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谕账号一直登陆保护:《宇宙系统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21:31:26
快啊

1796年,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P.S.Laplace,1740~1827)在《宇宙系统论》一书中,也提出了一个类似的星云假说。拉普拉斯认为太阳系起源于巨大的炽热的球状星云,自身在缓慢地转动着,炽热星云由于不断向外散发热量,逐渐冷却并收缩,球状体星云的赤道部分将越来越凸出,逐渐变成扁平的盘状。当离心惯性力与星云物质间的引力处于平衡状态时,边缘的物质就不再收缩,而停留在原来的半径处旋转,形成一个围绕中心转动的气环,这种过程重复多次,便先后形成了与行星数目相同的多个气环,这些气环中的物质密度不同,密度大的地方将密度小的地方的物质吸收过来,并凝集在一起,就形成了围绕中心转动的行星。而星云的中心部分继续收缩,就形成了太阳。由于拉普拉斯是科学家,并采用了数学方法来加以论证,星云假说才引起科学界的关注。
星云假说,尽管在科学上还存在有诸多问题,但是其演化的科学思想对于19世纪的科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拉普拉斯的著名杰作《天体力学》,集各家之大成,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天体力学”的学科名称,是经典天体力学的代表著作。《宇宙系统论》是拉普拉斯另一部名垂千古的杰作。在这部书中,他独立于康德,提出了第一个科学的太阳系起源理论——星云说。康德的星云说是从哲学角度提出的,而拉普拉斯则从数学、力学角度充实了星云说,因此,人们常常把他们两人的星云说称为“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宇宙由系统或整体构成,它包含各种各样的系统,主要划分为物理系统与生命系统。物理系统被称为退化系统,大爆炸宇宙论由退化观而来。而生命系统是进化系统,由它得出四季宇宙论。

生命系统包括生物、社会及宇宙星系,它的基本构成为变机、化机与控机。信息论主要涉及变机,而控制论涉及化机与控机。实际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一体的。

根据系统结构与功能,存在四大种控制:顺序控制,反馈控制,智能控制及DNA控制。这与无维时空理论的四大状态一一对应。

但是还存在更重要的控制--思维控制,这是思维(气功、心灵、人体)科学中的控制论。思维控制也划分为四大层次。思维控制的提出标志着大统一理论中最后一大难题--灵魂(思维)的科学原理已经浮出水面。

《无维时空理论--宇宙大统一理论》发表后一年内,无维时空理论的研究又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纵观20世纪40年代,兴起了信息论、控制论与一般系统论之研究。迄60年代,美苏两国出现了系统研究热,各种系统理论之研究,纷纷出笼。到了70年代,耗散结构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突变论、混沌论、分形理论正方兴未艾,各种系统论哲学,甚为流行。当我们省思了系统论的内容,以之与易学的系统论相互比拟,可说甚为吻合,因为宇宙是个整体,所谓系统论主要是建立在宇宙整体观的立场,去观察万事万物的流变。当代系统论提供了科学信息,而系统思想、系统分析、系统方法等在科学研究和实践方面都带来了崭新的哲学思维。

对于宇宙和自然的认识,不是单靠还原论和分析法,把一切物质还原为分子、原子,甚至粒子和夸克所能济事,而是整体地去了解宇宙场中各系统之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方克有济。宇宙现象不是单靠微观所可明了,更需透过宏观去看其“整体统一”的原理。20世纪的物理学走向简化归纳的路,以为找到了最基本的粒子,就会了解物质的构造,正如李政道先生所云:“微观的基本粒子与宏观的太空科学、生命科学,需要统一研究。”(《联合报》2000年1月5日刊登李政道先生所述21世纪科学、物理学将兼具宏观与微观,该报记者李彦甫笔述。李政道答:19世纪未有人认为物理学已经完成其使命,事实上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并未完了。在宇宙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问题,并未解决。没有人可以知道未来,20世纪的物理学走向简化归纳的路,以为找到最基本的粒子,就会了解物质的构造,21世纪的物理学,会朝“整体统一”前进,例如微观的基本粒子与宏观的太空科学需要统一研究。)

宇宙的形成、运动,相互之间的联系,一方面形成了各种“自组织系统”,但各“自组织之系统”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协同、相互互补的。大自然中,生命界与无生命界是不能强为划分的,因为物物本有其太极。人类知识的大厦,不是孤立地去分析某些层面,而是整体协调地去看其系统组织的原理。

传统以来,哲学追求真理,自希腊哲学由原初素朴的系统观念到现代系统理论,莫不追求何谓“真”,事实上,“真”是人类对于外在世界或心灵世界所认知的功夫,人对主客观世界认识过程的深浅,所探索的结果,都影响了“真”的层次。希腊哲人泰利斯(Thales604?—546B.C.)以“水”作为宇宙万有之始基。而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 纪元前5世纪之希腊哲人)则以“火”为宇宙万有之始基。至于亚诺芝曼德(Anaximander 611?—547B.C.)则以“气”作为世界本原。到了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 460?—362B.C.)则以原子作为宇宙万有之基点。到了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5世纪之希腊哲人),则以“数”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并以“数”之秩序、和谐、规律,作为万有之整体观。

到了柏拉图(Plato 427?—347B.C.)则以法相或理念为存在之始基,并以此精神性范畴以统一世界诸系统之整体观。迄至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384—322B.C.)则揭橥了整体性、目的性、组织性、因果性等关于事物生灭变化的四因说,更详细地研究了整体与部分间的关系问题,提出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且整体是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的有机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