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的小狗可以摸吗:当代网球的发展现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5 15:25:03
越详细越好

网球是一项优美而激烈的运动:网球运动的由来和发展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孕育在法国,诞生在英国,开始普及和形成高潮在美国,现在盛行全世界,被称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

网球在中世纪孕育于法国,当时法国一些年轻的僧侣为改善单调无聊的生活,在修道院内开辟了一块活动场地进行体育活动。他们在二人之间横拉一条绳子,一个用布缝制的、里面塞以毛发的球,双方隔绳用手托过来托过去,这就是最初的网球。1873年,英国有个叫温菲尔特的乡绅,把这古老的游戏搬到室外。19世纪中叶,欧洲人掌握了橡胶技术之后,才做出了能弹跳的球。球的质量,当时公认是用埃及坦尼斯镇所产的布包起来为最佳,所以后来就一直把网球称之为“TENNIS”,球拍也以用弦线拉成的替代了羊皮制作的,这就是网球的原型。1877年,英国举行了第一次草地网球锦标赛,即温布尔顿网球锦标赛。

1874年初,美国一位叫玛丽.奥特布里奇的女士,到英属的百幕大渡假时,看到英国人打网球,好奇心使她马上跟着学起来。后来,她把网拍和球带回纽约,并和哥哥在纽约附近的斯特誉岛的一个俱乐部里练起来。在美国,当时只有女子打网球,但很快就从斯特誉岛传遍美国。在罗斯福总统当政期间,由于他本人爱好网球运动,经常邀请陪同他骑马、散步的朋友在白宫的球场上打网球,因此网球运动在美国得到空前的发展。

1900年起,草地网球成为真正国际性的运动项目,除英国以外,在加拿大、南非、法国、德国、比利时、美国等国家,网球赛事已相当频繁。网球运动于1885年传入我国,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比起篮球(1901)、排球(1905)、乒乓球都要早得多。

网球运动自首届奥运会之后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的奥运会网球比赛吸引了的众多耀眼明星。这些习惯了五星级宾馆和高额比赛奖金的职业网球选手在奥运会期间却同样要呆在奥运村里,比赛没有奖金,他们仅仅是为了金牌而战。

网球在1924年之后退出了奥运会,原因除了在职业运动与业余运动之间很难划出一条分界线之外,很多原因不一而足。直到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才恢复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1896年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24年被取消,1984年被列为表演项目,1988年,又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项目介绍:

与网球职业比赛一样,奥运会网球比赛也采用淘汰制,输一场就彻底被淘汰。

男子比赛除了决赛,所有比赛采用三盘两胜制;而女子的所有比赛均为三盘两胜;半决赛胜者争夺冠军,负者争夺第三名。

奥运前瞻:

中国女网的四川籍选手郑洁、晏紫等4位姑娘赴印度等国参加奥运会的积分赛,这4个月的积分将是进军奥运会的关键。2004年雅典奥运会双打比赛将有32对选手参加,按照最新的规定,每个队将有两对选手可能参赛,中国的这两对选手进入不存在问题。在最新排名中,郑洁在中国选手中排名最高,列第79位。雅典奥运会的女单只有64个名额,但每个协会的参赛人数单打最多只能有3名运动员,郑洁还是有机会。

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网球比赛将在雅典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奥林匹克网球中心举行,比赛将历时8天,从8月15日—22日,共有10个比赛场地,其中中央场地可以容纳8000名观众,1号场地可以容纳4000人,2号场地可以容纳2000人,3到9号场地容纳200人。预计来自世界各地的172名男女高手将参加比赛。

现代网球运动一般包括室内网球和室外网球两种形式。网球运动最早起源于12至13世纪法国传教士在教堂回廊里用手掌击球的一种游戏。后来成为宫廷里的一种室内消遣娱乐活动。也有人认为,网球运动的起源应追溯到“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英法两国战争)以前在法国民间流传的一种名叫海欧·德·巴乌麦的球类游戏。据说这种游戏是两个人进行的,每人各执一个球拍,球场的周围筑有围墙,球撞到墙上后被弹回去,尔后过网。因此,无论从使用的场地和器具上,还是从进行游戏的方法上,它与现代网球运动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它看作是网球运动的原初形态。

