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兰登弗雷泽电影:谁能提供李商隐的详细资料?要求详细真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8 05:24:58

姓名: 李商隐
又名: 又号樊南生 号玉溪生 字义山
性别: 男
生卒年: 公元前约813—公元前约858
所属朝代: 唐代
所属文学时期: 隋唐五代文学
所属流派: 小李杜
同时期作家: 杜牧
作家生平
文件引入
文件引入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

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自称与皇室同宗,但高、曾祖以下几代都只做到县令县尉、州郡僚佐一类下级官员。所谓“宗绪衰微,簪缨殆歇”(《祭处士房叔父文》)、“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姐文》),这类自述真实地反映了他比较寒微的处境。

生平李商隐一生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文宗开成二年(837)以前,是他的青少年时期。他幼时随父到浙江。9岁父死,奉丧侍母归郑州。后数年间,他和弟弟羲叟随堂叔李某学习经书与文章。16岁著有《才论》、《圣论》,以古文为士大夫所知。文宗大和三年(829),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令狐楚爱其才,让儿子令狐□和他交游,并亲自指点他写作骈文,因又以擅长骈体章奏闻名当世。大和六年,令狐楚调任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李商隐随至太原。以后曾有短时期在兖海观察使崔戎幕府逗留。开成二年登进士第。

这个阶段存留的诗作不多,但已形成重要的开端。其中有一部分直接反映社会政治的诗篇,如《隋师东》、《有感二首》、《重有感》、《寿安公主出降》、《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等,指事陈情,激切感人,显示了青年诗人关怀国家命运的抱负和器识。另一些作品以比兴寄托的手法抒写作者的凌云壮志和渴求用世的心愿,如《初食笋呈座中》和《无题》“八岁偷照镜”,笔意宛转,风格清新。此外,也有少量应酬诗和艳体诗。

第二阶段,从开成三年到武宗会昌六年(846),是李商隐踏上仕途和开始卷入党争旋涡的中年时期。开成二年冬,令狐楚病死,诗人失去凭依,于次年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后又娶了他的女儿。当时唐王朝内部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的斗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令狐楚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则接近李党。李商隐转依王茂元门下,在他本人虽并无党派门户之见,而令狐□及牛党中人却认为他“背恩”、“无行”(《旧唐书·李商隐传》),极力加以排摈。从此他陷入朋党相争的峡谷,成了政争的牺牲品。这年春天,他参与博学宏词科考试,先为考官所取,复审时却被中书省内有势力的人除了名。次年始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后调任弘农县尉,又因“活狱”事忤触上司,几乎罢官。开成五年冬,辞尉职,求他调,到会昌二年以书判拔萃,重入秘书省为正字。不久又因母丧居家。会昌五年冬服满后返职。

这一阶段坎坷不平的人生历程,促使诗人的创作向纵深发展。题材比前期宽广,包括感时、抒怀、言情、赠答、行旅、田园、咏史、咏物许多方面。诗中感情更为沉郁,表达愈加婉曲,艺术上达到成熟的境界,代表作如《安定城楼》、《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赠刘司户□》、《哭刘□》。另一方面,消极颓废的思想和绮靡俗艳的诗作也有所发展,如《镜槛》、《曲池》、《县中恼饮席》、《花下醉》。

第三阶段,宣宗大中元年(847)以后,是李商隐三入幕府、天涯漂泊的后期。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朝的政治措施,会昌年间得势的李德裕党纷遭贬逐,令狐□做了宰相,诗人受到进一步压抑。他在京没有出路,只好到远方幕府去安身。从大中元年至九年,先后三次赴桂州(今广西桂林)、徐州、梓州(今四川三台)随人作幕僚,悒悒不得志。大中五年去梓州幕府前,妻王氏病故,更使他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居东川时,常抑郁不欢,顶礼佛教,甚至想出家为僧。大中九年冬,梓州幕府罢,诗人返归长安。次年任盐铁推官,一度游江南。大中十二年,罢职回郑州闲居。大约就在这一年年底病逝。

漂泊无定的生涯,使诗人后期的诗风变化更为多样,诗境也日趋老成。在桂州时,除写了一些风神摇曳、气韵浑成的写景抒情诗如《晚晴》、《访秋》、《城上》、《高松》以外,还以五律和五排的形式写了反映异域民俗风物、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风土诗,如《桂林》、《即日》“桂林闻旧说”、《异俗二首》、《昭郡》。赴徐州幕府时,一度情绪较昂扬,唱出高歌慷慨、兴会淋漓的长篇古风《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和《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丧妻后及任职梓州幕府期间,转而为凄苦酸楚之音,如《柳》“曾逐东风拂舞筵”、《北禽》、《天涯》、《初起》。同时仍保持对国事的忧虑,写下象《井络》、《武侯庙古柏》、《杜工部蜀中离席》、《筹笔驿》之类吊古伤时、苍凉悲壮的名篇。而到了颓年乡居时写的《幽居冬暮》,则又一变激楚顿宕为深沉凝重,将无穷的悲愤含蓄在凄清衰飒的意境画面之中,发人深思,令人叹惋。

文学创作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他的政治诗反映面广,开掘有一定深度。如《有感二首》和《重有感》记述大和末年震动朝野的“甘露事变”,对宦官幽禁文宗、屠杀士民的专制暴行痛加抨击,这在当时需要有不寻常的政治胆识。《隋师东》、《寿安公主出降》反对藩镇割据,但不限于斥责军阀的野心,并能够联系朝廷政治的腐败和政策的失误作批判性考察,认识比较深刻。《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哭虔州杨侍郎》对朋党相争及其祸害作了真切揭露,《汉南书事》、《漫成五章》(其五)提出巩固边防、和睦民族关系的主张,都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尤其是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从眼前农村残破、民不聊生的景象,追溯唐王朝200年来治乱盛衰的历史变化,对唐代政治作了系统的总结回顾,成为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以后难得的诗史。由于生活在唐王朝衰朽没落的年代,诗人尽管有“欲回天地”(《安定城楼》)的雄心,却找不到解救危机的道路,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少数圣君贤相身上。诗中较多地揭露统治阶级的腐败,抒发士人失意的愤懑,较少反映下层人民的疾苦,也是一个缺陷。

