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的胖女人发疯图片:“熊绎守镣”有什么典故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5 00:03:54
还有“次非斩蛟”“甘德观星”“庄王出兵”“武王与邓曼”“成王主盟”“共王拔箭”“吴起伏尸”“怀王不屈”“虎乳子文”。

东湖有优美的湖光山色和许多名胜古迹。相传在西周时期,鄂王熊红曾在东湖筑池饮马。三国时,曾是刘备、孙权、曹操进行军事、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今有刘备郊天台、吴主庙、曹操庙、卓刀泉、鲁肃马冢等遗址。唐宋时,在洪山修建宝通禅寺、洪山宝塔寺等古建筑。民国以后,随着私家园林的崛起,东湖之滨相继出现了一些别墅山庄,但直到解放后,才对东湖优美的旅游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开发。1949年东湖由原先的海光农圃改名为东湖公园,1950年再次改名为东湖风景区,划定东湖风景区的面积。同时对风景区进行了开发,先后修建干道4万多米,湖岸和护坡3万多米,亭、台、楼、阁和各种建筑设施70多处,种植法桐、樟树、池杉、水杉、雪杉等数目50余种,栽培200多万株金柑、蜜桔等果树,绿化荒山1.3万多亩,兴建了苗圃和花圃。
  东湖的花木品种繁多,一年四季不断开放,其中尤以春兰、夏荷、秋桂和冬梅最为著名。朱德同志生前喜爱兰花,曾鼓励并帮助东湖培育兰花。东湖有两池荷花,在大门右侧,沿湖也有不少荷花。东湖的桂花树很多,仅磨山一处就有1000多株,从滨湖画廊至屈原纪念馆路两旁都是桂花树。东湖的梅林约有百亩,有70多个品种,主要分布在磨山梅园和黄鹂湾梅岭,是我国主要的赏梅胜地之一。
  东湖盛产多种淡水鱼,其中以武昌鱼最为著名。武昌鱼是鳊鱼的一种,这种鱼是鄂城梁子湖的特产,古时鄂城称武昌(今武昌古时称江夏),所以又称武昌鱼。
  东湖风景区根据自然环境,分为六个游览区,即听涛区、磨山区、落雁区、白马区、吹笛区。如再结合当地名胜古迹,从南沿湖依次分别为:“洪山”、“华林”、“听涛”、“落雁”、“白马”、“清河”、“吹笛”、“磨山”、“龙泉”、“珞珈”等十个景区。
  走进东湖大门,便是黄鹂湾。站在东湖草坪上,放眼几十里的东湖水面,顿感视野开阔,心旷神怡。湖水又清又平,又绿又亮;水中鱼儿嬉戏,湖上鸟儿翱翔;沿湖垂柳、荷池组成如诗似画的景色。
  从黄鹂湾向西北行,是翠柳村。这里有泽畔客舍,是一座米黄色小楼,建在湖边一个半圆形半岛上,三面临水,掩藏在绿树丛中。北边是雾抱亭,建在一个小山嘴上,它是由四个方亭和四个半圆亭组成的外圆内方的环形亭。由于亭呈云朵形,水泥柱,灰瓦顶,因此远看此亭,好像林中有雾,树在云雾中,“雾抱亭”因此得名。
  1、听涛区
  寓言园位于东湖西北岸南端,三面环水,南临“先月亭”,后靠“可竹轩”,占地约9.5公顷,是东湖听涛区园中园,始建于1988年,建成有“寓言门”:“盲人摸象”、“叶公好龙”、“猎人争雁”、“狐假虎威”、“滥竽充数”、“曾子不说谎”、“射手和卖油郎”、“三个和尚没水吃”、“愚公移山”等十组雕塑,具有古朴典雅的独特风格。
  过“猎人争雁”可见垂柳扶径的岛屿延伸湖面,其形酷似老鼠尾,在尾部有“先月亭”。湖面波光月影,构成“华亭双月”之景观。登上寓言园的最高处,眼帘浮现一座“可竹轩”,以簇拥匆匆翠竹而得名,与“先月亭”同时兴建。正面正对着“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雕塑,绿瓦飞檐,九曲回廊与二馆相连,二馆分别作根雕展览,院内参差点缀着芭蕉、竹子、桂花、广玉兰、罗汉松等花木和假山石。