到了14世纪中叶,法国的一位诗人把这种球类游戏介绍到法国宫廷中,作为皇室贵族男女的消遣。当时玩这种游戏,场地是宫廷内的大厅,没有网也没有球拍,球是用布卷成圆形后用绳子绑成的。场地中间架起一条绳子为界,利用两手作球拍,把球从绳上丢来丢去,法语叫作Tennez,英语叫作“Takeit!Play”,意即:“抓住!丢过去”,今天“网球(Tennis)”一语即来源于此。不久,木板的球拍被用来代替两手拍球。16世纪初,这项球类游戏被法国国民发现,出于好奇心开始仿效,很快地传播到各大城市,同时改良了用具。球制造得比较耐用,拍子由木板改为羊皮纸板,拍面面积放大,握把的柄也加长。场地中间的绳子,增加无数短绳子向地面垂下,球从绳子下面经过时,可以明显地发觉。后来被法国国王路易斯下令禁止,并规定这是宫廷中的特权游戏。17世纪初,场地中间不再用绳帘,而改用小方格网子,网比帘的作用更好,拍子改用穿线的网拍,富有弹性而且轻巧方便。在法国宫廷中作这种游戏时,球场旁边放置一只金色容器,每次比赛完毕后,观众将金钱投入盘中,作为胜利者的奖品。这种方法起初的用意很好,后来渐渐演变成为一种赌博。开始时数目尚小,久而久之越赌越大,甚至有人因此倾家荡产,于是纠纷迭起,法国国王遂下令禁止再作此种游戏,这就是18世纪初期网球衰败的主要原因。

大约在1358年~1360年间,这种球类游戏从法国传到了英国。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对此特别感兴趣,下令在宫内建造一处室内球场。从此,网球开始在英国流行,成为英国上层社会的一种娱乐活动,所以有“贵族运动”之雅称。这期间流行的主要是室内网球。直到1793年9月29日,在英国的一份《体育运动》杂志上,才有了“场地网球”的叫法。

现代网球运动的历史一般是从1873年开始的。那年,英国人沃尔特·克洛普顿·温菲尔德将早期的网球打法加以改进,使之成为夏天在草坪上进行的一种体育活动,并取名“草地网球”。同年还出版了一本以《草地网球》为题的小册子,对这种活动进行宣传和推广。所以温菲尔德被称为“近代网球的创始人”。此后网球便成为一项室内、户外都能进行的体育项目。同时在英国各地建立网球运动俱乐部。1875年又建立了全英网球运动俱乐部。这个俱乐部建造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网球场地,并于1877年举办了全英草地网球男子单打锦标赛,即后来闻名于世的温布尔登网球赛。网球运动的广泛开展和比赛活动的日益频繁,没有统一的规则当然是不行的。于是在1876年,由一些地区的著名网球运动俱乐部派出代表,一起开会研究和讨论制定一个全英统一的网球规则。经过多次协商,各方代表终于对网球运动的场地、设备、打法和比赛等方面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并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规则。大约在1878年以后,英国大多数网球俱乐部都逐渐按照新的打法开展活动,进行训练和比赛。

1874年,在百慕大度假的美国女士玛丽·奥特布里奇在观看了英国军官的网球比赛后,对这项体育活动颇感兴趣,于是将网球规则、网拍和网球带到纽约。在美国,网球运动最初是在东部各学校中开展的,不久就传到中部、西部,进而在全美得到普及。此时网球运动已经由草地上演变到可以在沙土上、水泥地上、柏油地上举行比赛,于是“网球(Tennis)”的名称就慢慢替代了“草地网球(LawnTennis)”的名称,这是我们今天网球(Tennis)名称的由来。

现代网球运动开展的初期,妇女常被排斥在外,其理由是网球运动不适合于妇女。同时认为妇女参加网球运动,有伤风化。因此早期的网球比赛只设有男子单打和双打两项,不设女子网球项目。但是一些女选手不仅敢于冲破社会舆论和家庭的阻挠,而且技术水平有的还超过了男选手。在一些非正规的单打比赛中常常出现一边是男选手、另一边是女选手的情况。这才迫使一些网球俱乐部不得不破除这一禁令,允许妇女参加这一运动。所以从1879年开始诞生了男女混合双打比赛,这是妇女自身努力奋斗的结果。

1878年,第一次男子双打锦标赛在英格兰举行。1879年,第一次女子单打和混合双打比赛在爱尔兰举行。1884年,温布尔登增加了女子单打和男子双打锦标赛。1913年又增加了女双和混双锦标赛。

1881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网球协会,即美国全国草地网球协会(“全国”两字于1920年取消)。该会于当年8月31日至9月3日,在罗得岛纽波特港举行第一届美国草地网球男子单打和男子双打锦标赛,采用了温布尔登的比赛规则,参加比赛的有26人。

美国全国草地网协主席德怀特和美国男单冠军西尔斯,也是最早参加温布尔登锦标赛的海外运动员。

1887年,开始举行美国草地网球女子单打锦标赛,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分别开始于1890年和1892年。

1891年,法国首次举行男子单打和男子双打锦标赛,参加者限于法国公民,女子单打始于1897年。

1900年,21岁的美国网球运动员戴维斯,为了推动现代网球运动的发展,捐赠了一只黄金村里的纯银大钵,名为戴维斯杯。它后来成为国际网坛声望最高的男子团体锦标赛的永久性的流动奖杯。每年的冠军队和队员的名字刻在杯上,当1920年刻满名字后,戴维斯又捐赠了一只垫盒,以后又增添了两只托盘。

