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卡在神话里走光:九江大学怎么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1 14:55:53
各位同仁:请问谁知道九江大学的教学质量、校风、收费情况怎么样?
具体介绍一下。

九江教育有职大
诗云:巍巍庐山拔云头,滚滚长江百折流。千年一脉塑风骨,人文渊薮数江洲。
九江,庐山脚下,长江岸边,钩联数省,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心城市。它历经千百年淘洗,成为赣北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魅力无穷。这里的自然与历史的意蕴融入了九江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开拓自强、至善至美的气质与品格。九江是教育之都,九江人以其独有的精神倾心于教育。早在一千多年前,这里就诞生了名扬四海的白鹿书院、濂溪书院。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九江人以敏锐的目光开始关注地方高等教育体系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完善这样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于是,在1985年11月,一所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具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九江职业大学宣告成立。
九江职业大学走过了近20年的风雨历程,如今已形成以工科为主体,经济管理、外语、文秘与法律专业协调发展的多类型 、多层次办学格局,拥有应用工程、电子信息、计算机、经济管理、外语、法律文秘六个教学系, 已开设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工商管理、商务英语等24个专业。另设有五年制大专教学部和成人教育部。学校现有140名在岗教职工 ,其中专任教师100余人,教师中高级职称占22%。现在校学生达1800余人。其中,来自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三年全日制学生1700余人,五年制大专生100余人,学校还与华东交大、南方冶院等院校联合举办成人学历教育。学校已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九江职业大学占地224亩,校舍面积44950平方米,其中教室4335平方米,实验室5928平方米,学生食堂(礼堂)4000平方米,行政办公用1400平方米,教工用房7330平方米,学生宿舍12788平方米,其他用房5570平方米。校园绿化率约55%。近期己批准立项、已设计面积为83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正在筹建中,将于今年下半年破土动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二十一世纪初蓬勃发展的强劲步伐,九江职业大学正在迎来加快发展的新时期。

