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 t136 2017下载:"伟人是个天生的孩子,当他死时,他把他的伟大的孩提时代献给了世界。"这句话怎么理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10 14:22:26

在我的概念当中没有天生,伟人也不例外。他们只是具备了一些成功素质的众多人中的一个。但他比其他人更加幸运——他碰上了一批比他稍微逊色一点的同样具备成功素质的人的拥护和帮助。更重要的是他生在那些个塑造成功人士的时代。所以说没有谁天生是英雄。更不要提他们的孩提时代了。

就是说`伟人把他们成长的过程,那些宝贵的财富,教育着后人,启示着后人~

伟人的心灵像孩子一样纯真,美好,善良.当他去世的时候,他把这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了后人.

泰戈尔有一句诗:“伟人是个天生的孩子,当他死时,他把他的伟大的孩提时代献给了世界。”对照一下毛泽东的童年时代,诗人对伟大的理解真是太精辟了!一个不同凡响的孩提时代铸就了一代伟人的胚胎,我们发现,以后使毛泽东雄踞于世的人格要素,在其童年时代的家庭环境中就形成了。

1、伟大的第一个要素是真诚的心灵

只有真诚,才能够产生激情,才能踏上狂热的殉道者之路;只有真诚,才能够直接地、毫不虚伪地、责无旁贷地走向目标,成为一场运动的带头人。

1915年长沙城的各个学校里发现一张不大的石印的署名“二十八画生”的启事,征求有志上进、愿为救国救民出力者同道。这个“二十八画生”就是毛泽东。毛泽东别出心裁的象锥子一样的锋芒显露,为中国社会中少有的奇事,由天真和单纯构成的真诚才会有这样的勇敢,天真和单纯只能来自一个人童年时代的品质。

2、伟大的第二个要素是至善的胸怀

对于中国近现代史来说,发动民众运动、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其领袖人物必然是“至善”的化身。至善是真诚所履行的,具有了至善,作为伟大的真诚才有了具体的内涵。

毛泽东自小就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经常施舍贫穷的学生和路人。毛泽东在母亲去世后写了一篇《祭母文》,文中写道:“吾母高风,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书汝辈,各务为良。”母亲身上令毛泽东终生推崇备至的正是真诚和至善的品德与胸怀。母亲不但给予了儿子健康的体魄,而且更重要的给予了儿子真诚和至善的品质,这使毛泽东自小就形成了宽广致世的胸怀。

3、伟大的第三个要素是反叛正统的气魄

承袭正统是一种对历史的重复,是庸碌平凡的,而成就伟大的政治是一种巨大创造,具有反叛正统的素质是进行创造的前提。尤其对于中国近现代史,要抵御外强、救亡图存,必须以变革社会文化为手段,而这必然以反叛文化的传统为开端。

到现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虽然中国化了,但是这场运动的整体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仍然是一场巨大的创造,成就这一伟业的领导人正是毛泽东,毛泽东的历史成就是中国古代帝王少有人能与之比肩的。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1936年2月)

这几句诗表现出的,正是毛泽东与中国古代帝王相比时感到的自负和自信。这首词写于1936年,而于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蒋毛争辉之时公布于世,无形中在鄙低蒋介石“只识弯弓射大雕”,在一个要求从思想上变革和统一中国的时代不足以担当起历史的大任。也许当年的蒋总统还在暗自嘲笑这一介书生一身的文人骚气,想不到中国自古以来的豪杰自负程度最高者,恰恰是这尚没有坐上帝王之位的毛泽东。

毛泽东反叛正统的个性在其童年时代就形成了,正是对正统反叛的彻底性,奠基了毛泽东空前旷古的自负。

毛泽东的父亲是家庭中正统的代表,毛泽东在反叛父亲的行为中开始了反叛正统。父亲吝啬、自私,构成了家庭中正统的一面;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善良、大方,构成了家庭中的异端。父亲终年忙于操劳田野里的农活和做粮食生意,把教养孩子的任务全交给主持家务的夫人了,结果第一个孩子就被教养成一个小叛逆。毛泽东的母亲是一个很有头脑和主见的女人,不象一般的农村妇女对丈夫百依百顺,而是明着规劝丈夫,暗地里抵抗其自私行为。这实际上就彻底否定和嘲弄了正统的权威。这种名义上的一元化实际上的二元化的家庭环境,教给了毛泽东从小目无权威、敢于策略性地反抗正统的个性。读书识字以后,毛泽东接触了中国最早的武侠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书,这些书中的人物都是些敢于僭越皇权、对抗社会的英雄,毛泽东反抗正统的意识便更上一层。

