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boy原唱:2006年高职什么专业最有发展前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6 08:03:51

其实机电专业每年走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出来大多都是工人,要是技术能力好的话在南方月薪还是算可以的大概有3000左右吧,但是要学的非常好的,我是学证券的,反正我的上界学长走的很少,可能因为证券去年的时候大势还是不太好吧,今年我估计也不能特别好,再过两年能好一些,但是你要是想学金融的话专科还是不好找工作.电商专业好象还可以吧.要是设计好的话可以学设计,找工作的话只要设计稿子好的话学历就不是问题了
你还可以去网上查查啊

机电一体化,和数控专业比较好

考生在填报高职志愿时,面对五花八门、名称各异、水平参差不齐的学校和专业,如何确定哪些是有潜力、有发展的专业是非常重要又极其困难的事情。记者采访了对高职教育有深入研究的北京联合大学教授江小明,请她给考生们指点迷津。
记者:我国高职院校数量大、层次多,而且专业名称比较复杂,这是为什么?

江小明: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至2004年底,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047所,学校数量占到全国普通高校的60.5%。现在看来,一些高职院校的确存在专业设置不规范、专业名称混乱的问题。仅北京市秘书类的专业就有20个左右相类似的专业名称。比如说叫做公关文秘、司法文秘、计算机管理、计算机秘书、文化管理秘书、办公室秘书等等。每个学校在招生的时候、赋予专业代码的时候都不一样,给考生选择学校和专业带来困难。但这种状况也是高职教育从规模发展到质量发展,从外延发展到内涵发展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记者:高职院校的专业和本科教育的专业一样吗?考生选择专业的时候要关注那些重要环节?

江小明: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专业划分的最大不同点是专业划分原则。一般来说,本科专业是学科型的,讲究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则不同,它的专业划分原则是以职业性和职业岗位群为主,以学科型为辅。

报考高职院校的考生在挑选专业的时候,应该注意研究不同专业的设置依据。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以下几种主要的专业设置模式:

第一,根据学校条件设置专业。这种情况较多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办高职教育的时候。当时为了快速起步,迅速扩大规模,一些学校根据当时校内师资队伍、实验室等条件决定所设置的专业。他们的专业名称往往和本科院校一样,课程也是本科课程的“压缩饼干”。这种专业设置较少考虑市场的需求,带有较强的封闭性,容易脱离社会的实际需要。

第二,根据生源需求设置专业。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高职开始扩招,当时正值信息爆炸,经济全球化的热潮。考生竟相报考经济、计算机等热门专业,各校根据这一生源情况,纷纷设置这些专业,不少教师改行成为热门专业的教师。为吸引考生,学校起的专业名称五花八门,相同内涵的专业被冠以各种不同的专业名称。这种专业设置方法侧重满足生源市场的需求,但较少考虑人才市场的需求,表现出对经济建设发展关注不够,难以解决热门专业“热”的短期性和教育的长期性之间的矛盾,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第三,根据本地区经济结构设置专业。2001年教育部发文,要求普通高等院校加强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使之与本地区经济结构相适应。有些高职院校调整专业后,满足了本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但在体现人才流动和对人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还不够。

第四,依托行业企业进行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这提高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实用型技术与管理人才。但在我国能长期参与办学的大型企业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大量高职专业设置的需要。

第五,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让高职教育始终面对就业市场和生源市场。既满足了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就是就业市场的需要,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的自身生存发展的需求。现在许多高职院校都有一些“定单培养”的专业,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的一种典型形式。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和签订的协议,培养符合用人单位规格的人才。这种模式使学生在入校时就明确了发展的方向,解决了就业去向问题。

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要尽量考察所填报的专业属于上述哪一种模式。后三种模式都是与市场结合较为紧密的。其中“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是目前最典型、最适合我国高职专业设置改革的一种模式,也最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记者:目前有些专业很热,报考的人数非常多,怎样才能知道它们几年以后的发展趋向?

江小明: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注意分析市场上的信息资料,切忌盲目跟风填报志愿。我们根据“中国人才市场网”上公布的人才供求信息,归纳编制了“2001~2003年第三季度全国人才市场排名前10位专业(行业)人才供求信息比较表”。从总体上看,目前各专业的人才供给大于人才需求。

比如计算机专业,2001年需求11.63万人,供给16.39万人,供给是需求的1.41倍;2002年需求11.5万人,供给29.1万人,供给是需求的2.53倍;2003年需求16.3万人,供给 59.1万人,供给是需求的3.63倍,毕业生增长的速度远远大于行业需求增长的速度。这说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将是一个较长时期的问题。

也有些专业前几年看着是冷门,但它已经成为走向热门的专业。比如机械专业,从2001年至2003年,人才需求从第7位到第6位到第2位,人才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人才供给也从第6位到第6位到第2位,人才供给的变化趋势基本符合人才需求的增加趋势。

还有些专业是趋向冷门的专业。如财会专业,从2001年至2003年,人才需求从第6位到第7位到第10位,人才需求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人才供给从第5位到第4位到第4位,人才供给变化不大。

因此,建议考生和家长们在选择专业时,要有一点“超前意识”。不要只看哪些专业报考的人多,而要重视对本地区或更大范围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分析。否则,即使报考了热门专业,等两年后毕业时,大的经济形势发展了变化,热门就可能变成冷门。就像经济、会计类的专业人才,前几年还是市场紧俏的人才,一些高校纷纷设置这些专业。仅仅几年的时间,经济、会计专业的人才就趋向饱和,需求快速下落。

记者:很多人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应用型人才除了本专业外还可能有更大发展吗?换句话说,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有没有理想的标准?

江小明:高职教育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除了语言文化逻辑技智能外,还有人际交往的智能、身体的智能、音乐的智能、空间的智能等等其他的智能,它们都是人生长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必要的智能。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人的这些智能。

现在就业市场对生源市场的调控能力增强。如果我们的专业教育基础很薄,就会限制考生将来的发展。所以,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也在追求“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能力,要让学生毕业后在本专业上仍有继续生长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

自动控制比较强!2005年的时候,北京招聘的时候出现了“供小于需”的场面!

数控哟

动画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