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车怎么打气: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乐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02:06:48
请介绍一下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乐器
越详细越好

除去这个网页中介绍的
http://www.hb.xinhuanet.com/cwh/2005-03/04/content_3817683.htm

还有哪位高人可以再详细介绍一下
谢谢

春秋战国的乐器
  当楚国已经使用青铜乐器,音乐感觉变花哨之时,秦还在用瓦、缸、土陶发出最质朴的乐声,人们用低沉的声音呜噜呜噜地唱...
  磬是一种石制的击乐器,可能源于某种片状石制的劳动工具。磬在远古时代称作“石”和“鸣球”,《尚书.益稷》记载:“夏击鸣球,……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表明在远古时期,先民曾用于乐舞等娱乐。
  在山西夏县东下冯夏代文化遗址,发现了一石磬,形状像耕田用的石犁,其斜上方,有一圆孔用于悬挂,整体打得非常粗糙,有的棱角还十分锐利,敲击时仍能发出清脆的声音(#c)。
  商代的磬有石制、玉制和青铜制等多种,分为两种,一种为单个的大的磬,称为特磬。在河南安阳武官村殷墓出土的虎形大石磬,由大理石制成,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音色与青铜乐器发出声音一样清亮。
  还有一种叫离磬,是把若干只磬编排成一组,发出几个音色不同的音来;《礼记. 明堂位》:“叔之离磬”。离磬也就是后来的编磬。商代的编磬,一般三枚一组,在殷墟西区出土有五枚一套的编磬。2000多年前的战国初期,楚地的编磬制造技艺达到较高水平。
  编磬
  编磬就是把若干只磬排成一组,每磬发出不同的音色,可以演奏旋律。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在湖北的江陵和随县出土了大型编磬。湖北江陵纪南故城,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国都,1970年在这里出土了一套25枚编磬。磬体用青色石灰石制成,上部作倨(gōu)句形,下作微弧形,表面都有较清晰的彩绘花纹和略显凹凸的花纹。其中4枚绘有凤鸟图,色彩高雅,线条流畅。

  清代的编磬,主要用于皇帝与王公大臣庆典的“丹陛大乐”、宫中大型宴会的“中和清乐”和“丹陛清乐”。清乾隆年间制作的编磬,16枚为一套,大小相同,厚度有异,采用新疆和田碧玉,其形与特磬一致,只是体积较小,每次演奏时全套都要使用,随乐曲旋律击奏。在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皇帝还用黄金制作了一套金编磬,和它一起使用的还有一套金编钟。
  特磬
  清代,特磬和编磬在宫廷音乐中用途颇广。特磬是皇帝祭天地、祭祖、祭孔时演奏的乐器。

  特磬有音高不同的12枚,都单独悬挂在木制磬架上,它们大小不一,最大的是“黄钟”,最小的为“应钟”,在一年的12个月里,每个月各奏一个调的乐曲,如正月用太簇,……,十一月用黄钟,十二月用大吕等,演奏时,只需换上相应调的特磬,合奏时,在每一乐句的末尾各击特磬一下,起加强节奏的作用。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制作的特磬(现为北京天坛收藏),采用新疆和田碧玉,形状曲折。
  云磬
  云磬:又称“引磬”。打击乐器。外形与仰钵形坐磬相同。形体很小,磬身铜制,形似酒盅,磬口直径只有7厘米,置于一根长木柄上端,全长约35厘米。木柄旋以条纹为饰。

  云磬为寺院中使用的法器,也用于宗教音乐中。演奏时,左手持木柄下端。右手执细长铜棍敲击,发音清脆,在梵乐中常用。
  战国时期,楚国艺术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主要表现在音乐、舞蹈、绘画与雕刻等方面。

  春秋时期,楚国音乐已很发达。楚国设置了乐官,专门掌管音乐事务。如楚郧公钟仪世代世袭“伶人”一职。钟建被楚昭王任命为乐尹,乐师扈子也是以司乐为职的乐官。在乐官的管理下,楚国的音乐水平是很高的。

  楚国乐器种类齐全,有钟、磬、鼓、瑟、竽、笔[竹/虎]、排箫等。这些乐器在湖北、湖南、河南各地战国楚墓出土的乐器实物得到了印证。

  中外闻名的擂鼓墩1号墓所出土的一套,即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65件,除去楚王[今/酉]章外,其余均可供演奏。这64件,包括钮钟19件,甬钟45件。钟与钟钧附件及钟架上,均有铭文,共2800多字。铭文记录了曾、楚和华夏各国律名、阶名、变化音名的相互对应关系。其中涉及的音阶、调式、律名、阶名、变化音名、旋宫法、固定名标音体系、音域术语等方面,相当全面地反映了先秦楚国乐学的高度发展水平。铭文中列举了曾国与楚、周、晋诸国和申地之间律名、阶名、变化音名的对应关系。其中共计律名28个。

