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化妆品四个字:毛泽东的抱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9 20:49:30
就是努力读书的故事呀!我给的分很可观呀!

毛泽东读书的故事

  1.毛泽东经常看书看得很晚,他的保健医生徐涛很担心他的身体,劝他多休息,但是他不听。

  后来,徐涛发现毛泽东喜欢聊天,就找机会和毛泽东到户外散步聊天。有一天,两人出去散步,毛泽东说:“我在湖南读师范的时候,喜欢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书读得不多,还得补课。”徐涛说:“我正好相反,社会科学的书读得太少,现在也得补课。”毛泽东兴致来了:“我们以后多聊点自然科学吧。”后来,他问徐涛:“石油怎么开采?怎么炼?有哪些用途?”徐涛回答不了,就去查书,查完书再聊。这样一来,毛泽东常常向他提出新的问题,徐涛只得一次次地查书。

  后来,徐涛发现自己读的书,毛泽东也在看,因而问的问题也越来越深,被他难住的时候就更多了。徐涛问:“主席,您是有意考我吧?”“哪里是考你,你在帮助我读书,帮助我增长知识。”

  一听这话,徐涛茫然了:本想劝他少读书,其结果倒逼他多读书了。于是他趁势说:“主席,您读书很多,但方法不科学。您这么整天读,不休息,太疲劳,违背辩证法嘛。”又说:“主席,您电影不看,对打扑克、下棋没兴趣,体力活动不搞,长时间进行一种劳动,最容易疲劳。”

  毛主席却摇头了:“你那点辩证法不全面,你对事物的理解也有局限。看文件累了看报纸,看正书累了看闲书,看大书累了看小人书,看政治书累了看文艺书,我这也是一种休息。你不承认?”毛主席就是这样执著地从书本中吸取知识。

  2.1912年,后来创造非凡历史的红色伟人毛泽东曾在定王台的省立湖南图书馆读书。

  毛泽东后来回忆他在省立图书馆读书的生活时说:“我正像牛闯进了菜园,初尝菜味,就大口大口吃个不停。”。

  “我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斯·密尔的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我读卢梭的著作,斯宾塞的《逻辑》和孟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我在认真研读俄、美英法等国历史地理的同时,也阅读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

  1912年,有半年时间,毛泽东每天到定王台的图书馆读书。他总是早上第一个进馆,中午吃两块米糕,直到黄昏闭馆。

  当时图书馆内挂有一幅《世界坤舆地图》,青年毛泽东每次经过都会细看一阵子,他说他在地图前认识到,原来世界这么大,以“四海自居”的中国只在地图占有一隅,湖南更小,湘潭甚至找不到……

  毛泽东在将满18岁时来到长沙,首先在湘乡驻省中学读书,不久辛亥革命武昌首义,长沙反正。他就报名当了半年新军,“以为革命结束”,觉得无事可做,以第一名考取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次年改为第一中学),却不满死板的教学,于是退学,寄居在长沙新安巷湘乡试馆,定了一个在图书馆读书的自修计划,在图书馆,他“像牛闯进了菜园”。

  昔日的定王台省立图书馆,早已迁到韶山路旁,原址已成为长沙市图书馆,馆内的简介还注明毛泽东在图书馆自修的这段经历。

  定王台长沙市图书馆的对面,是物流繁忙的长沙定王台书市,立交桥的东南角是湖南图书城。跨过立交桥再远一些还有电脑城。

  一个叫蒋松的作者写了篇《读不倦的定王台》,他说:“走到定王台,犹如蜜蜂飞到了一片片盛开着油菜花的庄稼地,你会被眼前书的海洋迷得眼花缭乱”,他说他在定王台书市里,可以“采百花而成蜜”。

  “闯进菜园子的牛”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更富冲击力。激情奔放恣肆张扬对知识渴望的蛮劲,就是一种充满湖南长沙特色的红色味道。当然今天长沙的时尚人士依然爱读书,不过在信息爆炸泛滥的现实下,他们更多的选择是到定王台书市或湖南图书城去“淘”书,想要“采百花而成蜜”,而长沙市图书馆则理所当然地成为书籍资料检索的最佳地点了。