  听涛区中心,有一座三层高阁,耸立在“荷风”与“落羽”两桥之间的湖岛上,这便是有名的“行吟阁”,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被放逐行吟东湖泽畔而建的。阁上悬有郭沫若先生所题的“行吟阁”三字。阁前有屈原塑像,高6.8m,昂首视天,举步欲行,仿佛在“行吟泽畔”,高诵《天问》,表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1979年叶剑英委员长曾题诗《泽畔行吟》。
  泽畔行吟
  叶剑英
  泽畔行吟放屈原,为伊太息有婵娟。
  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萧然。

  由行吟阁过落羽桥,是“滨湖画廊”。曲廊两端连于六角亭,四时花木植于廊前,其南端有一花坛,坛中有一株大型垂枝重阳木,如天然的大古桩盆景,吸引游客在此拍照留念。穿过前门进后院,有一金桂夹道水泥路,直通屈原纪念馆,另还建有“桔颂亭”、“沧浪亭”、“泽客舍”等古典园林建筑,形成一组纪念瞻仰景区。
  过“濒湖画廊”,在湖汊上有一组民族形式的水上建筑,建有形如网络的大小水池,谓之“碧潭观鱼”。厅内展览金鱼,池内饲养淡水鱼,供游客观赏。距此不远的鱼乐园饲养着色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各色金鱼和热带鱼120余个品种。
  从“碧潭观鱼”可到“天长楼”和“落霞水榭”,取唐代诗人王勃《腾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意境。“天长楼”建于1956年,楼分两层,分设茶室。二楼正面设有宽敞的外廊,凭栏远眺,万顷碧波和辽阔蓝天融为一色。楼下两端有宽广的走廊,可通往两座方亭。楼前开阔,碧草如茵。楼后有一小院,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曾在此休息,也是接待国际友人的主要场所。“落霞水榭”在“长天楼”的左前方,其榭呈石舫形,主亭分两层。绿瓦飞檐,雕梁画栋,三面临水,波光粼粼,置身其间,飘摇似动,尤如在画舫中。“落霞水榭”前有鲁迅广场,在松柏环绕下立有鲁迅半身雕像,是青少年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由画廊经屈原纪念馆北行,可到梨园。全园面积约500亩,种植各种花木果树,其中以梨树为主,故名梨园。
  出梨园大门,绕渔光村,北行约500m,在一小山岗上,耸立着九女墩纪念碑。是为纪念太平天国军中九位遭清政府杀害的女子,乡人敬慕她们义烈,将她们和葬与此,为躲避清政府迫害而称墩。1952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在此建基立碑,碑后是坟墓,碑上刻着董必武、宋庆龄、郭沫若等人的题词。
  武昌东湖九女墩
  董必武
  自求解放入天军,巾帼英雄著义声。
  苟灌秦良玉相比,有名曷若此无名。
  埋玉深深未敢传,万千幽愤欲回天。
  清朝覆后来袁蒋,寂寞荒坟已百年。
  湖光山色各悠悠,共伴块然土一丘。
  群众最怜英烈女,口碑传出足千秋。
  人民咸庆大翻身,国势峥嵘气象新。
  九女有灵如不昧,亦当含笑享明堙。

  2、磨山区
  三面环水,松树茂密。西麓植大量桂树,秋季桂花开放,漫山遍野,香气扑鼻。磨山东峰顶上,有三国时刘备郊天(郊天即祭天之意)台遗址。
  “朱碑亭”在磨山西端顶部,为两层亭榭式建筑。亭上悬挂着郭沫若题“朱碑亭”匾额,亭前立红色的天然石碑,上刻朱德元帅1954年参观游览武汉东湖时的题词:“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
  磨山西麓东湖边建有“雁栖水榭”,因附近有落雁区而得名,悬浮水面,以画廊连于一厅和两亭,并延伸至岸边,人们依栏可观赏湖水风光,雁鸥追逐。
