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网代理:耳朵很痒,但清理过以后又很疼,而且有类似脓水的液体流出,究竟是怎么回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2 09:46:35
我听说那个严重的需要动手术,我不知道自己这个算不算是严重,以前看过医生,可没好多久又很痒

这肯定是中耳炎了,我爸就是这个病,我在医科大学上学,所以我很关注这个病,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一、自疗要点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分。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体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主要症状是耳流脓、重听和耳鸣。单纯型耳脓呈粘脓性,不臭;胆脂瘤型的脓液有恶臭,虽经几天仔细地清洗,恶臭仍不消失。其他如耳痛、头痛、发热、眩晕等,往往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产生并发症的现象,宜赶快医治。
  (2)分型
  单纯型:此型患者耳内流脓多为持续性,常因上呼吸道感染脓量增多。一般无臭味。鼓膜穿孔在紧张部,呈中央性穿孔,大小不一,多呈肾形、椭圆形或圆形;听力下降,呈传导性,一般程度不严重。
  胆脂瘤型:患耳持续流脓,量少而有恶臭味。鼓膜多在松弛部边缘或紧张部后上边缘穿孔。经穿孔可见灰白色鳞片状或腐乳状物质,有特异臭味。患者听力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早期为传导性耳聋;晚期为混合性耳聋。有时有耳鸣及眩晕感。胆脂瘤会严重破坏骨质,导致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3)慢性单纯性中耳炎与慢性胆脂瘤性中耳炎的区别,见下表。
  (4)理化检查
  X线摄片检查:单纯型乳突X线照片,除密度增加外,鼓窦区还可有扩大或骨质破坏。胆脂瘤型乳突X线照片可显示鼓隐窝、鼓窦和乳突有边缘整齐的团形透光区。
  (5)治疗
  西医治疗
  单纯型的治疗
  首先是清洁耳道脓液。方法是病耳朝上,滴入3%双氧水3-5滴,保留l-2分钟任其起泡沫后流出,用棉签子卷净。然后将病侧耳廓向后上方轻拉,将药水3-5滴对准耳道滴入,并用手指向耳屏挤压3-5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处进入中耳,并留待数分钟。每日三次。药液温度最好与体温相近(过冷时宜稍加温,以免滴入后出现眩晕、恶心等前庭反应)。滴管不要触及外耳道壁,以免污染。常用的滴耳药有0.25%氯霉素或红霉素液、4%硼酸酒精等。
  穿孔较大者,有时可吹用粉剂,如耳炎散、红棉散、枯矾粉、冰片等,任选一种,每日1次。用量宜少宜薄,切忌过多,以免结集成块,妨碍引流。
  鼓膜干性小穿孔可用50%三氯醋酸烧灼穿孔边缘,促使愈合。较大的干性穿孔,若听小骨完整,听力检查骨传导较好者,可行鼓膜修补术。
  胆脂瘤性的治疗:应行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若已发生并发症,则须及早手术,同时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近年来,根据中耳病变情况,采用中耳传音机构修建术(又名鼓室成形术),此手术适应症要求较严,须在脓液已干、耳咽管通畅和听力测验骨传导尚好等条件下酌情进行。
  中医治疗
  单验方
  海螵蛸l克,麝香0.05克,冰片0.3克,黄连1.5克。共研细末,加入5毫升注射用水浸泡备用,滴耳,每日3次。
  熟鸡蛋黄2个,冰片少许(研末)。熟鸡蛋黄置勺内烤至油出,用此油加冰片滴耳,每日2次。
  (6)护理
  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脓液时必须用消毒器械和敷料。清洗时须仔细耐心。
  (7)预防
  积极防治感冒。感冒后不可用手捏紧鼻孔擤鼻涕。鼻涕可向后抽吸,由口吐出,或将手帕放在鼻孔前,轻轻将鼻涕擤出,亦可轻捏一侧前鼻孔,轻轻地擤出对侧开放鼻腔内的鼻涕。不要用尖锐的东西(如发夹、绒线针等)挖耳,以免碰伤鼓膜。最好戒除挖耳的习惯。对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应给予及时、适当的治疗,以防转化为慢性。游泳时须注意正确的姿势,防止鼓膜破裂和中耳发炎。患麻疹等急性传染病的病人,须注意口腔、鼻腔的清洁卫生,以防止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可由急性中耳炎,咽鼓管阻塞,机械性创伤,热灼性和化学性烧伤及冲击波创伤所致.根据穿孔类型,可分为两大类:(1)由紧张部良性的中央性穿孔,和(2)由较危险的鼓膜紧张部边缘性或松弛部的上鼓室穿孔所引起.

  鼓膜中央性穿孔指在穿孔边缘和骨性骨沟之间还有一些鼓膜组织存在.这类穿孔可导致传音性聋.上呼吸道感染或因洗澡,游泳而使水进入内耳时,可使慢性中耳炎加重.常由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导致无痛的,脓性并有臭味的耳漏.持续性恶化可形成耳息肉(肉芽组织可经穿孔而脱垂至外耳道)和中耳破坏性病变,如砧骨长突的坏死.耳息肉是一项严重的体征,几乎不变地可伴有一种良性肿瘤,即胆脂瘤的存在.

  松弛部的上鼓室穿孔可经穿孔导入上鼓室.边缘性穿孔常见于紧张部后上方,穿孔边缘与骨性鼓沟之间无鼓膜组织残存.边缘性穿孔是由急性坏死性中耳炎产生,它破坏大面积的鼓膜,包括鼓环和中耳粘膜.这类穿孔如中央性穿孔那样可伴有传音性聋和耳漏转甚.与中央性穿孔比较,边缘性穿孔更易产生诸如迷路炎,面瘫和颅内化脓的并发症.

  松弛部和边缘性穿孔常与胆脂瘤有联系.在急性坏死性中耳炎愈合过程中,残余的粘膜上皮层和外耳道复层鳞状上皮可移行以覆盖裸露的区域.一旦复层鳞状上皮长入中耳,它开始脱屑并堆积形成胆脂瘤.胆脂瘤也可为松弛部的复层鳞状上皮基底层的增生,松弛部或紧张部鼓膜的进行性内陷和中耳长期感染产生的鳞状上皮化生所形成.上皮脱屑以同心层方式不断地扩大堆积,以及上皮的胶原酶破坏周围的骨组织.

  胆脂瘤可在耳镜检查时见到中耳内有白色的脱屑,以及邻近穿孔边缘的外耳道有骨质破坏而被识别.其他未被疑及的胆脂瘤骨质破坏,可被CT显示.耳息肉常伴有胆脂瘤.胆脂瘤的存在,特别是伴有松弛部的穿孔,极大地增加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如化脓性迷路炎,面瘫或颅内化脓).

这个是中耳炎的症状 而且你还上火了

可以吃 黄连上清片 来解决症状

也可以去中医院找大夫开一些可以塞在耳朵里面的药治疗

其实没什么太大的事情 不用紧张~

是很好治疗的病

造成的原因 有可能是 你的指甲感染了耳道
或者是连续场时间戴耳机听音乐
或者场时间听电话 也会导致这个

其实很好治疗的~

这是中耳炎,我治好过。
先用药棉沾双氧水清洗外耳道,擦干,再用自治中药敷患处。
中药配方:冰片(研极细沫)、青黛适量。
一般五天左右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