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摩托车专卖店:关于“良好习惯”的真实例子(不难!快来看看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15:18:17
要多!

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牛顿、爱国斯坦等,勤奋好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为人类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鲁迅先生“随便翻翻”的读书习惯,使他看书着迷,成为伟大文学家;华罗庚“刻苦自学”的习惯,终使“勤奋”出“天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世界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中,犹太人的比例最高;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的人物如:哲学家马克思、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都是犹太人,难道这仅仅是偶然现象吗?我来看这样一组数据:犹太人为平均每人每年阅读书籍报刊60册,而中国人仅为平均每人每年5册。这说明犹太人对于人文知识的吸收方面已经走在了我们前列。因而,朱永新教授在他的“新教育”理念中,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了首要位置。这使我想了一句流传已久俗语: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闻。秀才当然是一方有识之士,他与一般百姓相比书自然读的要多一些,信息的来源更为丰富,事情的分析会更为深刻,故而方知天下闻。

  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的范畴并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书籍、报刊,还囊括互联网、影视资料的阅读。应该说阅读的信息来源与以前相比,渠道更多,速度更快,内容也更丰富。然而现在学生实际的情况却存在相当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许多中学不开设阅读课或不安排阅读时间,即使开设或安排也时常因为“种种原因”而被移做它用;一部分教师会将学生在课余时间所看的与教材内容无关的书籍视为“禁书”而加以明令禁止。去年,我曾经做过一次关于这方面的调查:班级49名同学,有3名同学即使在寒暑假也无法进行看电视、课外书或上网等课外知识的阅读,有5名同学在正常上课的日子里无法进行课外阅读,有17名同学一周仅在星期六或星期天有三个小时以内的自由阅读时间,而有这方面兴趣的学生比例是100%。

  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关键不在学生,是在于学校、教师和家长。然而学校、教师和家长问题的症结我认为是担心学生用于阅读课外知识的时间会占用学生正常学习的时间,导致成绩下降,从而损伤各自的利益。诚然短期内利用大量的时间学习、重复训练教材知识来应付考试,成绩提高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这种效果是以损害培养学生良好养成习惯的时机为代价的,高分只可以使人有短暂的兴奋感觉,良好行为习惯却可以使人终身受益。教材知识的学习是学习、课外知识的阅读也是学习,相比较而言,课外知识的内容更为丰富,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因此转变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观念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首要问题,意识形态上的东西解决了,其余的工作都会应刃而解。

  《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刚生下来本性没有什么太大区别,是后天的习惯的养成,使人与人之间性格品质产生了差别。可见习惯养成的重要。有的妈妈会说,宝宝还小呢,能要求他什么呀,我可舍不得让宝宝受一点委屈。这种想法有一定代表性。尤其现在各家都只有一个独生宝宝,能迁就则迁就,能满足就满足,这样教育出来的宝宝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性格脆弱,有许多不良习惯。

  成功来自于良好的习惯从前,有一个人织了一张很结实的网,他把网布在树杈上,然后躲在隐蔽处,不一会儿一只胖乎乎的小鸟撞入网眼。他想:抓住小鸟的是中间这个网眼,看来只有这个网眼有用。于是,他把其他的网眼全部剪掉,只留下这个网眼,然后把它布在树杈上,每天躲在一旁等待鸟儿入网,他还能不能再抓住小鸟呢?结果呢也就可想而知了。学习就像织网一样,一环扣一环,考试就像抓鸟一样,远大的学习目标、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强的学习意志、灵活的学习方法等等这些因素织成了一张大而结实的网,只有布上这张网才能网住“小鸟”,如果愚蠢地认为只有直接网住“小鸟”的网眼才有用,那么最终只会一个“小鸟”也抓不住。

  就说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吧,我们也不难发现,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往往是平时自觉学习、善于思考的同学,好多同学学习成绩优异,并不是靠的“头悬梁,追刺股”,而是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帮了大忙。再从考试的卷面上,我们发现,考试差的同学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书写潦草,不注意格式,该用尺不用,该对齐的不对齐,该擦的没擦干净,每一行字写得上上下下,甚至龙飞凤舞;二是有明显的错别字和白字,特别是在作文中比例更高,由于无法做到用词准确,往往词连不成句,句连不成文。也有一些同学,由于学习习惯没养成好,使得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许多东西,好象是懂了、会了,但由于掌握不准确、不牢固,似是而非,应用起来往往就意不从心、辞不达意,甚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13岁进入科技大学的少年大学生周峰,认为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周峰认识汉字,记忆英语单词,都是每天10个,即使走亲访友时也从不间断。就这样,一年下来,便记住了3 000多个汉字和3 000多个英语单词。这是他量化的学习习惯。周峰在学习的时候就一心一意学习,该玩儿的时候就轻轻松松地玩儿,自觉性极强,从不需要别人提醒,更不需要别人强制。他听英语广播学英语,一到点便准时打开收音机。这是他定时的学习习惯。周峰学习时总是全神贯注,思想从不开小差,精神略有溜号,便立即作出调整。这是他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周峰等无数有建树的人的行动印证了培根说的话:“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因此,我们在查找问题并改正问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比一时的考试成绩更重要。一时考试成绩不理想,并不可怕,我们可以查缺补漏,可以及时补救。但学习习惯不好,却会长期影响人的学习效果,甚至影响人的一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