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豕涉河典故:什么是车臣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8 02:17:28

车臣问题的来龙去脉

苏联以前的历史渊源
车臣共和国原是俄联邦车臣一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一部分。在民族分离主义(前苏联的瓦解)浪潮鼓动下,车臣当局于1991年宣布,车臣—印古什共和国是独立主权国家,但是俄罗斯始终否认其独立地位。1992年1月印古什人成立印古什共和国,但仍从属于俄罗斯联邦。

车臣共和国位于海拔4493米的大高加索山脉的北麓地带,南部与格鲁吉亚为邻、北部与俄罗斯的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地区接壤,西北部是杜奥塞杨自治共和国,面积1.93 万平方公里,人口123.5万,其中车臣人口为53%,印古 人12%,其余为达吉斯坦人、俄罗斯等民族。车臣人的语言为车臣语,其文字以俄文字母为基础。

臣共和国盛产天然气,工业有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化学、机械制造、建筑材料、食品、木材加工业等部门。种植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格罗兹尼是该共和国的首府,也是车臣的采油中心,该市是石油产品生产基地,该地区所开采的石油基本上都是在格市加工而成。地下敷有重要输油管道:格罗兹尼——马哈奇卡拉格罗兹尼——土阿普谢晋,市内有车臣——印古什大学等3所高等院校。

有关车臣人的最早记载是在中世纪以前,车臣人属于契尔克斯民族,信奉伊斯兰教。高加索地区的领导人把穆斯林教法变为争取独立斗争的工具,他们不走“温和”“忍耐”和“驯服的狭隘途径”,相反他依靠匪首和马力,最强有力地打击削弱了沙皇俄国这个民族监狱和欧洲革命宪兵的力量。

穆罕默德的传教不断地重复圣战是救世的手段这种教义。他说:“一个穆斯林既不能做奴隶或依附于任何人,也不能给任何人进贡。甚至也不给其他的穆斯林进贡:“他是一个穆斯林,就必须是自由人,所有的穆斯林必须是平等的。对于一个以穆斯林自居的人来说:“第一件事就是扩大对异教徒战争,其次才是遵守穆斯林教法。对于一个穆斯林来说:“只遵守穆斯林教法而不进行对异教徒战争就不是拯救。他维持穆斯林法律、就必须不顾代价地武装起来,必须舍弃他的家庭、房屋、土地、而且不惜献出整个生命,听从我的忠告的人,在来世真主会奖赏他。”

高加索经常成为各种民族、各种文化和各种宗教的战场。 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土尔其人、俄国人都曾经被卷入高加索的漩涡、并为夺争高加索而兴兵动武。俄国人是后来者,是一连串侵略者和外国统治者中的最后一个。

沙皇通过在高加索进行长达50多年的战争,终于在1859年使车臣并入俄国版图。虽然俄国当时在外高加索有了一条确定的疆界,它还不能完全控制这个疆界里面的国土,在与波斯和土尔其的几次战争正进行的时候,高加索各族人民就反对俄国人的到来。库班——捷那克河一线以南的山区,从来也没有由俄国管辖,大部分卡巴尔达地区尽管从十六世纪以来有好几次在名义上并入了俄国,但一如既往仍然是自由的,奥谢提亚的首领们仍然保持独立 。 俄罗斯早就看重高加索是通往波斯和印度的商路、彼得的希望最后是使经由地中海的欧洲与东方贸易转变方向,把它引向通过高加索和里海。俄国政府当然知道,同亚洲的贸易不是目的,相反,而是政治统治的手段。

高加索战争持续了半个世纪,它使俄国耗费巨额资金,损伤了成千上万的生命,车臣人民能够与俄罗斯进行了长期的抵抗运动:

(1)对付俄国攻击行动的天然屏障,高加索地区的高山是理想的防御 ,缺医少药和疾病流行弄死了极多的俄国人。

(2)俄国人缺乏山区知识,有时完全不了解地理情况。

(3)俄国军队缺乏山地战争的战术训练,在那里人们必须能够攀登、骑马、投掷、格斗、射击、 游泳、奔跑、迅速散开躲避坠落的岩石,并同样迅速地重新集合以迎击敌人进攻,选择攻击的最佳地势。

