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原创歌手有哪些: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9 05:55:42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履行人大职责,充分发挥好人大职能作用,为促进我省“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而努力工作。这是“十一五”开局之年,省人大常委会工作确立的主导思想,也是基本定位。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常委会要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意义,在工作中自觉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事物辩证发展的产物。

一方面是理论呼唤发展观进入新阶段;另一方面是实践呼唤发展观跟上时代步伐。

1.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创新。现代发展观始于20世纪40年代,先由一些西方政治学家们提出“工业文明”;60-70年代提出“增长极限论”,形成经济加自然的发展思想,紧接着提出“可持续发展观”;80年代,由于多学科介入发展观的研究,产生了综合发展观;90年代提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来的,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在以往发展观基础上由中国首次正式提出的。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总结我国长期发展实践经验,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正确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发展观既是人们对发展问题总的看法,又是解决发展问题总的方法。从根本上讲,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完整的科学发展体系,提出并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怎么发展,发展什么”、“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发展的主体是什么”、“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等问题。对发展规律、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认识上有了新的飞跃。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是尊重规律的发展观。

3.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是全新的发展理念。第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的思想。在社会发展诸要素中,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提高人和完善人,一切为了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关于人是社会发展主体和核心思想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第二,“以人为本”赋予党的根本宗旨以鲜明的时代内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强调,做一切事情都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第三,“以人为本”体现了我党执政为民的执政根本理念。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4.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三个基本点,提高了科学发展的内涵。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也就是五个统筹,努力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和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人、资源、环境的协调。

5.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从我国发展战略的全局出发,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调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这是非常鲜明重要的思想,是发展思路的亮点。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们要从思想上弄清为什么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准确认识当代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准确认识目前我国发展的阶段特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才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做好人大各项工作

今年全国两会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体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这对做好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关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重大问题决策上给省委当好参谋。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将围绕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重点项目绩效情况、省政府放权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社区建设情况、棚户区改造情况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深入开展工作。为省委当好参谋,必须注意谋大事,要强化大局意识,紧紧围绕党中央和省委工作的大局,结合人大工作的实际,使人大工作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中心工作。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从人大的定位和特点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2.在立法和监督工作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法工作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开展。既突出经济立法,同时兼顾其他方面的立法,努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立法要与改革、发展和稳定结合起来,使制定的法规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要推进民主立法,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立法的本质是保障实现人民民主,把人民的利益、诉求和意志主张在民主和法制的框架下充分表达出来,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要把扩大立法的大众视野,推行民主化的开门立法,作为地方人大立法必要的程序机制,保证立法与民意能形成良性互动,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列入立法日程。立法还要充分体现和反映本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要加快人大立法制度的完善和创新,要从“关门立法”、“部门立法”走向“开门立法”,真正实现“公共立法”,使立法工作更加符合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有法制做保障,也要通过法规来强制落实。因此,在监督工作中,应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一主线,通过法规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3.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大工作要把不同群众的利益反映好,使群众的利益得到满足。还要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让人民充分享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使群众利益得到法律上的保障。要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工作,注意发挥好人大代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中的作用,实实在在推进和督促解决好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4.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强人大机关自身建设结合起来。王云坤同志在全省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以及每一位公务人员都要认真查摆思想观念上与发展相悖的问题,看一看是否树立了服务大局的意识,是否人人都树立了热爱、关心吉林的思想。要求在机关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牢固树立为民执政理念,着力解决精神不振、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衙门”作风等突出问题。要深入贯彻落实王云坤同志的讲话精神,从人大工作看,更要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努力创造一流的业绩。一是要强化讲党性、讲原则、讲大局,树立全局观念,在重大问题的处理上与省委和常委会党组保持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清醒的政治头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二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既要充分发扬民主,又要有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三是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有克难攻坚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要振奋精神,淡泊名利,爱岗敬业。四是要努力创建和谐机关。创建和谐机关要有整合的观念、调适的观念,要在工作中学会配合,使机关更加统一思想、协调工作、团结互助、科学运行、良性互动、形成合力。要多干事、干实事、干好事、少谋私、少谋人,坚持重实际、说实话、求实效,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使机关效能不断增强。五是切实加强机关管理。不断完善各项制度,人大的工作要靠制度说话,要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堵塞管理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