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屏模组:用来赞美老师的杜甫的诗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9 07:26:06
一定要准确准确再准确!另外一定要是比较常见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其中人们常用“润物细无声”一句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养,潜移默化的熏陶。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代杜甫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人们把老师比作“春雨”,把学生比作“春苗”,春苗需要春雨去浇灌。

还有

唐代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人们生动地把教师比作“春蚕”,是对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给予的高度评价。
对蜡烛的赞美也是源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如红烛发光发热,精心培育国家良材,似春蚕无怨无悔,毕生献给教育事业”,这幅老师自勉的对联正是对“蜡烛”称谓的认可和自豪。

脸上生雀斑,手中出老茧。一年四季寡笑容,此君何多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