  磨山碑隅有天然浴场。主体建筑是仿澳洲悉尼歌剧院的建筑形式,又因呈荷花形,命名“荷花厅”。内设音乐厅、茶座、饮食服务部。每当夏季,这里游人熙攘,与广阔草皮、高大棕榈和林立的太阳伞交汇于一处,展示南国海滨风光,是游泳者和游人消暑的良好场所。
  “楚天台”在磨山北部,是楚文化游览区的主体建筑,外五层内六层,高35.26m。建筑面积2260平方米。基座利用山形建台二层,弧形坡道,似二道彩虹,给人一种登云而上的升腾感,通过前殿到一楼的地下幽暗通道,犹如进入阴界,领悟楚人崇巫、视死如归的韵味。
  “祝融观星”位于磨山第二峰顶,祝融是楚国始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其社会职责一是观象授时,以令农耕;二是保存火种。祝融面向东方,双目远瞻,左手持斗柄,右手持甲骨,脚踏日月,脚两侧射出熊熊火焰,背部与头髻构成一只展翅高翔的大风。
  “唯楚有才”用浮雕和圆雕的艺术手法,以故事形式表现楚国名君、名臣、名人的功绩和成就。圆雕有鬻熊、次非斩蛟、熊绎守镣、卞和抱璞、甘德观星、庄王出兵、武王与邓曼、成王主盟、共王拔箭、吴起伏尸、怀王不屈、虎乳子文等12座。浮雕长300余m,反映青铜冶炼、丝织刺绣、编钟乐舞、许行讲学、叔敖治水、芮沿治赋等24组楚国文化、艺术、政治、军事上的一些成就及名人故事。
  3、落雁区
  这一带环境优美,空旷辽阔,是大雁南来北往停留的地方,故名落雁区。各种各样的水鸟,也活跃在此,经常成群结队,盘旋湖面,极为壮观。落雁区北面是白马洲,洲的南面有一冢,是三国时鲁肃的马冢。相传赤壁大战时,鲁肃协助周瑜破曹后,骑一匹白马路过此洲,马陷泥中而死,隧称白马洲。
  卓刀泉在东湖之西南伏虎山麓。相传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关羽屯兵伏虎山,因无水,关羽即卓刀于地,水涌成泉,故名。泉深约10m,泉水淡碧,冬暖夏凉,味甘如醴。宋时依泉建寺,取名御泉寺。明初,楚昭王朱桢为泉建台加栏,亲书“卓刀泉”3字。明末寺毁,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重建,以泉为中心构成四合院式寺庙。殿左侧有“桃园阁”,内塑有刘备、关羽张飞像。殿前两侧有禅堂和客堂,山门背面墙上嵌有《御泉寺记》、《卓刀泉记》等石碑。
  4、白马区
  饮马池在虎之西蔡家嘴。传说公元前885年,楚鄂王曾在东湖蔡家嘴村头筑池饮马,池周围砌有青石。
  5、吹笛区
  位于磨山区的东南面,这里山环水抱,花果满山。临湖有座吹笛山,传说明太祖朱元璋第六个儿子朱桢来武昌时,曾在此山吹过笛子,故名吹笛山。
  6、珞洪区
  珞伽山原名落架山,相传春秋战国时,楚国曾在此“落架”(即銮架停留之意),故名珞珈山。1928年武汉大学在此建校,改名为珞伽山。这座山是东湖南岸的最高峰,山顶建有望塔,武汉三镇,可一览无遗。
  洪山在珞伽山西面,山麓有座宝通禅寺。寺庙依山而建,内有一大铁钟,称“万斤钟”。它是700多年前南宋时建造的。寺庙后面半山坡有座塔,原名“灵济塔”,因在洪山上,人们通称为“洪山宝塔”。塔高40多m,七层八面,内石外砖,塔顶高于洪山。在宝通禅寺西侧,有一小塔,是武汉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用大小不同的石块堆砌而成,也是七层八面,每层各面都有小龛,嵌刻有菩萨、罗汉、力士等浮雕像。
  小塔的东侧,是“二七”大罢工领导人之一施洋烈士的墓地。在烈士座像上刻有董必武同志题词。