(4)俄国军队不适应高加索地区的气候。

(5)没有道路,使俄军的供应非常困难。

(6)车臣人民的成就是“精神力量与军事力量结合的明显的范例”所产生的结果,伊斯兰教和以个人英雄主义为其权威基础的领袖们的神奇能力在抵抗异教的运动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7)“外部情况”:外部情况就是由于英、法、土尔其的卷入而产生的各种国际纠纷,这些国家所关注的是使俄国继续陷入与车臣人民战争的泥沼之中。

虽然高加索战争持续了将近两代人之久,但其成果是勿庸置疑的,唯一一次大灾难能够阻止俄国人征服车臣人民的,是由于在西方的干扰下造成的。克里来亚战争期间,英、法土尔其或许能够把俄国赶出高加索。军队作家R.法捷耶夫说:“如果当时驻扎在塞木斯托 的20万盟军给予奥马尔总盟(率领一支小部队侵入高加索的土尔其军司令)以某些帮助,这次战争的结局就将是毫无疑义的,俄国将确定不移地得不到高加索了。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巴黎条约鉴定之后,俄国大举重返高加索。

战争又持续了几年,高加索战争的最后阶段只能被叫做种族灭绝,山民们的命运就是死亡、移居土尔其,或者在俄国堡垒炮口威胁下环绕着哥萨克村落的平地上定居。

1864年5月21日,米哈伊召开大会报告沙皇说,高加索战争已经结束了,契尔克斯人开始逃向土尔其。 时间对于征服者有利,高加索山麓渐渐失去了非俄罗斯性质。

1917年十月革命期间,高加索各族人民试图重返他们的独立,但是失败了。十月革命后,1921年车臣并入戈不斯克自治共和国,不久又分离出来成立自治区。车臣是俄罗斯联邦境内民族情绪十分强烈的共和国,1921年11月宣布脱离俄罗斯而独立,由于车臣自喻为独立国家,导致了它同俄罗斯关系的紧张,共和国内部矛盾以及相应的政治问题、民族问题也随之产生。

1936年成立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1942——1943年车臣部分地区被德军占领。俄罗斯政府在1943年—1949年把高加索各族人民放逐到西伯利亚和北哈萨克斯坦,象1859-1864年一样,又有几十万人被赶出家园。1944年2月苏联政府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将车臣人和印古什人迁往哈萨克斯坦与中亚地区。在苏联当局的高压下,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被撤消,车臣人和印古什人全体被强制移到中亚。车臣人在1956年以后开始重返故里,他们的民族实体更加削弱了,大多数人民在祖传的土地上早已变成了少数民族。1957年苏联政府为其“平反”,并允许他们重返家园。

1957年,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重建,移居各地的车臣人和印古什人返回故里,但由于强制迁移所造成的心理创伤始终未能复原,该共和国的版图也未能恢复到1944年以前的原状。

叶利钦时期的两次车臣战争

苏联解体使莫斯科结束了对外扩张战略,并且引起俄罗斯历史上最大的地缘政治变动。

俄罗斯自身实力遭到了严重削弱,在世界地缘政治版图中的地位明显下降。俄罗斯的地缘战略走向大幅缩小。自16世纪以来欧亚大陆最大的地缘政治变化莫过于俄罗斯的崛起与扩张,而后苏联的解体使俄国300多年扩张所获得的地缘政治成果几乎化为乌有。在地缘战略大幅压扁的同时,俄罗斯的出海通道也受到了限制。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使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只剩下了圣彼得堡;在黑海,俄罗斯只剩下诺沃罗西斯克和图阿普谢两个港口。

俄的地缘政治环境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地缘政治战略走向发生变化:西部-由于北约东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不断遭受挤压;在南部,俄面临着地缘政治上“迫在眉睫的挑战”,伊斯兰极端主义泛滥、外高加索、北高加索和中亚地区冲突持续不断,外部势力对独联体南部地区国家能源和自然资源展开了激烈的角逐,这些情况是“直接威胁俄罗斯国家利益和安全的根源”。俄在南部地区的主要任务包括:“首先,阻止土尔其、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损害俄罗斯经济政治和军事利益的企图。其次,遏制伊斯兰极端主义在北高加索地区的泛滥,防止该地区的武装冲突和分离主义危机侵蚀俄罗斯的联邦制,三 以俄利益为重,防止阿富汗战火蔓延,造成对俄罗斯“致命的威胁”。四 里海能源开发使俄罗斯与西方世界加大了对该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的争夺和渗透,俄罗斯在此面临新的挑战。

