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query$代表什么:极地有生命存在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5 15:09:25
有什么证据呢?

LZ问的是原因:

多数人认为广漠寒冷的极地寸草不生。但是,英国和美国的微生物学家近日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发现了大量的藻青菌等细菌群落,证明生命可以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存在,这也为科学家在气候同样恶劣的火星上寻找生命痕迹带来了希望。

英国南极研究中心和美国海洋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北极康沃利斯岛和德文岛以及南极亚历山大岛上的850多块岩石进行了研究,其中95%的岩石上都生长着大量的藻青菌。

狂风和强紫外线照射造成极地环境极为恶劣,估计只有1.2%的极地面积被植物覆盖,这些菌落的发现说明恶劣环境也可能孕育生命。而极地是地球上与火星环境最为相似的地方,该研究又为科学家探索火星生命增添了信心。

这些菌落何以在极地生存是科学家思考的另一个问题。他们提出,可能是彗星坠落在两极,使岩石变热并使冰块融化,为生命产生提供了条件。另外,冰块频繁冻结和化解致使岩石开裂,从而让菌落能够吸收太阳光并得以生存。

有阿。

南极
最高等的植物就是地衣和苔藓了。那是因为南极大陆与世隔绝,而且陆地常年被冰雪覆盖,即是在短暂的南极夏季,也仅有5%的无冰雪覆盖地区,称为无冰区或白色沙漠的绿洲,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沿海地区。也由于南极的气候酷寒、干燥、风大、日照量极少、营养缺乏和生长季节很短等因素严重的制约了陆地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致使南极没有花草树木和高等植物,而且较北极的植物种类和数量都少的多。所以,南极洲是地球上植物最稀少的地区。在南极大陆的沿海地带及其附近的岛屿上,最常见到的、且数量最多、分布也最广的植物就是地衣和苔藓了。据南极生物学家长期研究统计,南极的低等植物中,有350多种地衣、370多种苔藓和130多种藻类。

常年生活在南极辐合带以南的海豹有6种,总量约达3200万头,栖息在南极海冰区、岛礁和大陆沿岸。这6种海豹是;威德尔海豹、象海豹、豹海豹、锯齿海豹、罗斯海豹和海狼。其中最为常见,而且数量也最多的是锯齿海豹和威德尔海豹,其总数约为3000万头,占南极海豹总数的90%多。

南极地衣

北极旅鼠的生活

警觉地注视周围的动静

旅鼠是一种极普通、可爱的小动物,常年居住在北极,体形椭圆,四肢短小,比普通老鼠要小一些,最大可长到15厘米,尾巴粗短,耳朵很小,两眼闪着胆怯的光芒,但当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它也会勃然大怒,奋力反击。爱斯基摩人称其为来自天空的动物,而斯堪的纳维亚的农民则直接称之为“天鼠”。这是因为,在特定的年头,它们的数量会大增,就像是天兵天将,突然而至似的。

旅鼠虽为哺乳动物,但其繁殖能力是很强的。在北极的3月份,当北极狐为求偶而发出的粗哑尖叫声打破了宁静的苔原带时,旅鼠早已产下了第一窝仔,并在雪下忙于抚养其新生的子女。赶上好年头,一只母旅鼠一年可生产6~7窝,新生的小旅鼠出生后30天便可交配(最高的记录是出生后14天便可交配),经20天的妊娠期,即可生下一窝小旅鼠,每窝可生11个,据此速度,一只母鼠一年可生成千上万只后代,确实令人惊叹不已!

与高度繁殖力相适应,旅鼠为了补充繁殖时所消耗的能量,它的食量惊人,一顿可吃相当于自身重量两倍的食物,而且食性广,草根、草茎和苔藓之类几乎所有的北极植物均在其食谱之列,它一年可吃45公斤的食物,因此,人们戏称旅鼠为“肥胖忙碌的收割机”。

旅鼠的天敌颇多,像猫头鹰、贼鸥、雪鹗、北极狐、北极熊等均以旅鼠为食。一对雪鹗和它们的子女一天就可吃掉100只旅鼠。甚至于草食性的驯鹿,也会对旅鼠大开杀戒,用蹄将其踩死,然后吃掉,也算得上改善一下生活了。

最使人们感兴趣的还是旅鼠及其天敌具有周期性的数量波动。每隔3~4年,旅鼠数量会剧增,并且通常仅持续一年的时间便开始下降。调查结果证明,有些年份在北极狐的胃中可发现整窝旅鼠,说明北极狐是从雪下将旅鼠挖出来的。旅鼠数量的增加,给北极狐的繁殖提供了绝好的条件,这时100%苔原地区的狐狸洞都有北极狐居住,每窝平均产仔8只;当旅鼠数量降低后,北极狐食物来源严重不足,不得不以营养价值低的食物为食,雌狐体质下降,不怀孕,即使怀孕,生出的幼狐体弱多病,不久便会死亡。这样,连续1~2年的时间,北极狐的数量便会急剧降低。雪鹗主食旅鼠,情况也是如此,当旅鼠数量增加时,雪鹗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而当旅鼠数量降低后,大量的雪鹗由于饥饿,被迫南迁。因此,在北美,每隔3~4年都可见到这种雪鹗的大量迁入,而在两次迁入之间,很少见到雪鹗。

变成桔红色的旅鼠,
以便吸引天敌

在平常年份,旅鼠只进行少量繁殖,使其数量稍有增加,甚至保持不变。只有到了丰年,当气候适宜和食物充足时,才会齐心合力地大量繁殖,使其数量急剧增加,一旦达到一定密度,例如1公顷有几百只之后,奇怪的现象便发生了:这时候,几乎所有旅鼠突然都变得焦躁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吵吵嚷嚷且永无休止,它们停止进食,似乎是大难临头,世界末日就要来临。这时它们便一反常态,不再是胆小怕事,见人就跑,而是恰恰相反,在任何天敌面前都面不改色,无所畏惧,有时甚至会主动进攻,真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连它们的毛色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便于隐蔽的灰黑变成目标明显的桔红,以便吸引天敌的注意,来更多地吞食和消耗它们。与此同时,还显出一种强烈的迁徙意识,纷纷聚在一起,形成大群。先是到处乱窜,像是出发前的忙乱,接着不知由谁一声令下,则会沿着一定方向进发,星夜兼程,狂奔而去,而大海又总是它们最终的归宿。有趣的是,当它们进行这种死亡大迁移时,总会留下少数同类看家,并担当起传宗接代的神圣任务,使其不至于绝种。这一切,看上去似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周密安排好的。

太多了。。。。。。。。。。。。。


有些极端的地方也有微生物存在
比如强酸, 无氧地带,海底最深处……

有。南极是有丰富的生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