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简称及省会 A4:害了陈独秀的“托洛茨基”是个什么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7 23:43:28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是联共(布)党内和第三国际时期的托派的总头目,托派"第四国际"的创始人和首领。

  托洛茨基1879年10月26日生于南俄草原扬努夫卡村的一个拥有三百俄亩左右土地的富农家庭。他的原名叫列夫·达维多维奇·勃朗施坦。他的父亲是一个俄国犹太人。托洛茨基的童年是在无忧无虑中度过的。1888年,托洛茨基九岁那年,来到敖德萨,考入了一所德国人办的圣保罗教会学校。在敖德萨的八年学校生活,使托洛茨基大开眼界。1896年,托洛茨基转到工业城市尼古拉耶夫城上学时,开始从事工人运动,组织了一个"南俄工人同盟",并在工人中间进行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宣传工作。1898年初,"南俄工人同盟"遭破获,包括托洛茨基在内共200多人被捕入狱。1898年,托洛茨基被判处流放东西伯利亚四年。在流放地,他用安蒂德·奥托的笔名经常给老民粹派分子在伊尔库茨克创办的合法的地方报纸《东方评论》写文章,探讨有关爱情、友谊、死亡、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这样一些"人生问题"。1902年春,托洛茨基在流放地阅读了一份用复写纸印的《火星报》和列宁的著作《怎么办》,深受启发,决定逃出流放地去参加《火星报》派的革命活动。同年秋的一个晚上,托洛茨基逃出了西伯利亚来到萨马拉,当时护照署名托洛茨基,从此以后他就一直沿用这个名字。托洛茨基在萨马拉正式加入了列宁的《火星报》组织,在基辅、哈尔科夫、波尔塔瓦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并以"比罗"的笔名给《火星报》写稿。经《火星报》代办员的推荐,列宁建议托洛茨基到国外参加《火星报》总部的工作。1902年10月,到伦敦后,他开始协助列宁从事《火星报》的主编工作,并为报纸撰写政治评论文章。1903年3月2日,列宁曾经写信给普列汉诺夫,建议让托洛茨基参加《火星报》编辑部,担任第七名编委。列宁这一提议因普列汉诺夫的激烈反对而没有实现,决定只让他参加编辑部的会议,无表决权。1902年年底,托洛茨基按照《火星报》编辑部讨论的意见,到巴黎去从事争取俄国侨民团体的工作。

  1903年7月,托洛茨基以西伯利亚同盟委任的代表身份出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围绕党纲和党章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托洛茨基在开始阶段曾站在列宁一边,但是一碰到实质性问题就倒向了机会主义一边。

  大会闭幕后不久,17名少数派分子立即在日内瓦召开了3天派别会议(1903年9月),会上通过了由托洛茨基和马尔托夫共同起草的《关于党内斗争的当前任务》的决议,攻击和抵制代表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机关报编辑部。会后,他们采取行动,先后篡夺了中央机关报《火星报》、总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的领导。《火星报》从第五十二号起成了孟什维克的派报,被称为新《火星报》。托洛茨基随即为新《火星报》撰稿,他攻击列宁是"雅各宾主义",是企图建立个人独裁的罗伯斯比尔,称列宁为"马克西米利安·列宁",这表明他坚决站在孟什维克一边。可是不久,托洛茨基又和孟什维克的领导人发生意见分歧。1904年4月,他申明脱离新《火星报》编辑部,9月正式"宣布"同孟什维克断绝关系,自称是超越于两派之上,"没有附和俄国劳工运动中的主要派别中任何一方面的意见"。其实,托洛茨基从思想到行动上仍然同孟什维主义保持密切的联系。

