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颜男子:求知,百分悬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18:40:14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檫拭,不叫惹尘埃。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啊。有谁能帮忙讲解的,百分悬赏
菩提树,和明镜台 各指的是什么?尘埃又之什么,“檫拭”又是怎样的?

菩提树:话说古印度的小王子释迦牟尼,为了寻找人生的真谛,放弃王位,四处寻找,最后来到了一棵菩提树下,决心用7天7夜的时间来领悟,最后终于修身成佛.后来菩提树也象征着神圣吉祥智慧高尚.所以也叫智慧树.
所谓明镜台,从字面上理解,也就是明亮的镜台.这里比喻完美没有瑕疵的事物.
所谓擦拭,这里是指自律.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做人要时常自律,不要偏离的正道.
这话是一场佛学论坛时,佛学名家神秀所说的,当时另外一位佛学家惠能也说了一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相传佛主释迦牟尼为了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舍去王位继承,到处寻找人生的真谛,最后在一株菩提树下静修,战胜了各种邪恶的诱惑,猛然觉悟,领悟了真谛而成佛,佛教的经书都把菩提树当作佛树。菩提树则代表了神圣、吉祥和高尚,在傣族男女的情歌中,少女们很喜欢把男侣比喻为菩提树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解释:禅宗强调顿悟、全体起用,是最上乘法门。这样的思想又和中国人圆融尚简的民族性若合符节,千馀年馀绪承袭的结果,许多人都忘了顿悟背后『渐修』的重要性了。事实上,没有累积修行资粮的渐修过程,又如何能够有顿悟的辛苦结晶呢?实修实证的历程当中,身、心无疑是两大重要因素,必须先行确立二者的具体存在后,才有可能如法修持;而不是一开始就「顿契无生」、「一切皆空」、「了无 碍」。因此可知,神秀的「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的工夫,正是达到惠能所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境界的增上缘啊。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是渐悟禅门的神秀大师写的记子,而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檫拭,不叫惹尘埃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写的记子。他们是师兄弟,这两首记子是他们在接受五祖弘忍大师的考试时写的,结果是慧能大师受了祖师衣钵。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简单的说就是时刻用真正的智慧也就是般若来关照自己的言行,不要被恶行污染了自己的清静。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檫拭,不叫惹尘埃是说人的身心包括世界都是空的根本没有什么善恶之分,也就没必要时时关照。
最后我要说虽然五祖把衣钵传给了慧能大师,但还是让他的其他弟子记住神秀的记子并认真去做,这是因为刚开始学佛的人再没开悟之前还是应该以戒律为本,执著于善总比什么都不管强的多!只有真正证得空性才能达到第二句记子的境界。正所谓: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空时罪亦亡

呵呵 100分 恩 这大概一百万也买不到

这个答案不属于任何能衡量的范畴了

你能知道 就能知道 不能知道 要好好修行哦

庄周老夫子本想教我用故事来解读这个偈子,却被里间的释迦老子拿棍子敲了脑壳,最后捂着头指了里面跟我讲了句“佛曰不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