  梅花:东湖梅花是20世纪50年代收集当地梅花数百株,植于听涛区的梅岭。1956年,又从四川、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份引种梅花1000多株,连同武汉的梅花品种共有74个。在磨山开辟2.67公顷的梅花品种圃,开始梅花繁殖栽培研究工作。1978年后,又陆续扩建为8公顷,收集了116个品种,梅树近1000株,现为中国梅花研究中心, 同时也是我国四大梅园之一。郭沫若先生闻知1954年1月东湖举办梅花展览会后,欣然作《咏东湖梅》。
  咏东湖梅
  郭沫若
  东湖昔曾居,至尽犹向往。
  闻有梅花数十株,其形如狮或如象。
  亦有如僧正膜拜,亦有如兔捣玉霜。
  神猿仙鹤差可拟,麒麟龙虾纷潜藏。
  罗汉醉如泥,老人寿而昌。
  孩提戏对梅花鹿,牛头米鼠亦低昂。
  相隔几千里,空中闻异香。
  叹惜盆栽太拘束,花如有识宜潜伤。
  当为谋解放,栽遍东湖边。
  栽遍珞珈山之山麓,栽遍流芳岭之阳。
  使千株万株齐啸傲,迎接大同世界之春光。

  荷花:1963年接受国家科委关于开展中国传统名花荷花的研究项目,到l985年共收集、整理、育种已有品种168个。1980年5月在全国园艺学会上东湖风景区被定为研究中心和建立荷花品种资源基地,1982年8月出版专著《荷花》。
  东湖中还有很多专类花园,比较重要的有桂园、杜鹃园、樱花园、盆景园等。
  桂园:在磨山南麓,其面积约4公顷,品种约数十个,有金桂、丹桂、银桂、四季桂等,每当秋叶红时,数万株桂花齐放,形成“十里磨山,十里飘香”的佳境。
  杜鹃园:与桂园相毗邻,面积约1.4公顷。园内以栽培杜鹃为主,其品种约40余种,数量为5000余株,是武汉市最大的杜鹃观景园。在这溪水长流、翠竹茂密的幽雅环境中,设展览室2间,方亭一个,长年展出东湖的精华根艺,其中“悟空探路”、“天女散花”、“牧归”曾获得全国根艺展金奖。
  樱花园:在杜鹃园西隅与东湖湖畔接壤的约3公顷坡地上,植有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送给邓颖超的78株樱花和数百株自培樱花,一是纪念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定;二是为纪念周恩来总理的寿龄。1985年在园中建有“七十八樱花亭”。每当春露,樱花怒放,艳丽夺目,观赏者络绎不绝。

  这里就有啊. . 不知在第几段 反正你多看也有益

东湖有优美的湖光山色和许多名胜古迹。相传在西周时期,鄂王熊红曾在东湖筑池饮马。三国时,曾是刘备、孙权、曹操进行军事、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今有刘备郊天台、吴主庙、曹操庙、卓刀泉、鲁肃马冢等遗址。唐宋时,在洪山修建宝通禅寺、洪山宝塔寺等古建筑。民国以后,随着私家园林的崛起,东湖之滨相继出现了一些别墅山庄,但直到解放后,才对东湖优美的旅游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开发。1949年东湖由原先的海光农圃改名为东湖公园,1950年再次改名为东湖风景区,划定东湖风景区的面积。同时对风景区进行了开发,先后修建干道4万多米,湖岸和护坡3万多米,亭、台、楼、阁和各种建筑设施70多处,种植法桐、樟树、池杉、水杉、雪杉等数目50余种,栽培200多万株金柑、蜜桔等果树,绿化荒山1.3万多亩,兴建了苗圃和花圃。
东湖的花木品种繁多,一年四季不断开放,其中尤以春兰、夏荷、秋桂和冬梅最为著名。朱德同志生前喜爱兰花,曾鼓励并帮助东湖培育兰花。东湖有两池荷花,在大门右侧,沿湖也有不少荷花。东湖的桂花树很多,仅磨山一处就有1000多株,从滨湖画廊至屈原纪念馆路两旁都是桂花树。东湖的梅林约有百亩,有70多个品种,主要分布在磨山梅园和黄鹂湾梅岭,是我国主要的赏梅胜地之一。
东湖盛产多种淡水鱼,其中以武昌鱼最为著名。武昌鱼是鳊鱼的一种,这种鱼是鄂城梁子湖的特产,古时鄂城称武昌(今武昌古时称江夏),所以又称武昌鱼。
