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款已付对方不给发票:杨家将是什么时候的?杨五郎杨六郎他爹是谁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30 04:44:51

杨家将演述北宋名将杨业一家世代抵抗辽(契丹)、西夏入侵的故事。颂扬杨家世代忠勇卫国,前仆后继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爱国与卖国的忠奸斗争。人物众多,性格各异。杨六郎大智大勇,寇天官多谋善断,孟良粗中有细,焦赞义气当先,任炳舍身救友,王强笑里藏刀。书中文有寇准,武有杨延昭,相互配合,合情入理。任炳代友而死,六郎冒名而活,情节感人,真实可信。

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等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民间小说也是在这些真实人物的基础上不断吸取话本杂剧等其他文艺形式中的情节逐渐形成的。小说在情节上经过大胆虚构和夸张,塑造了一大群有血有肉的爱国英雄的形象,热情歌颂了维护国家神圣领土完整的英雄主义精神。千百年来,杨家将的故事已深入人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妇孺皆知的光辉典范,使无数人受到激励和鼓舞。

杨五郎杨六郎他爹当然是杨继业也就是杨令公了,这有什么好怀疑的吗?

杨家将讲得是北宋初年的故事,杨五郎和六郎的爹是杨业,宋初大将。

宋 杨业 (? ~986)
杨业,北宋名将,本名重贵,又名继业,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北)人。原为北汉将领,屡立战功。其父为后汉麟州(陕西神木)刺史,以武力雄踞一方,是地方实力派。年轻时以骁勇闻名,屡立战功,被称为“无敌将军”。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灭北汉,杨业归宋,任右领军卫大将军、郑州刺史等职。宋初,宋朝廷试图用对辽战争的办法收复燕云十六州,杨业奉命驻守戴舟前?,五年(980年),辽景宗率十万大军攻雁门。杨业率军突袭辽军,辽军大败而回。七年(982年)四月,辽军分路攻宋,杨业统军败辽军於雁门关下,斩辽兵三千人,俘万余人。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分三路攻辽,杨业与主帅潘美等连克云、应、寰、朔四州。但东路宋军於岐沟关大败,辽军乘胜大举反击,潘美、杨业等奉命掩护四州民众后撤。杨业力主兵至应州,诱辽军向东,以保障民众沿石碣谷(今山西朔州南)南撤,并设弓弩手千人於谷口,骑兵居中接应,扼阻辽军南下。但潘美与监军王侁却迫他率军直趋朔州。杨业知此行必败,出发前约定潘、王率军於陈家谷口(今山西朔县南)接应,而自率军冒死迎击敌军,以掩护大军及百姓撤退。但潘、王闻杨业军陷入重围,乃置杨业军不顾,先行遁去。杨业死战,突围至陈家谷口,见无援军接应,复率残部与敌苦战,终因寡不敌众,负伤坠马被俘,不食三日而死,所部几无一人生还。杨业死后,宋廷听信谗言,抚?菲薄,指给他五品官应得的一半物品。后来得知杨业是绝食三日而死,非常壮烈,宋太宗才下诏表示痛惜,称杨业“诚坚金石,气傲风云”,同时处罚潘美等。

杨延昭 (958 - 1014)
杨延昭,本名延朗,幼随杨业征战。雍熙三年北伐,杨业率军攻应、朔等州,延昭为先锋,十年二十九岁,战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战斗愈勇,终于攻下朔州。其父 死,便担负起河北延边的抗辽重任。雍熙北伐之后,延昭在景州(今河北景县)、保州(今河北安新县)等地抵御辽军侵扰。
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契丹贵族又一次向宋朝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宋军节节失利。当时杨延昭正守卫遂城(今河北徐水县东),九月初,辽军攻遂城,杨延昭等人飞书告急,请求增兵为援。河北大将傅潜畏怯不敢出,遂城遂为辽军所困。於是,遂城城小无备,辽军攻围甚急。杨延昭虽指挥部队将他们一次又一次打退,而由於萧太后亲临城下,自执桴鼓督战,矢飞如雨,危势并不稍减。城中守军不满3000,众心危惧,延昭则从容自若,悉发城中居民丁壮登城,被甲执械,日夜护守。一直坚持到十月间。时当初冬,本不甚冷,适值寒潮,气温骤降,杨延昭命城中军民汲水浇灌城墙,一夜之间城墙变得又坚固又光滑,辽军攻城不下,只好绕过遂城进攻别处。这次战役结束后,杨延昭等即威震边庭,人们称杨延昭守卫的遂城为「铁遂城」。宋真宗特意召他询对边策,并称赞他「治兵护塞有父风」。
咸平四年冬,契丹再发兵寇边,杨延昭与杨嗣共守保州,设伏兵於遂城西北之羊山,待辽军攻城,即以少数骑兵自北诱之,且战且退,至羊山下,伏兵四起,尽歼辽军。杨延昭以此功升任莫州团练使,这就是著名的「羊山之伏」,当地居民为纪念这一胜利,因改羊山为杨山,或曰「藏兵山」。
景德元年(1004年),辽圣宗、萧太后率兵大举南侵,一直深入到黄河北岸的澶州,宰相寇准信赖杨延昭等名将,力主抵抗。杨延昭当时上书建议,乘辽兵大举南下之际,出兵取幽、易等州,但宋真宗根本没有挫败辽军的信心,杨延昭的建议没有被采纳。澶渊之盟订立后,杨延昭以为国耻,乃拒绝朝廷「勿伤北朝人骑」之命,与张凝、石普等痛歼辽军游骑不止。及辽军北退又不顾朝廷「勿追契丹」之命,独率所部万骑,进抵辽朝边界,破古城(今山西广灵西南)。景德二年杨延昭升任莫州防御使,并出知保州,后又任高阳关路副都部署,主持河北一线的边防。
杨延昭像他父亲杨业那样智勇善战,能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士卒而又不居功,深受士卒爱戴,他前后守卫边境20多年,威名也为契丹人所畏,被契丹人称之为「杨六郎」。他死后,河朔之人多望棺而泣,就连敌方契丹人也举哀致敬。有子三人:传永、德政、文广。
杨文广(?- 1074)等又继承其业,继续抗辽。杨氏一门悲壮的抗辽故事,历代流传,至今不衰。