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这些作品往往选择历史上封建帝王的荒淫误国作为表现的主题,或嘲讽其求仙,如《汉宫》、《华岳下题西王母庙》;或揭露其好色,如《北齐二首》;或针砭其逸游亡身,如《隋宫二首》;或批评其宴乐无极,如《陈后宫》、《南朝》,讽喻现实政治的用意十分明显。诗人批判的矛头有时直接对准本朝皇帝,象《过景陵》讥刺唐宪宗求长生而致暴折,《马嵬》、《龙池》、《华清宫》、《骊山有感》谴责唐玄宗贪女色而召祸乱,用笔尖利,略无讳饰,被指责为“乖大体”(《李义山诗集辑评》引纪昀语)、“伤名教”(冯浩《玉□生诗集笺注》)。写法上,大多采用律绝近体的形式,截取历史上的特定场景加以铺染。或“有案无断”(《玉□生诗集笺注》引钱良择语),不着议论,如《北齐》之二;或叙议结合,唱叹有情,如《贾生》;或从小物寄慨,关合兴亡大局,如《齐宫词》;或由虚想落笔,引出实在题旨,如《瑶池》,都能深入一点,即小见大,把精警的立意蕴含在历史画面的传神白描中,具有词微而显、意深而永的艺术效果。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读来令人回肠荡气。由于它们写得比较隐晦曲折,千百年来解说纷纭,穿凿附会更不在少数。今天看来,这些诗篇并非一时一地之作,也没有统一的构思贯串起来,而是诗人生活中随时触发的各种感受与兴会的点滴结晶。其中有实写爱情相思的,如“照梁初有情”、“昨夜星辰昨夜风”;有明属冶游狎邪的,如“近知名阿侯”、“长眉画了绣帘开”;有托喻友朋交往的,如“待得郎来月已低”、“户外重阴黯不开”(这两首现题为《留赠畏之》,而在较早的选本中作《无题》);有寄寓身世感慨的,如“何处哀筝随急管”、“重帏深下莫愁堂”;还有一些兴寄难明,托意在有无之间,颇难指实。尽管内容各别,大都属于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绪复杂难以用题目概括的情况,统名之为“无题”。其中少数写艳情的篇什,口吻轻薄,色调浮靡,在诗人作品中属于下乘;多数篇章则能够跳出以狎玩的眼光摹绘女子娇情媚态的陈腐格局,写出男女真诚相爱、缠绵执著的情思。所谓“意多沉至,词不纤佻”(施补华《岘佣说诗》),是对它们的确切评语。但这些作品的意义不限于表现一往情深的恋爱生活。那些实有寄托的诗篇固然暗含作者身世之感,就是一些托意在有无之间的作品,集中抒写悲剧性爱情相思,那种期待与失望、痛苦与留恋、执著与彷徨交织一起的矛盾心情,实际上与整个时代心理是息息相通的。这也正是无题诗吸引后来各时代人们去反复诵读和把玩的一个重要原因。

诗人还有一部分抒情咏物的名篇。他的抒情诗往往以深挚的感情、细腻的笔触,传达出晚唐这一特定时代条件下受压抑文人苦闷忧痛的心声,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社会衰败的面影;而其浓重的感伤气息,则难免给人带来某种不健康的影响。他的咏物诗不仅以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见长,还能够通过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烘染,表达出事物的内在神韵,借以寄寓作者的情怀。象“客散初晴后,僧来不语时”(《高松》),全靠周围景物组合成恬静清幽的画面,烘托松树高洁不凡的品格;或者像“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蝉》),写蝉的悲鸣无告,一直写到它幻觉般的心理感受,手法是很新颖的。

李商隐的诗歌在艺术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情致深蕴,是其根本特征。无论感时、抒怀、吊古、咏物或言情诸作,莫不渗透着诗人的真情实感,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像历来传诵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廖廖14个字,把那种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以及愈受阻隔愈感到默契可贵和愈有默契愈觉得阻隔难堪的矛盾心理,揭示得极其深刻动人。再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四首》),表面上写绝望的悲哀,骨子里却又透露了绝望掩盖下相思如春花萌发、不可抑止的炽热情怀,显得分外沉痛而富有感染力。刘熙载所谓“深情绵邈”(《艺概·诗概》),张采田所谓“哀感沉绵”(《李义山诗辨正》),都是指他诗歌的这个特点。

李商隐诗歌的抒情,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诗人喜欢把自己的艺术构思锤炼得千回百转,一波三折。他常避免作正面抒情,而借助于环境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思,如《日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他善于驱遣想象,将实事实情转化为虚拟的情境画面,如《夜雨寄北》、《嫦娥》。他爱好绣织丽字,镶嵌典故,细针密线,襞□重重,造成光怪陆离而又朦胧隐约的诗歌意象,如《锦瑟》、《碧城三首》。他又大量运用比兴寄托的手法,或借古讽今,或托物喻人,或言情寄慨,往往寄兴深微,寓意空灵,索解无端,而又余味无穷。前人说他“总因不肯吐一平直之语,幽咽迷离,或彼或此,忽断忽续,所谓善于埋没意绪者”(冯浩《玉□生诗集笺注》),分析是很中肯的。当然,刻意求深求曲,也会带来晦涩费解的弊病。诗人的一部分作品迷离恍惚,旨意难明,有的甚至成为千古揭不破的“诗谜”,导致妄为比附、影射的索隐风气,他是不能辞其咎的。