东湖风景区根据自然环境,分为六个游览区,即听涛区、磨山区、落雁区、白马区、吹笛区。如再结合当地名胜古迹,从南沿湖依次分别为:“洪山”、“华林”、“听涛”、“落雁”、“白马”、“清河”、“吹笛”、“磨山”、“龙泉”、“珞珈”等十个景区。
走进东湖大门,便是黄鹂湾。站在东湖草坪上,放眼几十里的东湖水面,顿感视野开阔,心旷神怡。湖水又清又平,又绿又亮;水中鱼儿嬉戏,湖上鸟儿翱翔;沿湖垂柳、荷池组成如诗似画的景色。
从黄鹂湾向西北行,是翠柳村。这里有泽畔客舍,是一座米黄色小楼,建在湖边一个半圆形半岛上,三面临水,掩藏在绿树丛中。北边是雾抱亭,建在一个小山嘴上,它是由四个方亭和四个半圆亭组成的外圆内方的环形亭。由于亭呈云朵形,水泥柱,灰瓦顶,因此远看此亭,好像林中有雾,树在云雾中,“雾抱亭”因此得名。
1、听涛区
寓言园位于东湖西北岸南端,三面环水,南临“先月亭”,后靠“可竹轩”,占地约9.5公顷,是东湖听涛区园中园,始建于1988年,建成有“寓言门”:“盲人摸象”、“叶公好龙”、“猎人争雁”、“狐假虎威”、“滥竽充数”、“曾子不说谎”、“射手和卖油郎”、“三个和尚没水吃”、“愚公移山”等十组雕塑,具有古朴典雅的独特风格。
过“猎人争雁”可见垂柳扶径的岛屿延伸湖面,其形酷似老鼠尾,在尾部有“先月亭”。湖面波光月影,构成“华亭双月”之景观。登上寓言园的最高处,眼帘浮现一座“可竹轩”,以簇拥匆匆翠竹而得名,与“先月亭”同时兴建。正面正对着“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雕塑,绿瓦飞檐,九曲回廊与二馆相连,二馆分别作根雕展览,院内参差点缀着芭蕉、竹子、桂花、广玉兰、罗汉松等花木和假山石。
听涛区中心,有一座三层高阁,耸立在“荷风”与“落羽”两桥之间的湖岛上,这便是有名的“行吟阁”,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被放逐行吟东湖泽畔而建的。阁上悬有郭沫若先生所题的“行吟阁”三字。阁前有屈原塑像,高6.8m,昂首视天,举步欲行,仿佛在“行吟泽畔”,高诵《天问》,表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1979年叶剑英委员长曾题诗《泽畔行吟》。
泽畔行吟
叶剑英
泽畔行吟放屈原,为伊太息有婵娟。
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萧然。

由行吟阁过落羽桥,是“滨湖画廊”。曲廊两端连于六角亭,四时花木植于廊前,其南端有一花坛,坛中有一株大型垂枝重阳木,如天然的大古桩盆景,吸引游客在此拍照留念。穿过前门进后院,有一金桂夹道水泥路,直通屈原纪念馆,另还建有“桔颂亭”、“沧浪亭”、“泽客舍”等古典园林建筑,形成一组纪念瞻仰景区。
过“濒湖画廊”,在湖汊上有一组民族形式的水上建筑,建有形如网络的大小水池,谓之“碧潭观鱼”。厅内展览金鱼,池内饲养淡水鱼,供游客观赏。距此不远的鱼乐园饲养着色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各色金鱼和热带鱼120余个品种。
从“碧潭观鱼”可到“天长楼”和“落霞水榭”,取唐代诗人王勃《腾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意境。“天长楼”建于1956年,楼分两层,分设茶室。二楼正面设有宽敞的外廊,凭栏远眺,万顷碧波和辽阔蓝天融为一色。楼下两端有宽广的走廊,可通往两座方亭。楼前开阔,碧草如茵。楼后有一小院,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曾在此休息,也是接待国际友人的主要场所。“落霞水榭”在“长天楼”的左前方,其榭呈石舫形,主亭分两层。绿瓦飞檐,雕梁画栋,三面临水,波光粼粼,置身其间,飘摇似动,尤如在画舫中。“落霞水榭”前有鲁迅广场,在松柏环绕下立有鲁迅半身雕像,是青少年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由画廊经屈原纪念馆北行,可到梨园。全园面积约500亩,种植各种花木果树,其中以梨树为主,故名梨园。
