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十八式txt微盘:急求谭嗣同的狱中诗,并注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7 21:34:22

谭嗣同狱中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狱中诗
  春暖花开,阳光灿烂,朝气蓬勃的春意,总是使人产生期待,由期待而生思索。那一天,忽然想起了谭嗣同。

  甲午战争,老大国家竟一败涂地于一向不放在眼中的弹丸岛夷,这在读惯了圣贤书的士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真的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了。为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士人们不得不开始全新地审视世界,审视传统,审视内心,这就开始了公车上书,戊戌变法。那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至今已经一百零五年了。

  谭嗣同,湖北巡抚之子,变法中最激进的人物。政变发生时,梁启超劝他逃亡,嗣同说:“不有行者,谁图将来,不有死者,谁鼓士气,历来变法,必先流血,流血请自谭嗣同始。”临刑前,他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时年33岁。

  在狱中,谭嗣同留下诗句,“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为代表的恶势力导致了小农经济的日益破产,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为挽救社会危机,士大夫集团开始奋起反抗,站在士大夫一边的太学生(政府公立的最高行政学院的学生)与士大夫一起品评士人,激扬气节,形成巨大的社会舆论,这就是清议。张俭被评为八及之一,八及就是八个可以作为楷模的人。时任山阳(今属山东)东部的督邮(政府特派员),当地是大宦官侯览的老家,侯览的家人尤其是其老妈纵横不法。张俭不顾身轻言微,上书弹劾侯览,并没收他的家产。宦官集团开始报复,指使张俭的一个老乡诬告张俭等人结党营私,图谋不轨。政府于是下令逮捕清议人士,并禁锢他们的门生故吏。这就是党锢之祸。张俭开始逃亡,所到之处,人们争相隐匿,连累被满门抄斩的有几十家之多,有的地方因为要保护他,整个地方都遭到破坏,可是没有一个人将他交公请赏。最后张俭逃到李笃家中,要逮捕他的官吏毛钦随后赶到,李笃对毛钦说,张俭是一个天下仰慕的人物,谁都知道他没有罪,为他而亡的有几十家,你怎么忍心抓他呢!毛钦惭愧而退。在李笃的帮助下,张俭逃到塞外(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区),十几年后,逮捕令撤销,这才回到家乡。

  而杜根者,是东汉安帝年间朝廷的一个小官吏,梗直过人,对当时邓太后当权,邓氏跋扈相当不满,于是与人联名上书,言辞激烈,要求太后还权,安帝亲政。太后大怒,令人把他装在袋子里于殿上杖杀之,执法官员敬重他,令行刑的人轻打,然后用车子载着他出城。太后心疑,令人查看,杜根装死,三日三夜,眼中生蛆,因此得免,逃出京城后,在宜城山中酒店中当了15年的伙计。后来邓太后死,邓氏失势,杜根回朝任侍御史。有人问他,你的结交遍布天下,那时为什么不去投奔他们,杜根说,我如那样,就会连累故人,我不会那样的。

  至于两昆仑,一说是嗣同自谓自己将与梁启超,一个为变法而死,一个为变法忍辱而生,将成为中国的两个高峰。另一说是指嗣同将未来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康有为与侠客大刀王五身上。这两个说法,其实是一样的,那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谭嗣同《狱中题壁》诗析
“戊戌六君子”之一和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身陷囹圄,在狱中墙上壁上下了‘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后人称其为《狱中题壁》。它是我们学习《谭嗣同》的很好的补充材料。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据《后汉书·党锢传·张俭传》记载,张俭是山东督邮,因弹劾中常侍侯览在家乡的罪行,弃用“素性佞邪”的朱并,反被朱并“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於是刊章讨捕”。张俭被迫逃生。《后汉书·杜根传》载杜根“永初元年,举孝廉,为郎中”,曾反对外戚邓氏专权遭“扑杀”,但“执法者,以根知名,私语行事,使不加刀”,根装死数日后死里逃生。后来邓氏被诛,皇上授与杜根侍御史的官职。诗人在此用典是希望外逃的康有为(“戊戌变法”的领袖)等要像张、杜那样不畏艰险活下去,保存维新变法的火种,待时机成熟,使之再燃起来。因为他认为:“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所以他“我自横刀向天笑”。他是想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震撼封建权贵,通过改良运动,把资本主义的新鲜血液注入封建制度的僵死的躯体里去。字里行间表现出其视死如归的铮铮铁骨,死而无憾的耿耿忠心。“去留肝胆两昆仑”梁启超《饮冰室诗话》说:“所谓两昆仑者,其一指南海(康有为,广东南海人),其一乃侠客大刀王五。”可见谭嗣同不是绝望待死,他深信有肝胆个照的康、王这些志向远大、人格高尚的“同志者”在,变法迟早是会成功的。自己的血,不会白流,它是维新婴儿诞生前的催生剂,它是变法成功前的酵母菌。综观全诗,诗人爱国,可爱、可敬;诗人为变法救国勇于自我牺牲,可与日月同辉,可与泰山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