一次,毛泽东顶撞了父亲,父亲追着打他,他跑到池塘边上威胁道:“你要是再往前追一步,我就跳下去!”还有一次,毛泽东和教书先生争吵,不愿承受惩罚,从学校中逃出来。他不是回家,而是朝着心目中的城市走去。不怕死,在自己的力量还不强大时,敢于以死来超越家庭正统,这决定了毛泽东在走上社会之后敢于用自己的生命去反叛正统。反叛和对抗正统,这在中国社会中是一种罕见的行为,只有具备这种行为的人,才可能成为一场文化变革运动中的领袖。

在家庭中与父亲决裂式的斗争,8岁就不堪忍受教书先生的肉体折磨和孔夫子学说的精神折磨而反叛传统教育,终于发展到在省立第一师范倒校长的阁;在省城倒省长的阁;信仰马克思主义以后,敢于提出以农村为根据地、以农民为革命主力的理论,对抗从俄国传过来的以城市无产阶级为革命主力的正统理论;敢于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口号,以革命的暴力反击反革命的暴力,对抗正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的右倾路线,成为第一个走上山头的共产党人;即使到1966年当他已是72岁的高龄时,面临着社会主义运动“变质”的关头,他也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反叛一切传统,包括东欧和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在内,掀起一场以青年为主导革传统、破“四旧”的“文化大革命”……直到他死……毛泽东的一生可以说就是一个伟大的反叛者的一生。

4、伟大的第四个要素是远大的抱负

没有远大的抱负就没有一个高远的目标,更谈不上手段和追求,人生便是稀里糊涂和庸碌无为了。

一个对正统的反叛者他的行为如果能得到周围环境的认同、鼓励和支持,并且不断地取得胜利,那么这个反叛者必将发展成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童年时代的家庭环境使毛泽东在这几方面都得到了实现。毛泽东反叛父亲正统的行为,最先得到了母亲的认同和支持。毛泽东上小学时,午饭要在学校吃,有一段时间母亲特别奇怪儿子晚饭吃的特别多,当她得知儿子将带到学校的午饭让贫穷的孩子吃掉而自己饿了一顿时,她没有责备,而是给儿子上学带上更多的午饭。在童年时代,没有什么能比得到母亲的支持,使人的力量能够得到更直接的发展了。毛泽东和父亲吵架要跳池塘,以及与老师吵架弃学出走,这两件反叛正统的行为都使正统势力向他低了头,认可了他的行为。在母亲的庇护下,毛泽东这个反叛者取得了人格上的辉煌胜利。通过这两件意义深远的小斗争,毛泽东锻炼得真是“无法无天”了。

当反叛快要失败时,毛泽东便以死相威胁,然后再夺回胜利,夺回自己作为反叛者的人格。这决定了以后除非是这个人死了,谁也无法动摇他的意志,改变他的理想,迫使他屈服;决定了这个人只要活着,他就可以不断地战胜各种各样的失败,产生远大的抱负,并且为之奋斗。1910年秋,16岁的毛泽东挑着行李和书籍,来到邻县的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他抄录了一首诗托人转送给家人,表达了他远大的志向: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仅仅过了一年,也还没有学到多少西方的科学知识,还没有走出过一个小小学堂的天地,这位少年豪杰便咏诗一首,显得不可一世了:

独居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咏蛙》)

凡人眼里一只不起色的癞哈蛙,在他的眼里都可以充作是一只敢于冲破冬季死寂般的宁静而呼啸山林的猛虎,其自负程度实为天下罕见。

学生时代的毛泽东已经有问鼎天下的雄心壮志了。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1925年)

谁是苍茫大地的主宰者呢?开篇一个“独”字便是谜底,这同《咏蛙》诗中开篇的一个“独”字,体现的是一样的风流。在中流游泳击起的水浪阻止了顺流而下的飞舟的“他们”,将主宰历史航船的沉浮。

