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互感器并联:为什么会出现闰月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9 06:53:52

农历闰月及其计算

农历为什么会有闰月?——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回归年与农历年有什么矛盾呢?先记住: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

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依此,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这就是矛盾。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也就是应有等式:

m×365.2422=n×29.5306

在这个等式中我们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们的比例:

这个比例的近似值分别为:

在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归年的数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数目。例如第六个分数式 表示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的结果比较:

19个回归年=19×365.2422=6939.6018(天)

一个朔望月有29.5306天,235个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

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

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

现在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例如2001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的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当中这一个月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四六月。

有关农历闰月的详细内容,请参看《中气与闰月》、《十九年七闰法》

前边贴的太长了,我也说一下吧。
所谓多少年几润那个毫无意义,实际上闰月采用了一种非常聪明的办法。保证阴历每个月都有一个中气(24节气中每个月后一个节气就叫中气),没有中气的阴历月就做为上个月的闰月,这样阴历的月就和中气对应了,春节永远都在大寒和雨水之间,保证了阴历年的偏差永远都不超过一个月。

农历的十二个月(月圆月缺十二次)和地球的公转时间(近似为一个阳历年)之间有差,而且这个差很大,所以在一定年数内把这个差调整过来,否则我们可能就要在秋天\夏天过春节了.目前的闰月方式是33年17闰

一些浅显认识不知道对不对。
空间的绝对性:是从微观方面来讲的,就像汽车在跑,我们把它独立起来,就从单个角度来考虑它,而不是把他联系到整个宏观场面来考虑,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时空是绝对的,就像牛顿的三个定律。方便日常的生活计算。

而时空的相对性,就是把实物放到整个宏观的场面中,考虑到时间、事物、及空间的整体联系

不知道对不对阿 呵呵
回答者:greatsl - 试用期 一级 6-13 18:27

举个例子:看二维生物怎么理解三维空间
假设:1.有个二维空间2.里面有个生物
现在给它一个任务:用最短的时间从点A运动到点B
它所能做的只是找A.B之间的直线运动过去,当然是要费点时间的
对我们三维空间的人来说,可以有个捷径:就是把假设的那个二维空间折叠一下,使A.B两点在三维空间运动并重合,这样,这个动物就可以用0时间由A到B,但是这种折叠对于这个动物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它虽然有可能知道三维空间,但是从来没来过!就无法想象,但是可以理解!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假设我们人类的第4维是时间,通过某种方法使得三维空间的某两点在时间中运动并重合,我们也可以用0时间瞬间移动了!

剩下的楼主自己理解吧!
回答者:syn2008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6-13 20:19

农历只有腊月二十九,没有大年三十,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有关专家近日释疑。

据介绍,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公历与我国传统农历的特点决定的。目前全球通用的公历年,长度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了使用方便就将365天作为公历平年的一年。这样累计4年就有23小时15分4秒,几乎接近一天的时间,如果积累400年就会多出97天来,久而久之会出现寒暑颠倒。惟一的解决办法是4年设一个闰年,每逢闰年就比平年增加1天。

而我国数千年的传统农历的编排,既要考虑太阳又要兼顾月亮,为保证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所以大小月的安排并不固定。从今年1月7日腊月初一的朔日到2月5日正月初一的朔日恰逢小月,因此大年三十只好被“省略”了。据悉,公历2月份没有大年三十是一种正常现象。此种情形曾在1988年出现过,而下一次则要在2012年再出现。

你要的是阳历的还是阴历的?
我都找来了

农历闰月的来历
夏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它的月份是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来定的,每月29天半光景,为了便于计算,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它的一年却又要和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 间合得上。但是一个月30天或者29天,十二个月只有354天左右,比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365天少十一、二天。为了补一年相差十一、二天,于是规定夏历每三年光景要加一个闰月。说得更精确些,在19个夏历年里加近七个闰月,那么夏历每年的平均天数就几乎是365天多了。这就是夏历闰月的来历。
至于夏历闰哪一个月是怎么定的,这就牵涉到节气了。说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只是一种代统的说法,往细方加说,应该说一年有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这十二个中气,哪个中气属于哪个月,是有规定的:
雨水是下月的中气;春分是二月的中气;
谷雨是三月的中气;小满是四月的中气;
夏至是五月的中气 大暑是六月的中气;
处暑是七月的中气;秋分是八月的中气;
霜降是九月的中气;小雪是十月的中气;
冬至是十一月的中气;大赛是十二月的中气。
至于十二个节气在哪几个月用,那就不一定。又夏历的一个月平均是29天半多一点,可是从一个节气到下一个中气的间隔却平均是30天半少一点。这样中气在夏历的月份里要逐月推迟1天光景,到一定时候,中气就不在月中,而移到了一个月的末尾,如果挨着的第二个月又是小月,很可能这个月就没有中气,因为下一个中气落在第三个月的月初去了。中间的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算从上个月闰月。举个1963年的例子:阳历为五月二十二日是夏历四月二十九日,这一天是小满(四月中气):而阳历六月二十二日是夏历五月初二,这一天是夏至(五月中气);从阳历五月二十三日到六月二十日的这个夏历月里面(夏历是四月完了以后的一个月),只有一个节气芒种。没有中气,这个月就算是闰四月。
所以,夏历闰那一个月,是按一定规则由人定出来的;并不神秘。

阳历闰年(即二月有29天)
阳历究竟哪一年算是闰年,只要做一次简单的计算就知道,用4去除阳历的年份,除尽的就是闰年,象1964年、1968年等等都是闰年。这几年的二月都有29天。
又因为阳历一年的确实无数应该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比常年365天多出5小时48分46秒,四年一共只多出23小时15分4秒。每4年一闰加一天的话,又多加了44分56秒,400年差不多就会多加出3天来,所以,每400年得扣去3天才行,于是,又定了—一条补充规定:每逢阳历年份是整白的那一年,比如公元1800年、1900年、2000年等,能被400除尽的才算是闰年。这样公元1800年和1900年尽管能被4除尽,但是不能被400除尽,所以不算是闰年,而公元2000年才是闰年,它的二月才有29天。有了这样一条补充规定,每四百年就可以从中扣去那多加出来的3天了。虽然这样调整以后,也还会有微小的误差,但要经过3000年后才会差一天,我们日常应用就算很准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