  B、第一师范:遭遇《恰同学少年》红色经典青春剧

  到湖南第一师范(以下简称“一师”)门口,阳光下,“一师”的老师黄露生在门口等我。

  “一师”内正驻扎着一队灰布军装的军人,红色经典青春剧《恰同学少年》正在一师内拍摄。据黄露生介绍,这部青春的取材就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求学生涯,展现的是青年毛泽东和他的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对梦想的追求。此前读到的新闻报道曾说,《恰同学少年》,“是‘最酷’的青春剧”,因为剧中以青年毛泽东为代表的大批优秀青年积极向上,不断追求探索,敢于把“小我”与国家、与民族的大命运结合在一起的气魄,已远超时下日韩偶像剧的思想内涵,“在那个时代,他们是最时尚的人”!

  黄露生带着我穿越在圆柱拱顶、仿日本青山式建筑中。我去的这一天,几乎所有毛泽东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都没有开放。只能隔着窗户,看静谧中的教室,紧闭着的门。在一间着“第八班”牌子的教室窗户边,黄露生指着里面后边的位子说,“青年毛泽东坐的就是那张位子”。折而向东,又找到青年毛泽东住过的宿舍,从宿舍出来,不远处的就是冷水井。黄露生说,青年毛泽东喜好三种锻炼体格的方法,第一就是冷水浴。每天天亮前,就来到井边,用吊桶打上水来,通身淋湿,把全身擦得通红,以此锻炼体格。从实行之日一直到毕业,共四年,虽冬天亦坚持不懈。第二是游泳,秋凉的时候仍在湘江中流击水。第三是远足露宿。说着我们拾阶而上,看到一个大操场的东头有个君子亭,青年毛泽东,有时就露宿在这个亭子里。

  毛泽东在一师读书时,在《讲堂录》中记下这样一段话:“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

  毛泽东在一师读书时即被誉为“毛奇”,这时他已文武兼备,1917年11月,驻在长沙城内的湖南督军傅良佐,在桂军谭浩明部的压力下弃长沙而逃,长沙成为空城,市内人心惶惶,而南面湘潭、株洲则有北洋军阀的溃军流窜向长沙。长沙南郊随时有作战的危险。当时一师学校决定,全校师生撤到长沙城东南阿弥岭躲兵。时任学友会总务的青年学生毛泽东力言离校反而易被打劫。当17日,一部溃兵仓皇麇聚于猴子石方向,不知长沙城内驻军情况虚实时,毛泽东敏锐地判断溃军既疲且慌,徘徊不前,证明并不知道桂军尚未入城,可设法将其赶走,于是迅速组织校内自愿军胆大的学生百数人,拿着木枪,分三队,绕道埋伏在猴子石附近山头,同时联络附近警察分所,在暮色来临时,对天鸣枪,大放炮竹,齐声呼喊,“傅良佐跑了,桂军已进城,缴枪无事”。溃军不明虚实,三千人的部队悉数缴枪,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自己一师的读书生涯:我的政治思想在这个时候开始形成,我也是在这里获得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的。

  关于毛泽东在一师勤奋读书的故事,生活在长沙市井中,虽妇孺必知。小时候在南门口一所学校读书,当时班主任讲得最多的就是毛主席经常带一本书到人声最嘈杂的南门口去读书,闹中取静。同时还说,学问学问,就是既学也问。毛主席经常会到沙河街旁的天鹅塘、定王台附近的芋园钉着“板仓杨”的老师杨昌济家中求教。

  今天依然在网络上看得到很多时尚的“八十后”(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人)在网络版块上引用毛泽东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C、周家台子:“蔡和森故居”是邓小平所题

  在河西新民路的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纪念馆的书记熊瑾瑜告知,在旧址内,“蔡和森故居”为邓小平在1985年3月22日题写。这是长沙为数不多的邓小平同志的墨宝。