  楚国是南方的民族融合中心,楚国音乐亦表现出了民族性和融合性的特点。《文选·宋玉对楚王问》载:“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下里巴人》当为楚人、巴人杂居地区所流行的通俗歌曲,人们演唱起来,简直是载歌载舞,场面十分热闹。其余歌曲,由于难度较大,人们能演唱的也逐渐减少。这一记载,非常真实地反映了楚国这一音乐之邦,在音乐发展中,允许夷夏并存,雅俗共赏,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楚人的开阔胸怀和融夷夏为一体的开放精神。

  舞蹈是和音乐相伴而来的。自商周以来,楚国一直盛行巫舞。王逸《楚辞章句》说:“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巫舞实际上就是一种宗教舞蹈,在楚国一直长盛不衰。屈原笔下的《九歌》等篇,就生动地反映了巫舞的各个方面。

  楚国宫廷乐舞不同于民间乐舞,表现场面要大得多,当然也就要豪华得多。如《招魂》所写:“肴羞未通,女乐罗些。陈钟按鼓,造新歌些。涉江采菱,发扬荷些。”“被衣服纤,丽而不奇些。长发曼[髟/前],艳陆离些。”“竽瑟狂会,[扌真]鸣鼓些。宫廷震惊,发激楚些。”《大招》所写:“二八接舞,投诗舞只。叩钟调磬,娱人乱只。”

春秋战国的乐器
当楚国已经使用青铜乐器,音乐感觉变花哨之时,秦还在用瓦、缸、土陶发出最质朴的乐声,人们用低沉的声音呜噜呜噜地唱...
磬是一种石制的击乐器,可能源于某种片状石制的劳动工具。磬在远古时代称作“石”和“鸣球”,《尚书.益稷》记载:“夏击鸣球,……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表明在远古时期,先民曾用于乐舞等娱乐。
在山西夏县东下冯夏代文化遗址,发现了一石磬,形状像耕田用的石犁,其斜上方,有一圆孔用于悬挂,整体打得非常粗糙,有的棱角还十分锐利,敲击时仍能发出清脆的声音(#c)。
商代的磬有石制、玉制和青铜制等多种,分为两种,一种为单个的大的磬,称为特磬。在河南安阳武官村殷墓出土的虎形大石磬,由大理石制成,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音色与青铜乐器发出声音一样清亮。
还有一种叫离磬,是把若干只磬编排成一组,发出几个音色不同的音来;《礼记. 明堂位》:“叔之离磬”。离磬也就是后来的编磬。商代的编磬,一般三枚一组,在殷墟西区出土有五枚一套的编磬。2000多年前的战国初期,楚地的编磬制造技艺达到较高水平。
编磬
编磬就是把若干只磬排成一组,每磬发出不同的音色,可以演奏旋律。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在湖北的江陵和随县出土了大型编磬。湖北江陵纪南故城,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国都,1970年在这里出土了一套25枚编磬。磬体用青色石灰石制成,上部作倨(gōu)句形,下作微弧形,表面都有较清晰的彩绘花纹和略显凹凸的花纹。其中4枚绘有凤鸟图,色彩高雅,线条流畅。

清代的编磬,主要用于皇帝与王公大臣庆典的“丹陛大乐”、宫中大型宴会的“中和清乐”和“丹陛清乐”。清乾隆年间制作的编磬,16枚为一套,大小相同,厚度有异,采用新疆和田碧玉,其形与特磬一致,只是体积较小,每次演奏时全套都要使用,随乐曲旋律击奏。在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皇帝还用黄金制作了一套金编磬,和它一起使用的还有一套金编钟。
特磬
清代,特磬和编磬在宫廷音乐中用途颇广。特磬是皇帝祭天地、祭祖、祭孔时演奏的乐器。

特磬有音高不同的12枚,都单独悬挂在木制磬架上,它们大小不一,最大的是“黄钟”,最小的为“应钟”,在一年的12个月里,每个月各奏一个调的乐曲,如正月用太簇,……,十一月用黄钟,十二月用大吕等,演奏时,只需换上相应调的特磬,合奏时,在每一乐句的末尾各击特磬一下,起加强节奏的作用。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制作的特磬(现为北京天坛收藏),采用新疆和田碧玉,形状曲折。
云磬
云磬:又称“引磬”。打击乐器。外形与仰钵形坐磬相同。形体很小,磬身铜制,形似酒盅,磬口直径只有7厘米,置于一根长木柄上端,全长约35厘米。木柄旋以条纹为饰。