  1905年,当十月罢工高潮掀起后,托洛茨基在彼得堡主要从事报刊宣传工作。他还用扬努夫斯基的化名,参加了彼得堡苏维埃的工作,在苏维埃第一任主席赫鲁斯塔廖夫一诺萨尔(青年律师)于11月26日被捕之后,他曾一度接任过彼得堡苏维埃主席的职务。12月3日,托洛茨基和彼得堡苏维埃的其他委员在开会时被逮捕。从此开始了托洛茨基历时一年零三个月的第二次监狱生活。在狱中,他研究了地租理论和俄国社会关系史。1906年,他写成了题为《总结与展望》的长文,以"总结"1905年革命为名,第一次论述了"不断革命"论。他在《自传》中自吹这本书是"当时论证不断革命的理论方面一篇最完善的表述"。1905年革命失败后,托洛茨基于1906年11月被判处终身流放。1907年2月,他在流放途中,借口坐骨神经痛要求住院治疗,乘人不备便设法从西伯利亚别烈左沃逃脱,经彼得堡到芬兰,不久他又搭乘一艘开往瑞典的轮船,抵达斯德哥尔摩,开始了他长达十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

  1907年4月下旬,托洛茨基以梯弗里斯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在伦敦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会上托洛茨基以"非派别的社会民主党人"自居,扮演中派领袖的角色。他提出不同心也能"协力"的论点,反对同机会主义划清思想界限。在这次大会上,除了对待资产阶级政党的态度问题以外,在所有的问题上托洛茨基都支持孟什维克,站在机会主义一边。同年8月,托洛茨基参加了第二国际斯图加特代表大会。大会在争论关于反对军国主义问题时,托洛茨基极力鼓吹伯恩施坦和考茨基的主张。

  在斯托雷平反动年代,当布尔什维克开展反对取消派和召回派斗争的严峻关头,托洛茨基以超派别的姿态出现,实际上是站在孟什维克取消派一边,庇护取消派,攻击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对此,列宁十分气愤,称托洛茨基是"厚颜无耻的犹大施卡·托洛茨基"。在这个时期,托洛茨基利用第二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党机会主义首领的赏识和支持,在他们的报刊《新时代》和《前进报》上曾连续发表了几篇匿名文章,肆意歪曲俄国党内斗争的真相,谩骂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混淆国际工人的视听。列宁揭露说"托洛茨基的行为表明他是一个最卑鄙的野心家和派别活动者……嘴上滔滔不断地谈党,而行动却比所有其他的派别活动者还坏。"

  1912年1月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布拉格)全俄代表会议,决定把孟什维克取消派开除出党,从此布尔什维克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对此,托洛茨基等人又是集会巴黎,又是向第二国际告状,攻击会议是"欺诈行为和篡权",是"政变",是"分裂"。同年8月25-28日,托洛茨基又纠合孟什维克、取消派、召回派和崩得分子,在维也纳召开代表会议,拼凑了一个"八月联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竭力反对列宁提出的"变现代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使本国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的正确策略口号。1915年9月,托洛茨基出席了齐美尔瓦尔德代表会议,在会上他追随占多数的考茨基中派,反对列宁提出的同第二国际断绝关系、建立第三国际的主张。1916年9月,托洛茨基的《我们的言论报》被法国当局查封,托洛茨基本人被驱逐出法国,赴西班牙,接着又被西班牙当局押送上船赴美国,1917年1月到纽约,在那里遇到了布哈林,他马上加入布哈林等人在美国主编的《新世界报》编辑部。他还活跃在纽约和费城一带,到处演讲,做革命鼓动工作。2月底,俄国国内爆发革命的消息传到了纽约,托洛茨基更是活跃,急忙办理回国手续。3月27日,托洛茨基在归国途中遭到英国警方扣押,5月才抵达彼得格勒。

  托洛茨基回到俄国后,参加了"区联派"的国际主义小组。区联派原是1913年11月在彼得堡成立的中派组织。1917年5月,鉴于区联派基本上采取了同护国派断绝关系的立场,列宁主张同他们联合,6月,资产阶级政府以"德国间谍"罪名将托洛茨基逮捕入狱。在同年7月布尔什维克召开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作出决议,吸收托洛茨基和整个区联派加人布尔什维克,在狱中的托洛茨基被选为中央委员。9月初,托洛茨基获释出狱,当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这时彼得格勒已转向布尔什维克。10月10日,在列宁主持下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央会议,决定在最近期间开始武装起义。当时,托洛茨基虽然投票赞同起义,但是他主张要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来决定夺取政权的问题。