俄罗斯独立后 ,国内的矛盾和国际局势的急剧变化成为引发车臣战争的关键一环。

俄罗斯国家内部政权矛盾重重,权力信仰真空,使民族分裂势力乘虚而入。俄罗斯独立后,中央政权虚弱,为分裂分子提供了时机。另外,历史上,沙皇俄国以及前苏联的错误的民族政策遗留下了祸根。

外部因素的巨大推动作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独立浪潮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地区的民族独立风波极大地刺激了车臣人的民族感和独立的决心。

美国和北约国家对民族分裂的纵容、支持并且采取双重标准。

伊斯兰极端势力企图以车臣为中心建立高加索伊斯兰国,近年来,中东大部分国家不断打击伊斯兰极端势力,使其活动受到很大遏制,影响力明显下降。这些伊斯兰极端势力为调整策略,转移战略目标,将俄罗斯穆斯林占多数的北高加索地区确定为拓展势力范围的新领域,积极在该地区扩大影响。该势力以车臣为据点,以伊斯兰教为细节,勾结车臣民族分裂分子,为其提供资金和实物,大力武装当地匪帮以便最终将该地区纳入其控制范围;在车臣非法武装中有来自所有穆斯林国家各教派的极端分子,也有国际恐怖主义头目本·拉丹的狂热信徒,甚致不惜一切代价接纳并藏匿受国际法庭通缉的拉丹。

海湾产油国为垄断石油市场暗助车臣匪帮搞乱高加索。高加索里海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战略地位,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是海湾产油国在世界能源市场上的主要潜在竞争对手,为减少这种威胁,进而达到长期垄断世界石油市场的目的,沙特等产油国对车臣民族分裂分子的猖獗活动态度暖味,有的甚至不惜巨资暗中资助车臣匪帮,派遣雇佣兵,企图使黑海地区的石油出口在动荡中陷于瘫痪。

不能脱离黑海石油运输问题及对高加索石油财富之争谈论西方对车臣的态度,美国已经宣布黑海为其切身利益地区,并在这一地区的争斗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主要是在欧安组织伊斯兰峰会上鉴署了包括巴库——杰伊汉的主要输出管道一揽子协议,其共同目的是要把俄罗斯挤出里海石油输送体系。由于匪徒在车臣的肆虐,才使这些协议的签署成为可能,因为巴库一新罗西斯克(进出黑海的港口)输出管线要在车臣境内经过,对输油管道的监督,经常发生的偷油事件使俄罗斯当局不得不停止使用这条输油线。如果保证“北方”输油局势稳定,联邦当局也能严密控制这条输油管道,西方世界是不会得逞的,于是车臣成为美国手中的一张王牌。

无论是美国,还是北约其它国家所真正关心的并不是他们如此热衷维护的车臣人,而实际上是美国在北高加索这一战略重要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美国对高加索地区的主导思想是:阻止俄罗斯向南方发展,巩固西方世界在北高加索的地位,试图采取政治和经济杠杆对莫斯科进行施压,迫使莫斯科停止军事行动,同恐怖分子进行谈判。

自华约解体以来,美国的一切行动都以俄罗斯为敌人,积极利用它严重的经济危机来彻底动摇这个国家。在对俄罗斯深层次的政策中,一项新的帝国计划正在西方酝酿。今日俄罗斯还不是一个在政治上成型和稳定的国家。但俄罗斯一旦政局稳定必将恢复自己巨大的地缘政治潜力。

俄罗斯顶住了西方的威胁,宣布要彻底消灭匪徒、维护国家领土、整顿车臣秩序和防止整个北高加索局势动荡的坚强决心。俄罗斯表示,尽管他正经历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尽管他已经衰弱,但它仍然是一个大国,有能力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由于谢瓦尔德纳泽奉的反俄政策,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遇到了麻烦。几百年来,格鲁吉亚都由于支撑着车臣而得益于北方帝国,而现在俄罗斯对其实行签证,并在其他方面加以限制,现已证明(车臣)的武器和雇佣军正是通过第比利斯运往格罗兹尼的。从表面来看,莫斯科——埃里温——德黑兰和莫斯科——巴库——德黑兰之间的联系将在地缘上得到加强,车臣现在变成了大西洋利益的传输体,正是针对这一企图,美国通过里海和黑海行动沉重地打击了这种联系。