5、伟大的第五个要素是具有反叛教育的高素质

教育是社会同化个人的机器,没有受教育个体不能融入社会,但是个体不能超越教育就不能超越社会,没有对教育的反叛就没有一个反叛者独立于社会而改造社会的人格。降生在传统之中,个体经受了传统的教育而成为传统的继承者。因此要反叛和改造传统,首先要做的是中断和超越传统的教育。与教育趋同的人格是丰富的,而只有反叛和超越教育的人格才是强大的。能够对教育反叛的人,意味着这样的人能够征服社会——不是他将为社会所同化,而是他将对社会进行革命,他的人格、他的力量将改造社会。

世界上作为一场文化运动的思想巨人和政治伟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传统教育的反叛者,他们的革命生涯几乎都是从学生时代以反叛教育的方式开始的。每一个人在其青少年时代的学校中,都以自己的天性与传统教育进行了较量,而只有伟大人物和思想巨人才是这场较量的胜利者。正是对教育的反叛,决定了伟大人物和思想巨人在文化上和思想上有巨大的创造。毛泽东的一生正是如此。

第一个对毛泽东施加教育的是母亲。母亲给予他的是佛教思想,这种思想虽然最初奠定了毛泽东在其父亲面前,在家庭正统面前独立的人格意识,但是,这种独立的人格意识并不能超越父亲所代表的文化环境,只不过走向这种文化环境中的另一个极端而已,很容易被招安。就如同佛教作为一种“独立的”宗教可以与儒教所尊立的皇帝共处天下一样。毛泽东的母亲就只是消极地和相对地抵制父亲正统的家庭管制。死后成“佛”是佛教的最高理想境界,死后成佛对人的自由和实现,实现的是人死之后的自由,这决定了佛教的“为”是为了死后而为,以生之自由观照这种“为”就是无为了。人生道路上消极的“无为”观决定了佛教徒从来不可能成就一项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的伟业,所以毛泽东面临的第一次反叛和超越,就是对童年时代母亲给予他的佛教中的消极无为意识的超越。

可喜的是,母亲给他的这种教育也很肤浅,在毛泽东读了梁山好汉占山为王、绿林起义的书以后,这种佛教消极思想的影响便无影无踪了。《水浒传》是毛泽东终生喜爱的一本书。据说在长征中《水浒传》是毛泽东所带几本书中的一本。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的毛泽东耳濡目染的英雄,在其心目中都变成了梁山好汉般的形象。人们可以想像一个一向爱书如命的孩子,为什么会无意识地在别人的《世界英雄豪杰传》中加满了圈点,而《世界英雄豪杰传》可以说正是《水浒传》的世界版本。读了这本书,使毛泽东反叛思想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1917年当别人问毛泽东什么是救国之道时,他答道:“学‘梁山好汉’”。仅仅过了十年,毛泽东上了中国现代的梁山——井冈山,成了“赤匪”的“匪首”。毛泽东之所以是毛泽东,还要从1927年上井冈山开始算起。在此以前,他都是寄人篱下,按他人的意志行事;而在此以后,毛泽东缔造了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的主要力量——农民起义军,毛泽东的个性对社会的影响,才不断地产生越来越大的效果。

从母亲那里,毛泽东获得了博大的胸怀。又因为对母亲的超越,使他可能成为一代领袖。敢于造反和造反有理决定了毛泽东敢于背离父亲给自己安排的教育之路,反叛学校中僵死的、陈旧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毛泽东坚持了自学,发展了对自己的教育。没有反叛精神,“自学”只能使人更快地、更深地回到传统之中,然而毛泽东通过有选择的自学,与传统拉开了距离,提高了自己反叛的层次和素质。

中国近现代史上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其手段就是发动群众和文化变革,“文化变革”这一手段决定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社会运动其领导人必然是知识分子,并且只能是反叛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毛泽东——这个在受教育的学生时代就占尽风流的反叛者,在投入社会的时代洪流中,如鱼得水,成为对一系列正统思想进行反叛的领袖。毛泽东年轻时期对教育反叛的这种历史,也说明了一条人才成长的规律:在文化变革时期,领袖只能诞生在反叛教育的学生群中。

6、伟大的第六个条件是出类拔萃的才华

凡是具有出类拔萃才华的人都具有一定天赋的素质。只有从这个角度来说,毛泽东是一个天才。世界上的天才人物太多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可企及的天才,对于伟大人物来说却是一项太过于平凡的素质。因此,在理解一个伟大人物的时候,分析其天才并无多大意义,重要的是,天才为这个所拥有的伟大人物如何进行表演,这才是天才人物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