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交管:地球变暖有什么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30 19:31:09

地球变暖:纽约东京可能“沦陷”海底

--------------------------------------------------------------------------------

1999年10月21日 08:34 中新社网站

据外电日内瓦十九日消息:世界广阔自然基金组织星期二警告,地球变暖会淹没主要城市,包括纽约和东京,引起拉丁美洲广泛出现乾旱,摧毁澳洲的大堡礁。

这个环保组织敦促下周在德国开会的政府履行较早时的承诺,减少放出二氧化碳,实施严厉的节省能源政策。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主要气体之一。

世界广阔自然基金组织声明说:「我们星球在过去二百年变暖的证据现时是势不可挡。」

设在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世界广阔自然基金组织属下的气候研究组对今后数十年各种气候转变方案进行研究。

它估计水平线每十年将升高二至十厘米。

它说,这将威胁低畦的美国沿海城市,例如纽约、波士顿、巴尔的摩和迈阿密水浸,日本城市东京和大阪等其他城市会处危险中。
=============================
球变暖征兆频繁

生活在北极圈内班克岛上的伊努依人(爱斯基摩人的一种),已经感觉到了全球变暖为这个地区气候和生物习性所带来的微小改变。这是日前加拿大“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所”的报告披露的。在班克岛,春天要比原先早一个月到来,而秋天却晚一个月过去,终年结冰的海面面积减少,仍然结冰的海面冰层变薄,这样以捕捉海狗为生的伊努依人,必须走更远的路程才能到达仍然结冰的海面捕捉海狗。与此同时,海狗和北极熊的数量也开始减少,但是,蚊蝇数量却增加了,还出现了以前根本没有见过的鸟类。还有一份科研报告指出,在格陵兰岛,人们也发现北极熊的体形变瘦,估计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海水中食物减少所致。

另外,俄罗斯科学家不久前在北纬42.5度附近的俄远东国家海洋保护区内首次发现了耶氏鳆。专家认为,这种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鱼类异常迁徙,与全球气候变暖不无关系。据俄《科学与生活》杂志近日报道,耶氏鳆体形侧扁,头部有羽状皮质突起,主要栖息在赤道和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水域。其向北活动的最远记录为日本和韩国南部海域。在俄远东海洋保护区内首次发现的耶氏鳆均为出生不久的小鱼。它们与当地的鱼类混杂在一起,食物为浮游生物。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海洋生物研究所的专家指出,新发现说明,上述保护区的水温、水质、动植物群落已逐渐变得适合耶氏鳆这种热带和亚热带鱼长期生活,这一现象极有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而且有研究认为,全球气候暖化,害得台湾蝴蝶生态秩序大乱。热带东南亚蝴蝶拼命往北飞到台湾来定居,最远纪录可到日本,慢慢入侵温带蝴蝶和寒带蝴蝶地盘。台湾大学最近一两年持续进行台湾蝴蝶生态调查,原本希望藉此找出最理想的蝴蝶生态保护区,却意外发现这生态界惊人的变化。目前,确定已经在台湾顺利繁殖第二代的热带东南亚蝴蝶有绿斑凤蝶、绿小灰蝶、红粉蝶、红斑大凤蝶、黄裳凤蝶和大黄裙粉蝶等。研究人员李惠永指出,它们原都是东南亚地区典型的蝴蝶,现在遍布全台湾,其中黄裳凤蝶还远飞到日本。从东南亚热带蝴蝶大量出现在台湾的情况看来,李惠永大胆推测,这很可能与全球气候暖化有关;这些负面效应浮现,不仅困扰台湾,连日本也遭殃。由于热带和亚热带蝴蝶来了,当地温带蝴蝶不得不跟着往北迁移到寒带地区抢口饭吃,导致蝴蝶生态大乱。李惠永说,如果热带蝴蝶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很有可能“鸠占鹊巢”,一步步逼死高纬度地区的蝶种。