另外,北约对科索沃的政策已显得力不从心,对阿族极端分子的纵容不仅导致了对科索沃塞族和所有非穆斯林人的种族清洗情况,而且没有彻底解除武装的科索沃解放军发起的袭击。科索沃的流血仍在继续,全世界都开始越来越清楚,北约1999年3月对巴尔干采取军事冒险行动的真正意义。为使人们忘记这件事,转移人们的视线,西方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出车臣牌,试图激起俄罗斯与伊斯兰世界的冲突,在国际舞台上孤立它。总之利用一切手段损害俄罗斯,使整个国际社会都视他为无视人权、不能政治解决问题只会采取强硬的军事手段的国家。

车臣人民深受极端主义势力及俄罗斯最近几年所推行的政策之害。自1992年以来,车臣事实上获得了完全的国家独立,令人遗憾的是在车臣境内没有建立任何明确的国家建制,极端主义势力利用了这种权力真空 ,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应该对匪徒的巢穴实施打击,杜绝这一传染病的蔓延,是恐怖分子迫使俄罗斯的政策发生了转折,导致了1995年—1996年叶利钦第一次出兵车臣。

车臣当局同反对派的大规模武装冲突,使莫斯科找到了对车臣进行军事干预的借口。俄罗斯官方强调,车臣是俄联邦的组成部分,那里的居民是俄罗斯的人民。两派冲突已给和平居民带来伤亡,俄罗斯不得不采取一切手段平息车臣的武装冲突。为此,俄方把车臣政府军队和反对派武装统称为“非法武装集团”。

俄罗斯进攻目的是阻止整个高加索独立出去。首先应该结束军事行动,这意味着摧毁大股匪帮。同时应加强法制机关的作用,恢复政权管理机构,着手解决社会问题。例如学生上学和百姓看病问题等,大力创造就业机会。然后进行选举,还必须进行车臣杜马的代表的补选。杜马应该有车臣共和国代表总统制理。

车臣冲突大大玷污了俄罗斯的形象,损害了俄罗斯同西方和穆斯林世界的关系。对双方来说:“善意、信任和理解已被疑心、失望和苏联时代的对抗态度所取代。俄指出西方试图阻止俄罗斯巩固在北高加索的地位,利用车臣问题转移“视线,掩盖北约对科索沃政策的失败。

车臣武装分裂分子为争取独立并夺取里海出海口,1999年8月不断潜入毗邻的达吉斯坦共和国,勾结其境内的“瓦哈比运动”非法武装进行一系列暴乱活动,宣布要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共和国。8月31日-9月16日恐怖分子又大举深入俄罗斯腹地,在莫斯科等地制造了5起恐怖爆炸案,造成300名无辜者丧生。俄罗斯国内群情激愤,强烈要求政权铲除这一祸患。

正如大家意识到的那样,应当把车臣战事放在首位。莫斯科和其它大城市骇人听闻的爆炸案件使社会矛盾燃烧到最高点,最初的恐惧给渴望复仇让开了位置。主要是,彻底消灭恐怖主、,暴力和抢劫的根源。普京的话(我们要在厕所撒尿)极其准确地反映了人民的意识,无辜的人惨遭杀害使人们渴望复仇。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第一次车臣战事还没有这种因素,即南斯拉夫事态。美国和其他北约领导因人民领袖的罪行(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而向全体人民进行报复。近20个国家同塞尔维亚之间军事力量悬殊的较量震惊了只相信平等条件斗争的俄罗斯人的意识。俄罗斯举国上下认为,不能使俄罗斯演变成第二个南斯拉夫,这也极大地推动了车臣的第二次战争。

1999年12月13日,俄总统叶利钦颁布命令、决定采取行动恢复车臣的和平秩序。实际上,这项命令是向以杜达耶夫为首的车臣当局宣战。出兵车臣不仅受到了国家杜马绝大多数议员的指责,而且连叶利钦总统的坚定支持者以“盖达尔为代表的激进民主派也表示反对,增加叶的对立派的力量。一些加盟共和国内不同的自治区域也存在领土矛盾,

同第一次不同,普京没有猛烈展开地面进攻,而是做了以前没有做的事,而且这也是俄罗斯人民所期待的,普京得到了支持,首先是因为车臣战争,因为消灭所有武装分子的战争,当然没有考虑代价——俄罗斯的士兵的牺牲、平民的死亡和难民的悲剧。当然,崇拜个人的萌芽不仅仅是由于普京个人的举止风格,主要是由于行动。这也是普京参加总统选举获胜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淑琴)