出梨园大门,绕渔光村,北行约500m,在一小山岗上,耸立着九女墩纪念碑。是为纪念太平天国军中九位遭清政府杀害的女子,乡人敬慕她们义烈,将她们和葬与此,为躲避清政府迫害而称墩。1952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在此建基立碑,碑后是坟墓,碑上刻着董必武、宋庆龄、郭沫若等人的题词。
武昌东湖九女墩
董必武
自求解放入天军,巾帼英雄著义声。
苟灌秦良玉相比,有名曷若此无名。
埋玉深深未敢传,万千幽愤欲回天。
清朝覆后来袁蒋,寂寞荒坟已百年。
湖光山色各悠悠,共伴块然土一丘。
群众最怜英烈女,口碑传出足千秋。
人民咸庆大翻身,国势峥嵘气象新。
九女有灵如不昧,亦当含笑享明堙。

2、磨山区
三面环水,松树茂密。西麓植大量桂树,秋季桂花开放,漫山遍野,香气扑鼻。磨山东峰顶上,有三国时刘备郊天(郊天即祭天之意)台遗址。
“朱碑亭”在磨山西端顶部,为两层亭榭式建筑。亭上悬挂着郭沫若题“朱碑亭”匾额,亭前立红色的天然石碑,上刻朱德元帅1954年参观游览武汉东湖时的题词:“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
磨山西麓东湖边建有“雁栖水榭”,因附近有落雁区而得名,悬浮水面,以画廊连于一厅和两亭,并延伸至岸边,人们依栏可观赏湖水风光,雁鸥追逐。
磨山碑隅有天然浴场。主体建筑是仿澳洲悉尼歌剧院的建筑形式,又因呈荷花形,命名“荷花厅”。内设音乐厅、茶座、饮食服务部。每当夏季,这里游人熙攘,与广阔草皮、高大棕榈和林立的太阳伞交汇于一处,展示南国海滨风光,是游泳者和游人消暑的良好场所。
“楚天台”在磨山北部,是楚文化游览区的主体建筑,外五层内六层,高35.26m。建筑面积2260平方米。基座利用山形建台二层,弧形坡道,似二道彩虹,给人一种登云而上的升腾感,通过前殿到一楼的地下幽暗通道,犹如进入阴界,领悟楚人崇巫、视死如归的韵味。
“祝融观星”位于磨山第二峰顶,祝融是楚国始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其社会职责一是观象授时,以令农耕;二是保存火种。祝融面向东方,双目远瞻,左手持斗柄,右手持甲骨,脚踏日月,脚两侧射出熊熊火焰,背部与头髻构成一只展翅高翔的大风。
“唯楚有才”用浮雕和圆雕的艺术手法,以故事形式表现楚国名君、名臣、名人的功绩和成就。圆雕有鬻熊、次非斩蛟、熊绎守镣、卞和抱璞、甘德观星、庄王出兵、武王与邓曼、成王主盟、共王拔箭、吴起伏尸、怀王不屈、虎乳子文等12座。浮雕长300余m,反映青铜冶炼、丝织刺绣、编钟乐舞、许行讲学、叔敖治水、芮沿治赋等24组楚国文化、艺术、政治、军事上的一些成就及名人故事。
3、落雁区
这一带环境优美,空旷辽阔,是大雁南来北往停留的地方,故名落雁区。各种各样的水鸟,也活跃在此,经常成群结队,盘旋湖面,极为壮观。落雁区北面是白马洲,洲的南面有一冢,是三国时鲁肃的马冢。相传赤壁大战时,鲁肃协助周瑜破曹后,骑一匹白马路过此洲,马陷泥中而死,隧称白马洲。
卓刀泉在东湖之西南伏虎山麓。相传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关羽屯兵伏虎山,因无水,关羽即卓刀于地,水涌成泉,故名。泉深约10m,泉水淡碧,冬暖夏凉,味甘如醴。宋时依泉建寺,取名御泉寺。明初,楚昭王朱桢为泉建台加栏,亲书“卓刀泉”3字。明末寺毁,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重建,以泉为中心构成四合院式寺庙。殿左侧有“桃园阁”,内塑有刘备、关羽张飞像。殿前两侧有禅堂和客堂,山门背面墙上嵌有《御泉寺记》、《卓刀泉记》等石碑。
