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婴与八岐大蛇:三叉神经在中医里面是哪条经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8 14:47:33

第Ⅰ支:上眼睑、眉、前额等部位 第Ⅱ支:下眼睑、鼻唇沟(鼻翼)、上唇鼻孔下方或口角区、上牙龈、上颌、腭大孔等部位。 第Ⅲ支:下唇口角区、下牙龈、耳屏区、舌颌、下颌处等部位。 三叉神经痛常发作于单侧,可为一侧单支受损,也可双支或三支受损。最多为第Ⅱ支(主要为颊部、上唇、上牙龈)和第Ⅲ支(下唇、下牙龈)同时发作;其次为单独第Ⅱ支或第Ⅲ支发作;再次为三支同时发作,Ⅰ、Ⅱ支同时发作,单独第Ⅰ支发作者很少。疼痛可分别发生在左右两侧,双侧很少见。

  主要特点如下:
  (一)疼痛部位:不超出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常局限于一侧,多累及一支,以第二、三支最常受累,约占95%。
  (二)疼痛性质:疼痛呈发作性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种。发作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逐渐加重。发作频繁者可影响进食和休息。
  (三)诱发因素及“扳机点”:疼痛发作常由说话、咀嚼、刷牙、洗脸等动作诱发,甚至风吹或响声也能引起发作。有些病人触摸鼻旁、口周、牙龈、眉弓内端等区域即可引起疼痛发作,这些敏感区域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麻醉“扳机点”常可使疼痛发作暂时缓解。因此病人为了减免发作常常不敢洗脸、大声说话、甚至不敢进食。
  (四)体征:发作时可伴有同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流泪和流涎,故又称痛性抽搐(ticdouloureux)。疼痛发作时病人常用手揉搓同侧面部,久而久之面部皮肤变得粗糙、增厚、眉毛脱落,再因不敢吃饭、洗脸、不修边幅,病人往往显得消瘦、面容憔悴、蓬头垢面、情绪抑郁。客观检查多无三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及其他局限性神经体征,但有时由于面部皮肤粗糙、增厚或已作过封闭治疗,面部痛觉、触觉可有减退。

  根据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典型发作性疼痛,“扳机点”的存在,神经系统无局限体征等特点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不困难,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系指由各种病变侵及三叉神经根,半月神经节及神经干所致之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而言。其特点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不同,疼痛发作时间持续较长,常可达数分至数十分钟、或呈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重。多伴有三驻神经或邻近结构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如病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感觉障碍、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咀嚼肌无力和萎缩等。有时尚可有其他颅神经损害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须作颅底摄片、脑脊液检查、颅脑CT、鼻咽部软组织活检等,以明确病因。
  (二)牙痛:三叉神经痛常易被误诊为牙痛,牙痛一般呈持续性钝痛,多局限于病牙部位的牙龈处,无“扳机点”,可以找到致痛的病牙。

中医里没有神经的概念,更没有三叉神经。
中医对三叉神经痛认识
中医中药治头面疼痛,以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三叉神经痛是现代医学的名词, 属于祖国医学“头风”或“偏头疼”范畴.内经云:“风气循风俯而上则为脑风,可见剧烈头痛”。 张氏医通中说:“偏头痛者,其人 平素有湿痰,加以风袭之,而郁久为火总属少阳厥阴而经”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三叉神经痛是由风、寒、外邪侵袭。
因为颠顶之上,唯风可即,外感风寒只邪,寻经上犯颠顶,清窍引起本病
精神因素亦可诱发此病。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火热风动风火夹痰上扰致青阳不得舒展,头为诸阳只会。五脏六腑只精华气血皆上聚于头,诸邪气,风、火、痰湿、血客于经络,痰阻血淤,气滞血凝,租遏经络“不通则痛”
祖国医学对头痛有详尽的理论和成熟的治疗方法.只不过没有专门提炼出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概念.
杨淑润大夫在继承前辈的经验基础上,并经过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对三叉神经痛的的治疗进行中,总结和提炼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名方“全龙汤” 被发表于《河北中医杂志》,因其疗效确切,又无毒副作用,所以身受广大患者和医界同行的欢迎,曾多次应邀在学术会议上进行关于“全龙汤”治疗三叉神经痛讲座.受到广泛的好评。
后被载入中国国际广播局出版的《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但是,中医的精华是辨证论治,一个固定的方子,只能代表一种治疗法则。疾病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静止的,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变化的动态的过程。疾病因人的个体差异,所在地域的不同以及时代的不同,它的病因病机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没有辨证论治是很难起效的,还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http://www.scsj120.com/onews.asp?id=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