中国网 2002年11月1日
参考资料:中国网 2002年11月1日

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之一,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万,其中绝大多数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族。车臣虽然只是处于里海与黑海之间的弹丸之地,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它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从中亚向欧洲输送石油的管道也必须经过这里,一旦阻塞,俄罗斯的经济损失将相当严重。因此,长期以来,俄国一直把牢牢地控制住车臣作为它的重要国策。
偏偏车臣人以骁勇善战闻名。十九世纪,沙皇俄国经过五十多年的高加索战争,才将车臣征服,于1859年将它并入沙俄的版图。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政权在1922年成立了车臣自治州。
1934年,车臣与它西边的邻居印古什自治州合并,加入苏联;1936年12月改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1944年,斯大林以车臣人与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理由,把车臣人强行赶出家园,迁往西伯利亚,给车臣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创伤。直到1957年,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建制才得以恢复。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车臣的分离主义势力趁着政局动荡、中央政府顾不到边远地区之际,开始谋求独立。这年的10月,在阿富汗战争中曾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退役将军杜达耶夫,当上车臣共和国的总统。他一上台就公开宣布车臣独立,并建立了车臣的第一支正规部队国民卫队,人数最多时达到六万人。
眼看着车臣变成公然与中央政府唱对台戏的独立王国,成了俄罗斯联邦的心腹大患,1994年12月,俄军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讨伐桀骜不驯的分裂势力。一开始,俄军把车臣叛军当成乌合之众,根本不放在眼里,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夸下海口:“只需一个空降营,几天即可拿下车臣首府格罗兹尼。”
但是,万万没有料到,俄军会在小小的车臣损兵折将,碰了一鼻子灰。俄罗斯动用了四万人的陆军、空军、内务部队和特种兵,出动数百辆坦克、装甲车以及大炮、飞机、导弹等现代化武器,足足打了二十个月,虽然重创了车臣武装,杜达耶夫本人也被精确制导的导弹击中丧命,但俄军却付出了几千名官兵牺牲的惨痛代价,外加两万多平民丧生,到头来只得停战求和,黯然撤军。
相对于战场上的失利,第一次车臣战争后,俄罗斯在政治与战略上的损失更大。杜达耶夫之后的车臣当局,一方面利用和平协议不断地向联邦政府索要财政资助和能源,一方面纵容非法武装频频骚扰毗邻地区,制造各种恐怖事件,并且勾结国外宗教极端势力插手介入,在分裂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为了彻底解决车臣问题,在担任总理不久的普京的精心策划下,1999年8月,俄罗斯抓住车臣叛军入侵临近的达吉斯坦共和国这根导火索,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普京充分展示了他果敢坚毅的硬汉形象。叶利钦总统辞职,任命他为代总统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2000年的元旦期间,前往前线视察。3月20日,他亲自乘坐苏-27战斗机飞过车臣战区。他下令,哪里有叛匪就在哪里消灭他,如果在厕所里发现匪徒,就直接把他塞进茅坑里。
俄军吸取了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失利的教训,一改上次冒进深入的打法,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配合空降兵、特种兵的奇袭、突击、围剿等战术,不断地歼灭和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一支支精干的、富有实战经验的特种作战小分队,充分利用暗夜、浓雾的掩护,从天而降,钻地而出,神出鬼没地渗透到车臣恐怖分子的占领区,屡建奇功。1999年10月8日那天,俄军的一支特种小分队秘密潜入敌人营地,一举擒获通缉了一年的恐怖分子头目哈奇拉耶夫。
在作战方法上,俄军借鉴了美军在科索沃战争中的经验,充分利用自己在制空权和高技术兵器上的绝对优势,出动苏-24M轰炸机、苏-25强击机、米-24武装直升机和战术导弹,对车臣叛军的基地、雷达、电视台、匪首住所、机场、武器弹药库实行远程精确的打击。由于准备充分,战略战术使用得当,俄军连战连胜,打得叛军伤亡累累,难以招架。9月26日,车臣总统马斯哈多夫只好假惺惺地表示:“车臣人民和俄罗斯人民都不希望再发生一场战争。”马斯哈多夫呼吁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俄车之间的问题。俄罗斯领导人没有上当,普京干脆地表示,俄罗斯愿意同车臣对话,但只能“在俄罗斯总统认为必须进行会见和会见对俄罗斯有利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2000年1月18日清晨,俄军对格罗兹尼的总攻打响了!在警察部队和车臣民兵的配合下,俄军从三个方向攻进了市中心的广场。车臣叛军依托雷区、地面地下工事、楼与楼之间的地下通道,与俄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在攻打罐头食品厂时,叛军用砖块砌死了窗口,布置了大量的狙击手,在一个个难以发现的射击孔后面向俄军疯狂地射击,并在炸断的楼梯通道里蹿上跳下,拼死顽抗。
经过一场血战,俄军终于打下了罐头厂和公路桥,彻底切断了河两岸叛军的联系。2月4日,俄军战士将俄罗斯三色国旗插上了车臣“总统府”。到2月28日,俄军收复了车臣百分之九十九的土地,基本稳住了车臣的局势。
俄军总参谋部宣布,从第二次车臣战争打响到2月初,俄军以阵亡官兵一千一百七十三人的代价,击毙叛军约一万人,取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
但是,残余的车臣叛军化整为零,逃进山高林密的山区,与俄军转而进行游击战,并且不断地在俄罗斯各地制造自杀性恐怖袭击。要彻底铲除车臣叛军与恐怖主义势力,俄罗斯还要进行艰苦的努力。

