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我不是宠物番外:对教师教育政策法规建设与完善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12 02:46:11
想要找对“教师教育政策法规建设与完善的思考”这样一篇论文,因为有上级来检查,都推给我这个小小的“文书”,所以最近赶着交的论文太多,实在写不过来,特别是这篇论文在我的知识范围之外,是最头疼的,各位大虾帮帮忙,时间很急!有好的回答可追加分的:)
时间紧张,只能到2006年5月26日晚18:00正式结束,在此之后该问题就失效了。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法规保障机制
  凑合用吧,先自己改一改。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终身教育思
  想广泛传播、教育改革浪潮蓬勃兴
  起、教师教育体制在世界范围内变革
  的形势,要求师资培训贯穿教师的整
  个职业生涯。然而,庞大的中小学师
  资队伍,长期的培训任务,必须有相
  应的政策法规做保障,使其有法可
  依,有法可循,从而实现依法施教、依
  法促教、依法治教。
  一、理顺关系,创建科学化的管
  理体制
  !"人民政府或教育、人事和财政
  等部门应联合颁布中小学教师继续
  教育规定或意见。理顺相关行政部门
  间的协作关系,形成合力,将教师继
  续教育与人事制度改革和实施《中小
  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结合起来,把
  继续教育作为教师资格认定、晋升、
  晋级、评聘职称、评优、享受各种待遇
  的必要条件,积极探索中小学教师
  “培养、培训、管理”一体化的有效机
  制。
  #"从中央、省到地方教育主管部
  门和办学主体,构成 “宏观—— —中
  观——微观”三个层次结构,从而形
  —
  成一个完备的保障运作体系,确定以
  “依法治教,依法施训”为核心的管理
  目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上级教育
  部门有权利和义务对下级教育行政
  部门乃至办学主体实施组织协调、检
  查、评估与指导,科学管理,分级负
  责,讲求实效。
  $" 应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各
  级管理机构,教师职务培训、教材建
  设、培训对象的划分、非学历证书进
  修学分确认、培训质量管理方面等提
  出针对性的管理办法与措施,使中小
  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逐渐走上有法
  可依,依法治训的良性发展轨道。
  二、确立继续教育经费稳定来源
  机制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政府行
  为。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第 !$ 条要求,各级政府应采取有效
  措施,确保经费投入。教师培训的经
  费投入,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从地
  方教育费附加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由地方财政和
  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制定经费标准,并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物价指数的增长
  而适时的调整。积极探索继续教育成
  本由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个人
  负担的机制,积极开辟继续教育经费
  来源的其他渠道,调动社会各方面的
  力量,为其提供一定的资金和多种服
  务,设立“继续教育资金专项户头”,
  并定期对法定经费的落实情况进行
  单项监督,对经费按时到位,专款专
  用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给予物质
  或精神奖励;对截留、挪用继续教育
  经费的部门和个人给予法律制裁。
  三、加强激励机制
  采用激励机制其目的是促进受
  教育者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激励机制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西方
  的行为激励模式,它根据人的需要,
  采用一定的激励手段,从而满足人的
  某种欲望;二是东方式的思想激励模
  式,通过一定形式的思想教育,促使
  人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判
  断标准。无论是西方式的行为激励模
  式,还是东方式的思想激励模式,其
  目的都是为了产生继续教育的动力,
  使继续教育的对象产生学习的积极
  因素和热情,从而推动继续教育向前
  发展。
  !"实行登记制度。坚持以继续教
  育登记为突破口,把教师的使用、教
  师的学习、教师的管理有机地结合起
  来,实施登记制度使教师产生巨大的
  学习动力,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
  面。一是目标导向。登记制度应明确
  规定教师在一定期限内接受继续教
  育必须完成的学时和标准,学时和标
  准成为目标导向,激励教师去实现。
  二是政策激励。登记制度要规定教师
  继续教育达到一定标准后才能进行
  教师资格认定、晋升、晋级、评聘职
  称、评优、享受各种待遇等。政策上的
  承诺就是动力,激励和推动教师通过
  学习去获取更大的回报。三是制约督
  促。登记制度对教师拒不参加继续教
  育、完不成学时、达不到标准的要规
  定惩罚措施,以督促、鞭策校长和教
  师自觉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积极实行留职带薪休假制度。
  中小学教师留职带薪休假应作为教
  师的一项权利纳入继续教育有关规
  定。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
  应予以积极保障。进修期间,工资照
  发,学费、差旅费必须予以报销。同
  时,还要对其进行一定的物质帮助与
  精神支持。
  四、根据按需施教的要求,加强
  继续教育课程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坚持统一与多样性相
  结合的原则。既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统一规定的每个教师必须完成的内
  容,又有学员感兴趣,工作需要自选
  的学习内容。在继续教育教材建设
  中,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强调适应
  教师三个方面的需要。一是社会发展
  对教师成长的需要,二是教育对教师
  成长的需要,三是教师自身成长发展
