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烯储罐事故案例:谁称为”铁血宰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20:35:32

奥托·冯·俾斯麦1815年4月1日出生在普鲁士一家大贵族地主家庭。他在父亲的庄园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后来入大学学习,在学习期间,他强暴蛮横、凶悍粗野,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管理自己的两处领地。
1848年,德国爆发革命,俾斯麦在自己的领地上组织起军队,准备武力镇压革命。1851年—1858年,他担任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大使,1861年改任驻法大使,1862年他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俾斯麦是一个主张使用武力的顽固分子,而且很了解俄、法统治者的内心想法,这就使他当上宰相后深知该如何使用武力去对付敌人。
俾斯麦当上宰相的第一周,就在邦议会上发表了他的首次演说,他非常激动地说道:“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德国所指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他的武力!”这就是“铁血宰相”的由来。那么他这番演说用意何在呢?
原来,许多世纪以前,德国就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这种群龙无首的情况名闻欧洲。1815年,各封建国家在维也纳召开会议,建立了“德意志邦联”,它包括力量较强的奥地利、普鲁士和其他小国共34个国家和4个自由城市。但这个邦联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各小国仍然具有完全独立的主权,有各自独立的政府和军队,有各自不受侵犯的疆域、不同的关税政策以及不同的发展水平。实际上,所谓组成邦联,只不过徒具形式而已。
但是,各小国互相主动联合,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分裂不利于经济发展。为了全体德意志小国的共同利益,他们宁愿联合起来。
愿望是好的,可以说,德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怎样统一?由谁来统一?这个问题显然非常难办。光靠这种松松垮垮、无任何约束力的“邦联”是不行的。这样,到了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的统一问题就提到了各小国的议事日程。各个封建小国都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形势显然对当时具有较强的两个大国有利,那就是奥地利和普鲁士。
奥地利想以自己为中心来统一德国,并希望把普鲁士与别的小国一样,包括在内。而普鲁士则不同,他们计划要统一的国家中,排除了奥地利。
就这样,双方展开了斗争。
50年代初,双方势均力敌。1850年春,奥地利主动发起攻势。5月,奥地利在法兰克福召集全德代表会议,会议决定恢复全德议会,并由奥、普轮流担任主席。但是,普鲁士予以断然拒绝。结果,双方谈判告终。
50年代末,普鲁士开始反攻。它首先与许多德意志小国发展了经济联系。并利用1859年法、意与奥地利打仗的机会,企图迫使全德议会交出领导权。1960年春,普鲁士开始军事改革,大大加强了军事力量。
1862年9月,俾斯麦担任首相之职时,正是普鲁士军事力量处于上升时期,这正好为他的铁血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俾斯麦深知,议会里的资产阶级议员只会吵吵嚷嚷,他们懦弱无能,根本没有实力对抗政府,所以,为了更有效地实行“铁血政策”,他干脆一脚踢开议会,在议会指控政府“违背宪法”的情况下,他不但不害怕,反而公开扬言:“冲突在所难免,在冲突中最有力量的方面,一定获胜!”一副挑战者的姿态。同时,他还知道,一旦自己的“铁血政策”得到最后胜利,取得了全德的统一,那么,这些叽叽喳喳的资产阶级议员就会立刻拜倒在他的面前。
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一步,就是向丹麦进攻。1863年末,丹麦合并了属德意志纬联的施勒斯维希小公国。次年初,俾斯麦联合奥地利对丹麦作战。俾斯麦之所以要联奥抗丹,原因是既解除了后顾之忧,又能共同对外。奥地利马上同意了普鲁士的要求,普奥联合向丹麦发出最后通牒,随即开始战争。丹麦以4万士兵对6万敌人,结果战败。普鲁士得到了施勒斯维希。奥地利也得到了另一小公国何尔斯泰因。“铁血政策”的第二步,就是挑起对奥地利的战争。打败丹麦后,俾斯麦调转枪口,对准了奥地利。但打败奥地利并不象打败丹麦那样容易。于是俾斯麦先联合意大利,意大利因威尼斯地区一直受奥地利欺凌,所以马上答应了普鲁士的请求,双方结成反奥联盟。然后,俾斯麦三次亲往法国,假意许诺拿破仑三世,打败奥地利后,让法国得到一份领土报酬。这样,稳住了法国。
做好了这些后,俾斯麦对奥地利一再挑衅,要求奥地利将不久前从丹麦手中得到的小公国何尔泰因让给普鲁士,同时提出改革德意志联邦法案,以期排除奥地利在整个德意志的影响。奥地利当然不答应,于是就联合不少德意志小国对普鲁士进行“制裁”。于是普奥战争爆发。
1866年6月,奥军28万人对付普军25万人,7月3日,双方集结于萨多瓦村附近展开决战,俾斯麦下决心一举击溃奥军,并自带毒药,准备一旦失败就服毒自杀!
结果,普军大获全胜。10天后,俾斯麦逼近奥地利都城维也纳。在有人提议一举占领奥地利全境时,狡猾的俾斯麦没有听从,他估计到法国会出面干预,另外,他可能还会利用奥地利。
果然,拿破仑三世出面进行了调停,双方达成协议。奥地利宣布退出德意志,并将四个邦国和一个自由市让归普鲁士。
这样,普鲁士就统一了德国整个北部和中部地区,建立起了一个北德意志联邦。这时只有德意志南部紧邻法国的四个小邦国仍旧保持着独立。俾斯麦想兼并这四个小国,但他知道,法国也有同样相法,而法国是这样的强大,不打败他,德国的统一将不可能实现。同时,俾斯麦对法国境内富裕地区阿尔萨斯和洛林也很感兴趣,早已垂涎三尺。
所以,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三步,就是进行普法战争,打败法国。
于是,他经过充分准备,于1870年发动普法战争,次年大获全胜。普鲁士军队开进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并在凡尔赛宫,宣布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帝国成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为首相。德意志的统一完全实现。
这就是“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他采用这种政策,终于使德国走上统一。
客观地说,德国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它有助于德国经济的发展,是进步的。但是,统一后的德国实力逐渐强大,可能是这种“铁血政策”的不断影响,德国逐渐成为世界战争的策源地,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
参考资料:http://www.cnread.net/cnread1/etwx/y/yiming/sjsx/155.htm