俄罗斯联邦车臣问题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俄罗斯军队

车臣 (Chechen) 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位于俄西南部高加索山脉北侧,与格鲁吉亚隔山为邻,面积约1. 5万平方公里,人口有100多万(2004年)。车臣人信奉伊斯兰教,大多属逊尼教派。首府格罗兹尼 (Grozny) 是在1818年建立的格罗兹尼城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有关车臣人的最早记载是在7世纪初以前。“车臣人”这一称呼最早源自阿尔贡河边的“大车臣”这一村庄的名称,以后逐渐成为车臣民族的族称。车臣人自称“纳赫乔人”,即“平民百姓”的意思。车臣人在13世纪遭受蒙古-鞑靼人的侵袭,14世纪末又遭到中亚帖木儿帝国军队的蹂躏。直到15至16世纪金帐汗国解体后,车臣人才开始从山区向平原迁徙。16至19世纪,伊斯兰教开始传入车臣。在17至18世纪之交,车臣开始成为波斯、奥斯曼、俄罗斯三大帝国争夺的对象,此后车臣经历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血腥残酷的战争。

19世纪,沙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高加索战争于1895年把车臣并入帝国版图。1922年11月成立车臣自治州。1934年1月车臣与其西邻印古什合并,1936年12月改成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二战期间,苏联政府以车臣人同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由,把许多车臣人强行迁出家园。当时有38.7万多车臣人被驱逐到中亚和西伯利亚。直到1957年1月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才决定恢复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建制,归俄罗斯联邦管辖。

车臣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俄罗斯的一大难题。俄罗斯与车臣民族的矛盾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上半叶沙皇对车臣的入侵,但矛盾的真正激化是苏联解体前后开始的。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外部势力的插手,车臣民族分裂主义势力恶性膨胀。1991年9月,苏联空军少将、车臣人杜达耶夫依靠武力推翻了当地的苏维埃政权。10月,车臣举行共和国总统和议会选举,杜达耶夫当选总统。11月,即在苏联解体的前夕,杜达耶夫颁令成立“主权国家”车臣共和国,并很快组织了车臣国民卫队。从此,车臣既不签署1992年的俄联邦条约,也不参加1993年的俄议会选举,在“独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为了平息车臣日益猖獗的分裂主义势力,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1994年12月,俄罗斯当局出动6万军队,对车臣非法武装进行打击。由于种种原因,1996年8月31日,俄联邦政府和车臣非法武装在俄达吉斯坦共和国境内的哈萨维尤尔特达成协议,规定将车臣地位问题搁置5年。历时20个月的车臣战争以一纸“哈萨维尤尔特协定”而告终,联邦部队于1997年1月全部撤出车臣。

1997年1月,车臣举行总统选举,马斯哈多夫当选。同年5月,俄联邦与车臣签署和平与相互关系原则条约。但是,马斯哈多夫仍然坚持车臣是“独立国家”, 不仅拒不执行和平协定,而且加紧分裂活动。尤其令俄罗斯当局不安的是,在马斯哈多夫领导下的车臣,极端民族主义势力不仅在车臣境内加紧分裂活动,而且武装袭击与其毗邻的达吉斯坦,企图与该自治共和国一起建立“神权政治国家”。因此,1999年8月俄当局出兵10万,打响了第二次车臣战争。

