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6导弹发射井条件:解释哲学概念:客观存在和客观实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11:52:34
最好有坚实的依据。引经据典请注明出处。谢谢。

客观存在"是指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着的客观事物。

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不管物质的形态、结构和属性如何千变万化,但其客观实在的属性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因而具有永恒性和决对性。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特性。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和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又可以指具体的思想认识。

客观实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客观存在是不依赖于“我”的个人意识而存在。前者的“客观”是针对“人”的主观而言的,是绝对不变的。后者的“客观”是相对于“我”的主观而言的,是相对的、多变的。

..

基本哲学概念介绍

中国哲学思想的内容,本身是人类哲学文化产品中的一个环节,有其相对世界哲学而言的特殊性,也有其自身独立而言的完整性。因此当我们在介绍中国哲学思想的内容时,一方面要将其自身内容的完整面貌介绍出来,另方面也要将其置放在更大范围的思想视野中,讨论出它的特殊优胜之意义。就哲学作品之内容而言,有著丰富的讨论主题及主张,如何将种类繁多的思想产品予以厘清,这是需要良好的工具才能完成的,这个工具就是处理思想内容的概念范畴。范畴本身是一个概念,但它特别是被使用在某一架构中的某一领域、或是某一领域中的某一重要辞意,该领域中所有辞意的组合以及该架构中的所有领域之集合,就完成了该理论架构之整体。讨论中国哲学的概念范畴之意义,就在讨论中国哲学有著什麼样的世界观与针对此一世界观的理论分析架构,并且说明该架构中所具有的知识项目。当然,学术界迄今未能建立一套众所公认的中国哲学的概念范畴,然而就其与世界哲学的差异性与共通性的观点而言,我们仍然能够藉比较与汇通的工作,提出属於中国哲学的概念范畴,使得我们在研究与介绍的需求上,能有良好的进展与知识的累积。本课程即为针对此一需求,企图将中国哲学作为一套得以架构化、概念化的研究对象,因此将先提出若干最基本的哲学分析之主要架构,透过对哲学研究领域之分门别类的分析工作,来作为正式进入中国哲学思想的概念范畴系统之中的准备功夫。

壹:哲学是什麼?

一.就各类知识之关系言:

对於各种学问而言,哲学是作为一切学问的理论基础,故而哲学是一切学问之母。举凡一切学问之未解明部份,而需以预设身份作为推论基础之命题,皆为哲学知识之内容。又或於研究者发现人类尚未探知的知识对象,且尚未能有任何现存知识体系可用来解说时,因而只能用假说的方式来认识它们,这也是属於哲学思考的阶段。哲学研究的对象所形成的知识内容常常会脱离哲学的范围,因为针对这些对象的研究工作已落实为各种具体而明确的专门学科,因而使该领域的研究重心不再专注於根本预设的思考,而转移至研究基於根本预设所形成的各项特殊内容或结构,例如早期的物理、化学、心理学等原都属於哲学的范围。

二.就理论活动之型态言:

哲学是高度抽象的思维产物。它必须以高度抽象之概念,进行最普遍性的推演活动,以寻求所欲获得之总括性命题。故而哲学知识与一般知识之别是抽象、普遍的与具体、特定的差别。例如,人类学中有一项课题是某一特定地区的宗教性活动的历史、形态、方式以及与其他地区有何异同等,相对於这些特定内容的具体研究,哲学所思考的,无宁是宗教哲学中的人性理论或人神关系论、以及其与人性中的其他性格要素有无关连、如何关连等问题。

三.就哲学作品之性质言:

哲学体系是经过推理而得的,它是一套套理论与命题的组合,由命题组成理论,由理论证成观点,并藉观点影响人类文明制度的演进与发展方向。例如笛卡儿的「沉思录」、「方法学导论」等作品的问世,本身就是推理作品的经典之作,同时它又能以其新观点的提出,而揭启西方近代哲学理性主义之学风,对於数学、物理学等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人文思想上的理论根据。

四.就思想发生的背景言:

中国哲学起於对现世生存价值感的追求而探问与解答所生者,印度哲学起於对生命的过去未来,及与超越界的对立或和谐之探问与解答所生者,西洋哲学起於对宇宙奥秘之惊叹与纯粹知识之好奇而探问与解答所生者。