铁血宰相俾斯麦

奥托·冯·俾斯麦1815年4月1日出生在普鲁士一家大贵族地主家庭。他在父亲的
庄园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后来入大学学习,在学习期间,他强暴蛮横、凶悍粗野,曾与同
学作过27次决斗。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管理自己的两处领地。
1848年,德国爆发革命,俾斯麦在自己的领地上组织起军队,准备武力镇压革命。
1851年—1858年,他担任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大使,1861年改任驻法大使,1862年他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俾斯麦是一个主张使用武力的顽固分子,而且很了解俄、法统治者的内心想法,这就使他当上宰相后深知该如何使用武力去对付敌人。
俾斯麦当上宰相的第一周,就在邦议会上发表了他的首次演说,他非常激动地说道:“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德国所指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他的武力!”这就是“铁血宰相”的由来。那么他这番演说用意何在呢?
原来,许多世纪以前,德国就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这种群龙无首的情况名闻欧洲。1815年,各封建国家在维也纳召开会议,建立了“德意志邦联”,它包括力量较强的奥地利、普鲁士和其他小国共34个国家和4个自由城市。但这个邦联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各小国仍然具有完全独立的主权,有各自独立的政府和军队,有各自不受侵犯的疆域、不同的关税政策以及不同的发展水平。实际上,所谓组成邦联,只不过徒具形式而已。
但是,各小国互相主动联合,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分裂不利于经济发展。为了全体德意志小国的共同利益,他们宁愿联合起来。
愿望是好的,可以说,德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怎样统一?由谁来统
一?这个问题显然非常难办。光靠这种松松垮垮、无任何约束力的“邦联”是不行的。这样,到了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的统一问题就提到了各小国的议事日程。各个封建小国都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形势显然对当时具有较强的两个大国有利,那就是奥地利和普鲁士。
奥地利想以自己为中心来统一德国,并希望把普鲁士与别的小国一样,包括在内。而普鲁士则不同,他们计划要统一的国家中,排除了奥地利。
就这样,双方展开了斗争。
50年代初,双方势均力敌。1850年春,奥地利主动发起攻势。5月,奥地利在法兰克福召集全德代表会议,会议决定恢复全德议会,并由奥、普轮流担任主席。但是,普鲁士予以断然拒绝。结果,双方谈判告终。
50年代末,普鲁士开始反攻。它首先与许多德意志小国发展了经济联系。并利用18
59年法、意与奥地利打仗的机会,企图迫使全德议会交出领导权。1960年春,普鲁士开始军事改革,大大加强了军事力量。
1862年9月,俾斯麦担任首相之职时,正是普鲁士军事力量处于上升时期,这正好为他的铁血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俾斯麦深知,议会里的资产阶级议员只会吵吵嚷嚷,他们懦弱无能,根本没有实力对抗政府,所以,为了更有效地实行“铁血政策”,他干脆一脚踢开议会,在议会指控政府“违背宪法”的情况下,他不但不害怕,反而公开扬言:“冲突在所难免,在冲突中最有力量的方面,一定获胜!”一副挑战者的姿态。同时,他还知道,一旦自己的“铁血政策”得到最后胜利,取得了全德的统一,那么,这些叽叽喳喳的资产阶级议员就会立刻拜倒在他的面前。
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一步,就是向丹麦进攻。1863年末,丹麦合并了属德意志纬联的施勒斯维希小公国。次年初,俾斯麦联合奥地利对丹麦作战。俾斯麦之所以要联奥抗
丹,原因是既解除了后顾之忧,又能共同对外。奥地利马上同意了普鲁士的要求,普奥联合向丹麦发出最后通牒,随即开始战争。丹麦以4万士兵对6万敌人,结果战败。普鲁士得到了施勒斯维希。奥地利也得到了另一小公国何尔斯泰因。“铁血政策”的第二步,就是挑起对奥地利的战争。打败丹麦后,俾斯麦调转枪口,对准了奥地利。但打败奥地利并不象打败
丹麦那样容易。于是俾斯麦先联合意大利,意大利因威尼斯地区一直受奥地利欺凌,所以马上答应了普鲁士的请求,双方结成反奥联盟。然后,俾斯麦三次亲往法国,假意许诺拿破仑三世,打败奥地利后,让法国得到一份领土报酬。这样,稳住了法国。
做好了这些后,俾斯麦对奥地利一再挑衅,要求奥地利将不久前从丹麦手中得到的小公国何尔泰因让给普鲁士,同时提出改革德意志联邦法案,以期排除奥地利在整个德意志的影响。奥地利当然不答应,于是就联合不少德意志小国对普鲁士进行“制裁”。于是普奥战争爆发。
1866年6月,奥军28万人对付普军25万人,7月3日,双方集结于萨多瓦村附近展开决战,俾斯麦下决心一举击溃奥军,并自带毒药,准备一旦失败就服毒自杀!
结果,普军大获全胜。10天后,俾斯麦逼近奥地利都城维也纳。在有人提议一举占领奥地利全境时,狡猾的俾斯麦没有听从,他估计到法国会出面干预,另外,他可能还会利用奥地利。
果然,拿破仑三世出面进行了调停,双方达成协议。奥地利宣布退出德意志,并将四个邦国和一个自由市让归普鲁士。
这样,普鲁士就统一了德国整个北部和中部地区,建立起了一个北德意志联邦。这时只有德意志南部紧邻法国的四个小邦国仍旧保持着独立。俾斯麦想兼并这四个小国,但他知道,法国也有同样相法,而法国是这样的强大,不打败他,德国的统一将不可能实现。同时,俾斯麦对法国境内富裕地区阿尔萨斯和洛林也很感兴趣,早已垂涎三尺。
所以,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三步,就是进行普法战争,打败法国。
于是,他经过充分准备,于1870年发动普法战争,次年大获全胜。普鲁士军队开进
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并在凡尔赛宫,宣布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帝国成立。普鲁士国王威廉
一世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为首相。德意志的统一完全实现。
这就是“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他采用这种政策,终于使德国走上统一。
客观地说,德国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它有助于德国经济的发展,是进步的。但是,统
一后的德国实力逐渐强大,可能是这种“铁血政策”的不断影响,德国逐渐成为世界战争的
策源地,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