2000年1月俄政府宣布马斯哈多夫为车臣不合法的总统后,他躲藏到车臣南部山区,成为车臣非法武装的3大头目之一,组织和领导车臣非法武装与俄军对抗。俄政府军经过空中轰炸和地面围剿,大股车臣非法武装被消灭。但是,车臣剩余的非法武装化整为零,在车臣内外采取游击战术,不断在俄罗斯各地制造恐怖事件。特别是近几年来,车臣非法武装分子活动猖獗,劫持人质、炸毁客机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2002年10月23日,数十名车臣武装分子在莫斯科杜布罗夫卡剧院将800多名正在观看演出的观众和演职人员劫为人质。3天后,俄特种部队向剧院内施放催眠气体后,成功地解救了大多数人质,但仍有130名人质不幸丧生。俄军随即在车臣展开了大规模清剿行动。2004年9月1日,马斯哈多夫与车臣非法武装的另一个头目巴萨耶夫策划和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俄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学校劫持人质事件,俄当局随后悬赏约1000万美元缉拿他们。

遇难的俄联邦车臣总统卡德罗夫

根据形势的发展,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必须加快车臣立宪进程。2002年12月11日,车臣人民代表大会举行,讨论车臣新宪法和选举法草案。次日,普京发布关于车臣全民公决的总统令。2003年3月23日,车臣就是否赞成新的共和国宪法草案、总统选举法草案、议会选举法草案举行车臣历史上第一次全民公决。全民公决通过的车臣新宪法规定,车臣是俄联邦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从法律上确定车臣作为俄联邦一个主体的地位,进而保证俄联邦主权和领土完整。2003年10月5日举行全民选举,车臣共和国行政长官卡德罗夫当选俄联邦车臣共和国总统,任期4年,这是根据新选举法选举的第一位车臣总统。

2004年5月9日,车臣非法武装在格罗兹尼胜利日庆祝活动中再次制造恐怖爆炸事件,车臣共和国总统艾哈迈德·卡德罗夫和俄高加索联合集群司令巴拉罗夫在这次事件中被炸身亡。

9月1日,马斯哈多夫与车臣非法武装的另一个头目巴萨耶夫策划和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俄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学校劫持人质事件,俄当局随后悬赏约1000万美元缉拿他们。2005年3月8日,俄联邦政府宣布,马斯哈多夫在车臣北部被击毙 。

2000年1月17日,凌晨五点三十分,天色还未放亮,依然漆黑一片,俄罗斯高加索地区的隆冬又给这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平添了几分凛冽和肃杀之气。就当人们还在暖和的被窝里酣睡之时,俄罗斯空军的一批战斗机悄悄起飞了,它们利用夜幕的掩护,避开了车臣叛军的地空导弹和高射机枪的威胁,直扑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市中心叛军盘踞的据点进行轰炸;与此同时,俄军的远程火炮也向同一个方向发出了怒吼,炮弹在夜空划出一道道耀眼的红光,震破了黎明前的沉寂。

这是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向格罗兹尼发起总攻前的炮火准备。

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之一,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万,其中绝大多数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族。车臣虽然只是处于里海与黑海之间的弹丸之地,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它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从中亚向欧洲输送石油的管道也必须经过这里,一旦阻塞,俄罗斯的经济损失将相当严重。因此,长期以来,俄国一直把牢牢地控制住车臣作为它的重要国策。

偏偏车臣人以骁勇善战闻名。十九世纪,沙皇俄国经过五十多年的高加索战争,才将车臣征服,于1859年将它并入沙俄的版图。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政权在1922年成立了车臣自治州。

1934年,车臣与它西边的邻居印古什自治州合并,加入苏联;1936年12月改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1944年,斯大林以车臣人与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理由,把车臣人强行赶出家园,迁往西伯利亚,给车臣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创伤。直到1957年,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建制才得以恢复。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车臣的分离主义势力趁着政局动荡、中央政府顾不到边远地区之际,开始谋求独立。这年的10月,在阿富汗战争中曾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退役将军杜达耶夫,当上车臣共和国的总统。他一上台就公开宣布车臣独立,并建立了车臣的第一支正规部队国民卫队,人数最多时达到六万人。

