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彭.马修斯:新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中国人口产业结构存在哪些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20:50:26

一、降低生育水平时期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大约20年的时间,人口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4亿增长到8亿,净增了近2.6亿。虽然党和政府也几次提出要重视人口问题,开展计划生育,并在城市等一些地区进行了试点,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计划生育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人口基本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从70年代开始一直到20世纪末,大约30年的时间,计划
生育工作全面展开,主要任务是降低过高的人口出生率,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这段时期由于全党全社会广泛动员,真抓实干,使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少生了3亿人,实现了人口再生产型的历史性转变。这一时期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1. 人口快速增长阶段(1949~1953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趋于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卫生条件逐步改善,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出生率则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49年的16%猛增至1953年的23%,出现了第一次人口增长高峰。从关心育龄妇女健康出发,政府有关部门颁布了限制人工流产的规定,严格控制避孕药具的进口与销售。1953年全国总人口接近6亿,比1949年净增6000万。在短短三四年时间里,人口再生产类型迅速由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向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变。
2. 提出计划生育阶段(1953~1961年)。过快的人口增长引起了党和政府的关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多次指出,人口要有计划增长。1953年的《农业发展纲要》首次写入计划生育内容,计划生育工作开始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以马寅初为代表的社会有识之士也积极主张实行计划生育。但由于“左”倾思想的干扰,计划生育工作受到冲击,人口继续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从1959年开始,出现了三年严重自然灾害,出生率急剧下降,死亡率大幅上升,1960年首次出现了不正常的人口负增长,出生率为20.86‰,死亡率为25.43‰,增长率为-4.57‰,计划生育工作自然被搁置。
3. 计划生育困难阶段(1962~1970年)。从1962年开始,我国进入了持续8年之久的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达到7亿。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在毛泽东提议下,计划生育工作在城市逐步开展。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干扰和破坏,这个阶段的计划生育工作阻力很大、步履维艰
。并且,由于广大农村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全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1970年全国总人口超过8亿,人口出生率为33.43‰,自然增长率为25.83‰,总和生育率为5.8。
4. 计划生育全面展开、艰苦爬坡阶段(1971~1978年)。在周恩来主持下,国家把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毛泽东在国家计委《关于一九七五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上批示:人口非控制不行。国家制定了“晚、稀、少”和“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量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的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工作开始在全国城乡全面开展,特别是在农村收到了明显成效。人口出生率迅速由1970年的33.43‰下降到1978年的18.25‰,妇女总和生育率由1970年的5.8下降到1978年的2.72。
5. 计划生育走出困境阶段(1979~1990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1981年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提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并写入新修改的《宪法》。由于国家重视,领导得力,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这个阶段,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降至14.6‰,妇女总和生育率由1978年的2.75下降到1990年的2.17,接近更替水平。
6. 计划生育健康发展阶段(1991~2000年)。90年代,我国进入了第三次人口生育主高峰。面对复杂的人口形势,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1991年作出了《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并且从这一年起中央每年都要召开高规格的专题座谈会,研究部署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1997年以后逐步增加了环境、土地、水利等内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10年间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为10.7‰,比80年代下降了近4个千分点,实现了我国既定的到20世纪末把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的奋斗目标。

二、稳定低生育水平时期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时期。这一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的主要任务是稳定 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同时要认真研究并积极应对老龄人口,流动人口、就业人口增多带来的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使计划生育事业真正成为造福于人民的事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关键期(2000~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明确指出,未来十年,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关键时期。我国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并不稳定,受人口增长的惯性影响,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口仍以年均净增1000万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同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很不平衡,在农村和西部地区的生育水平还比较高,少数地方没有摆脱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循环。因此,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中央要求,“十五”期间,生育水平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不超过9‰。到2010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年均人口出生率不超过15‰。做好今后十年的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这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
2.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2010~2020年)。到2020年,将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5亿以内,出生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基本解决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的问题,育龄群众享有更加优质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全面实现避孕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在全社会形成科学文明的婚育观念、生育文化和人口文化,使计划生育真正成为群众的自学行为建立完备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律体系,建立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制度和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3. 实现人口的零增长(2020至21世纪中叶)。在21世纪中叶,力争把人口总量控制在16亿以内,实现人口的零增长,并使之开始缓慢下降。实现了这个人口控制目标,现代化建设就有了重要保障。可以说,人口发展目标的实现,是全面实现现代化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参考资料:北京市人口和计划

人口产业结构?????????
人口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