  熊书记介绍,周家台子也称刘家台子,既是蔡和森的故居,也是新民学会成立会址。原来的房屋早已不存在,会址的确定是根据蔡畅等同志的回忆,根据屋后有一个周氏的祖墓而确定旧址座标。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萧子升等13位“同学少年”,相邀来到周家台子蔡和森寓所成立新民学会。学会初成立时,主要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如何使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为宗旨,新民学会成立时,毛泽东说;“以洗涤国民之旧思想,开发新思想。”随着五四时期革命形势的发展,新民学会,很快就变成了一个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职志”的革命团体。

  学会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组织会员“向外发展,寻求革命真理”,第一个将要向外发展的是经干事会商讨,支援去日本的罗章龙,新民学会会员,在北门外平浪宫(旧址在今长沙市第八中学内)饯行。毛泽东曾赋诗说:“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6月下旬又聚集在第一师范附小讨论发动会员赴法勤工俭学的事情。决议“留法一事,和森和子升专负进行之责。”

  以后,在周家台子成立的新民学会在毛泽东等同志领导下进行了组织湖南各界人士声援北京学生五四运动、领导开展驱除张敬尧的斗争,发动湖南人民自治运动、创办文化书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广泛传播宣传马列主义以及酝酿和准备建党。

  文化书社这座红色地标,旧址在潮宗街,后迁至水风井的长沙市古旧书店。今为一家叫旗盛的服装店。

  D、清水塘:看人间知己,“重比翼,和云翥”

  从水风井文化书社旧址到中山路,看得到湖南自修大学(船山学社)旧址。

  这处红色地标,任凭游客前来瞻仰,并不收取任何费用,只需在入口处作个登记即可,翻看登记簿,三三两两行人前来寻访的身影可以触摸,既有来自北京、山东等地的游客,也有本地机关企业单位的人员,从稚嫩的字迹里更可看到吉祥巷小学结伴而来的三两个小学生身影。

  湖南自修大学原为曾国藩祠的一部分。光绪初,郭嵩焘在此创办思贤讲舍。1912年刘人熙易名船山学社。1921年8月,毛泽东、何叔衡于中共“一大”后,在此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其《创立宣言》中说:“自修大学学生不但修学,还要有向上的意思,养成健全的人格,湔涤不良的习惯,为革新社会的准备。”而实际这里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所干部学校,被当时的湖南人民誉为“革命的策源地”。毛泽东、何叔衡、李达、李维汉、夏曦、郭亮、夏明翰、罗学瓒、毛泽民、毛泽覃等曾在自修大学学习和工作。湖南自修大学管理人员李秀清指着一间房子介绍,毛泽东和杨开慧曾经住在自修大学里。后来便搬到清水塘去住。

  来到八一路清水塘,长沙市博物馆的副馆长周英介绍,清水塘内的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省委所在地,也是毛泽东和杨开慧共建小家庭共同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清水塘就是伟人伟大爱情的见证地。在这里,你经常会见到携手而来的年轻情侣。

  在清水塘的红色革命爱情生活中,白天,毛泽东在自修大学,一师附小、文化书社和工人群众中忙碌,往往直到夜深才能回家,杨开慧则悉心协助青年毛泽东的工作。曾经有衡阳的一位女学生脱离家庭,暂住清水塘,很多年后,她记下她亲见的清水塘的一幕:“开慧姐不愧是毛主席的夫人和亲密的战友……那时毛主席常常通宵达旦写东西,寒冬腊月天也这样。一到晚上八九点,开慧姐就把取暖用具给毛主席准备好;深夜一两点,常起床取送临睡前热在锅里的‘点心’,有时毛主席没有顾上吃,她就等在旁边,待吃完才去睡。毛主席经常夜里只睡两三个小时,清早,又出去工作。她就去整理毛主席夜里写的东西。在草稿本上,凡写‘定稿’二字的,她就誊写到另一本簿子上。那时,他们已有了孩子岸英。开慧姐就在抄写文件时,常常把岸英的摇篮放在身旁,一边抄,一边用脚摇摇篮。”

  1923年4月和12月,毛泽东两次分别离开长沙去上海,后一次更从上海转道广州,在离开长沙时,留下《贺新郎》一词:“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那年毛泽东满三十岁。

