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脑油火灾危险性分类: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是清官怎么还10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01:31:40

我一直以为,“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说得是官员们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捞好处、攒“票子”。
  可仔细琢磨,这话也未必全对。利用权利为自己攒“票子”的官员是贪官。但是,这“知县”的十万银子,是领导的俸禄,只是工资比师爷、衙役们高出许多而已,充其量也只是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与“贪”无关。否则,“知县”的“清”从何来呢?
  今晚在网上偶尔看到关于清朝七品县令俸禄的资料。清朝一个县官按规定年俸是45两银子,外加20担俸米。这45两银子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年薪,即工资条上写的收入。如将俸米一并折成银子,年俸禄也只有白银60两左右。明清时代,朝廷官员们的官服是用俸禄支出的。知县的一身官服就得五六十两银子,一年的收入基本花在服装上了,显然缺口极大。但清朝有一个招儿,叫养廉银。七品县令的的养廉银大概能有个400到2000两。是正式工资的7倍 到30倍的样子。
  这些数字使我瞠目结舌了。天,一个知县一年的工资加补贴满打满算也不过2060两“雪花银”,离“十万雪花银”相差甚远。看来,这养廉银是无法“养廉”的了。“清官”一旦与“十万雪花银”联系在一块也就不“清”了。
  可再一琢磨,“十万雪花银” 毕竟还是“清官”的行为。这“清官”就是不直接利用手中的权利索、拿、卡、要,也不变着法子暗示对方送银子的领导。就因咱中国是个礼仪之帮,礼尚往来的事太多。特别是逢年过节,什么下属呀、单位呀给领导送个红包啥的,你能不要!?不要就是没有人情味、就是脱离群众,甚至是让其他领导过不去!那就要吧,有的领导心安理得的要,也有些不得已的要。但总归都要了,三年五载下来,心安理得继续心安理得,不得已的也顺其自然了。有位县里的朋友对我说,时下流行过年给领导送红包,县政府下属的局、委、办、乡、镇、场约有三、四十个,每个单位只向领导表示一点小意思,也就3000来元钱吧,三、四十个红包累加起来也就十几万了。朋友的话再一次使我瞠目结舌。古时候的“清官”是三年得十万,现如今是一年中过个年就净收入十万“银子”。真是:试看一代胜一代,今人更比古人强啊!
  看来,这里有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道理,心安理得也好、顺其自然也好,你若不是有个一官半职在身上,有顶乌纱帽在头上,谁会给你送红包,鬼都不会尿你!
  这说的还是“清官”,如果是贪官,那银子就如潮水般的滚滚而来。曾经担任过福建省政和县县委书记的丁姓人氏就有惊世之论:“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当官不收钱,退了没本钱。”丁书记的理论不仅他自己实践了,还有很多、很多的官员都在身体力行。这些官员身居高位,官至五品、四品,甚至三品。如江西的胡长清、安徽的王怀中、贵州的刘方仁、江西上饶的王兴豹等,他们手中贪来的“银子”都在百万元以上。
  某省有位副省级别的检察长敛集钱财已经到了穷凶急恶、毫无廉耻的地步。据说这位主掌生杀大权的领导,为了使其公子承揽到某项工程业务,亲自来到主管工程领导的办公室相要挟,拿出一摞检举主管工程领导的举报信,摔到办公桌上,公开威胁:是查你,还是将工程业务给我儿子!?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七品以上外逃官员共约4000名,携带的资金达500多亿美元。平均每位领导带走的钱财折合人民币1亿多元。真够触目惊心的了!
  腐败是官场的通病,古往今来无不如此。反腐败其实是个吏治问题,自然也是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共识共为。武则天动员百姓直接向朝廷举报官员的不端行为,开了群众可直接向中央政府检举腐败行为的先河。可武皇帝“吏”没治好,反倒治出了周兴、来俊臣这两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酷吏。从历史看,吏治也好,反腐败也好,在很多情况下成了“党争”的工具,成了排除异己的手段。这可能是腐败得以不断延续的原因之一吧!因此,腐败如何反,官吏怎样治?不能说不是个难题?
  当然,历史在前进,时代在进步,人们对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又作“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此谚原特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后来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财贪赃。“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谚的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后来此谚的含义扩大为:即使是政声清廉的官员,也要捞上成千上万两银子,至于贪官就更不用说了。
2、清代知府是承上率下的重要官职,掌一府之政,上连布政使,下辖州、县、厅,察吏安民、宣风化、平狱讼、均徭役,沟通上下信息,掌握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大权,民间素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
3、询问“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出现在《张居正》一书中
是否为笔误。 经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宋朝,并在明朝的话本中多有出现。句中的“清”,非为“清朝”之“清”,而为“清廉”之“清”。
其实我觉得大家只要没有必要为这种事情争执,甚至出现互相漫骂的情况,明白意思了就得了,而且,楼主应该也没有非得鸡蛋挑骨头的意思,大家只要动手从网上找找,一切就都清楚了,实在没有必要出现漫骂的局面。

是说在清朝,三年知县可以搜刮到十万两银子啦
指当时贪污情况严重
不是“清官知县”啦~

其实,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说的是宋朝的事情了,宋朝的官员工资是现在公务猿的几十倍,光包拯的工资就两千多万RMB,年薪

现在的人啊
怎么全都忘了老话怎么说的了
十年清知县,百两雪花银
十万!!中国本地有没有大型银矿,每个知县贪那么多,老百姓都见不到银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