1904年,澳大利亚草地网球协会成立,并于1905年开始主办澳大利亚锦标赛,设男子单打、男子双打两个项目。1922年又增加了女子单打、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三项。法国网球锦标赛、英国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美国网球锦标赛和澳大利亚网球锦标赛合在一起是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大满贯”网球锦标赛。任何一名选手或一组双打选手能在同一赛季中,赢得这四个锦标赛的冠军时,便获得“大满贯”优胜者的荣誉。

1913年3月1日,由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的网球协会代表,在巴黎成立了国际网球联合会(ITF),协调国际网球活动,安排全年比赛日程表,修订网球规则并监督它的执行。

1919年,抽签采用“种子”制度。1927年,英国首创无缝网球,使球速加快。1945年至60年代,网球趋向职业化。1963年开始举办女子团体赛——联合会杯赛。1968年温布尔登首先实行不区分业余选手和职业选手的参赛制度。1972年,国际男子职业网球选手协会成立。1973年,国际女子网球协会成立。

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运会上,网球的男子单打与双打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后来,由于国际奥委会和国际网球联合会在“业余运动员”问题上有分歧,已经进行了连续七届的奥运会网球比赛项目被取消。直到1984年的洛杉矾奥运会上,网球才被列为表演项目。到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网球重新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因为最原始的网球运动是起源于宫廷之中,所以计分方法就地取材是可以理解的。他们拿可以拨动的时钟来计分,每得一次分就将时钟转动四分之一,也就是15分(a quarter,一刻),同理,得两次分就将时钟拨至30分,当然一切都是以他们的方便为基础。这就是15分、30分的由来。

至于40分,它比较怪异,它不是15的倍数。这是因为在英文中,15分念作"fifteen",为双音节,而30分念作"thirty",也是双音节;但是45分,英文念作"forty-five",变成了三个音节,当时着英国人觉得有点拗口,也不符合"方便"的原则,于是就把它改成同为双音节的40分(forty)。这就是看来不合逻辑的40分的由来。

虽然这样的计分方法看来有些奇怪,但还是依循传统沿用至今,毕竟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这种来自宫廷的计分方法。

中国网球应走“全面”路线

最近两年,中国网球的主旋律完全可以被归结为“创造历史”。先是李婷和孙甜甜出人意料地在雅典摘下中国人在奥运会上的第一块网球金牌,随后是李娜、郑洁、彭帅等人不断在四大满贯赛事中有进第一轮、进第二轮等消息传来,还有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中国网球公开赛,男子选手王钰杀进16强,女双选手夺得亚军。而中国网球的每一次进步都被戴上了“创造历史”的光环。

然而,即使是有3名女子单打选手进入世界排名前50位这样的记录,也绝对不能被看作是真的创造了历史,因为她们的高排名是建立在频繁参加各级赛事和几乎参加每项赛事都以集团作战姿态出现的基础上,在真正与世界一流选手过招的比赛中,我们还没有占据任何上风,即使是孙甜甜战胜小威廉姆斯的惊人战绩,也只是来自对手的因伤退出。客观而言,中国网球的发展现状充其量也就是“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想继续取得突破、“创造历史”,仅仅依靠目前的人员和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表面成绩来看,中国网球的发展现状似乎有很浓重的欣欣向荣的味道,但郑洁和晏紫在夺得中网女双亚军后意味深长的“我们在很多方面与世界强手有难以弥补的差距”的感叹,却如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阻隔在中国网球与世界一流水平之间。

尽管刘翔在田径赛场上的辉煌打破了曾经被国人接受的“人种论”,但在众多需要以出色的身体条件做基础的体育项目上,中国运动员确实与世界高水平选手有着较大的身体素质差距,甚至很多中国运动员也已默认了“人种论”的科学性,在参加高水平国际赛事时,只要遇到欧美选手就“交枪投降”的尴尬也曾多次出现。

所幸,包括从事网球运动在内的多数中国运动员还拥有可贵的拼搏精神,自然条件的先天劣势并没有阻碍他们在各自项目上不断取得进步。身体上不如对手,就从技术的细腻性、准确性上下功夫,而这些努力也确实从彭帅等人在国际赛场的战绩中得到了回报。

但是,论技术,中国网球选手的水平绝对抵不过西班牙和美洲选手,论身体、力量,“中国金花”又绝对不能与欧洲选手相提并论,而当今国际网坛又更加倡导运动员的综合能力和均衡能力。实事求是地讲,中国选手取得的每一个历史性突破都包含着偶然因素和缺陷性。

