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美人眼睛画法:谁能告诉我蒺藜火球的历史及运用的原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30 00:40:46

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火药武器,出现在唐朝末年和北宋时期。

  火药发明以后,很快被用于军事斗争之中。从目前的史料来看,最早使用火药武器是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当时,地方割据势力在互相攻伐中,曾使用“飞火”攻城。“飞火”就是在箭杆上绑一个火药团,点燃引信后射出去。

  宋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战争接连不断,促使了火药武器的发展。成书于公元l044年、北宋官修御定的《武经总要》中,记载了最早的一批火药武器。这批火药武器可分为火球类火器和火箭类火器。

  火球类火器有引火球、蒺藜火球、毒药烟球等八种。它们的制作方法,是把火药同铁片一类杀伤物或致毒药物,用多层纸裹上封好。作战时,点燃引信后将它们抛射到敌军阵地。其中,引火球(也叫“火炮”)就是大火药包,用以烧夷敌军人马。蒺藜火球和毒药烟球也是火药包:蒺藜火球里面装有带刺的铁蒺藜,爆破后铁蒺藜飞散开来,遍落在道路上,阻止敌人兵马前进;毒药烟球内装砒霜、巴豆之类毒物,燃烧后成烟四散,使敌方中毒。火箭类火器则是在箭头上附着炸药包,点燃引信,用弓弩发射出去,烧夷较远距离的目的物。

  据《宋史·兵志》等史书记载,从宋太祖开宝三年到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970年到1002年),兵部令使冯继升、神卫水军队长唐福、冀州团练使石普等人,先后向朝廷进献了火球、火药箭等燃烧性火器。《武经总要》记载了这些火器的制造和使用方法,并提供了火球、蒺藜火球、毒药烟球三个火药配方。

  《武经总要》记载的火球有引火球、蒺藜火球、霹雳火球、烟球、毒药烟球、火球、铁嘴火鹞、竹火鹞等八种制品。前六种的制法基本相同,通常是先把配制好的火药,同铁片一类杀伤物和致毒物拌和,然后用多层纸糊固成球形外壳,壳外涂上易燃的引火物,待晒干后使用。铁嘴火鹞是用薄板制成鹞身,头部安上铁嘴,尾部绑有秆草,火药装在尾中。竹火鹞是用竹片编成笼形外壳,外壳糊几层纸、内装火药一斤,尾部绑草三斤到五斤。作战时,先用烙锥把火球壳烙透,然后用抛石机抛到敌阵,达到燃烧、障碍、致毒和遮障等作战目的。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北宋尚书右丞李纲(1083—1140),曾指挥宋军用霹雳火球打退了金军的初次进攻。到明代后期,火球类火器又有增多。主要有神火混元球、火弹、火妖等毒杀性火球,烧天猛火无栏炮、纸糊圆炮、群蜂炮、大蜂窝、火砖、火桶等燃烧和障碍性火球,万火飞沙神炮、风尘炮、天坠炮等烟幕和遮障性火球。

  火药箭是北宋初年创制的另一种初级燃烧性火器,主要制品有弓弩火药箭和火药鞭箭两种。弓弩火药箭是在一支普通箭头的后部绑附一个环绕箭杆的球形火药包,包壳用易燃物制成,内装火药,药量由弓弩的大小而定。作战时,先点着火药包,然后把箭射到敌军粮草积聚上,待着火的包壳引燃壳内的火药后,就引起猛烈燃烧。

  初级火器除了北宋初年创制的火球和火药箭之外,南宋又创制铁火炮和竹制、纸制的火枪。这一时期战争频繁,错综复杂,有南宋对金、金对蒙古、蒙古对南宋、蒙古西征等多种战争。交战的各方都全力利用和研制新式火器,以便战胜对方,这就促进了火器的发展。金军在灭亡北宋以后,由于掌握了北宋的火器制造业和工匠,创制了铁火炮。南宋宁宗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金军在进攻蕲州(今湖北蕲春)时,率先使用了铁火炮。铁火炮用铁做壳,有球形、罐形、葫芦形、合碗形等样式,内藏火药,有火捻从炮内火药中通出。使用时,士兵点着火捻,待抛到敌方时,火捻引着火药,使铁壳爆炸。这种用火捻点火引爆的方法,比火球用烙锥烙透球壳的方法,大大前进了一步。铁火炮点火爆炸后,既能以火焰烧灼敌方,又能以四散飞击的铁壳碎片击杀敌军人马和敌军战具,成为世界上最早的铁壳爆炸弹,为明代后期创制的地雷、水雷和各种爆炸弹奠定了基础。

  火枪的创制和发展,是南宋初级火器发展的又一重要成果。它的最初制品是在宋高宗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由德安(今湖北孝感地区)守将陈规用火炮药制成能喷射火焰烧毁敌人的大型攻城器械——天桥的长竹杆火枪,他因而取得了守城战的胜利。陈规可以说是管形火器的发明家。时隔百年之后,金忠孝军在宋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使用了既能用火药筒喷火灼敌、又能用枪锋刺敌的飞火枪,取得了夜袭蒙古军兵营的胜利,成为我国集群士兵使用单兵火枪作战的首例。到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寿春府(今安徽寿县)地方的火器研制者创制了“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宋史》卷一百九十七)“子窠”是最早的子弹。这是把燃烧性火器过渡到管形射击火器的发展阶段,为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火铳的创制奠定了基础。

蒺藜
拼音名:Jili
英文名:FRUCTUS TRIBULI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289

本品为蒺藜科植物蒺藜 Tribulus terrestris L. 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
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性状】 本品由5 个分果瓣组成,呈放射状排列,直径7~12mm 。常裂为单一的
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状,长3~6mm;背部黄绿色,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
的长刺和短刺各1 对,两侧面粗糙,有网纹,灰白色。质坚硬。无臭,味苦、辛。
【鉴别】 本品粉末黄绿色。纤维木化,上下层纵横交错排列,少数单个散在,有
时纤维束与石细胞群相连结。石细胞长椭圆形或类圆形,成群。种皮细胞多角形或类方
形,直径约30μm,壁网状增厚,木化。草酸钙方晶直径8~20μm。
【炮制】 蒺藜 除去杂质。
炒蒺藜 取净蒺藜,照清炒法(附录Ⅱ B)炒至微黄色。
【性味与归经】 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 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
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用法与用量】 6~9g 。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