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水果剪纸图案大全:北京哪有高考复习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11 05:13:46
我是2006高考生,落榜了!想找个高考复习班上,请问北京哪有好的、负责认的复习班可以上??
如果您熟悉的话最好给我一个他们那的联系电话!

只要时间分配合理,高三是不应该这么苦的。听取老师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在时间的分配上也要讲求技巧,如果临到考试了某一科还是很弱,那就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到可以有较大提高的科目上,这
是考试的要求。

我曾经花费了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去复习文科综合,但是到第一轮复习后却发现,原来本来不该出问题的学科,比如数学、语文等成绩下降了。我意识到对高考要站在一个比较特殊的高度来认识,高三的时候,时间分配上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文综比较新颖,肯定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另一方面是怎么用最少的时间把语文、数学等骨干学科的水平维持或提高。我按照高考分数的分布算出复习时间的比例,文综占据高考百分之四十的分数,但是显然它不能仅仅占据百分之四十的时间,因为它是新东西,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但是也不能太多了,所以就定下个百分之五十。我在高三第二个学期的时候,学会了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时间,获益匪浅。

有的同学认为既然是文科大综合,就应该把历史、地理、政治等几科的知识融合到一起。把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是一个方向,但是在高三的复习阶段,如果一味地追求各科的融合,往往会忽略了每一科的特色,忽视了对各科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样一来就很难做到真正的融合。

关于大综合的问题,我曾经走过一些弯路,一开始我觉得应该打通,去作一些难的题目,搞了两三个月,发现东西太多,这个样子去应考,根本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高三第一学期文综总体复习阶段,我分析了一些历年的高考题,发现如果认为它是一个很地道的综合的话,你可能会把复习的精力放到如何去打通各门知识之间的联系,但是如果搞清楚它是一个拼盘的话,会把注意点集中在基础知识和各科内部本身的联系上,这个实际上是高考考试的重点。比如历史,复习的重心就应该落实到教材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上。

常有同学在考试时发现自己准备的东西、复习的东西不考,考的东西似曾相识,但是却做不好。这是因为复习的内容重心偏了,不可能很精确地达到出题者的要求。如果盲目追求"大综合"跨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不去注重知识的细节,容易造成基础知识不牢。

学习一般从课本开始,然后才可能离开课本触摸更深的知识,但是最后还是要回归课本。一段时间复习历史的时候,我曾经抛开课本去看一些大学的教材,或者一些专业的研究论文,后来很吃亏,幸好我及时调整了复习的思路,在基础知识上投入更多精力,才为高考时取得好成绩奠定了基础。尤其在第一轮总复习的时候,应该非常重视基础知识,到第二轮复习时强调打通学科内部的联系,也要建立在对学科知识准确把握的坚实基础上,那时更要注意回归课本,甚至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抠"课本。

我一直要求自己作一个勤奋的学生,同时也要学会作一个会偷懒的学生;作一个苦学但不傻学的人。文综复习没有太多的窍门,比如要想把历史学好一定要尽量的精背,必须要有很扎实的记忆基础,才有可能去创造。所谓的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的,如果什么都不去背的话,手头没有材料,拿什么去加工?

但是背记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随着年级增高,课本知识量越来越大,背记的难度也就随之而增加。背记是一个精炼选择的过程,背记第一个要点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第二个要点是要在一个有选择的基础上去背,像那些比较重要的核心的,能建立起相关的联系的。过度细节的东西在高考中已经不多见了,背记的时候应该心里有一个同心圆,内环是知识的最核心部分;第二环是与它相关联的也比较重要的部分,比如说考试时候经常会出,但是书上没有写的东西;最外环是想要扩展的东西。

记忆的方法之一是要讲求体系,分析一个历史事件要有一个大致的方法,比如说鸦片战争,学习时首先要注意它发生的背景,然后在背景中有原因、有条件,原因中有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条件中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第二是经过,再后是事件的意义、性质、作用、影响、经验教训、局限性,它有一个固定的套路,分析一个具体事件都可以按照这样的套路去走。鸦片战争的背景是不断上升的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封建主义的封闭保守之间的矛盾引起了战争,条件包括英国的工业革命、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危机等,这些知识书本上都有,但是你必须把它组织起来,学会综合运用。每一个历史事件大致都可以用上面的公式套进去,掌握了鸦片战争的分析方法,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等也就能举一反三、迎刃而解。

在记忆人物的时候要与具体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用几句话把人物的事迹串连起来。人物和事件不要脱离开。

在记忆历史年代的时候要注意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先后顺序意味着连带关系。比如太平天国运动和二次鸦片战争,时间交错在一起,这就容易考到。