  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布列斯特和约问题上,托洛茨基和列宁之间产生意见分歧。列宁主张无条件地立即缔结和约,托洛茨基则主张"不战不和",中央同意了列宁的意见。当时列宁曾和率领代表团同德方谈判的托洛茨基约定:德国人不下最后通牒,就采取拖延的办法;他们下了最后通牒就作让步。2月9日,德国首席代表霍夫曼提出了最后通牒,次日,托洛茨基却擅自发表声明,俄国拒绝在割地的条约上签字,并单方面宣布结束战争,全面复员军队。列宁为此非常气愤,认为这是拿苏维埃国家生死存亡的命运开玩笑,把战争当儿戏。由于托洛茨基等人的有害活动,使苏维埃俄国付出了更大的代价,蒙受了更大的损失。在布列斯特和约签订后,托洛茨基于19土8年3月辞去外交人民委员的职务,担任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9月改组为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在国内战争时期做了一些工作,但决不象托洛茨基一伙所吹嘘的那样,是什么国内各条战线上胜利的"唯一的组织者",更不是什么"红军的缔造者"、"红军的领袖和组织者"。

  1920年底,国内战争结束,全国进入恢复国民经济的新时期。正是在这一关键时刻,托洛茨基及其同伙挑起了工会问题的争论,转移了全党的注意力。托洛茨基在1920年11月初召开的全俄工会第五次代表会议上,反对在工会中扩大民主,主张把行政命令的方法搬到工会中去。他提出把战时共产主义的"螺丝钉扭紧一下"和"把工会整刷一下"的口号。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对工会问题的争论作了总结,肯定了列宁为首的中央的正确路线。

  1923年列宁病情恶化,不能视事。在这样严重的时刻,托洛茨基集中"左派共产主义者"、"工人反对派"和"民主集中派"等派别分子,在10月15日向党递交了有46人签名的声明书,即46名反对派政纲。他们把形势说得一团漆黑,预言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全面经济危机","必然要灭亡",攻击"政治局多数派政策将给党带来严重的危害",要求更新党的机构,改变党的路线。这个声明是在托洛茨基的家里签署的,但托洛茨基本人却不在上面签名。1923年10月25-27日,俄共(布)召开了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联席全会,谴责了托洛茨基和46人的派别活动的错误。但托洛茨基于12月18日在《真理报》上以《新方针》为题发表了一封给全党的公开信,攻击老干部,吹捧青年党员和学生,制造新、老干部的对立,从而又掀起了一场反对党中央和分裂党的活动。经过全党大辩论,托洛茨基的纲领遭到了全党的坚决反对。1924年1月16日,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会议总结了这次争论,严厉谴责和揭露了托洛茨基及其同伙的反党派别活动。

  1924年1月21日,列宁与世长辞了。托洛茨基利用列宁逝世,又一次向党发动了进攻。1924年秋,托洛茨基接连抛出了《论列宁》和为《1917年》一书所写的序言《十月的教训》等小册子,篡改历史,歪曲列宁形象,诋毁列宁主义,抬高自己的身价,妄图以托洛茨基主义来顶替列宁主义,改变党的路线。在托洛茨基发动新的进攻面前,俄共(布)立即进行了坚决的回击。斯大林先后发表了《论列宁》,《论列宁主义基础》等重要著作和演说,揭穿了他们的吹嘘和捏造,保卫了列宁和列宁主义,同时向全党提出了"埋葬托洛茨基主义这一思潮"的战斗任务。1925年1月联共(布)中央全会批判了托洛茨基的反党言行,解除了他的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并给予最严厉的警告。