4、白马区
饮马池在虎之西蔡家嘴。传说公元前885年,楚鄂王曾在东湖蔡家嘴村头筑池饮马,池周围砌有青石。
5、吹笛区
位于磨山区的东南面,这里山环水抱,花果满山。临湖有座吹笛山,传说明太祖朱元璋第六个儿子朱桢来武昌时,曾在此山吹过笛子,故名吹笛山。
6、珞洪区
珞伽山原名落架山,相传春秋战国时,楚国曾在此“落架”(即銮架停留之意),故名珞珈山。1928年武汉大学在此建校,改名为珞伽山。这座山是东湖南岸的最高峰,山顶建有望塔,武汉三镇,可一览无遗。
洪山在珞伽山西面,山麓有座宝通禅寺。寺庙依山而建,内有一大铁钟,称“万斤钟”。它是700多年前南宋时建造的。寺庙后面半山坡有座塔,原名“灵济塔”,因在洪山上,人们通称为“洪山宝塔”。塔高40多m,七层八面,内石外砖,塔顶高于洪山。在宝通禅寺西侧,有一小塔,是武汉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用大小不同的石块堆砌而成,也是七层八面,每层各面都有小龛,嵌刻有菩萨、罗汉、力士等浮雕像。
小塔的东侧,是“二七”大罢工领导人之一施洋烈士的墓地。在烈士座像上刻有董必武同志题词。
梅花:东湖梅花是20世纪50年代收集当地梅花数百株,植于听涛区的梅岭。1956年,又从四川、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份引种梅花1000多株,连同武汉的梅花品种共有74个。在磨山开辟2.67公顷的梅花品种圃,开始梅花繁殖栽培研究工作。1978年后,又陆续扩建为8公顷,收集了116个品种,梅树近1000株,现为中国梅花研究中心, 同时也是我国四大梅园之一。郭沫若先生闻知1954年1月东湖举办梅花展览会后,欣然作《咏东湖梅》。
咏东湖梅
郭沫若
东湖昔曾居,至尽犹向往。
闻有梅花数十株,其形如狮或如象。
亦有如僧正膜拜,亦有如兔捣玉霜。
神猿仙鹤差可拟,麒麟龙虾纷潜藏。
罗汉醉如泥,老人寿而昌。
孩提戏对梅花鹿,牛头米鼠亦低昂。
相隔几千里,空中闻异香。
叹惜盆栽太拘束,花如有识宜潜伤。
当为谋解放,栽遍东湖边。
栽遍珞珈山之山麓,栽遍流芳岭之阳。
使千株万株齐啸傲,迎接大同世界之春光。

荷花:1963年接受国家科委关于开展中国传统名花荷花的研究项目,到l985年共收集、整理、育种已有品种168个。1980年5月在全国园艺学会上东湖风景区被定为研究中心和建立荷花品种资源基地,1982年8月出版专著《荷花》。
东湖中还有很多专类花园,比较重要的有桂园、杜鹃园、樱花园、盆景园等。
桂园:在磨山南麓,其面积约4公顷,品种约数十个,有金桂、丹桂、银桂、四季桂等,每当秋叶红时,数万株桂花齐放,形成“十里磨山,十里飘香”的佳境。
杜鹃园:与桂园相毗邻,面积约1.4公顷。园内以栽培杜鹃为主,其品种约40余种,数量为5000余株,是武汉市最大的杜鹃观景园。在这溪水长流、翠竹茂密的幽雅环境中,设展览室2间,方亭一个,长年展出东湖的精华根艺,其中“悟空探路”、“天女散花”、“牧归”曾获得全国根艺展金奖。
樱花园:在杜鹃园西隅与东湖湖畔接壤的约3公顷坡地上,植有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送给邓颖超的78株樱花和数百株自培樱花,一是纪念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定;二是为纪念周恩来总理的寿龄。1985年在园中建有“七十八樱花亭”。每当春露,樱花怒放,艳丽夺目,观赏者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