二、改革创新发展路

1、慎恩辩,明确办学理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置身教育产业激烈竞争的现实环境,每一个职大人都深知,作为年轻的属地方管理的院校所处的位置、肩负的责任需要应对的困难。我们既要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赢得社会的认同,又不能不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遵守市场经济社会的运行规则,接受各种体制性因素的制约。我们基础较弱,先天不足,不能只指望外部的援助,尤其是办学经费的不足。九江职大靠什么生存?靠什么发展壮大?回答只能靠坚定的信念,靠科学的态度,靠改革的深化,靠勤奋的工作。职大人是坚强的,职大人是能战斗的,尤其是经过98抗洪斗争的洗礼,作为全国唯一一所遭受洪水浩劫的高校,我们没有退缩.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广大师生员工经过上下求索,认真反思,形成了办学理念上的共识,这就是:弘扬抗洪精神,师生团结齐心,坚持第一要务,加快学校发展,以人为本办学,适应社会育人。正是在这种办学理念的支配和激励下,职大人才能在办学的征程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取得一个又一个进步。
2、创特色,推行教学改革.
学校工作是一系统工程,改革是全方位的,而中心环节则是教学改革。近几年来,九江职大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为创出自己的办学特色,注重推进教学改革。
首先,我们以自身条件为基础,以社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开设新的、有前景的专业,如计算机网络与管理、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商务英语、市场营销、广告装潢等,同时压缩一些不为我 所长或就业市场疲软黯淡的专业,如法律专业等。
第二、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凸显高职高专特色,学校多次调整教学计划,削减一些不必要的纯理论的课程或课程内容, 提高实验课的比重,加强教学见习、实习环节,把毕业实习与就业推荐结合起来。现在已建立起教学见习、实习基地9个。
第三,我们还较早意识到对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拓宽知识领域的必要性与紧迫性。1998年我们就要求理工类专业学生选修1—2门人文社科艺术类课程,文科类学生选修1-2门自然科学和通用技术基础课程,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跨专业选修若干门技术课。
第四,作为21世纪新型人才必备的工具性知识,英语和计算机应用的教学一直是我们常抓不懈和大力加强的。尽管我校学 生入学时基础比较薄弱,但通过多方努力,他们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逐年得到提高。等级考核通过率在全省高职高专处在冲偏 上的位置。
第五,为了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扬长避短,创出品牌,我们根据现有基础及发展前景,确定了机械与电子专业课和“两课 ”为学校近期重点建设的专业课程。现在这两个重点专业、课程已完成了三年工作规划的制定,迈出了我校重点课程建设的步 伐。
第六,我们建立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评估考核机制。教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检查教学计划及其落实情况,经常性地进 行课堂教学抽查,期末还通过教师自评、互评以及学生评定等方式,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整体评价,奖优鼓进,罚劣 警退。
第七,在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下,我校从2000年起实行“专升本”的改革,每年都要选派品学兼优学生参加全省“专升本 ”的统考,四年里我校已有九十余名专科生升入本科院校学习,占报名参考学生的45%,由于实行了“专升本”大大调动了许 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保证教学质量,必要的良好的教学硬件设施是不可或缺的,尽管我校经费困难,特别是遭受98年,百年不遇洪水的浩劫 ,学校财产受到损失,重建校园的任务艰巨。学校仍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学仪器设施的建设。我校现有计算机房6个,拥有 先进计算机400台,语音训练室3个(200多个座位),多媒体教室5个,以及物理、化学、化工、生物、电子、电工、财会、实验 室等。图书馆藏书8万余册,现有三个阅览室,今年还将建起电子阅览室。此外我校还建有6个篮球场,正在筹建标准运动场。
3、重打造,建设师资队伍。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事实证明,没有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业务过硬、诲人不倦的教师 队伍,是办不好大学的。我校从建校伊始,就竭力打造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既注重从工厂企业、 机关院校、科研院所引进工作过多年,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能力的专家学者(尤其是双师型专家),又注重吸引优 秀的青年大学生、研究生来校任教。对调入的专家学者,我们一方面发挥其业务专长,使之有条件在专业继续攀登高峰,另一方面又发挥他们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青年教师,则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他们成长进步。首先,我们实行中老年教师对 年轻老师导职导教制度,以一对一或一对二结对子的形式,建立新老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青年教师从老教师身上感受了 可贵的敬业精神、探索精神,学习了教学方法,教学及学术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
第二,有计划地选派了一批青年教师参加各 类高层次的进修班、短训班。我们还出台了《在职教师进修培训的暂行规定》,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和博土学位。青年教师攻读 学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先后有15人正在攻读或已经完成学业。
第三,选送部分青年教师到工厂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培养青年 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和丰富了他们教学,使他们成长为双师型人才。
第四,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承担各级各类课题的 研究,我们还注意解决中青年教师生活中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真正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如今,我校已有教师190余人,其中 高级职称教师占22%,中级职称教师占51%, 已建设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能够担当重任的教师队伍,他们当中有全 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津贴者,有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另有3人被评为省市优秀教师。
4、勤耕耘,开展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被称作高等学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三大任务。高职高专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科学研究虽然不能攀比研究型大学,但无疑也是不容忽视的。为了加强科研工作管理,激发科研热情,提高科研水平,我 校从组织、制度入手,大力加以推进。先后成立了“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校学术委员会”,教务处负责日常科研管理工作 ,制定了《科研课题申报、审批制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学术会议组织条例》。建校以来,我校先后建立了“电光源研究所”,特种灯泡厂,进行了钽铌研究、生物菌种培植等,承担了省教育厅批准的七个课题研究,此外我校还有许多教师 结合专业教学撰写了一大批科研论文,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有的还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甚至在国家经济建设者中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成果当中,有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陶瓷法制作高纯氧化铌钳埚”项目、“氧化铌钳埚”项目均获得原国 家科委发明奖,《专科辞曲词条释义方式的两个问题》被《发现》杂志社和中国管理体科学院学术委员会评为“优秀学术成果 一等奖”,“C++程序设计课件”获江西省教育厅2002年高等院校多媒体教学课件三等奖,《论电影艺术基本特征》获江西省高 校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简明美育教程》获甘肃省优秀图书奖,《文学概论》获第三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近年来,我校独立承担的省级科研课程7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江西省 自然界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主要学科跨世纪人才基金项目5项,多人被邀请参加国际和国家级学术讨论会并作大会发言,编辑 学术论文集多种。