婉曲见意的表现形式,同“深情绵邈”的内涵相结合,做到“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原诗》),这就是李商隐诗歌的基本风格。处在晚唐采缛藻繁的诗风影响下,李商隐的诗歌也自有富丽精工的一面。但他不局限于华艳,而能够在□丽之中时带沉郁,流美之中不失厚重,是跟他情深词婉的作风分不开的。约略同时而辞采相近的作家中,如果说李贺的特点是瑰奇,杜牧是俊爽,温庭筠是绮密,那么李商隐恰恰就是深婉。北宋西□体作者专取他的典丽,丢弃了他的深情远意,实在是袭貌遗神,得其糟粕。

李商隐诗歌艺术的成就,与他多方面地学习前人密切相关。他的恻怆的情思和“美人香草”的表现形式源于屈原,伤时忧国的怀抱和精严顿挫的律法承自杜甫,转折层深的构思方式由李贺得到启发,词旨隐晦的作风受阮籍的影响,而清新流丽的语言显然脱胎于六朝民歌和齐梁文人诗。此外,他的某些长篇古风雄直恣放,格局恢张,接近韩愈的歌行;一些抒情写景的小诗则又淡语天成,绰约多姿,不失盛唐绝句的风味。这多方面的传统,诗人都吸收、融铸到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中来,在唐代诗坛上独辟蹊径,开拓出寄情深婉的新境界。他的诗歌艺术不仅哺育了从晚唐的唐彦谦、吴融、韩□直至清代钱谦益、吴伟业、黄景仁、龚自珍、李希圣、樊增祥诸诗人,还流衍于后世词坛,直接影响了一部分婉约派词家。

诗歌以外,李商隐的骈文在当时相当出名,不仅属对工整,用事精切,且能疏密相间,气韵自然,有别于晚唐一般四六文章之以□□华赡为能事。代表作如《奠相国令狐公文》、《重祭外舅司徒公文》、《祭裴氏姐文》以及为辞乐籍而作的《上河东公启》,写得情真意切,委宛动人,在精密的文句组织中参以一定的白描成分,读来几令人不觉得是骈体。不过在他的骈文中,一大部分属于官场应酬文字,内容比较贫乏。

李商隐的散文留存较少,但也有值得注意之处。《容州经略使元结文集后序》高度评价元结的文章,用骈散参错的句式和一连串奇特的比喻描述他的文风,形象鲜明,气势跳脱,当得起“为文瑰迈奇古”(《新唐书》本传)的评语。特别是文中为元结“不师孔氏”辩护,放言质问“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这与《上崔华州书》中作者自述反对“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而提倡“直挥笔为文,不爱攘取经史,讳忌时世”的文学主张是一致的,反映了他追求思想解放的倾向。《李贺小传》以同情的笔调记述李贺的生平逸事,《齐鲁二生》给两位才行殊异的文士作传,都写得妙趣横生,有传奇小说风味。《虱赋》和《蝎赋》则是两篇杂文体的短赋,意在讽世,与唐末罗隐、陆龟蒙的小品文异曲而同工。

本集和研究资料李商隐诗,编成《李义山诗集》,有明汲古阁刻本和《唐诗百名家全集》本,均为3卷,又有影印明嘉靖间毗陵蒋氏刻6卷本和明姜道生刊《唐三家集》本7卷,均无注。给他的诗作注的,据记载宋有刘克、张文亮两家,后不传。明末释道源注李诗,书未刊行。清初朱鹤龄吸取其部分成果,加以补充发挥,撰成《李义山诗注》3卷,附有年谱,是最早的李诗笺本。后来沈厚□将何焯、朱□尊、纪昀三家评语辑入朱注本中,成为通行的《李义山诗集辑评》。清雍正、乾隆年间,为李商隐诗作注解的还有陆昆曾、程梦星、姚培谦、屈□诸家,以冯浩《玉□生诗集笺注》最受人称道。

李商隐文,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有《樊南甲集》20卷、《乙集》20卷、赋1卷、文1卷,《宋史·艺文志》所载,则更有文集8卷、别集20卷,俱散佚。朱鹤龄从《文苑英华》、《唐文粹》诸书中重新录出汇编,徐炯、徐树谷加以补充和笺注,成为《李义山文集笺注》10卷。又有《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李义山文集》5卷。冯浩则据徐氏笺本分类按年编成《樊南文集详注》8卷,收文150篇。道光、咸丰年间,钱振伦从《全唐文》中又辑录出冯氏未收的李商隐骈文200余篇,编成《樊南文集补编》12卷,与其弟钱振常分任笺注,并附年谱订误。

关于李商隐的生平事迹,新、旧《唐书》都有本传,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补充了一些逸事。朱鹤龄撰成年谱,功在首创,而疏漏亦多。经冯浩改订后,诗人一生的行踪才历历在目,诗文编年也基本上有了着落。但冯氏未及见李商隐文集的补编部分,在材料掌握上仍有不少遗漏舛误之处。以后,钱振伦依据《补编》所收文章,对冯谱作了若干订误。近人张采田则在冯、钱等人基础上,撰成《玉□生年谱会笺》,搜辑大量史料,进一步考订了诗人的身世和诗文编年,对许多作品的写作背景和意图作了新的探索,是研究李商隐生平和创作的专著。但书中过于强调“深探心曲”的方法,臆测附会的地方仍时有所见,考订失误也在所难免,岑仲勉有专文《〈玉□生年谱会笺〉平质》加以辨正。张氏另撰有《李义山诗辨正》,内容主要是驳正何焯、朱□尊、纪昀三家评语,涉及对李商隐各首诗的理解,可与《年谱会笺》参看。

