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伟被打成猪头三:清明两代乡试考试地点怎么解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30 12:38:42
找不到 麻烦谁知道告诉一下 谢谢!

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考试。源于唐、宋时的府试、州试。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贡生、荫生、官生,经科考、录科、录遗考试合格者,均可应考。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朝廷庆典加科称为恩科。考期在八月,分三场。又称“秋试”、“秋闱”。届时,朝廷选派正副主考官,试《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考中者称为举人,可于次年赴京参加会试。《明史.选举志》:“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清陶福履《常谈.乡试》:“[周官]:乡大夫受教法于司徒,退颁于乡吏,使各教其所治。三年,则乡大夫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献其书于王,此乡试所由昉也。唐之乡贡、宋之漕试,即今乡试也。”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二章第一节:“各省乡试皆在省城举行,于城内东南方建立贡院,悬‘贡院’墨字匾于大门上正中。”

贡院

贡院,又称作“考棚”。是科举时代仕子应试的考场。又称川北道贡院。《阆中县志》记载:顺治九年壬辰(1652年),全川未靖,补行辛卯科乡试,围设保宁府。甲午、丁酉、庚子三科皆在保宁,至康熙二年癸卯(1663年)始移成都,“嘉庆二十二年,川北道黎学锦率属重修……”。

贡院考棚具体建于何时,已无确切记载,查明代嘉靖《保宁府志》,有建筑群叫明伦堂,考场四十间,而清代黎学锦重修考棚地基原来也很宽广。三进四合庭式建筑纯穿逗木结构,房舍整齐规矩,高出街坊民居一头。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都是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与大门相对的正厅是一楼一底的殿堂,是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地方。庭院中是十字形走廊,走廊两边栏杆连带靠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斋舍为一楼一底四合院,楼下庭院纵贯走向。

贡院即贡士院,是科举考试的专用考场。科举制度产生之初,并没有专用考场,省试一般在吏部南院举行。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科举转由礼部掌管,开始建立贡院,规制较为简单。宋哲宗以后,礼部、各州皆建贡院。元代试院内已分设“席房”。明代贡院形制已经规范化、制度化。清代沿用不变,府州县设试舍(考栅),京师及各省城则设贡院。贡院四周内外两层围墙顶端布满带刺的荆棘,故贡院亦称“棘闱”。贡院严整划一,壁垒森严,面积之广大,考生之众多,可谓举世无双,堪称空前绝后。

顺天贡院为清代会试和顺天府乡试的试场。大门正中有贡院匾,内建仪门、龙门,再进为明远楼,专供巡察人员眺望之用。后为至公堂,至公堂东西两侧为外帘,供管理人员居住。至公堂后为内帘,供考官居住。每排号房用《千字文》千字序编列。每排为一字号,上百间为一列,号房共九千余间。巷口有栅栏门,巷尾有厕所。考生入号后,即将栅栏门关闭上锁,等交卷时方可开。

江南贡院夫子庙

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