  在1926年春夏之际,托洛茨基与季诺维也夫等人结成新的反党联盟,即托季反党联盟。他们蓄意挑起了关于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辩论。他们抛出的《世界分工论》、《超工业化计划》等荒谬理论和做法,理所当然地受到全党的谴责和否定。托季反党联盟的活动遭到沉重打击以后,他们暂时有所收敛。当英国张伯伦政府同苏联断绝外交关系和贸易关系,各帝国主义国家企图重新发动反苏武装干涉之际,托洛茨基一伙又加紧了他们的反党活动。他们炮制和散布了大量反党纲领和宣言,其中有《十三人宣言》(1926年7月)、《八十三人宣言》(1927年5月25日)、《十五人政纲》(1927年6月)?《反对派政纲》(又称《九月三日政纲》)、《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者(反对派)提交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提纲》等等,对列宁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进行了全面攻击和肆意诬蔑。对托洛茨基一伙的这些反党言论和非法活动,联共(布)中央曾多次进行批评教育。只是在他们多次违背向党做出的保证,一再破坏党的纪律的情况下,才决定把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先后开除出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解除季诺维也夫的共产国际主席、托洛茨基候补执行委员的职务。然而,托季联盟成员却不知悔改,11月7日,他们纠集其追随者组织了反党反苏维埃的游行示威,走上了公开反对苏维埃政权的道路。对此,联共(布)党采取了断然措施:11月14日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联席会议决定将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开除出党,托季联盟被彻底击溃了。

  1928年1月,托洛茨基被流放到中亚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在流放所,托洛茨基并没有停止他的反党活动。他不仅同全国各地的余党进行频繁的通信,给他们出谋划策,进行遥控指挥,同时还加紧炮制反党著作,起草了几十万言的《共产国际纲领草案(对基本原理的批判)》,继续攻击和妄图分裂联共(布)和共产国际。此时的托洛茨基派已从反党的秘密集团完全变成了反苏维埃的秘密组织,成了"敌视无产阶级专政的组织"。因此,1929年1月20日苏联政府决定将托洛茨基驱逐出境。1932年2月又剥夺了他的苏联公民权。托洛茨基被驱逐出国后,先后流亡土耳其的普林基波岛、法国和挪威等地,最后定居墨西哥。在国外期间,托洛茨基一直进行着反苏、反共、反人民的活动。他写了大量著作反对斯大林和苏联,坚持和宣传他的《不断革命论》。

  1940年8月20日,托洛茨基在墨西哥遇害身亡。

托洛茨基
列夫·托洛茨基(1879—1940),苏联时期著名政治家,列宁最亲密的战友,红军的缔造者,第四国际领导人,联共(布)党内反对派,所谓“托派份子”首领。1917年8月,担任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十月革命胜利后,先后担任外交人民委员、海陆军人民委员、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
由于和斯大林政见不合,受到迫害,被苏共宣布为叛徒、卖国贼,最终亡命天涯:在1927年被开除出党,1929年被驱逐出国,1932年被剥夺苏联国籍。1938年在巴黎组织第四国际(社会主义革命党),反对第三国际。1940年被暗杀于墨西哥城。
他的思想的影响是巨大而广泛的,不但在苏联共产党内部,而且世界各国共产党内也有人支持他的观点。然而,在可以以思想和言论定罪的不民主的专制统治下,他的观点成为了对他人进行政治斗争、政治迫害的辫子。
他在著作《不断革命》写道“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范围内完成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当新社会在我们整个星球上获得最后胜利之后,社会主义革命才会完成”,“在孤立的无产阶级专政下,各种国内外矛盾必然随着成就的增加而增加。
曾让全世界无数工人景仰的红色宫殿克里姆林宫,在冬日的苍茫中显得萧索和暗淡,现在让人回忆到的更多是专制、阴谋和罪行
如果无产阶级国家继续处在孤立的地位,它最后必然成为这些矛盾的牺牲品。”正是这个观点使他和斯大林产生了重大分歧。
二十世纪末期,社会主义在东欧的实验相继遇到了挫折和失败,而中国、朝鲜、越南、古巴等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受到了国内外不同程度的敌视,这一切是否印证托氏的观点?
输出革命是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专利?资产阶级在革命获得了成功之后,是不是也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输出”,而扩大市场、输出资本、占领殖民地等是不是它的客观表现形式?举个具体例子,拿破伦在主观愿望上也许并不打算在全世界推行资本主义制度,只是想为巩固和维护法国资产阶级的统治,为法国资产阶级获取更的大利益,他在这种要求的驱使下进行了战争,客观上打击了各国封建制度、削弱了封建势力,这是不是在客观上达到了“输出”革命的效果?

我们后人不应延续过去对托洛茨基的评价,历史需要更客观的评价

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122328.htm

去网上搜“第四国际”,然后自己慢慢看他的介绍吧,以及他的政治理想,个人感觉,他的理念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