李商隐(八一二-八五八),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开成二年(八三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宏农尉。年轻时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赏识,可是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结婚。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是与李党有关。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常博士。最后死于荥阳,年仅四十七岁。
李商隐是唐朝一位有着独特成就,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而大家的评价又极为分歧的诗人。他的诗,有的是直接对时事政治表示态度的;有的是托古讽今,歌咏历史题材;有的是抒写友朋生死之情的;有的是感伤身世之作,而人们最熟悉的则是他的爱情诗。这些异常复杂的内容,又几乎都是和他的身世遭遇有着密切的联系。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他的多愁善感和繁博的事象及复杂的意念,在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它表现出来。这种象征手法建筑在丰富而美妙的想像的基础上,因而他笔下的意象,有时如七宝琉苏那样缤纷绮彩;有时像流云走月那样的活泼空明,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他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更有独特的风格,绣织丽字,镶嵌典故,包藏细密,意境朦胧,对诗的艺术形式发展有重大贡献。著有《玉溪生诗》。
李商隐诗集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
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
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
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
忆向天阶问紫芝。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赠刘司户〔艹贲〕

江风扬浪动云根,
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
更惊骚客后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
楚路高歌自欲翻。
万里相逢欢复泣,
凤巢西隔九重门。

悼伤后赴东蜀辟
至散关遇雪

剑外从军远,
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
回梦旧鸳机。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北齐二首

一笑相倾国便亡,
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
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几,
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
更请君王猎一围。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忆梅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赠柳

章台从掩映,
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
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
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
青楼扑酒旗。

宿骆氏亭寄怀
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
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风雨

凄凉宝剑篇,
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
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
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
销愁斗几千?

梦泽

梦泽悲风动白茅,
楚王葬尽满城娇。
未知歌舞能多少,
虚减宫厨为细腰。

寄令狐郎中

嵩云秦树久离居。
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
茂陵秋雨病相如。

哭刘〔艹贲〕

上帝深宫闭九阍,
巫咸不下问衔冤。
广陵别后春涛隔,
湓浦书来秋雨翻。
只有安仁能作诔,
何曾宋玉解招魂。
平生风义兼师友,
不敢同君哭寝门。

杜司勋

高楼风雨感斯文,
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
人间惟有杜司勋。

杜工部蜀中离席

人生何处不离群?
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
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
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
当垆仍是卓文君。

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
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
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莹火,
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
岂宜重问后庭花。

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
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
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
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
更作风檐夜雨声。

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
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
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
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
梁父吟成恨有余。

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四首

(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隋宫

乘兴南游不戒严,
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
半作障泥半作帆。

韩冬郎即席为诗,
相送一座尽惊。
他日余方追吟
"连宵侍坐徘徊久"
之句,有老成之风,
因成二绝寄酬,兼
呈畏之员外。
(其一)

十岁裁诗走马成,
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

板桥小别

回望高城落晓河,
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
一夜芙蓉红泪多。

银河吹笙

怅望银河吹玉笙,
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
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
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
湘瑟秦箫自有情。重有感

玉帐牙旗得上游,
安危须共主君忧。
窦融表已来关右,
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
更无鹰隼与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
早晚星关雪涕收?

夕阳楼

花明柳暗绕天愁,
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
不知身世自悠悠。

春雨

怅卧新春白袷衣,
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
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晚,
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缄札何由达?
万里云罗一雁飞。
【注1】:
□字为〔日宛〕。
【注2】:
□字为〔王当〕。

楚宫

湘波如泪色□□,
楚厉迷魂逐恨遥。
枫树夜猿愁自断,
女萝山鬼语相邀。
空归腐败犹难复,
更困腥臊岂易招?
但使故乡三户在,
彩丝谁惜攫长蛟。
【注】:
□□ 为两个
〔氵+廖无广〕。

晚晴

深居府夹城,
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
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
归飞体更轻。

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
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
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雏竟未休。
【注】:
□字为〔宛鸟〕。
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
为湿最高花。

日日

日日春光斗日光,
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
得及游丝百尺长?

龙池

龙池赐酒敞云屏,
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
薛王沉醉寿王醒。



永巷长年怨绮罗,
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
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
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
未抵青袍送玉珂。

流莺

流莺飘荡复参差,
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
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
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
凤城何处有花枝?

七月二十九日崇
让宅宴作

露如微霰下前池,
风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
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
□落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只尔,
嵩阳松雪有心期。
【注】:
□字为〔氵镬〕。

吴宫

龙槛沉沉水殿清,
禁门深掩断人声。
吴王宴罢满宫醉,
日暮水漂花出城。

常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常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忆住一师

无事经年别远公,
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
童子开门雪满松。

细雨

帷飘白玉堂,
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
萧萧发彩凉。

无题二首

凤尾香罗薄几重,
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
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
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
何处西南任好风。

重帷深下莫愁堂,
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
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
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
未妨惆怅是清狂。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谒山

从来系日乏长绳,
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
一杯春露冷如冰。

哭刘司户〔艹贲〕

路有论冤谪,
言皆在中兴。
空闻迁贾谊,
不待相孙弘。
江阔惟回首,
天高但抚膺。
去年相送地,
春雪满黄陵。

凉思

客去波平槛,
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
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
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
疑误有新知。

花下醉

寻芳不觉醉流霞,
依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
更持红烛赏残花。

花下醉

寻芳不觉醉流霞,
依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
更持红烛赏残花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为有

为有云屏无限娇,
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
辜负香衾事早朝。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碧城三首(其一)

碧城十二曲阑干,
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
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
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
一生长树水精盘。

端居

远书归梦两悠悠,
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咏史

北湖南埭水漫漫,
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
钟山何处有龙盘。

日射

日射纱窗风撼扉,
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
碧鹦鹉对红蔷薇。

齐宫词

永寿兵来夜不扃,
金莲无复印中庭。
梁台歌管三更罢,
犹自风摇九子铃。

十一月中旬至扶
风界见梅花

匝路亭亭艳,
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
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
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
不待作年芳。