毛泽东既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又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他的少年时代可不像我们这样有着幸福的生活。他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里,因受封建传统的影响和在生活所迫的原因,都连读书的自由也没有。

毛泽东14岁时就被父亲停了学。但他并没有因此就放弃学习。每天下地的时候,他总是悄悄地带着书,一有机会就溜到山坡上的古墓后面,躲在一株大树下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有一回,他被父亲当场逮着了,父亲狠狠地骂了他一顿,并要他在半天内挑十五担粪。下午,毛泽东再一次失踪了。父亲十分容易地找着了他,大动肝火。但是当他知道儿子已经挑完了十五担粪时,不禁目瞪口呆,这些粪在半天挑完确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他实在没有理由再骂儿子。由于刻苦读书,毛泽东从书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也受到了有益的影响,他还深深感触:为了中国的命运,他应该走出韶山,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人类精神世界,好比一座高山,每个人都是攀登者。
这座高山的的一个台阶是什么?是“爱国情感”。什么是“爱国情感”?就是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深厚情感,爱它的山河,爱她的人民,爱她的历史,爱她的文化,爱她的制度。
这座高山的顶峰是什么?是“民族精神”。什么是“民族精神”?就是在长期的奋斗中形成的中华民族思想精髓,那就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在这座高山上,山路再险,也是有限的;脚步在小,确实无限的;攀登者的信念,就是:百折不挠登上登峰,到那时我们就会树立起强大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领袖毛泽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毛泽东在童年青年时代是个穷学生,心中充满爱国救国的激情,同学们都友爱的称赞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十七岁的时候毛泽东在东山学校读书,在读的课本之外,他对名人传记之类的书格外感兴趣。
一天傍晚,毛泽东到自习室去上自习,进门后,他发现一位同学正在专心的读一本《世界英雄豪杰转》。毛泽东一下子喜欢上了,连忙请求说:“你读完借给我读一读好吗?”那位同学答应了。毛泽东借到这本书后,连夜读起来,很快就读完了。还那本书那天,他很不好意思,像做错了事似的,对那位同学说:“对不起 ,我把你的书弄脏了。”那位同学打开一看,书里用笔画了许多圈圈点点,圈的最多的是林肯,拿破仑等人物的传记。还没等那位同学弄清是怎么一回事,毛泽东就激动的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啊。!”接着便滔滔不绝的说起来,我们应该将富国强兵之道,杯致蹈安南、朝鲜、印度的复辙。你知道中国有句古话:“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而且我们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顾言武说的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位同学十分感动,过了些天,毛泽东告诉同学们,他给自己取了个新名字:“子任”。他说:“我要以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责任呀!”
一个山沟里出来的穷学生,确有着救国救民的爱国情怀。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祖国的小主人,从小就要养成爱国的精神,心中永远有祖国、有人民。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悠久,我们作为中国人,有责任,有义务去爱自己的国土。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党的阳光把我们培养长大,目的就是让我们养成爱国精神,我们在党的怀抱下成长,千万不要忘记党的关怀。作为少先队员,作为中国人,就要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的人民。辛勤的园丁把我们辛苦的培养长大,如果做出违背祖国的事,那简直事无药可救。
同学们,不要忘记啊!爱祖国,爱人民,我们是中国人,一定要爱自己的祖国,做对祖国有用的人,让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这句诗就是毛主席胸怀最好的写照!而且是他自己写的!

