话的人来说,这种天赋不啻是一笔巨大的财富。1870年,洛伦兹考入莱顿大学,主要方向是数学和物理学。

物理学的统帅——洛伦兹

洛伦兹的成就“对我产生了最伟大的影响”,他是“我们时代最伟大、最高尚的人”
??——爱因斯坦

从爱因斯坦的这两句评价,我们可以知道洛伦兹在科学和精神两方面所达到的伟大高度。

卓越的成就

亨德利克·洛伦兹(Hendrik·Antoon·Lorentz,1853~1928),1853年7月18日生于阿纳姆一个普通的苗圃主家庭,并在该地上小学和中学。幼年洛伦兹的成绩优异,少年时就对物理学感兴趣,同时还广泛地阅读了大量历史和小说。因此,他虽然生长在基督教的环境里,但却是一个自由思想家。洛伦兹在语言方面有很高的天赋。他能非常迅速地掌握外语,能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其语法。对于一个终身居住在荷兰的几个闭塞的城市而希望与世界对话的人来说,这种天赋不啻是一笔巨大的财富。1870年,洛伦兹考入莱顿大学,主要方向是数学和物理学。

1873年,洛伦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博士考试,两年后获得博士学位。洛伦兹的学位论文是物理光学方面的,题目是“关于光的折射和反射的理论”。这个课题菲涅耳已经做过,但洛伦兹运用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重新进行了处理。这项研究几乎一下子就使洛伦兹确立了他在本国的学术地位。3年后,莱顿大学聘他为教授,主持该校新设置的理论物理教席。这个设置不仅在荷兰,而且在整个欧洲也是最早的。洛伦兹接受了这个职位,从而确定了他的理论物理学的职业生涯。

洛伦兹是经典电子论的开创者。1892年,洛伦兹发表了经典电子论的第一篇论文。在这篇论文中,洛伦兹明确地把连续的场和包含分立电子的物质完全分开,同时又为麦克斯韦方程组追加了一个洛伦兹力方程。于是,连续的场和分立的电子,就由这个洛伦兹力来联系。在此基础上,洛伦兹把当时所得到的电磁光学的各种结果,重新整理加以格式化,确立了经典电子论的基础。许多从他那里学习电动力学的理论物理学家认为,这是洛伦兹一生中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当新物理学开始崛起的时候,洛伦兹也推导过黑体辐射能量分布公式。他只能用自己的理论计算能谱的长波极限。他了解普朗克1900年的黑体辐射量子理论包含整个光谱,也了解普朗克的量子假设与他自己的电子论基础完全不同。但1908年洛伦兹以有利于普朗克量子论的口吻说,普朗克理论是唯一能解释黑体辐射整个光谱的。洛伦兹是最早能这样指出并强调量子假说和电子论假说之间存在深刻对立的人之一。

1896年,洛伦兹用电子论成功地解释了由莱顿大学的塞曼新近发现的原子光谱磁致分裂现象。洛伦兹断定该现象是由原子中负电子的振动引起的。他从理论上导出的负电子的荷质比,与汤姆逊翌年从阴极射线实验得到的结果相一致。由于塞曼效应的发现和解释,洛伦兹和塞曼分享了1902年度的诺贝尔奖。

除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洛伦兹还获得过英国皇家学会的伦福特和科普利奖章,并且接受了巴黎大学和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德国物理学会和英国皇家学会国外会员的光荣称号。

海纳百川的大师风范

作为第一代理论物理学家,洛伦兹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对于一套套的新思想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开放态度。洛伦兹对理论物理的影响不仅通过他的著作,而且也通过他同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青年物理学家的个人交往。爱因斯坦、薛定谔和其他理论工作者经常到莱顿去拜访他,听取他对于他们一些最新思想的意见。但他从不干扰别人的思想,他和他们的关系是靠和善而平淡的基本个性来维持的。