汉宫词

青雀西飞竟未回,
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
不赐金茎露一杯。

马嵬二首(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富平少候

七国三边未到忧,
十三身袭富平候。
不收金弹抛林外,
却惜银床在井头。
彩树转灯珠错落,
绣檀回枕玉雕锼。
当关不报侵晨客,
新得佳人字莫愁。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其一)
暂凭樽酒送无□,
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
春风争拟惜长条?
【注】:
□字为
〔竖心+廖无广〕,
音聊,

(其二)
含烟惹雾每依依,
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
半留相送半迎归。

宫妓

珠箔轻明拂玉墀,
披香新殿斗腰支。
不须看尽鱼龙戏,
终遣君王怒堰师。

宫辞

君恩如水向东流,
得宠忧移失宠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
凉风只在殿西头。

代赠二首(其一)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楚吟

山上离宫宫上楼,
楼前宫畔暮江流。
楚天长短黄昏雨,
宋玉无愁亦自愁。

瑶池

瑶池阿母绮窗开,
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
穆王何事不重来。
正月崇让宅

密锁重关掩绿苔,
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
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
鼠翻窗网小惊猜。
背灯独共余香语,
不觉犹歌起夜来。

微雨

初随林霭动,
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
庭虚近水闻。

曲江

望断平时翠辇过,
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
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
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
若比伤春意未多。

天涯

春日在天涯(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其四)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王十二兄与畏之
员外相访,见招
小饮,时予以悼
亡日近,不去,
因寄。

谢傅门庭旧末行,
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
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
左家娇女岂能望?
愁霖腹疾俱难遣,
万里西风夜正长。

李商隐
(约813~约858)
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自称与皇室同宗,但高、曾祖以下几代都只做到县令县尉、州郡僚佐一类下级官员。所谓"宗绪衰微,簪缨殆歇"(《祭处士房叔父文》)、"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姐文》),这类自述真实地反映了他比较寒微的处境。
生平 李商隐一生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文宗开成二年(837)以前,是他的青少年时期。他幼时随父到浙江。 9岁父死,奉丧侍母归郑州。后数年间,他和弟弟羲叟随堂叔李某学习经书与文章。16岁著有《才论》、《圣论》,以古文为士大夫所知。文宗大和三年 (829),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令狐楚爱其才,让儿子令狐□和他交游,并亲自指点他写作骈文,因又以擅长骈体章奏闻名当世。大和六年,令狐楚调任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李商隐随至太原。以后曾有短时期在兖海观察使崔戎幕府逗留。开成二年登进士第。
这个阶段存留的诗作不多,但已形成重要的开端。
其中有一部分直接反映社会政治的诗篇,如《隋师东》、《有感二首》、《重有感》、《寿安公主出降》、另一些作品以比兴寄托的手法抒写作者的凌云壮志
和渴求用世的心愿,如《初食笋呈座中》和《无题》"八岁偷照镜"
,笔意宛转,风格清新。此外,也有少量应酬诗和艳体诗。
第二阶段,从开成三年到武宗会昌六年(846),是李商隐踏上仕途和开始卷入党争旋涡的中年时期。开成二年冬,令狐楚病死,诗人失去凭依,于次年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后又娶了他的女儿。当时唐王朝内部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的斗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令狐楚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则接近李党。李商隐转依王茂元门下,在他本人虽并无党派门户之见,而令狐□及牛党中人却认为他"背恩"、"无行"(《旧唐书·李商隐传》),极?右?BR> 排摈。从此他陷入朋党相争的峡谷,成了政争的牺牲品。
第三阶段,宣宗大中元年 (847)以后,是李商隐三入幕府、天涯漂泊的后期。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朝的政治措施,会昌年间得势的李德裕党纷遭贬逐,令狐□做了宰相,诗人受到进一步压抑。他在京没有出路,只好到远方幕府去安身。从大中元年至九年,先后三次赴桂州(今广西桂林)、徐州、梓州(今四川三台)随人作幕僚,悒悒不得志。大中五年去梓州幕府前,妻王氏病故,更使他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居东川时,常抑郁不欢,顶礼佛教,甚至想出家为僧。大中九年冬,梓州幕府罢,诗人返归长安。次年任盐铁推官,一度游江南。
大中十二年,罢职回郑州闲居。大约就在这一年年底病逝。
关于李商隐的生平事迹,新、旧《唐书》都有本传,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补充了一些逸事。朱鹤龄撰成年
谱,功在首创,而疏漏亦多。经冯浩改订后,诗人一生的
行踪才历历在目,诗文编年也基本上有了着落。但冯氏
未及见李商隐文集的补编部分,在材料掌握上仍有不少
遗漏舛误之处。以后,钱振伦依据《补编》所收文章,对
冯谱作了若干订误