创办《九江职业大学学报》也已提到议事日程,力争明年出版创刊号。据不完全统计,九江职大教师共主编 、参编、编著教材、教学参孝书、专著20余种,2000-2003年上半年,在国家级、省级和境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研究内 容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与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发表刊物包括《石油化工》、《应用化学》、《机械制造》、《辞 书研究》和《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有的还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通过科研,既培养了人才,促进了教学,又密切了与有关学术单位、研发机构的关系,提高了我校的声誉。 5、齐参与,注重校园文化 校园既是物质家园、也是文化家园、精神家园。建设好这个家园,对于传播科技知识,搞好教育教学,培养合格人才,发 展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我校地处开发区中段,东邻浔阳城,南倚著名庐山,北傍奔腾长江,西靠浩瀚八里湖,校园平坦 开阔,绿水环绕,芳草如茵,树木葱茏,在这个绿色校园里,我们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育人氛围。首先,我们以广播站、 宣传栏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配合学校中心工作,重大节目、纪念日开展多类专题报道,开办了职大之声、心灵寄语、文 化欣赏、体坛纵横、青春风铃等校园生活栏目。第二,我们建立了一支校园文化队伍,到目前为止,全校共有校系两级学生社 团和文艺、体育团(队)10多个,他们在省、市多次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些学生还在市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文章和 作品。第三,广泛开展了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每年举办校运动会和多次节目联欢,体育比赛。同时,校团委、学生会还经常举 行课外兴趣小组话动、演讲比赛、文艺表演、文化创作赛、社会实践活动征文赛、科技制作赛和“英语角”活动等。此外,我 校还经常邀请专家学者和学有专长、成绩突出的教师就国内外政治社会问题、思想文化领域的问题以及学术技术前沿问题举办 专题报告(讲座)。
6,倾真情,关爱莘莘学子
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始终被我们看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我们深深懂得,教书育人首先要为学生着想,除了努力提高教育教 学质量,在政治思想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现,培养高尚完美的人格,还要从感情上关爱学生,从生活上关心学 生。为此,我校一直在努力工作,努力实践。
首先,我校关心帮助学生思想政治上的进步,除了抓好经常性的政治学习外,我们通过业务党校,向积极要求进步的同学宣 讲党的基本知识。各系党员、干部还定点联系班级和学生寝室。96年成立校党委以来,每年举办一期业务党校培训班,共有800 多名学生参加了党课学习,发展学生党员近200人。同时,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干部,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每年都要举办一期 学生干部培训班,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促进了学生干部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
第二,我们针对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境比较贫寒的情况,多年来一直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行低收费,所收学费、住宿费 在同层次、同住宿条件的学校中是最低的。另外,我们还对特困生开辟了绿色通道,保证每一位学生都不因贫困而放弃上学。 我校每年从按规定收取的学费中拿出近20%用作学生的伙食补贴费、医疗补贴费、奖学金、助学金和困难补助。
第三,学校尽力改善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条件。近几年来,我们一方面新建学生公寓,一方面改造装修原建的学生宿舍, 如今我校学生公寓宽敞、明亮、整洁、便利,寝室内不但床、桌、椅配套新置,而且安装了电话、电扇、电视、配置了电脑桌 、壁柜等。学生食堂卫生整洁,饭菜可口,价格低廉,服务周到。新建的高大、宽畅的学生食堂为学生用膳提供了良好的舒适 环境。
第四,为了满足许多学生专升本和专达本自学考试以及公务员录用考试的需要,校系都组织了相应辅导班,提供必要的帮 助,使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考试选拔进入本科院校学习,圆了自己的本科梦。
第五,我校重视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把它看作是关心帮助学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我们注意对毕业生进行择业 观念、求职方式、应聘技巧的教育、指导,同时想方设法,主动收集信息,联系用人单位,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双向选择的就业 机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近三年来我校毕业生在一年之内能上岗工作的在90%左右。
人才培养是高校办学的目标。建校以来,我们为社会培养4000多名毕业生。他们中的许多人被党政群机关、新闻媒体、学校、金融保险部门录用,更多的人在省、市和北京、上海、杭州、温州、深圳、武汉、重庆等经济发达城市和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就业工作,其中包括北大方正集团、清华同方集团、深圳华为集团、江西昌河集团、海军某工厂、 江西电视台、青岛有线电视台等著名企事业单位。许多毕业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骄人的成绩,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与重视,有的进入了企业的核心管理层和中层,担负重要职务,有的成为技术骨干,有的成为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有的成为百万富豪,蔡灿喜、张溢、杜欢、刘威松、吴三梅、刘颖东、孔雅敏、汤曼等就是优秀毕业生代表,还有一批有志于继续 学习深造的毕业生,通过参加“专升本”,考试,参加成人考试、自学考试、已获得本科学历,有的还考取研究生和出国攻读 学位。
九江职业大学近二十年的办学历程也是不断改革、创新的历程,除了教学工作、学生工作上改革创新外,学校还注重内部 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促进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一是干部人事工作改革。2000年,在上级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全市教 育系统中,较早在实行按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竞争的方法选拔中层副职,9名德才兼备、群众信任的年轻同志由此走 上系处领导岗位。今年,我校又在对中层干部全面考察、测评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批中层干部竞聘。二是制定“全员聘任、竞争 上岗”方案,为在全校教师、干部、员工中实行新的人事管理机制奠定基础。三是在处、系工作考核方面,2001年,我校制定 了《党支部、教学系、机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办法》,采取由校领导、中层干部、教职工和学生代表参与、定量评价的方式, 计分数、排座次,表彰工作出色的部门和负责人,告诫业绩不佳、满意度低,排名靠后的处、系和负责人,并在奖金分配上拉 开距离。前年上半年,我校又制定了《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条例》和《行政服务公约》开展了教学、行政服务承诺活动,进一步 完善了部门、干部、职工的考核制度;四是推行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1998年率先改革学生食堂管理体制,由学校包揽改为经 济目标责任管理制。2002年底,我们还成功地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入资金近一千万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兴建了高规格 的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礼堂),建筑面积为一万余平方米,此外,建筑面积8300多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也将于今年底破土动工 。改革与创新已为九江职大的进步与发展注入了热情与活力。