眼看着车臣变成公然与中央政府唱对台戏的独立王国,成了俄罗斯联邦的心腹大患,1994年12月,俄军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讨伐桀骜不驯的分裂势力。一开始,俄军把车臣叛军当成乌合之众,根本不放在眼里,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夸下海口:“只需一个空降营,几天即可拿下车臣首府格罗兹尼。”

但是,万万没有料到,俄军会在小小的车臣损兵折将,碰了一鼻子灰。俄罗斯动用了四万人的陆军、空军、内务部队和特种兵,出动数百辆坦克、装甲车以及大炮、飞机、导弹等现代化武器,足足打了二十个月,虽然重创了车臣武装,杜达耶夫本人也被精确制导的导弹击中丧命,但俄军却付出了几千名官兵牺牲的惨痛代价,外加两万多平民丧生,到头来只得停战求和,黯然撤军。

相对于战场上的失利,第一次车臣战争后,俄罗斯在政治与战略上的损失更大。杜达耶夫之后的车臣当局,一方面利用和平协议不断地向联邦政府索要财政资助和能源,一方面纵容非法武装频频骚扰毗邻地区,制造各种恐怖事件,并且勾结国外宗教极端势力插手介入,在分裂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为了彻底解决车臣问题,在担任总理不久的普京的精心策划下,1999年8月,俄罗斯抓住车臣叛军入侵临近的达吉斯坦共和国这根导火索,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普京充分展示了他果敢坚毅的硬汉形象。叶利钦总统辞职,任命他为代总统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2000年的元旦期间,前往前线视察。3月20日,他亲自乘坐苏-27战斗机飞过车臣战区。他下令,哪里有叛匪就在哪里消灭他,如果在厕所里发现匪徒,就直接把他塞进茅坑里。

俄军吸取了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失利的教训,一改上次冒进深入的打法,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配合空降兵、特种兵的奇袭、突击、围剿等战术,不断地歼灭和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一支支精干的、富有实战经验的特种作战小分队,充分利用暗夜、浓雾的掩护,从天而降,钻地而出,神出鬼没地渗透到车臣恐怖分子的占领区,屡建奇功。1999年10月8日那天,俄军的一支特种小分队秘密潜入敌人营地,一举擒获通缉了一年的恐怖分子头目哈奇拉耶夫。

在作战方法上,俄军借鉴了美军在科索沃战争中的经验,充分利用自己在制空权和高技术兵器上的绝对优势,出动苏-24M轰炸机、苏-25强击机、米-24武装直升机和战术导弹,对车臣叛军的基地、雷达、电视台、匪首住所、机场、武器弹药库实行远程精确的打击。由于准备充分,战略战术使用得当,俄军连战连胜,打得叛军伤亡累累,难以招架。9月26日,车臣总统马斯哈多夫只好假惺惺地表示:“车臣人民和俄罗斯人民都不希望再发生一场战争。”马斯哈多夫呼吁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俄车之间的问题。俄罗斯领导人没有上当,普京干脆地表示,俄罗斯愿意同车臣对话,但只能“在俄罗斯总统认为必须进行会见和会见对俄罗斯有利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2000年1月18日清晨,俄军对格罗兹尼的总攻打响了!在警察部队和车臣民兵的配合下,俄军从三个方向攻进了市中心的广场。车臣叛军依托雷区、地面地下工事、楼与楼之间的地下通道,与俄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在攻打罐头食品厂时,叛军用砖块砌死了窗口,布置了大量的狙击手,在一个个难以发现的射击孔后面向俄军疯狂地射击,并在炸断的楼梯通道里蹿上跳下,拼死顽抗。

经过一场血战,俄军终于打下了罐头厂和公路桥,彻底切断了河两岸叛军的联系。2月4日,俄军战士将俄罗斯三色国旗插上了车臣“总统府”。到2月28日,俄军收复了车臣百分之九十九的土地,基本稳住了车臣的局势。

俄军总参谋部宣布,从第二次车臣战争打响到2月初,俄军以阵亡官兵一千一百七十三人的代价,击毙叛军约一万人,取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

但是,残余的车臣叛军化整为零,逃进山高林密的山区,与俄军转而进行游击战,并且不断地在俄罗斯各地制造自杀性恐怖袭击。要彻底铲除车臣叛军与恐怖主义势力,俄罗斯还要进行艰苦的努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就是在车臣发生的战争.

恐怖主义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