李商隐(约813~约858) 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自称与皇室同宗,但高、曾祖以下几代都只做到县令县尉、州郡僚佐一类下级官员。所谓"宗绪衰微,簪缨殆歇"(《祭处士房叔父文》)、"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姐文》),这类自述真实地反映了他比较寒微的处境。
生平 李商隐一生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文宗开成二年(837)以前,是他的青少年时期。他幼时随父到浙江。 9岁父死,奉丧侍母归郑州。后数年间,他和弟弟羲叟随堂叔李某学习经书与文章。16岁著有《才论》、《圣论》,以古文为士大夫所知。文宗大和三年 (829),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令狐楚爱其才,让儿子令狐□和他交游,并亲自指点他写作骈文,因又以擅长骈体章奏闻名当世。大和六年,令狐楚调任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李商隐随至太原。以后曾有短时期在兖海观察使崔戎幕府逗留。开成二年登进士第。
这个阶段存留的诗作不多,但已形成重要的开端。其中有一部分直接反映社会政治的诗篇,如《隋师东》、《有感二首》、《重有感》、《寿安公主出降》、《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等,指事陈情,激切感人,显示了青年诗人关怀国家命运的抱负和器识。另一些作品以比兴寄托的手法抒写作者的凌云壮志和渴求用世的心愿,如《初食笋呈座中》和《无题》"八岁偷照镜",笔意宛转,风格清新。此外,也有少量应酬诗和艳体诗。
第二阶段,从开成三年到武宗会昌六年(846),是李商隐踏上仕途和开始卷入党争旋涡的中年时期。开成二年冬,令狐楚病死,诗人失去凭依,于次年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后又娶了他的女儿。当时唐王朝内部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的斗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令狐楚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则接近李党。李商隐转依王茂元门下,在他本人虽并无党派门户之见,而令狐□及牛党中人却认为他"背恩"、"无行"(《旧唐书·李商隐传》),极力加以排摈。从此他陷入朋党相争的峡谷,成了政争的牺牲品。这年春天,他参与博学宏词科考试,先为考官所取,复审时却被中书省内有势力的人除了名。次年始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后调任弘农县尉,又因"活狱"事忤触上司,几乎罢官。开成五年冬,辞尉职,求他调,到会昌二年以书判拔萃,重入秘书省为正字。不久又因母丧居家。会昌五年冬服满后返职。
这一阶段坎坷不平的人生历程,促使诗人的创作向纵深发展。题材比前期宽广,包括感时、 抒怀、 言情、赠答、行旅、田园、咏史、咏物许多方面。诗中感情更为沉郁,表达愈加婉曲,艺术上达到成熟的境界,代表作如《安定城楼》、《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赠刘司户□》、《哭刘□》。另一方面,消极颓废的思想和绮靡俗艳的诗作也有所发展,如《镜槛》、 《曲池》、 《县中恼饮席》、《花下醉》。
第三阶段,宣宗大中元年 (847)以后,是李商隐三入幕府、天涯漂泊的后期。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朝的政治措施,会昌年间得势的李德裕党纷遭贬逐,令狐□做了宰相,诗人受到进一步压抑。他在京没有出路,只好到远方幕府去安身。从大中元年至九年,先后三次赴桂州(今广西桂林)、徐州、梓州(今四川三台)随人作幕僚,悒悒不得志。大中五年去梓州幕府前,妻王氏病故,更使他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居东川时,常抑郁不欢,顶礼佛教,甚至想出家为僧。大中九年冬,梓州幕府罢,诗人返归长安。次年任盐铁推官,一度游江南。大中十二年,罢职回郑州闲居。大约就在这一年年底病逝。
漂泊无定的生涯,使诗人后期的诗风变化更为多样,诗境也日趋老成。在桂州时,除写了一些风神摇曳、气韵浑成的写景抒情诗如《晚晴》、《访秋》、《城上》、《高松》以外,还以五律和五排的形式写了反映异域民俗风物、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风土诗,如《桂林》、《即日》"桂林闻旧说"、《异俗二首》、《昭郡》。赴徐州幕府时,一度情绪较昂扬,唱出高歌慷慨、兴会淋漓的长篇古风《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和《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丧妻后及任职梓州幕府期间,转而为凄苦酸楚之音,如《柳》"曾逐东风拂舞筵"、《北禽》、《天涯》、《初起》。同时仍保持对国事的忧虑,写下象《井络》、 《武侯庙古柏》、 《杜工部蜀中离席》、《筹笔驿》之类吊古伤时、苍凉悲壮的名篇。而到了颓年乡居时写的《幽居冬暮》,则又一变激楚顿宕为深沉凝重,将无穷的悲愤含蓄在凄清衰飒的意境画面之中,发人深思,令人叹惋。
文学创作 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 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他的政治诗反映面广,开掘有一定深度。如《有感二首》和《重有感》记述大和末年震动朝野的"甘露事变",对宦官幽禁文宗、屠杀士民的专制暴行痛加抨击,这在当时需要有不寻常的政治胆识。《隋师东》、《寿安公主出降》反对藩镇割据,但不限于斥责军阀的野心,并能够联系朝廷政治的腐败和政策的失误作批判性考察,认识比较深刻。《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哭虔州杨侍郎》对朋党相争及其祸害作了真切揭露,《汉南书事》、《漫成五章》(其五)提出巩固边防、和睦民族关系的主张,都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尤其是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从眼前农村残破、民不聊生的景象,追溯唐王朝200年来治乱盛衰的历史变化,对唐代政治作了系统的总结回顾,成为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以后难得的诗史。由于生活在唐王朝衰朽没落的年代,诗人尽管有"欲回天地"(《安定城楼》)的雄心,却找不到解救危机的道路,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少数圣君贤相身上。诗中较多地揭露统治阶级的腐败,抒发士人失意的愤懑,较少反映下层人民的疾苦,也是一个缺陷。
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这些作品往往选择历史上封建帝王的荒淫误国作为表现的主题,或嘲讽其求仙,如《汉宫》、《华岳下题西王母庙》;或揭露其好色,如《北齐二首》;或针砭其逸游亡身,如《隋宫二首》;或批评其宴乐无极,如《陈后宫》、《南朝》,讽喻现实政治的用意十分明显。诗人批判的矛头有时直接对准本朝皇帝,象《过景陵》讥刺唐宪宗求长生而致暴折,《马嵬》、《龙池》、《华清宫》、《骊山有感》谴责唐玄宗贪女色而召祸乱,用笔尖利,略无讳饰,被指责为"乖大体"(《李义山诗集辑评》引纪昀语)、"伤名教"(冯浩《玉□生诗集笺注》)。写法上,大多采用律绝近体的形式,截取历史上的特定场景加以铺染。或"有案无断"(《玉□生诗集笺注》引钱良择语),不着议论,如《北齐》之二;或叙议结合,唱叹有情,如《贾生》;或从小物寄慨,关合兴亡大局,如《齐宫词》;或由虚想落笔,引出实在题旨,如《瑶池》,都能深入一点,即小见大,把精警的立意蕴含在历史画面的传神白描中,具有词微而显、意深而永的艺术效果。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读来令人回肠荡气。由于它们写得比较隐晦曲折,千百年来解说纷纭,穿凿附会更不在少数。今天看来,这些诗篇并非一时一地之作,也没有统一的构思贯串起来,而是诗人生活中随时触发的各种感受与兴会的点滴结晶。其中有实写爱情相思的,如"照梁初有情"、"昨夜星辰昨夜风";有明属冶游狎邪的,如"近知名阿侯"、"长眉画了绣帘开";有托喻友朋交往的,如"待得郎来月已低"、"户外重阴黯不开"(这两首现题为《留赠畏之》,而在较早的选本中作《无题》);有寄寓身世感慨的,如"何处哀筝随急管"、"重帏深下莫愁堂";还有一些兴寄难明,托意在有无之间,颇难指实。尽管内容各别,大都属于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绪复杂难以用题目概括的情况,统名之为"无题"。其中少数写艳情的篇什,口吻轻薄,色调浮靡,在诗人作 品中属于下乘;多数篇章则能够跳出以狎玩的眼光摹绘女子娇情媚态的陈腐格局,写出男女真诚相爱、缠绵执著的情思。所谓"意多沉至,词不纤佻"(施补华《岘佣说诗》),是对它们的确切评语。但这些作品的意义不限于表现一往情深的恋爱生活。那些实有寄托的诗篇固然暗含作者身世之感,就是一些托意在有无之间的作品,集中抒写悲剧性爱情相思,那种期待与失望、痛苦与留恋、执著与彷徨交织一起的矛盾心情,实际上与整个时代心理是息息相通的。这也正是无题诗吸引后来各时代人们去反复诵读和把玩的一个重要原因。
