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比特人陶瑞尔:谁告诉我一下世界上第一本出版的词典名字是什么,它是用来干什么用的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10 06:27:08
这是我们词典课程的考试题目.望各位解答解答.悬赏5分.

我国第一部规范词典上市 “小手”提示规范词条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6日16:44 新华网

昨天,各大书店的书架上新添了一本工具书——《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这部由百名语言文字专家历时11载、九易其稿,以“规范”为己任的词典,这是我国第一部“规范词典”,从而填补了词典领域的一项空白。

这部由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李荣、许嘉璐担任首席顾问,曹先擢、柳斌、胡明扬等担任顾问,原国家语委委员兼语文出版社社长李行健任主编的词典,与其他词典不同,它是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要求,严格遵照国家颁布的所有规范编纂而成的。

词典建立文字规范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编纂辞书的国家,辞书可谓汗牛充栋,但语言文字在使用中不断发展变化而产生的混乱与不规范现象亦俯拾即是。比如“莫名其妙”与“莫明奇妙”的混用,将“橘”错误地简写为“桔”……除了这些不规范的用法,生活中还出现了一些新鲜而具有活力的词汇,如已家喻户晓的“三个代表”、“非典”、“豆腐渣工程”、“短信息”、“黑客”、“网虫”等。而新出现的人们不甚熟悉的“影子内阁”等新词,往往令普通人倍感疑惑。

今日上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责任编辑刘展鹏告诉记者,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问世之前,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本词典的内容完全符合现行的语言文字规定,包括最为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也只是部分地体现了一些现行言语文字的规定。一般语言文字的规定最高由国务院颁布,此外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总署也有规定,有时是三个部门联合发文。这本词典就是应时代变化要求,综合了现行的全部语言规范文件编辑而成的,它的问世将给汉语言文字建立一个规范。

严格审定字型字义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全面体现落实了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比如严格按照汉字规范标准审定字形,严格按照《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规范“词形”,严格按照《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标注读音,部首和笔画检字等全部按已有的规范处理。

比如,为了执行有关科技术语和计量单位的规范标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原释义中的“白血球”改为“白细胞”,“心肌梗塞”改为“心肌梗死”。又比如“肖”一直作为“萧”的简化字用,现在规定两个字各有其独立意义和读音,“萧”意为“冷落;缺乏生机”,不得简化成“肖”。肖读音为去声,动词,意思为“相似;像”。整合规范统一标准

国家标准也有前后公布的规范标准不一致的地方,国家颁布的语言文字标准有好几种,时间跨度大,内部有不统一的地方,例如“粘”、“黏”二字,1955年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取“粘”废“黏”,1986年《普通话异读词整理表》给“粘”注zhān音,暗含着读nián当用“黏”,1988年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正式确定“黏”为非淘汰字。按国家语委意见,这就需要整合使其一致,以后出的标准统一协调处理。

没有收录新词四千多条

同时,不少语言领域目前尚无国家的规范标准,事实上也不可能为所有语文现象制定出一套统一的规范标准。对于这些,词典通过释义和例句等的示范性发挥引导作用。比如成语“空穴来风”,已有词典有的注释为“事出有因”,而有的则注释为“无稽之谈”,还有的注释为既指“事出有因”又指“无稽之谈”,释义纷纭使读者无所适从。按照社会约定俗成和因势利导的原则,《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注释为“从前指事出有因,现在指无稽之谈”,用概括的词语分清了历史与现在,便于读者理解和使用。

词典还注意吸收时代共识,并体现到词义的解释中,全书共收单字13000个,收词目68000条,而词目中当代新词语、新义项就超过4000条。如在“熊掌”词条中明确提示:“为保护野生动物,国家有关法规禁止把熊掌列为食品。”在“虎”的条目下加注了“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内容。

“小手提示”强调规范

据有关专家介绍,为了全面落实“规范”的具体要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还把语言使用中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用“提示”指出,并别出心裁地在这些词条的末尾伸出一只生动的“小手”,用图标方式进行“提示”。针对人们写作中常常出现的记忆误差,词典细心地提示:“仗义执言”不要写为“仗义直言”;“万古流芳”不要写为“万古留芳”。在“内地”词条下提示:“‘内地’的反义词不是‘外地’,而是‘边疆’或‘沿海’”。针对小学生学习中的理解,词典提示说:“鱼”“生”当偏旁使用时,最末的“横”要写作“提”。

这样既从道理上讲清了有关规范的情况,也达到了积极干预语言生活、推进语言文字规范的作用。

推敲仨月只为一字

编写词典是一项百科全书式的工作,需要庞大的知识积累,不仅要对语言文字本身有深邃的研究,对民俗学、地理学、天文学,乃至相关的现当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储备、要求更是永无止境。曹先擢先生编写一个“打”字的释义,整整花了3个月的时间;为“授权”和“受权”这两个词的辨析,专家们从语料库中分别查了300多个句子。生活中,编写组成员留心捕捉一切与词典有关的细节。一位广东的同志探亲回家,听说附近产“橘红”,经了解才知道橘红原来是一种植物,而不单是指果皮或颜色。(记者/张卉于建实习生/傅洋)(来源:北京晚报)

康熙字典,用来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