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光法师戒色三宝:新疆英吉沙小刀哪个牌子的最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8 16:56:29
中等偏上的质量需要多少钱?

西域牌的,是纯手工刀,厂长是买买江,千万别买阿那尔古丽牌的质量相当的差,等9月份的乌洽会,他们每年都去的

其实,英吉沙是地名,最先做这个品牌的取了“英吉沙”做自己的牌子,别人都没法取了,在新疆的英吉沙有好多做工优良的刀子卖,但我劝你去英吉沙附近的城市买,那里有真品也比较便宜,英吉沙的刀具大多为手工作坊手工打制,无特定的牌子,但做的好的精品难遇难求,也比较贵,适合收藏。普通的,工厂式做的牌子较杂(比如,“英吉沙”牌的),好多并不是在英吉沙当地,用英吉沙老人的技术做的,可以说不是真正的英吉沙小刀,记主,真正的英吉沙小刀是手工打造的为真。
我自己没收藏的习惯,但也用英吉沙的小刀,“三忍木”我用的这个牌子。不贵,但质量很好~
最后给你个英吉沙小刀的历史:
提起英吉沙,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它的小刀,路过英吉沙,当然不会错过观赏小刀的良机。因上学、出差、探亲,我曾无数次途经这里,竟养成了迷看小刀的嗜好。至于那些沿古丝路旅行的外国游客,他们到了驿站英吉沙,必定要买上几把小刀留作纪念——英吉沙小刀曾在全国民族工艺品交易会上荣获旅游纪念品一等奖。有的香港客商还慕名特意专程赶来英吉沙订购小刀。

英吉沙是个边远的小县镇,地处新疆南部最大的城市喀什和最大的县莎车中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英吉沙以它的小刀而蜚声于世。

正如诗人赵力在《剑与花》一诗中所写:来新疆,谁不锻铸一柄锋利,削风雪于笑声之中;斩蟒龙于大漠之上。

英吉沙小刀一般长十一二来厘米。最大的达半米以上,最小的仅两寸左右,小刀家族中的巨人和侏儒只是极少数。它们造型各异,如月牙、如鱼腹、如凤尾、如雄鹰、如红嘴山鸦、如百灵鸟头……还有的难以名状。无论何种式样,做工都非常精细,外观赏心悦目。且不说它的锐利无比,那是许多刀具所共有的。我见过卖刀人的现场表演:吹毛发一触即断,削铁片屑落纷纷。新颖、别致是英吉沙小刀的特色。表现在刀柄上尤为突出。黑黝黝的是兽骨把手,明晃晃的是钢把手,亮晶晶的是银把手,黄灿灿的是铜把手。有些刀柄上面镌刻着绝妙的图案和流畅的花纹,镶嵌的珍珠和人造红绿宝石光彩夺目,就连那零星的点缀也恰到好处,给人以艺术的美感。

关于英吉沙小刀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则是相传古时候,英吉沙土地贫瘠,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神得知后,决定施泽于此,于是就赐一位能工巧匠打造小刀,以造福后世。此后,英吉沙慢慢富了起来,成为一座新城。英吉沙在维语中即为"新城"之意。小刀手艺也随之流传下来了。

另一则是古代英吉沙城南小镇卡尔窝西,有一位毕生锻造小刀的匠人名叫买买提,他制作的一种雕刻有红、绿、黑等颜色的木柄小刀,锋利、美观,农家纷纷盘炉仿制。从而世代相传,随后工匠们各出心裁,制作出各种造型的小刀,并在刀柄上用黄铜、白银、牛角、贝壳等镶嵌,并雕刻富有民族特色的图案。英吉沙小刀手艺从此兴盛开来。

传说未必与史实相符,不过英吉沙小刀的出现与当地人的生活习俗相关却毋庸置疑。历史上,我国少数民族大都崇武尚刀,他们多以游牧为主,副食也多是牛羊肉,宰剥牛羊或切割肉块需要相适宜的刀具。维吾尔人喜欢大块牛羊肉,尤其爱吃烤全羊。众宾围坐的筵席上,当美味飘香的牛羊肉端上时,宾客们便纷纷亮出各式各样的刀子。谁的小刀精美漂亮,人们就会投去赞赏的目光。英吉沙小刀最被宠爱最受青睐!维吾尔家庭主妇拿它当菜刀使,又轻便又灵巧。另外,南疆是著名的瓜果之乡,简直就是造物主的特意安排,英吉沙小刀是削果皮特别是切哈密瓜的最佳用具。惊叹折服于维吾尔人那切瓜的高超技艺,除了熟能生巧,得心应手的英吉沙小刀恐怕也是一个诀窍。

卖刀人都是维吾尔族男子,以青年人居多,也有中年人和老年人,还有十一二岁的小巴郎。他们把刀摊在手里,任你挑选,除摆弄、展露外,有的还做切割示范。手上的刀不中意,他们会从衣袋里,从襟怀里,从袖口里,从靴子里再掏出来,一把又一把,只有天知道,他们身上究竟装了多少小刀!这个才打发走,那个又接踵而至。这里不过是“游击区”,走百十步就到了街上,才是小刀的“阵地”。在铺地的绒毯和毛毡上,在巨大的木床和架框上,一把把小刀排成各种阵式,呈正方形、呈长方形、呈三角形、呈梯形等。有的用色彩斑斓的刀鞘镶边。英吉沙的刀鞘也非常精致,越是高级的小刀越要配上华贵的刀鞘。逢到巴扎天,那才热闹呢!公路和街道连成一片。众头攒动,熙来攘往,叫嚷声、刀撞声不绝于耳。在阳光照射下,一排排,一片片小刀闪闪发光熠熠生辉。左也是刀、右也是刀、前也是刀、后也是刀,如骑士唐·吉诃德面对风车,我似乎去了不少胆怯和懦弱,仿佛变得勇敢和坚强起来。当然,这不过是瞬间的幻觉罢了,但置身于这刀丛世界确实可以让人领略到独特的西域风味和情趣。

英吉沙究竟有多少人制作小刀,谁也没有具体统计,恐怕也很难准确统计。以前面提到过的小刀发源地芒辛乡栏干村为例,三百多户人中竟有一半以上家庭从事这行当。小刀的整个生产过程都是手工操作,规模最大的县小刀厂亦如此。淳朴的刀匠似乎并不渴求解脱,他们更醉心于自己的手工。就像人们喜爱手拉面胜过机器轧的挂面一样,或许这也正是英吉沙小刀的魅力所在吧!一副小泥炉,一把小铁锤,一支小铁钻,这就是刀匠们的最主要的道具。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那无与伦比的小刀就是靠这些原始落后的工具,用漆黑粗糙的双手锻打出来的。绣花帽是维吾尔女人的专利,英吉沙小刀则是维吾尔男人的杰作,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这些人间尤物。用诗人李宏的获奖诗作《英吉沙小刀》为此文作结,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每个维吾尔男性

都为拥有一把英吉沙小刀而骄傲

英吉沙小刀为刚健的气质而铸造

轻巧,不失稳重的神韵

华丽,不失勤劳的迹痕

刀柄是一座山

刀身就是山撑着的苍穹

英吉沙小刀是力的化身

沙海、戈壁,是刀的铁砧

盐碱、冰凌,是淬火的水源

黄风和土雨是十八磅的锤

锻打出英吉沙小刀的钢毅和灵魂

不去扪问刀为何用

不去抚试刀锋多灵

它为你展现一个民族的秉性

至少要200多元的
注意“英吉沙”就是品牌,没有“英吉沙哪个牌子的最好”这样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