综合主要有三科:政史地,这三科有个共同点就是要记,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巧记。怎样巧记,就是要多想多问,加强联想方面的记忆;从理解上,逻辑上进行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你才有可能去发挥和探讨。另外要掌握具体的一些方法。地理就是要识图,抓住地图。像政治就是要理清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历史就是要弄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以及深层次的意义要学会跨时间段,横向和纵向地去进行分析。很多人都认为历史就是一个纯粹记忆的问题,像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什么事情。但是,我觉得学习历史应当在注意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什么事情的同时,考虑为什么要发生这件事情,它是怎样发生的?与它相关的有些事情,它们之间究竟是怎样的,这样你就能够挖掘到很多东西,同时把问题理解得更加透彻。那么你的记忆就会很牢固,这是一箭双雕的事情。

历史可以说是记忆量最大的一门学科,所以要经常背记一些内容,有时在学习数学或英语累了的时候也可以当作休息一样的来看看历史。答历史题时要注意条理性,一定要非常清楚,给阅卷人一个非常好的感觉。

地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可以多做一些自然地理方面的题,人文地理就可以像历史那样多看一看就行了。

文科综合只要每一门基础都学好之后,凭借你本身的综合能力对付高考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今年文科题别人都说出的怪,我感觉却很好,这可能就是基础好的原因,文科综合我并没有做太多的题,因为有些题它出的太牵强附会了,所以它和高考有一定的差距。就像数学也是一样,平常模拟卷它是前面的题难,后面的容易,而高考时前边的题容易,后边的题难。

我听力得了27分。我觉得听力也是词汇量。词汇量上去了单词就能听得懂,听得懂应该理解就不成问题了吧。还要注重一些特定的环境。我当然听力没有做太多的训练,但我个人觉得应该去想想,比如在电话里聊啊,飞机场订票啊,饭馆里买饭,商店里买东西这些重点的环境应该重点听一些,如果是电话的电话号码留言,饭馆里买什么这些都要注意一下,词汇量上去了一般没有什么问题。

如果要想在文综上拿一个比较高的分数,最后还是要回归到课本上。因为我们在考试前准备了非常多的时事热点,到最后可能只有几个,这样,实际上考的主要还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所以,我觉得平时可以联系地理、历史,政治以及各方面的时事,但是到了备考的最后几天,还是应该把课本细致认真的过一遍,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还有,就是考文综的时候,有些题很难,我觉得这时候还是需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这样才能把题做好。我们在高三第一学期基本上历史、地理和政治是分开讲的,到了下学期以后,因为老师开始准备热点了,所以老师在进行专题知识复习的时候就会把很多热点的知识带进来,这样我们复习每一科的时候都会联系热点,到了最后一两个月的时候就专门讲热点,把每一个热点拿出来然后对它进行地理、历史和政治三方面的综合分析。这样的话,实际上我们既联系了热点,综合问题分析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且,当时我们还是见了很多题的,做的虽然不是很多,但是有了好题大家都互相传着看,这样见的新题比较多,我觉得对考试也有帮助。

文科综合的题平时没见过,和以前的题完全不一样。因为平时做的题都是紧跟形势的,像WTO,三个代表。但是这时全不一样,他是从一个小事件,然后发散开来。幸好我在考试前还有点心理准备。因为平时我们老师就讲时事重点,认为考试也就考时事重点,结果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同学和只靠死记硬背的同学,差别也不是太大。

一开始自己也不知道该复习什么,我看过一些试卷,觉得3+X考得很奇怪,好像不太按课本出题。那时候跟老师先复习课本,我觉得在复习课本时建立一个知识体系,不管你考题是不是出自课本,但是知识点都是一样的。我们考的是文综,实际上了解一些理科方面的知识也是很有意义的,对地理甚至对历史和政治都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做了很多的练习,先是单项的,后来是综合的,我觉得这些练习就是打开你的思路。还有就是看一些文章,一些文综方面的辅导资料,比如说针对大事件,热门事件,具体进行分析,多方面的分析,我觉得这些都很有用处。我的综合考试考得不太好,因为那不是我的强项,我这个人不太喜欢背书,所以那时候考综合的时候也是非常担心。但是,综合题目只要知识点掌握了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因为现在侧重的是能力考核,他不会说让你背书上的概念,像考历史他不会考你每一个时间,你只要记住大概的轮廓,又会基本的分析就能行。像分析历史的时候要学会用阶级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发展进步的观点去评价它。

参考文献:http://edu.sina.com.cn/pc/2004-05-12/54/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