德国首相俾斯麦

奥托.冯.俾斯麦,(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出生在勃兰登堡阿尔特马克舍恩豪森庄园(自1562年起的俾斯麦家族的世袭产业)传统的容克基因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使我们可以看到对权利的欲望、强烈的意志与无以伦比的智慧、想象融合为一体的天赋同充满矛盾的性格;就其复杂而言,简单的称为英雄或者魔鬼都会显得黯然失色。在经过充满田园气息的童年,狂野的学生时代(在大学里曾经27次与人决斗)和四处游历的青年时代后,打上家族传统与容克烙印的俾斯麦终于在32岁走向了政治并为德意志奋斗了终生。
1861年,普鲁士的威廉一世继承王位后,任命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为内阁首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麦对于普鲁士有能力统一德意志深信不疑。1832年读大学时,在当年美国独立战争纪念日那天,他同一位美国朋友莫特利用25瓶香槟酒打赌:25年内德意志必然统一。虽然德意志统一比他的赌注晚了10年,但毕竟在他的手中实现了。
俾斯麦的哲学是:“强权胜于真理”。他认定,武力是取得政治和外交成就的基石。他曾反复对普鲁士人说:“当代的重大问题要得到解决,不能凭演说和议会的决议……要凭铁和血。”
俾斯麦认为:“对于一个外交家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抱有幻想。”他多次阐发自己的外交观点,认为普鲁士的外交政策不能死守正统。
俾斯麦有着与众不同的外交风格和个性:他善于隐藏自己的意图,善于利用敌人营垒中的矛盾,善于玩弄外交手腕。

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他在位期间,奉行“铁血政策”,发展经济,强化军事,为德意志的振兴打下了基础。因此被称为“铁血宰相”。

德国首相俾斯麦

德国首相俾斯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