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
科菲·安南,加纳人,是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也是出身联合国工作人员行列而当选的第一位秘书长。他于1997年1月1日就职。2001年6月29日根据安理会的建议联合国大会正式任命安南先生连任下一届秘书长.
安南先生就任秘书长后的优先措施是:通过全面改革方案恢复联合国的活力;加强联合国在发展和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传统工作;鼓励并提倡人权、法治以及《联合国宪章》所载的关于平等、容忍和人类尊严的普遍价值观念;恢复公众对联合国的信任,向新的伙伴伸手和套用他的话说,“使联合国更接近人民”。
安南先生1938年4月8日生于加纳的库马西。他曾就读于库马西科技大学,1961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麦卡利斯特学院完成经济学本科课程。1961年至1962年,他在日内瓦国际高级研究学院攻读经济学研究生课程。1971-1972年,他是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研究员,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
安南先生于1962年进入联合国系统工作,担任设在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的行政和预算干事。后来,他任职于设在亚的斯亚贝巴的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驻在伊斯梅利亚的联合国紧急部队(第二期紧急部队)、设在日内瓦的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并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历任主管人力资源管理助理秘书长兼联合国系统安全协调员(1987年至1990年)及主管方案规划、预算和财务助理秘书长兼财务主任(1990年至1992年)。1990年,继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秘书长派安南先生担负一项特别任务,协助撤出伊拉克境内的900多名国际工作人员和西方国家的国民。随后,他又率领联合国的第一个工作队,同伊拉克谈判出售石油以购买人道主义援助物品的问题。
安南先生被任命为秘书长之前,曾任主管维持和平行动助理秘书长(1993年3月至1994年2月),后来改任副秘书长(1994年2月至1995年10月;1996年4月至1996年12月)。他担任副秘书长期间,恰逢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规模和范围空前扩大,在1995年达到高峰,总共部署来自77个国家将近7万名军事和文职人员。1995年11月至1996年3月,继签订《代顿和平协定》结束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战争之后,安南先生被秘书长派到前南斯拉夫去担任他的特别代表,监督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联合国保护部队(联保部队)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率领的多国执行部队(执行部队)的移交手续。
就任秘书长后,安南先生提出的第一个主要倡议是他的改革计划:“振兴联合国”。这项计划于1997年7月提交给会员国,此后一直继续推行,其重点是改进连贯性和协调。他多次努力维持国际社会对非洲这个世界上处境最为不利的区域的承诺,包括在1998年4月向安全理事会提出关于“非洲境内冲突起因和促进持久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他曾在若干敏感的政治局势中进行斡旋,包括在1998年设法促使伊拉克遵守安全理事会的决议,在1998年出差帮助促进尼日利亚过渡到文人执政局面,在1999年促成协议解决利比亚与安全理事会在1988年洛克比炸机事件上的僵局,在1999年以外交手段促成国际上对东帝汶暴乱的回应,核实了2000年9月以色列自黎巴嫩撤出之举,以及自2000年9月重新爆发暴力事件后进一步努力鼓励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根据安全理事会第242号与第338号决议和“土地换和平”原则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他们的歧异。
他还设法提高妇女在秘书处的地位,并与对联合国的能力有所补益的民间组织、私营部门和其他非国家行动者建立更密切的伙伴关系;特别是他呼吁缔结“全球协约”,由全球企业界和劳工组织与民间组织领袖人物参与,使全世界人民能够分享全球化的好处和将满足社会经济需要的基本价值与做法引进全球市场之中。
他在2000年4月以“我们人民:二十一世纪联合国的作用”为题,发表了千年报告,吁请会员国全心投入一项行动计划,以消除贫穷和不平等现象、改善教育、减少艾滋病毒/艾滋病、保护环境和保护各国人民免受致命冲突与暴乱。该报告后来成为2000年9月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千年首脑会议上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通过的《千年宣言》的基础。
秘书长在2001年4月发表了被他称为“个人优先事项”的解决艾滋病毒/艾滋病流行病五点“行动呼吁”,并提议设立全球保健基金,作为一项机制,用作帮助遭遇危机的发展中国家所需的更多开支的一部分。
2001年10月12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联合国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共同分享2001年诺贝尔和平奖。该委员会表示,这一决定是为了表彰安南为创建一个"更有组织与和平的世界"所作出的努力。该委员会还高度赞扬了安南自近五年前担任秘书长以来为联合国所注入的新活力、以及在消除贫困和与艾滋病和国际恐怖主义抗争中所做出的贡献。
秘书长能说流利的英语、法语和几种非洲语言。他的夫人娜内·安南是瑞典人,律师,现为艺术家,她对了解联合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至感兴趣,目前她最关心的是艾滋病毒/艾滋病和对妇女的教育问题。她还曾为儿童写书介绍联合国。安南先生和夫人有三名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