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纪小药官网:辛弃疾对词的贡献?(答案应全面,系统,科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4 10:24:39
中文系的期末复习题。希望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帮忙。谢谢~!答得系统一些!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旷词风,而又有所发展,把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成为南宋最伟大的词人,而且在整个词史上也是一位划时代的作家,辛词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1. 境界雄奇开阔,形象鲜明飞动。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辛弃疾笔下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象;他所采摭的历史人物,多属于奇伟英豪、金戈铁马的英雄;他所创造的自我形象,也具有雄姿英发、慷慨悲歌的气概。辛词中的形象,气势飞动,意境阔大,带有力度美和崇高美,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这在两宋词史上是别开生面的。

2. 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增强了词的表现力。辛词多采用直抒胸臆的赋笔,以情感人;有时也用比兴手法,以香草美人为喻来寄托情志;辛词善于叙事,敷陈铺排,借事遣怀;也善于议论,意气风发,感情丰满。他尤其喜好用长调、作长篇,综合运用描写、叙述、抒情诸种手段,讲究章法收纵、开阖、起伏的多变,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功能发挥到极致。

3. 创新并丰富了词的语言,体现出高度的语言技巧。如果说苏轼是以诗为词,那么辛弃疾就是以文为词,他成功地将辞赋古文的章法、句式以及议论、对话等具体手法移植于词,为散文艺术与词体创作之间打通了道路,扩大了词的表现方法。在用典使事方面,驱遣自如,广博精当,不但善于点化前人的诗句成语入词,而且特别善于化用经史子小说中的语汇入词,显示出熔铸百家、陶冶经史的特色,同时他还大量地运用表现力很强的口语、俚语入词,化朴为美,新鲜活泼。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驾驭语言的高超艺术腕力。

4.刚柔相济,瑰奇多姿的艺术风格。辛词以豪放为基调,悲慨雄放、沉郁苍凉是其主导风格,同时兼容闲适平淡的清新之调、妩媚缠绵的婉约之作、寓庄于谐的谐谑之体,词风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性。更为突出的是,他在强化词的意格风骨、为词注入阳刚之气的同时,又充分保留了传统词体温婉曼长的审美特质,形成了刚柔相济的新词风,或刚健中含婀娜,豪气中见柔情,或摧刚为柔,寓悲壮于深婉,显示出词人超凡的功力。

辛弃疾的生平。他一生大抵可分为起义南归、辗转任职、被贬闲居和间或起用三个时期。在他的生平经历中,我们应注意三个问题:首先,辛弃疾不仅是一个热血沸腾的爱国志士,又是一个叱咤风云的民族英雄。其次,辛弃疾在南宋期间,一直辗转任地方官吏,不但不被重用,甚至还受到排挤或打击,致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再者,尽管仕途坎坷,屡遭挫折,但他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爱国之心至死不变。

从爱国主义主题和山水田园主题两个方面介绍了辛词的思想内容,是本章的重点。辛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但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爱国主义是其中心主题,也是辛词大放异彩的关键所在。诸如《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永遇乐》(“千古江山”)、《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等,或抒写怀复中原的雄心壮志,或抒发英雄失路的悲慨,有的还批判了南宋最高统治者的昏庸误国和投降路线。这三个方面都和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主题息息相关,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此外,辛弃疾还写了一些啸傲溪山、描绘田园风物的作品。这些作品同前者相比,从某种意义上讲,虽然有所不及,但写得生动活泼,意境清新,既富生活气息,又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具有一定意义。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并概述了辛弃疾的贡献和影响。辛词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善于创造生动的形象和雄壮阔大的艺术境界。辛弃疾和笔下,既有“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沁园春》)的群山,又有“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摸鱼儿》)的潮水;既有“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西江月》)壮丽雄浑的景象,又有“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水龙吟》)阔大高远的江天画图;既有“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鹧鸪天》)的英雄形象,又有“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的战斗场面。它如“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水龙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等,无不形象鲜明,气势飞动,境界壮阔而雄奇。
二是艺术手法多样。辛词善比兴,喜用典,并能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巧妙地为抒情服务;手法多样,相得益彰。
三是丰富了词的语言。辛弃疾不仅长于点化前人诗句,以诗为词,还善于化用经、史、子集中的辞句,以文为词——甚至以虚字入词,口语入词,是两宋词坛上具有多种语言风格的词人。
四是具有多种艺术风格。辛弃疾博采众长,不拘一格,是北宋以来词艺的集大成者。他的词,既有阳刚之豪气,又有阴柔之秀美;既有扫空万古、不可一世之概,又有纤细浓密、缠绵缱绻之情;或悲壮沉郁,或含蓄婉转,或慷慨纵横,或妩媚清丽,尽皆“横竖烂熳”,和谐隽永,挥洒自如,各得其体。
辛弃疾对词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首先,他进一步将抗战救国的内容大量纳入词中,用词来反映时代精神,人民的愿望,扩大了词的题材。其次,开拓了词的意增,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语言,进一步提高了词的表现力。再者,辛弃疾上承苏轼豪放词风,又有所发展和创新,使词体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他将“雄心高调”寄寓于传统词风的“温婉”之中,但又不囿于传统观念,抒情言志,挥洒自如,形成了自己豪放、婉约兼具的艺术风格,使豪放词的创作进入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