中国网球需要继续发展,但发展必须建立在人才培养的全面思路之上。无论男、女运动员,中国网球选手均存在着身高偏低、力量不足、体质较弱的身体劣势;从纯技术的角度来对比,中国选手、尤其是女选手都存在着发球质量和杀伤力平平、底线球技术粗糙、网前截击能力一般、双打战术落后的弱点,而这些都是需要中国网球尽快总结和提高之处。

网球中心主任孙晋芳已经在中网结束前提出了“中国选手将在2006年根据各自特点有选择性地参加比赛”的思路。孙晋芳同时还提出了“要针对2008年奥运会制定更加科学的训练和比赛计划”的想法,这些思路都是正确的,而且切合实际。但是,中国网球的发展目标不能只局限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更应该放眼未来。我们应该在加大网球运动普及程度的同时,有标准、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球运动员的选材和培养工作,将更多拥有出色身体条件的运动苗子引导到网球运动的专业培养体系中,从而让好苗子和现役运动员在科学训练的大环境中健康成长。只有这样,中国网球才能在好苗子层出不穷的状态下发展,才能在运动员素质全面性的大背景中走上真正崛起的正道。

网球发源于法国,孕育在英国,发展在美国!

中国网球应走“全面”路线

最近两年,中国网球的主旋律完全可以被归结为“创造历史”。先是李婷和孙甜甜出人意料地在雅典摘下中国人在奥运会上的第一块网球金牌,随后是李娜、郑洁、彭帅等人不断在四大满贯赛事中有进第一轮、进第二轮等消息传来,还有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中国网球公开赛,男子选手王钰杀进16强,女双选手夺得亚军。而中国网球的每一次进步都被戴上了“创造历史”的光环。

然而,即使是有3名女子单打选手进入世界排名前50位这样的记录,也绝对不能被看作是真的创造了历史,因为她们的高排名是建立在频繁参加各级赛事和几乎参加每项赛事都以集团作战姿态出现的基础上,在真正与世界一流选手过招的比赛中,我们还没有占据任何上风,即使是孙甜甜战胜小威廉姆斯的惊人战绩,也只是来自对手的因伤退出。客观而言,中国网球的发展现状充其量也就是“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想继续取得突破、“创造历史”,仅仅依靠目前的人员和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表面成绩来看,中国网球的发展现状似乎有很浓重的欣欣向荣的味道,但郑洁和晏紫在夺得中网女双亚军后意味深长的“我们在很多方面与世界强手有难以弥补的差距”的感叹,却如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阻隔在中国网球与世界一流水平之间。

尽管刘翔在田径赛场上的辉煌打破了曾经被国人接受的“人种论”,但在众多需要以出色的身体条件做基础的体育项目上,中国运动员确实与世界高水平选手有着较大的身体素质差距,甚至很多中国运动员也已默认了“人种论”的科学性,在参加高水平国际赛事时,只要遇到欧美选手就“交枪投降”的尴尬也曾多次出现。

所幸,包括从事网球运动在内的多数中国运动员还拥有可贵的拼搏精神,自然条件的先天劣势并没有阻碍他们在各自项目上不断取得进步。身体上不如对手,就从技术的细腻性、准确性上下功夫,而这些努力也确实从彭帅等人在国际赛场的战绩中得到了回报。

但是,论技术,中国网球选手的水平绝对抵不过西班牙和美洲选手,论身体、力量,“中国金花”又绝对不能与欧洲选手相提并论,而当今国际网坛又更加倡导运动员的综合能力和均衡能力。实事求是地讲,中国选手取得的每一个历史性突破都包含着偶然因素和缺陷性。

中国网球需要继续发展,但发展必须建立在人才培养的全面思路之上。无论男、女运动员,中国网球选手均存在着身高偏低、力量不足、体质较弱的身体劣势;从纯技术的角度来对比,中国选手、尤其是女选手都存在着发球质量和杀伤力平平、底线球技术粗糙、网前截击能力一般、双打战术落后的弱点,而这些都是需要中国网球尽快总结和提高之处。

网球中心主任孙晋芳已经在中网结束前提出了“中国选手将在2006年根据各自特点有选择性地参加比赛”的思路。孙晋芳同时还提出了“要针对2008年奥运会制定更加科学的训练和比赛计划”的想法,这些思路都是正确的,而且切合实际。但是,中国网球的发展目标不能只局限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更应该放眼未来。我们应该在加大网球运动普及程度的同时,有标准、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球运动员的选材和培养工作,将更多拥有出色身体条件的运动苗子引导到网球运动的专业培养体系中,从而让好苗子和现役运动员在科学训练的大环境中健康成长。只有这样,中国网球才能在好苗子层出不穷的状态下发展,才能在运动员素质全面性的大背景中走上真正崛起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