联合国环境计划《我们的星球》杂志最新一期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难正在日益增加,到2050年它每年给世界造成的损失将超过3000亿美元。根据德国著名的再保险机构慕尼黑人发布的这份报告,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灾害损失包括更为频繁的热带龙卷风、海平面上升使得土地减少和农业、渔业的经常性减产。慕尼黑人下属生态科学研究小组的负责人贝茨指出:“多数国家都会预计上述损失占到它们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几,一些像马尔代夫和马绍尔这样的岛国其损失可能将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0%。”

变暖原因众说纷纭

一项由印度科学家开展的为期3年的研究结果显示:人类过量地使用化肥使氧气减少,并使海洋沿岸水域一氧化二氮的含量增多,可能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位于印度果阿邦的全国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纳克维领导的一个小组,在位于印度西海岸的阿拉伯海海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后发现,印度大陆架海域中的一氧化二氮的含量正在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增加。由于一氧化二氮吸收红外辐射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00多倍,而红外辐射是引起温室效应即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因此一氧化二氮的增多无疑会使得全球气温变得越来越高。纳克维同时表示:海洋中的一氧化二氮最终会释放到大气中,造成平流层中保护地球免受有害紫外线侵害的臭氧耗竭。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日前宣布,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地区永久冻土层开始融化,埋在冻土层内数千年的死亡植物也开始腐烂,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从而进一步加快全球变暖的速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监测北极冻土层小组的负责人、挪威科学家斯韦恩.特韦德塔尔说,尽管对北极地区永久冻土层的研究尚属早期阶段,但有证据表明恶性循环已经开始。研究表明,当永久冻土层的温度从摄氏零下4度上升到零下1度时,其储存碳物质的能力将降低70%。五分之一的北极地区表面属永久冻土层,世界上约14%的碳物质储存在北极冻土层中。斯韦恩.特韦德塔尔指出,过去北极冻土层起到森林一样沉淀二氧化碳的作用,而如今部分北极地区开始成为温室气体的来源。冻土层的融化导致地面变得松软甚至呈稀泥状,严重影响了驯鹿的生存环境。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和美国的阿拉斯加地区,冻土融化导致道路、房屋和地下管道等遭受破坏。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水稻田释放气体的人员日前称,他们发现,水稻田释放出的甲烷和甲烷的化合物卤化甲烷,它们加深了全球变暖和破坏臭氧层的危机。据了解,卤素化合物含有一些破坏臭氧层有关的化学物质。臭氧层是地球大气层的一个外层,具有防止有害的太阳紫外光穿透大气层的作用。据悉,该项研究探讨了日本和美国的水稻田。研究结果认为,卤族气体是水稻田中潮湿泥土里的微生物制造、然后从稻田释放到大气层的。据外电介绍,研究人员说,“水田种植”的方法可能是产生气体的主要原因,因为在没有种稻子的水田里也有这种气体产生。臭氧层受到破坏令人关注,也导致禁止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卤化甲烷。但是研究人员说,长时间而言,天然过程产生出的这些气体远比人为产生的多。

新西兰的一些科学家目前正在对由于该国的绵羊打嗝引起的地球温度升高现象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绵羊和奶牛打嗝过程中会产生甲烷,这种气体是除了二氧化碳之外容易在地球引发“温室效应”的第二大有害气体。科学家指出,如果能够找到阻止绵羊在打嗝过程中产生甲烷的方法,那将大幅度减缓地球温度持续升高的趋势,有利于人类的长久生存。科学家指出,新西兰目前绵羊和奶牛的畜养量分别为4000万只及1000万只,因此这些动物打嗝产生的甲烷占引发该国温室效应气体总量的43%。在法国,由这些动物打嗝产生的甲烷也占该国甲烷总产生量的15%,因此,目前法国的一些科学家也在就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据称,甲烷是由绵羊和奶牛胃部的微生物产生的,针对绵羊进行的实验发现绵羊可以在无需这种微生物的情况下生存。在实验中,科学家发现那些出生和成长于消毒环境中,即体内不可能存在上述微生物的小绵羊仍然可以健康地生存,为此,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将这些微生物从绵羊体内抽出的方法,不仅不会影响绵羊的生命安全,而且使其打嗝时不再产生甲烷。

温室效应
北极冰盖加速融化,海平面升高

海平面上升,气候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