贰.世界哲学领域分类

在人类文化活动史中,具有高度哲学思维产品,且为众多人类依奉为知识之基础建构的哲学体系者,应为中西印三系为主。

西洋:以抽象的客观知识之解析而见长。故而近代科学源起於西洋。

印度:以超越的神秘体验之亲证而见长。故而佛法源起於印度。

中国:以现世的人伦需求之实践而见长。故而特重人生哲学的研究。

参.哲学理论内容分类

哲学知识体系基本上可以形上学、认识论、社会哲学三种形态来进行区分与研究。从中西哲学有其共通性与得以进行汇通的观点下,以下的分类是作为共同使用的架构下所作的整理。至於属於中国哲学本身独立发生的范畴观念而言,则必须在另外的架构中才整理。(读者可以另外参考<中国哲学的形上学研究进路><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中国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意识探究>)

形上学(存有学、世界观)

宇宙学(自然哲学、人类学、神学)

本体学(存有论)

知识论(认识论)

(逻辑、数学、语言哲学)

功夫论(实践哲学)

(修行论、修鍊论、修养论)

社会哲学(伦理学、价值哲学)

(政治哲学、———)

一.形上学

形上学是援引自西洋哲学的概念,西洋哲学史上的形上学义,源起於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metaphysics, 意即物理学之后。是指在具体的事物对象之性质的研究之后,再追问一个事物之所以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在逻辑的高度上高於具体的物理学的层次,故曰物理学之后。而中国哲学史中,易经中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故而中文中的形上学义,正为研究具体器物之上的器物之道的学问。道有多义,形而上者亦可从多种角度以描述及研究之,故而形上学的内容亦有多种型态。总之,形上学这门学问即是在研究事物之存在的终极基础的问题,包括宇宙为何存在?有何意义?如何存在?等等。简言之,形上学有两大领域:一为处理自然的问题,即其宇宙论的部份,又可分为研究世界的、人的、神的等三大部;另一为处理存在的意义的问题,即其本体论的部份。

二.世界观

世界观即形上学的另一种表达,它是和形上学同等高度的学问,但是世界观却能具体地指向人所存在的这个生存环境之整体的真象这个问题。世界观的提出能给予人们以生存的目的与意义感,因为每当人类要探寻生存的意义时,必定会从他的生存处境中去寻问此一问题,但是生存处境为何本身又是一个问题,於是人们必须尽充其极地找出最广泛的生存情境以安置生存意义的问题,这个最广泛的生存情境就是人的世界观,最后从世界观问题的提出与解答中,人们得到了生存的意义与目标。以中国哲学而言,因为其特点都在於为人类的生命意义与生存目标提出解答,故而都能提出一套完整的世界观,来说明在如此的世界中的生存者,应采何种态度以渡过此生。世界观的内容,因此特别必须包括宇宙的真象,其起源、结构、生灭、特质等,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在世界中的生存意义、人生前死后的生存世界各为何,等问题。

三.存有学

存有学也是形上学的另一种表达,有时特指本体论。存有学辞汇的出现,是因为哲学活动的特质而产生的。一般而言,吾人探问求知之对象为一具体存在的对象,但在哲学思想的范围里,即使是抽象、想像之对象亦为研究对象。任何思想所能及之对象皆有其一定的真实性,任何具有真实性的对象必有其一定的存在地位,亦即为一存有者。形上学之研究对象即以全体之存在者之存在意义与性能作为研究对象。有时候,研究者以存有学取代形上学之义涵。对存有学之使用,若特指研究存有者全体之存在意义时,又以存有论称之,其义则同於另一哲学辞汇,即本体论。

四.本体论

本体论是基於在形上学领域中对於整体存在界的真实意涵进行探问,并提出其存在之原理的知识系统之谓。属於形上学或存有学项下的一个知识领域,其与宇宙论分属形上学中最大范围的两个领域之一。在中国哲学研究中,中国哲学的本体论及宇宙论是两个义旨明确且可区别的形上学基本问题