  的需求。对于继续教育各学科教育的
  选修课程,由各级教师培训机构根据
  自身力量和优势具体负责开发,可吸
  收培训教师及中小学教师参加。可把
  教改成果、教育科研成果、基层学校
  的办学特色转化为课程。
  五、实现教师的进修机构多元化
  经过培训和调研,我们深深感受
  到传统的教师培训把教师集中在培
  训院校,单纯当做学生来教,忽视教
  师任职学校和校长在教师培训中的
  作用,忽视教师的主体功能,要承担
  起一流教师的继续教育是不可能的。
  作为终身教育的规律和性质决定了
  必须将重心定位在学校本位发展才
  能实现教师本位发展。因此,需使规
  范性培训基地和“校本培训”基地相
  结合。在纵向,鼓励构建从市、区(县)
  教师培训机构到各中、小学的三级培
  训网络,积极发挥市、区(县)教师培
  训机构的主渠道作用和基层学校、自
  培基地的主阵地作用。在横向建立各
  培训机构相互协作的培训网络,实行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师资联聘,形成
  合力。并将其他学校和教育科研部门
  的培训联入网中,形成立体化的教师
  培训网络。纵横交叉的培训网络,既
  相互竞争,又相互协作,以推动各级
  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特色和培训者
  教学风格的形成,推动培训机构对于
  体现自身办学特色的多种功能的研
  究和实践,增添继续教育的活力。
  六、加强硬件建设,充分发挥计
  算机网络等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的
  作用
  政府应下拨继续教育硬件建设
  经费以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发挥
  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有效作用,利用
  远程教育不仅可以将先进的教育思
  想和教育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低成
  本的传播,而且可以有效缓解工学矛
  盾、培训地点路途遥远等问题,如开
  发非学历教育课程,利用卫星电视节
  目进行培训。再如采取菜单式学习方
  法,把课程菜单分必修课、选修课,各
  门课程列出开课时间、学时、主讲教
  师基本情况及教学内容,课程菜单面
  向全体参培教师,并且上网公布。每
  位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培训内
  容、时间、地点,还可以跨学科、跨年
  度选课,满足受训教师的本人需要,
  提高规范性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七、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加强
  农村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教师的继
  续教育
  我国中小学教师大多数在农村,
  继续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农
  村。没有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
  全国教育的现代化。不断加强对农村
  广大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素
  质,对于提高我国的“普九”水平,提
  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意
  义。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
  要保障义务教育工程专项师资培训
  经费,从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
  积极发展校本培训、巡回培训,特别
  是通过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远
  程教育手段,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
  继续教育不离岗,从而减轻他们的经
  济负担,解决“工学”矛盾,使他们接
  受继续教育落到实处。
  八、制定有关培训者培训的实施
  意见,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
  量的关键
  在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和方式、
  组织管理、学分计算等方面做明确的
  规定,使他们率先更新观念、拓展知
  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先进的培
  训理念、模式和方法开展培训工作,
  要求各级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
  者,除了重视师德修养和精神文明建
  设外,知识面要宽,业务基础要扎实;
  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和
  知识;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
  要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和较强的
  教育研究水平;要熟悉普教,研究普
  教,服务普教。
  九、完善执法监督机制
  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规定,树立起继续教育法律权威是和
  立法一样关键的观念。中小学教师继
  续教育法律的实施,涉及很多部门和
  各个方面。实践证明,推进法律的有
  效实施,需要建立有力的监督机制。
  各级人大常委会对继续教育法律实
  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监督,各级教
  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协助和配合人大
  对继续教育工作的监督,认真落实人
  大通过执法检查和其他法定途径对
  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
  把改进的情况及其效果及时向人大
  进行报告。此外要积极利用各级教育
  行政部门的层级监督,各级财政部
  门、物价部门的专项监督,参训学员
  的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自觉接受群
  众监督,畅通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
  督的途径,综合发挥各种监督渠道的
  作用,切实使有关法规为中小学教师
  继续教育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