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制动的防滑阀:特区特在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11 16:19:54
我国有5个特区:深圳,珠海,汕头,海南,厦门。它们特在哪里?

中国的特区有其自己明显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世界上其他所有的经济特区几乎都是在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设立的,而中国的经济特区则是在社会主义体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政府允许在经济特区采取一些灵活和特殊的经济政策,但不允许有政治上的特殊之处。采取特区的经济政策的目的,不是为了引入资本主义,相反,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有的学者把中国经济特区的这一本质特点概括为: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第二个特点是,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特区相比,中国的经济特区具有更大的综合性。中国的经济各特区不是单纯的出口加工区、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但上述这几类特区的功能在我国的经济特区中又不同程度地同时存在。第三个特点是,由于所处的国情和时代不同,吸引外资和对外合作的要求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特区要更严格。第四个特点是,中国的经济特区有着特殊的地缘政治学意义。

  经济特区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在论及经济特区的意义时,海外学者更多关注的是特区对于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在海外研究者看来,经济特区的创办及其经验教训,对于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经济特区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场。海外学者认为,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创新,贸然在全国一下子推行这种新的经济体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先在经济特区进行试验,取得经验后再在全国推广,这对减少市场经济制度的风险,稳步在全国范围推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正因为看到了特区的这一意义,所以一些海外学者也把中国的经济特区看作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场”。其次经济特区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窗口。特区不仅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吸引外国资本、进口先进技术、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获取信息等方面也同样是表率。一些学者据此断定,经济特区不仅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国内改革的窗口。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急先锋。如果说,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那么中国的对外开放则是从经济特区开始的。经济特区的成功大大推动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此后,中国的对外开放逐步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扩展。

  经济特区的未来。许多海外学者对中国经济特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按照他们的看法,未来的中国经济特区将沿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第一,中央政府给予特区的优惠政策和特殊待遇将逐渐消失,特区在经济上成功后,中央政府的优惠政策将向内地特别是西部不发达地区倾斜,特区在政策优势消失后将更多地依靠自身的制度创新来保持自己的发展优势。第二,特区的产业结构将作重大调整,劳动密集型企业将转移到内地,技术密集型企业将得到优先发展,高新技术将成为今后特区经济发展的支柱。第三,在继续引进外资的同时,将加大“内联”的力度。第四,特区的战略重心将由出口加工区转为综合性现代化城市,港澳台与经济特区的“前店后厂”的关系将发生彻底的改变,深圳等特区的“厂”的角色,即作为香港的生产基地的角色,将日益让位于其“店”的角色。第五,与上述变化相一致,经济特区对全国的象征意义将更多地由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方法的窗口,变为展示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窗口。

特区特殊在:
1、权力上:国家对于特区在引进项目审批权、人员因公出国出港审批权、外贸出口 权、外汇管理权及许多其它经济管理权限,并且在包括税收、外汇管理、银行信贷、劳动用工以及人员出入境等方面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政策;
2、经济上:特区经济发展的资金以利用外资为主;特区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前来投资的客商给予特殊优惠和便利;

补充:
2010年5月国家在总结经济特区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振兴沿边经济的需求,批准建设喀什、霍尔果斯两个沿边经济特区,其特区政策达到全国最优,为推动西部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喀什经济特区占地70平方公里,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占地90平方公里。

1980年8月26日
我国正式设立经济特区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决定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1979年4月,邓小平已经提出试办特区的问题。7月15日,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1980年国务院提出《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1980年至1985年,4个特区实际利用外资12.8亿元,累计完成基建投资76.3亿元。建成了一大批新的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工程,初步形成了深圳的蛇口、上步、沙河、八卦岭、水坝,珠海的吉大、南山,汕头的龙湖,厦门的湖里等9个工业区,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技术、知识、管理和对外政策的“窗口”,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