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感情问题:婉约派词和豪放派词的比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8 06:57:45
谁能帮帮我把一些有代表性的婉约派词和豪放派词整理在一起,然后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一些二者特点,谢谢.
希望有把这两种词都举一些例子,尽量多一些,谢谢~~

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为宋词写作中两类不风格的词派。豪放派词一般题材贯通古今,视野阔大,纵情评点历史,感慨深切悲壮,气势豪放雄健。代表作家:辛弃疾、苏轼等。

婉约派词一般擅长羁旅行役、湖光山色和都市风光的描写,注重在情感描写中透出细腻性、丰富性,在铺叙中有较强的抒情性,节律性比较舒缓。代表作家:李清照、柳永等。

诗境高远
翩翩不富,皆失实也。
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如果把《诗词三百首》比作大海,那么其他各流派的诗则是缥缈在海平面上的一层雾,尽管雾有着迷人的风姿,有着如梦如幻的意境。但大海自有她汹涌澎湃、浩瀚深邃、无边无际、包罗万象的壮观。(马先华)

卿本婉约

谈宋词,不能不谈到期间出现的两大流派:婉约派、豪放派。

有人说宋词江山,婉约派与豪放派各占半壁,我不太同意这个说法。其实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婉约派始终独领风骚,独占魁首。这不奇怪,因为宋词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清丽和柔媚,所谓“诗庄词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婉约派的词人如数家珍,李煜、柳永、晏殊、晏几道、欧阳修、周帮彦、秦观、李清照等等,无一不是名流大家。相对于婉约派来说,豪放派则显得寂寥了些,仿佛是昙花一现。给人以深刻印象的也只有苏轼,可以说是苏轼一人撑起了一个词派。事实上,苏轼的豪放词作也不太多,大家所熟悉的也不过“西北望,射天狼”,“大江东去浪淘尽”,“老夫聊发少年狂”等等。苏轼在后期,也有倾向婉约派的趋势,词作中不乏似水柔情。“十年生死两茫茫”,“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何等悠远,何等柔媚。特别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应该说是抒情绝品。所以每每读苏词总觉得透过“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情怀,所看到的是一个尘满面,鬓如霜,独断肠的真实老者。我甚至极端地认为抒写“十年生死两茫茫”才真正实现了苏轼的创作理想。而辛弃疾更只算得上小半个豪放派词人,这不仅仅因为他的婉约作品远远多于豪放词作。单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得给他发放婉约的通行证。

为什么宋词会以婉约见长呢,这和词这种独特的文学表现形式不无关系。词原本就是配乐而唱的一种抒情作品,隋唐时期,就有词的雏形产生。当时的词作,多是为了迎合乐府的音乐而作。而词也多由女子怀抱琵琶,或是以丝竹伴奏在宫廷、官府宴席上起娱兴的作用。李白写过不少词作,温庭筠更是填词高手,他的词作浓丽,在宫廷内广为传唱。到了宋朝,词已经从宫廷、官府的宴席走到了民间,在坊间、勾栏、瓦肆流传,而且多由年轻女子传唱。从词的起源,作用、以及普及的方式,不难看出,它和女性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免不了阴柔之气,这也为词的发展奠定了基调。到了宋朝,词的作用被放大了,它已不仅仅只为娱人,还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让人们直抒胸臆。然而,无论它的功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必定会受到其固有的基调影响,免不了优柔妩媚。如果真的让“关东大汉手持铁板”来唱词,说不定会失去它独有的魅力。

当然豪放派也好,婉约派也好,都不是一陈不变的。诗人会因为年龄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经历的变化而影响诗歌风格的变化。所以苏轼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就不足为奇,而李清照写出“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也在情理之中。至于有人说豪放派多爱国,婉约派多私情,更没有依据。豪放和婉约主要是指词的创作风格,而同样的爱国主题完全可以用不同的创作风格来演绎。当词人产生了爱国情愫后,也喜欢用他们所熟悉的方式来表达,因此,从理论上说无论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都能够用来表达爱国情感。而事实上,以婉约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的词很多。当然,因为婉约派的特点细腻,绵长、简约,常常抓住人情感变化的一瞬间闪动,或是专注于表现小细节,较之豪放派,它的确更适合表现小情调,抒小情怀。

豪放词如关西大汉手执铁牙板高唱:大江东去.
婉约词如纤纤玉女手执红牙板轻吟:杨柳岸,晓风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