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三缺一2002绿色版:请问有什麼典故是出自世说新语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8 04:36:31
请问有什麼典故是出自世说新语的?

原文是“林下风气”,出自《世说新语》“贤媛”篇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王夫人”就是谢道蕴,“顾家妇”,应该是位张姓贤德,“林”指“竹林七贤”,《世说新语》中评价人物时,常以其为标准。
这位尼姑对这两位妇女的评价,是说“顾家妇清心玉映”,但只是闺房中出类拔萃的人物而谢道蕴具有“竹林七贤”的风骨,在气质上胜过她

后来大多用“林下风气”形容妇女的飘逸出尘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这两句直译就是:“向夕阳西下之处远望长安,在云雾缭绕之间遥看吴郡。”表面上就是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往西可以望见长安,往东可以望见苏州。吴会,课本无注,当指吴郡的都会,即江苏省苏州市。一说“会”读kuài ,秦汉时会稽郡的郡治在吴县(即今苏州),郡、县相连,称为吴会。而从对仗角度看,不如前解工整(“长安”对“吴会”,单个地名对单个地名)。但它同时又是用典,还应有深层含义。教参书认为“日下”一典源出《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此典多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寓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参见《常用典故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和王勃的身世、心境是一致的,但光这样理解还不够,它只能说明上句,不能说明下句,即不能解释为何“日下”与“云间”相对。其实另有一典源出自《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说的是:晋代文学家陆云(字士龙)、荀隐(字鸣鹤)两人互不相识,一起在张华(字茂先,任过中书令,右光禄大夫)家中会面。张华让他们交谈,因为两人都有突出的才学,要他们别说平常的俗话。陆士龙拱手说:“我是云间的陆士龙。”荀鸣鹤回答:“我是日下的荀鸣鹤。”西晋两位名人陆云和荀隐初次会面时的“脱口秀”是一副艺术性颇高的人名对,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对联的滥觞。士龙、鸣鹤分别是二人的表字,构成了天然的对偶。因为风从虎,云从龙,所以才思敏捷的陆士龙自称“云间陆士龙”。荀隐是洛阳人,洛阳是西晋都城。《辞源》:“封建社会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之地为日下。”故荀隐自称“日下荀鸣鹤”。陆云是松江(今上海)人,因为这一副“对联”,后来上海得到一个雅称“云间”。也因为这副对联的有名,以“云间”对“日下”,成为诗家常用的骈语。清李渔《笠翁对韵》:“名动帝畿,西蜀三苏来日下;壮游京洛,东吴二陆起云间。”由于用典,此二句就有了表里两层意思。表层就是说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游目骋怀,视野开阔,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呼应。如果知道有关背景知识,就还知道作者在此借典故来含蓄地表达自己象陆机一样少年高才,而同时又流露了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感慨。此意可和下文“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等句相呼应。这样理解,完全符合王勃的性格和遭遇,也能更好地贯通上下文。王勃原本年少气盛,再加上自己才华横溢,很容易产生心高气傲的心理。后来,果然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得罪了高宗皇帝,被逐出京城,还连累老父也被贬官受罚。一时间,使王勃有一种从云端里跌落下来的感觉。为怀才不遇而伤感,为前途渺茫而黯然,故而遥望京都长安如在天边一样遥远,指看吴会也似乎远在飘渺的云海之间一般虚无。这正是王勃当时对政治前途伤心失落情绪的真实表现。如果只是“西望长安,遥看吴会”,怎能传达出这种复杂的情感呢?用典的好处之一是言简意丰,以少胜多,能“寓万于一”,较好地传达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做生意”的由来

做买卖称为“做生意”最早见于《世说新语·言语》,里面记载了一个故事:以前孙吴时,曾有人把鸟翼用剪刀剪下,扇起来风力不减,如同圆扇一样,但当时却没有“生意”,直到晋灭吴后,才得到大家的使用。
这里“生意”一词是说物品能够引起人发生兴趣,才会被人买去,后世遂将经商做买卖之事称为“做生意”。《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有“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的话,这是把做买卖称为“做生意”的首次记载。
周处除三害

参考:
世说新语 刘义庆 〔南朝.宋〕 自新第十五
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classic/shishuo/shishuo03.html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世说新语》载,公元322年,晋室重臣王敦起兵作乱,其弟王导及家族受牵连,为了请罪一大早王导带着王氏子弟跪在宫殿门前等候皇上发落。这时周靑进宫,王导希望周靑能替他说些好话,便小声对他说:“伯仁(周靑的字),我全家100多口,就靠你了。”结果周靑就当没听见,昂首走进宫去。等他从宫里出来,已经喝得晕乎乎的,王导和他招呼,他还是不理不睬,一边走还一边嘀咕:“今年杀贼子,取个斗大金印……”