五.宇宙论

宇宙论是对於整体存在世界之发生、演变、结构等关於时、空、材质、性能的探问之知识体系之谓。在西洋哲学史的观点中,整体的存在界依其存有者类别的区分,又可分为对世界、对人、对神的三个研究领域。其中对神的研究基本上指涉基督教的上帝概念之研究;对人的研究则成为文化人类学;对世界的研究则成为自然哲学。就中国哲学而言,相对上,中国哲学的宇宙论特别发达,一部中国易学史,就涵盖了一部中国宇宙论思想史,而中国儒家、道家哲学体系也都特别看重宇宙论思想,在中国宇宙论的探讨中,特别有的问题是宇宙始源,宇宙发生历程,存有者类别,鬼神存在等问题。

六.知识论

知识论是特别针对建立形上学知识系统时所需的条件为何而相应产生的理论,主要针对理论之成立条件,人类认识之程度及其可能性等问题之探问与解答的学问。在人类的理论活动中,唯有先确立人类认识能力之后,才能在合法的知识确立基础上,建构更深奥详尽的知识观念系统,这是知识论这门学问的功用。由於西洋哲学的发生与发展大都是在面对具体而客观的世界对象作研究与解答,因此对於解答问题的条件、工具特别必须深究,因此近代以后的西洋哲学家,几乎都是透过对人类思维能力的反省,确立其功能性质之后,才开始提出形上学的命题出来,因此对於知识的成立条件本身的研究成为近代哲学以来最重要的哲学问题主流,於是知识论独立地成为哲学领域中的重要分项,在西洋哲学体系中,成为与形上学、社会哲学鼎足而三的重要分项。

对於中国哲学领域而言,由於问题的兴趣直接面对世界的本貌以及人在世界中的意义与定位的问题,所以对於世界本貌问题提出之后所立刻发问的下一个问题,是人如何追求最符合世界要求的人格内涵的问题,因此,如何做人?做人的方法为何?成为第二个本位问题,所以实践哲学、功夫理论则是其方法论的内涵。而从中国儒释道三家都以强调追求人生的意义为要旨的这类哲学体系中,其世界观的建立又多半是在实践之后才能更肯定地确立,因此实践的理论本身又是它的世界观的方法论,所以中国哲学多发展功夫理论,而西洋哲学之所以发展知识论,是因为他的形上观点的提出,都从主客对立为预设的思辨性的工作以建立并推演各项理论,所以思想方法的原理与标准成为它要要求的理论条件,因此知识论成为它的方法论,这是中西哲学差异的地方。

七.功夫论

在东方哲学体系中,由於其理论的对象与关切的主题集中在人生的问题,其以人在宇宙中的生存意义与目的为最终亟欲解答的问题核心,因此在世界观的提出之后,就要为人类生存的方向提出说明,要求提出最为适切的人类与个体的生存之道。当生存之道明指之后,达成此一生存之道的努力途径本身成为新的问题,因此,如何追求符合世界观真象的理想生存方式,就是人类必须自身进行努力的功夫,於是此一培养自身成为在此一世界中的理想人格的训练过程之理论,即成为所谓功夫论的讨论主题,所以功夫论是在实践的要求与世界观的知识基础上,对於理想人格的训练与培养的课程。

以中国哲学传统言,儒释道三家皆为以面对并解答人生问题为宗旨的哲学知识体系,都有著各自明确的世界观,因此也有著各自不同的功夫理论,甚至因为各家思想体系当中对於世界的主张仍有内部的差异,因此三家又有著相异的功夫理论。然大要分之,儒家哲体系以其现世的关怀,所成就的是一套现世修养论;道家哲学则以在世又自由的心灵,成就了一套超俗的修养论;中国道教知识系统,以其气化成变的世界观,成就了一套超越的修鍊论;而中国大乘佛学则以其无尽缘起、缘起性空、法界观等的世界观成就了一套超世的修行论。

八.社会哲学

无论是西洋的形上学系统或东方的世界观系统,都会对现世生活的政治、经济、伦理等项之活动领域提出观点,因而成立了各自的社会哲学之知识系统。因此,一套完整的西方哲学多为包含了形上学、知识论、与社会哲学的理论系统,而一套完整的东方哲学则应包含世界观、功夫理论、与社会哲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