民间广泛流传的"杨门女将"的传说,是以杨业一家忠烈勇武的事迹为基础,逐步扩衍而成的

杨业(约932-986年),又名杨继业。原籍麟川新秦(今陕神木),因他长期在太原生活,故《宋史》称他为太原人,北宋名将。他从小就擅长骑射,爱好打猎。曾对同伴说:“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鹰犬逐雉兔尔”。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辽国驸马萧多罗率军十万进犯雁门,杨业派遣少数士兵固守关城,自己率军几百绕道辽军背后发起进攻。他刀斩萧多罗,生擒辽将领李重海,使辽军望之丧胆,“望见业旌旗即引去”。太平兴国七年,契丹三万骑兵分三路攻宋。 中路袭击雁门,被杨业打得大败,杀死辽军三千人,俘虏一万多,牛马五万多,攻破堡垒三十六个,战果辉煌.由于杨业屡立战功,人们称他为“杨无敌”。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二次征辽,在辽大军压境地的情况下,杨业奉命掩护新收复的四州百姓迁入关内。在与辽军激战中,由于孤立无援,被困在陈家谷口。杨业身负重伤后仍奋力杀敌数百人,后因战马受重伤,无法前行被擒。受俘后,誓死不降,绝食而亡。其英勇事迹被传为佳话,随即辽代就有人在密云古北口修建杨无敌庙,以祀奠杨业。北宋苏颂《和仲巽过古北口杨无敌庙》诗云:“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来,至今遗祠。”
杨延昭(958-1014年),太原人,杨业长子,本名延朗,又名杨六郎。宋朝名将。小时喜欢做军事游戏,聪明令俐 ,机智勇敢,后来,成为一员足智多谋、骁勇善战的大将。
雍熙三年(986年),杨业率军北伐应、朔二州时,延昭任先锋,与辽军在朔州城下激战,乱箭射了他的手臂,他毫不介意,更拼命撕杀。咸平二年(999后)九月, 辽军大举南侵,直攻遂城(今河南徐水西),萧太后亲自到城下督战。当时延昭正在遂城,见城小无备,而敌攻势很猛,便集中城内青壮年登城防守。适逢寒潮袭来,延昭机敏地命令军民用水泼浇到城墙外皮,第二天早上城墙上都结了冰,坚滑难登。这一战,由于延昭智勇善守,获得了“铜梁门、铁遂城”的称号。延昭因此提升为莫州刺史。宋真宗曾亲自如见延昭,讯问边事,并高兴地对诸王说:“延昭其父杨业是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第二年冬天,延昭与杨嗣等在羊山大败辽军。
景德元年(1004年)九月太后、辽主耶律隆绪亲率数十万大军南下,延昭与大将石普等在保州城下用伏兵之计大败辽军,其它各城均协力坚守,辽军未能攻克一城一寨。后辽军主帅萧挞揽为宋军杀死,将士也已人马俱困,辽萧太后提出议和宋真宗下令“勿追契丹”。延昭不顾这一命令,独立率领一万多骑兵追歼辽军,“抵契丹界,破古城,俘获甚众”。第二年延昭升为莫州防御使、高阳关路副部署。史书曾称赞延昭智能善战,所得赏赐悉犒军士,未尝问家事。奉已简易,寒不披裘,暑不张盖,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在边二十余年,总戎训士,威名方略闻于敌国。及卒,真宗甚为悼惜,命中使护榇以归,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

是北宋时期的,杨五郎他爹是杨业.

和杨一郎杨二郎一样

宋朝大将杨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