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elle自行车图价格:“一天三顿”吃药怎样最科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6 22:42:57
是不是八小时一次?

科学用药:吃药最应该要讲规矩

  常听一些朋友埋怨:吃了许多药,病情却未见减轻。服药后疗效不好原因很多,剔除假药、误诊这两项因素外,患者给药方法不当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可以举出许多服药方法不当的实例,下面就是典型的几种:
  (1)服药时间不对。医生开出的药,往往只注明一日2次还是3次,但一天究竟在什么时辰服,是饭前还是饭后用?一般没有明确的细说,只好靠患者的用药知识和经验来判断了,可许多人又往往服药很随意,药效大打折扣也便在情理之中了。最佳的服药时间,应根据人体阴阳消长与时辰对应关系来服,这样服药后的效果最佳。比如,发汗解表药应在午前服。因为人体阳气从寅时(清晨3~4时)开始升起,渐渐加强,到上午最盛,然后渐渐减弱,到申时(15~16时)则阳尽阴生。因为发汗不只损伤人体津液,阳气也随之外泄。所以,发汗解表药应在午前阳气最盛之时服最好,以免过度损伤人体阳气,反而达不到应有的疗效。服药最佳时间应考虑药物的作用以及对人体少伤害为原则,比如驱虫药、盐类泻药宜清晨空腹服,因为此时胃里及十二指肠无食物,药物能保持较高浓度迅速进入肠内,发挥最佳药效。相反,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而食物对药物又没有多大中和作用的,这类药应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
  (2)给药方式不对。用药不得法也会影响疗效。比如,心脑血管病突发,常取舌下含药的方式急救。有人却不知为何这样做,只把药往舌下一放了事。其实,含药的目的是利用口腔粘膜和舌下静脉直接吸收药物。所以,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把药物放到舌下口水较多的地方,有条件时还应把急救药弄碎,还可少量给水,以帮助药物被尽快吸收,发挥最佳疗效。再如,吃药时不喝水而干吞药片。殊不知这样做不但会影响药效,甚至还会发生不良反应。干涩的药物是经咽喉、食道进入胃的,水有护卫和润滑食道的作用;水能加速药物在胃里溶解的速度,加快胃肠吸收,增加血药浓度;水能冲淡食物和胃酸对药物的破坏,也能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再如,服用磺胺类药物,由于其代谢产物溶解度低,容易在泌尿道中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尿痛、血尿、尿闭等症,多饮水则可加速排泄,减少毒副作用。再如,服用解热镇痛药时,多饮水可增强机体散热能力,防止因出汗过多而造成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而发生虚脱等。
  (3)不注意忌口。有人服药时爱用茶水送药,这也是错误的。因为茶中有一种叫鞣酸的物质,能与药物中所含蛋白质、生物碱或金属盐等成分起化学反应,生成不易溶解的沉淀物,影响人体吸收,降低疗效。服用镇静安神功效的中药时,更不可饮茶,因为茶中含有咖啡因、茶碱等能兴奋高级神经中枢作用的成分,影响用药者调养休息。有因出现咽喉痛、口臭、牙龈红肿、便秘等“上火”症状者,在服用清热泻火药时不宜食用辣椒、大蒜、胡椒以及酒类、油炸、肥腻食品,以免给“上火”的身体“火上浇油”。在服用人参、党参、西洋参等滋补时,不要吃白萝卜。因为白萝卜具有行气消导作用,会减弱药效。反之,若因用人参等滋补身体时,导致胸闷、气短、腹胀等不适时,则可用白萝卜的消导行气功效来治疗。总之,服药时应少吃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本已虚弱的脾胃的负担,加重病情,那就事与愿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