“七步”这一典故出自于《世说新语.文学》,与曹植有关。

更多请看http://zhidao.baidu.com/q?ct=17&pn=0&tn=ikaslist&rn=10&word=%B3%F6%D7%D4%CA%C0%CB%B5%D0%C2%D3%EF%B5%C4%B5%E4%B9%CA&fr=wwwt

世说新语典故选—勤宜格老师
身无长物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
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上。后大闻
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上面的故事是说王恭从会稽回来,他伯父王大去看他。看到他坐在一张六尺
竹席上,就对他说:「你从会稽回来,想当然这席子是带回来的,可以另外拿一
张给我。」王恭不答话。王大离开后,王恭就拿起自已坐的席子送去给他。以经
无有多的席子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了这件事,很惊讶地说:「我本
以为你有多的,才要了一张。」王恭回答说:「老丈您不了解我,我王恭为人没
有多余的东西。」
长(音丈)物的意思是多余的东西,指赘冗无用的东西。书有王恭传,说他为官
清廉。后来「身无长物」一语,就用来比喻人的穷困。
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谐门者,皆携才
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
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
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客莫不奇之。大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语语之,韪曰:小时
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孔融十岁时,跟著父亲到洛。当时李膺的名很大,官拜司隶校尉。来访的人
,都要是才德出众,享有清誉以及近亲才进得了门。孔融来到门口,告诉看门的
说:「我是你家主人的亲戚。」进了门,走进里头坐下来。李膺问道:「你和我
是那门子的亲戚?」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有世交呀!」李
膺和来访的客人都对这番话感惊奇。太中大夫陈韪随后到访,有人告他孔融说的
话,陈韪说:「小时候聪明,长大不一定也能通达。」孔融应道:「那想必你小
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听了,大感不安。
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很熟,这是另一则表现幼年聪慧的故事。中表亲戚
是泛父母的兄弟姐妹们孩子中为内,表为外,这些近亲,统称中表。孔融是孔子
的二十世孙,而李膺与老子同姓,当年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关於礼的问题,所以
说有师生的关系。了了是明察的样子。小时了了。意指幼年聪慧,因其下有「大
未必佳」句,通常含有负面的意思,算是一句明褒暗贬的成语。
鹤立鸡群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袓卓卓如野之在鸡群。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有人对王戎说:「嵇绍特立群伦,有如野鹤在鸡群之中。」王戎答道:「你
不曾看过他父亲罢了。」
嵇绍,是嵇康的儿子。而嵇康同王戎是竹林七贤的其中两人。容止篇中,对
嵇康煽y述如下,说他「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嵇绍,赏誉篇中道「清远
雅正」。而鹤立鸡群这句成语是比喻一个人卓越出众,既可指才德,也可指仪表
,是赞美之辞。
枕流漱石
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流漱石,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
枕,石可漱乎?子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孙楚年轻的时候,想要稳居山林。告诉王济说:「应以山石作枕,用溪水漱
口。」说错为「以山石漱口,溪水作枕。」王济说:「溪水可以作枕,山石可以
漱口吗?」孙楚答道:「我说用溪水作枕的意思,是要把耳朵洗乾净,拿山石漱
口,是要把牙齿磨得锋利。
原本「枕石漱流」一语已有流传,是比喻隐居山林。曹操的作品中,即有「
枕石漱流饮泉」的话。而「枕石漱流」则特指士人的隐居,暗寓高洁和坚贞的意
思。
渐入佳境
顾长康噉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顾恺之吃甘蔗从尾巴先吃。有人问他缘故,他说:「越吃越甜」 渐入佳境
是一句常用的成语,表示事情的状况转好或兴趣增浓的意思。
咄咄逼人
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顾恺之曰:火烧平原无遗燎。桓曰:白
布缠棺监旒旐。殷曰:投鱼深渊放飞鸟。次复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
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骑瞎
马,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桓玄和殷仲堪正在谈天,有人提议大家和说一件结束的事。当时顾恺之也在
坐,就先说:「一把火把平原烧得精光,而火也熄灭了。」桓玄说:「用白布绑
著棺材,举起幡旗。」殷仲堪说:「把鱼放回深水中,鸟让它飞走。」接著又提
议说危险的事。桓说:「在矛尖上洗米,剑锋上烧。」殷说:「一百岁的老头子
拉著乾枯树枝。」顾说:「井口上的转轮躺著一个婴儿。」殷仲堪有个参军坐在
旁边,说:「盲人骑著瞎马,半夜走到深池边上。」殷仲说:「唉!太盛气凌人
了吧。」因为他的眼睛正有一只是坏的。
咄咄,感叹声,这句成语的意思是盛气凌人,使人惊惧。又,「盲人瞎马」
也变成一句成语,比喻处境十分地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