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等事例:鱼我所欲也 的中心论点到底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7 01:59:03
放到《告子上》全文里看,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亏心事来。其实,仅对本文的结构进行一番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它的主旨是讲每个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简要分析如下:在第1段里,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行文至“所恶有甚于死者”,作者对这个观点的论述就结束了。紧接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提出了新的命题:人人都有“是心”(即本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有它。第2段就是对这个命题的论说和阐明。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用“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评和嘲讽。需要注意的是,作者举的失去“本心”的事例,并不牵涉生死,而只是富贵与“义”之间的矛盾与对立,所以,它和“舍生取义”的说法没有什么关系。从课文整体上看,人应该保有“本心”是本文论述的中心。“舍生取义”的观点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反面论证。
那么,如果中考中出现这样的问题,我是回答旧课标中的“舍生而取义”还是新课标中的“人应该保有‘本心’”???有哪个专家帮帮我,不胜感激!
我看了http://www.hbszjy.cn/show.aspx?id=231&cid=28 的那篇文章,可那明明是说“人应该保有“本心””是中心论点么!!!

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

这个问题我也问过老师
老师也问过上一级领导
既然是新课程改革,我们就要遵循新课标书本的答案 要求去做

“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其实是文章的最后一句“此之谓失其本心”,所以不要丧失本心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上课时老师是这样跟我们说的

答: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舍生而取义
我们老师也是这么讲的

舍生取义是中心,作者用鱼与熊掌作比喻,引出

在两者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应选则比较要的
主要还是舍生取义

舍生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