云磬为寺院中使用的法器,也用于宗教音乐中。演奏时,左手持木柄下端。右手执细长铜棍敲击,发音清脆,在梵乐中常用。
战国时期,楚国艺术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主要表现在音乐、舞蹈、绘画与雕刻等方面。

春秋时期,楚国音乐已很发达。楚国设置了乐官,专门掌管音乐事务。如楚郧公钟仪世代世袭“伶人”一职。钟建被楚昭王任命为乐尹,乐师扈子也是以司乐为职的乐官。在乐官的管理下,楚国的音乐水平是很高的。

楚国乐器种类齐全,有钟、磬、鼓、瑟、竽、笔[竹/虎]、排箫等。这些乐器在湖北、湖南、河南各地战国楚墓出土的乐器实物得到了印证。

中外闻名的擂鼓墩1号墓所出土的一套,即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65件,除去楚王[今/酉]章外,其余均可供演奏。这64件,包括钮钟19件,甬钟45件。钟与钟钧附件及钟架上,均有铭文,共2800多字。铭文记录了曾、楚和华夏各国律名、阶名、变化音名的相互对应关系。其中涉及的音阶、调式、律名、阶名、变化音名、旋宫法、固定名标音体系、音域术语等方面,相当全面地反映了先秦楚国乐学的高度发展水平。铭文中列举了曾国与楚、周、晋诸国和申地之间律名、阶名、变化音名的对应关系。其中共计律名28个。

楚国是南方的民族融合中心,楚国音乐亦表现出了民族性和融合性的特点。《文选·宋玉对楚王问》载:“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下里巴人》当为楚人、巴人杂居地区所流行的通俗歌曲,人们演唱起来,简直是载歌载舞,场面十分热闹。其余歌曲,由于难度较大,人们能演唱的也逐渐减少。这一记载,非常真实地反映了楚国这一音乐之邦,在音乐发展中,允许夷夏并存,雅俗共赏,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楚人的开阔胸怀和融夷夏为一体的开放精神。

舞蹈是和音乐相伴而来的。自商周以来,楚国一直盛行巫舞。王逸《楚辞章句》说:“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巫舞实际上就是一种宗教舞蹈,在楚国一直长盛不衰。屈原笔下的《九歌》等篇,就生动地反映了巫舞的各个方面。

楚国宫廷乐舞不同于民间乐舞,表现场面要大得多,当然也就要豪华得多。如《招魂》所写:“肴羞未通,女乐罗些。陈钟按鼓,造新歌些。涉江采菱,发扬荷些。”“被衣服纤,丽而不奇些。长发曼[髟/前],艳陆离些。”“竽瑟狂会,[扌真]鸣鼓些。宫廷震惊,发激楚些。”《大招》所写:“二八接舞,投诗舞只。叩钟调磬,娱人乱只。”
在昨夜之前,“磬”这个字对于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我甚至我不知道它的读音,家里也没字典,电话询问朋友后才知道念“qin”,去声。
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梦,昨天夜里,我梦见自己穿过一个小径,要去朋友家,我正担心去朋友家的路不对,但很快地,我发现了这是一个捷径,我朋友的家到了。走过较长的一层走廊,到了楼梯口,我看到了楼梯口墙面上一个硕大无比的“磬”字。我上了楼,到了房子里,我推开窗户,我看到了天空的云朵,一层层聚集着,这里的视线非常好,无论南北窗,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云朵,我只想用“风云际会”来形容这样的景色。
梦醒了,我将梦境告诉了朋友,因为惊异于梦境中的那个字不是我已知的大脑字典所有的,于是我开始了查找......

最主要的是编钟了

在昨夜之前,“磬”这个字对于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我甚至我不知道它的读音,家里也没字典,电话询问朋友后才知道念“qin”,去声。
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梦,昨天夜里,我梦见自己穿过一个小径,要去朋友家,我正担心去朋友家的路不对,但很快地,我发现了这是一个捷径,我朋友的家到了。走过较长的一层走廊,到了楼梯口,我看到了楼梯口墙面上一个硕大无比的“磬”字。我上了楼,到了房子里,我推开窗户,我看到了天空的云朵,一层层聚集着,这里的视线非常好,无论南北窗,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云朵,我只想用“风云际会”来形容这样的景色。
梦醒了,我将梦境告诉了朋友,因为惊异于梦境中的那个字不是我已知的大脑字典所有的,于是我开始了查找......

编钟

编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