诗人还有一部分抒情咏物的名篇。他的抒情诗往往以深挚的感情、细腻的笔触,传达出晚唐这一特定时代条件下受压抑文人苦闷忧痛的心声,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社会衰败的面影;而其浓重的感伤气息,则难免给人带来某种不健康的影响。他的咏物诗不仅以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见长,还能够通过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烘染,表达出事物的内在神韵,借以寄寓作者的情怀。象"客散初晴后,僧来不语时"(《高松》),全靠周围景物组合成恬静清幽的画面,烘托松树高洁不凡的品格;或者像"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蝉》),写蝉的悲鸣无告,一直写到它幻觉般的心理感受,手法是很新颖的。
李商隐的诗歌在艺术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情致深蕴,是其根本特征。无论感时、抒怀、吊古、咏物或言情诸作,莫不渗透着诗人的真情实感,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像历来传诵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廖廖14个字,把那种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以及愈受阻隔愈感到默契可贵和愈有默契愈觉得阻隔难堪的矛盾心理,揭示得极其深刻动人。再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四首》),表面上写绝望的悲哀,骨子里却又透露了绝望掩盖下相思如春花萌发、不可抑止的炽热情怀,显得分外沉痛而富有感染力。刘熙载所谓"深情绵邈"(《艺概·诗概》),张采田所谓"哀感沉绵"(《李义山诗辨正》),都是指他诗歌的这个特点。
李商隐诗歌的抒情,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诗人喜欢把自己的艺术构思锤炼得千回百转,一波三折。他常避免作正面抒情,而借助于环境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思,如《日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他善于驱遣想象,将实事实情转化为虚拟的情境画面,如《夜雨寄北》、《嫦娥》。他爱好绣织丽字,镶嵌典故,细针密线,襞□重重,造成光怪陆离而又朦胧隐约的诗歌意象,如《锦瑟》、《碧城三首》。他又大量运用比兴寄托的手法,或借古讽今,或托物喻人,或言情寄慨,往往寄兴深微,寓意空灵,索解无端,而又余味无穷。前人说他"总因不肯吐一平直之语,幽咽迷离,或彼或此,忽断忽续,所谓善于埋没意绪者"(冯浩《玉□生诗集笺注》),分析是很中肯的。当然,刻意求深求曲,也会带来晦涩费解的弊病。诗人的一部分作品迷离恍惚,旨意难明,有的甚至成为千古揭不破的"诗谜",导致妄为比附、影射的索隐风气,他是不能辞其咎的。
婉曲见意的表现形式,同"深情绵邈"的内涵相结合,做到"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原诗》),这就是李商隐诗歌的基本风格。处在晚唐采缛藻繁的诗风影响下,李商隐的诗歌也自有富丽精工的一面。但他不局限于华艳,而能够在□丽之中时带沉郁,流美之中不失厚重,是跟他情深词婉的作风分不开的。约略同时而辞采相近的作家中,如果说李贺的特点是瑰奇,杜牧是俊爽,温庭筠是绮密,那么李商隐恰恰就是深婉。北宋西□体作者专取他的典丽,丢弃了他的深情远意,实在是袭貌遗神,得其糟粕。
李商隐诗歌艺术的成就,与他多方面地学习前人密切相关。他的恻怆的情思和"美人香草"的表现形式源于屈原,伤时忧国的怀抱和精严顿挫的律法承自杜甫,转折层深的构思方式由李贺得到启发,词旨隐晦的作风受阮籍的影响,而清新流丽的语言显然脱胎于六朝民歌和齐梁文人诗。此外,他的某些长篇古风雄直恣放,格局恢张,接近韩愈的歌行;一些抒情写景的小诗则又淡语天成,绰约多姿,不失盛唐绝句的风味。这多方面的传统,诗人都吸收、融铸到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中来,在唐代诗坛上独辟蹊径,开拓出寄情深婉的新境界。他的诗歌艺术不仅哺育了从晚唐的唐彦谦、吴融、韩□直至
清代钱谦益、吴伟业、黄景仁、龚自珍、李希圣、樊增祥诸诗人,还流衍于后世词坛,直接影响了一部分婉约派词家。
诗歌以外,李商隐的骈文在当时相当出名,不仅属对工整,用事精切,且能疏密相间,气韵自然,有别于晚唐一般四六文章之以□□华赡为能事。代表作如《奠相国令狐公文》、《重祭外舅司徒公文》、《祭裴氏姐文》以及为辞乐籍而作的《上河东公启》,写得情真意切,委宛动人,在精密的文句组织中参以一定的白描成分,读来几令人不觉得是骈体。不过在他的骈文中,一大部分属于官场应酬文字,内容比较贫乏。
李商隐的散文留存较少,但也有值得注意之处。《容州经略使元结文集后序》高度评价元结的文章,用骈散参错的句式和一连串奇特的比喻描述他的文风,形象鲜明,气势跳脱,当得起"为文瑰迈奇古"(《新唐书》本传)的评语。特别是文中为元结"不师孔氏"辩护,放言质问"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这与《上崔华州书》中作者自述反对"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而提倡"直挥笔为文,不爱攘取经史,讳忌时世"的文学主张是一致的,反映了他追求思想解放的倾向。《李贺小传》以同情的笔调记述李贺的生平逸事,《齐鲁二生》给两位才行殊异的文士作传,都写得妙趣横生,有传奇小说风味。《虱赋》和《蝎赋》则是两篇杂文体的短赋,意在讽世,与唐末罗隐、陆龟蒙的小品文异曲而同工。
本集和研究资料 李商隐诗,编成《李义山诗集》,有明汲古阁刻本和《唐诗百名家全集》本,均为3卷,又有影印明嘉靖间毗陵蒋氏刻 6卷本和明姜道生刊《唐三家集》本7卷,均无注。给他的诗作注的,据记载宋有刘克、张文亮两家,后不传。明末释道源注李诗,书未刊行。清初朱鹤龄吸取其部分成果,加以补充发挥,撰成《李义山诗注》3卷,附有年谱,是最早的李诗笺本。后来沈厚□将何焯、朱□尊、纪昀三家评语辑入朱注本中,成为通行的《李义山诗集辑评》。清雍正、乾隆年间,为李商隐诗作注解的还有陆昆曾、程梦星、姚培谦、屈□诸家,以冯浩《玉□生诗集笺注》最受人称道。
李商隐文,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有《樊南甲集》20卷、《乙集》20卷、赋1卷、文1卷,《宋史·艺文志》所载,则更有文集 8卷、别集20卷,俱散佚。朱鹤龄从《文苑英华》、《唐文粹》诸书中重新录出汇编,徐炯、徐树谷加以补充和笺注,成为《李义山文集笺注》10 卷。又有《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李义山文集》5卷。冯浩则据徐氏笺本分类按年编成《樊南文集详注》8卷,收文150篇。道光、咸丰年间,钱振伦从《全唐文》中又辑录出冯氏未收的李商隐骈文200余篇,编成《樊南文集补编》12卷,与其弟钱振常分任笺注,并附年谱订误。
关于李商隐的生平事迹,新、旧《唐书》都有本传,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补充了一些逸事。朱鹤龄撰成年谱,功在首创,而疏漏亦多。经冯浩改订后,诗人一生的行踪才历历在目,诗文编年也基本上有了着落。但冯氏未及见李商隐文集的补编部分,在材料掌握上仍有不少遗漏舛误之处。以后,钱振伦依据《补编》所收文章,对冯谱作了若干订误。近人张采田则在冯、钱等人基础上,撰成《玉□生年谱会笺》,搜辑大量史料,进一步考订了诗人的身世和诗文编年,对许多作品的写作背景和意图作了新的探索,是研究李商隐生平和创作的专著。但书中过于强调"深探心曲"的方法,臆测附会的地方仍时有所见,考订失误也在所难免,岑仲勉有专文《〈玉□生年谱会笺〉平质》加以辨正。张氏另撰有《李义山诗辨正》,内容主要是驳正何焯、朱□尊、纪昀三家评语,涉及对李商隐各首诗的理解,可与《年谱会笺》参看。
参考书目
杨柳:《李商隐评传》,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1981。
吴调公:《李商隐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2。