三、审时度势奔未来

九江职业大学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奋斗,现已具备较好的办学基础,自强的奋斗精神,良好的办学环境,较强的师资队伍, 一定的物质基础,有效的办学经验已成为自身的办学优势,学校许多工作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好评。2001一一2003连续三年被评 为区文明单位,2004年被评为市文明单位,今年4月份又荣获全省绿化模范单位称号等。这些都为学校在新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壮 大奠定了基础。
九江职业大学虽然有了较大发展和进步。但他们并没有因而满足、停步。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 形势和兄弟院校的快速发展,使得学校的领导和教工深感形势紧迫、责任重大。为此,学校着眼未来制定发展规划,提出了尽快 建成更加完备的高等专科学校的奋斗目标。
九江职业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得到了市政府、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和重视。2004年,市政府作出了将九江师范并入九江 职业大学的决策。今年4月份,省政府已正式批准九江师范并入九江职业大学。这对于九江职业大学尽快扩大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师资力量、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具有积极意义。新的九江职业大学将会继续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 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一,新的九江职业大学将继续本着为全省和九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 快自身的建设与发展,注重调整教学计划,开设适用专业,改进教学手段,加强实践培训,培育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 技能型人才,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
第二,新的九江职业大学将继续发扬团结齐心、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推进教学、人事制度 和后勤社会化等项改革,进一步理顺内部管理体制,提高办事效率,增强办学效益,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第三,新的九江职业大学将继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求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层次较 高,以专业、学术带头人为主导的、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团队;加强教学科研工作和重要课程建设,力争尽快形 成一批较具特色的专业和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课题;加大对教学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不断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和电视电化教育教学;继续推进以学分制、分级教学为重点的教学改革;加大学生毕业就业推荐工作力度,提高学生就业率; 鼓励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为学生“专升本”提供良好条件和环境。
第四,新的九江职业大学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师生,注重抓好师生的思想建设、党团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和师 德师风建设。进一步从思想上、工作与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师生,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师生安心工作与学习;进一步改善 教师职工的住房、工作条件,提高教职工的福利,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爱校意识。
江泽民同志1995年视察九江时欣然题词:“九江,前途无量”。作为九江人,九江职业大学的领导、干部、教师、员工备受鼓舞,充满信心。我们将更加努力,更加奋发地工作,为九江高教事业的发展,为九江在江西的率先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九江职业大学收费类同其他职业大学.

没有九江大学,只有九江学院

不怎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