不过,洛伦兹的开放态度不完全是出于他的性格。从他在莱顿大学的就职演说中可以了解到,这也是洛伦兹作为理论物理学家的专业见解。洛伦兹说过,物理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寻求简单的、可以说明所有现象的基本原理。但他告诫不要过分看重对基本原理的内心联想,或者希望原理本身能够进一步发挥。他认为,由于人们不能深入地洞察事物的本性,因而把任何已有的认识途径作为唯一可靠的途径加以提倡是轻率的。按照洛伦兹的观点,各种基本的理论途径应该同时由不同的研究者加以探索。

洛伦兹的电子论把经典物理学推上了它所能达到的最后高度。洛伦兹本人几乎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界的统帅。如果洛伦兹不那么具有开放精神,这种成就本来可能使他过早地退出历史舞台。当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打破了古典物理学时,洛伦兹说过,他感到遗憾的是,他为什么不在旧的基础崩溃之前死去。但是洛伦兹的个性是“超个人”的,他对过去价值的惋惜很快就由愉快地接受新事物所取代了。

由于洛伦兹在理论物理方面享有很高的威望、通晓多种语言并善于驾驭最为紊乱的辩论,所以他生前每次都被邀请参加物理学界最重要的国际会议,而且经常担任大会的主席。1911年洛伦兹主持了第一届索尔维会议。这次会议使量子概念从四面八方突破了德语世界的边境,成为一个在法国和英国同样使人感兴趣的论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洛伦兹的开放精神在他的世界主义立场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恢复科学国际主义,洛伦兹作了持续的努力。1923年洛伦兹被选为国际文化协作委员会委员,并继柏格森之后担任了该委员会主席。

这种本质上的伟大开放精神,使洛伦兹不仅在学术上富有成就,而且在人品上也赢得了同时代人的敬重。1928年2月4日,洛伦兹去世,终年75岁。在他下葬那天,荷兰的电报、电话服务暂停3分钟以示哀悼。出席葬礼的有荷兰王室、政府以及来自世界各国科学院的代表。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卢瑟福,普鲁士科学院代表、第二代职业理论物理学家的领导人爱因斯坦都在他的墓旁致了悼词。

伽利略做落体实验的比萨斜塔

(4)用实验研究了匀速运动。他通过使小球沿`斜面滚下的实验测量验证了他推出的公式:从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平方成正比,他还把这一结果推广到自由落体运动,即倾角为90°的斜面上的运动。

(5)提出运动合成的概念,明确指出平抛运动是相互独立的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加速运动的合成,并用数学证明合成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他还根据这个概念计算出了斜抛运动在仰角45°时射程最大,而且比45°大或小同样角度时射程相等。

(6)提出了相对性原理的思想。他生动地叙述了大船内的一些力学现象,并且指出船以任何速度匀速前进时这些现象都一样地进行,从而无法根据它们来判断船是否在动。这个思想后来被爱因斯坦发展为相对性原理而成了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之一。

(7)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并证明了单摆振动的周期和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他还解释了共振和共鸣现象。

此外,伽利略还研究过固体材料的强度、空气的重量、潮汐现象、太阳黑子、月亮表面的隆起与凹陷等等问题。

除了具体的研究成果外,伽利略还在研究方法上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是他首先把实验引进物理学并赋予重要的地位,革除了以往只靠思辨下结论的恶习。他同时也很注意严格的推理和数学的运用,例如他用消除摩擦的极限情况来说明惯性运动,推论大石头和小石块绑在一起下落应具有的速度来使亚里士多德陷于自相矛盾的困境,从而否定重物比轻物下落快的结论。这样的推理就能消除直觉的错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现象的本质,爱因斯坦和英费尔德在《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曾评论说:“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伽利略一生和传统的错误观念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对待权威的态度也很值得我们学习。他说过:“老实说,我赞成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并精心地加以研究。我只是责备那些使自己完全沦为他的奴隶的人,变得不管他讲什么都盲目地赞成,并把他的话一律当作毫不能违抗的圣旨一样,而不深究其他任何依据”。

伽利略在宗教裁判所接受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