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
在唐诗的百花园里,最后开放出一丛具有独特风格的灿烂夺目的奇葩,那就是李商隐的诗歌。

李商隐
(公元八一二-八五八),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开成二年(八三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宏农尉。年轻时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赏识,可是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结婚。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是与李党有关。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常博士。最后死于荥阳,年仅四十七岁。
李商隐是唐朝一位有着独特成就,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而大家的评价又极为分歧的诗人。他的诗,有的是直接对时事政治表示态度的;有的是托古讽今,歌咏历史题材;有的是抒写友朋生死之情的;有的是感伤身世之作,而人们最熟悉的则是他的爱情诗。这些异常复杂的内容,又几乎都是和他的身世遭遇有着密切的联系。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他的多愁善感和繁博的事象及复杂的意念,在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它表现出来。这种象征手法建筑在丰富而美妙的想像的基础上,因而他笔下的意象,有时如七宝琉苏那样缤纷绮彩;有时像流云走月那样的活泼空明,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他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更有独特的风格,绣织丽字,镶嵌典故,包藏细密,意境朦胧,对诗的艺术形式发展有重大贡献。著有《玉溪生诗》。

【主要作品】
蝉 菊
登乐游原
风雨
落花
凉思
北青萝 锦瑟
无题 其一
隋宫(一)
无题 其四
无题 其三
筹笔驿
无题 其二
春雨
无题两首 其二
夜雨寄北
寄令狐郎中
隋宫(二)
瑶池
嫦娥
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