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遇见你翻唱:几日随风北海游, 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石, 不指南方...文天祥《扬子江》。 能详细解释一下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5/09 09:20:03
最好能从他的经历说一说

这是是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所写的《扬子江》中的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虽身陷囹圄,仍心向南宋、宁死南归的一片爱国之情。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今译〕我的心像一片磁针石,不指向南方,决不罢休!
〔赏析〕南宋德祜年间,元兵南下,占领了长不中下游地区,度宗庶子益王赵退守福建一带。此时文天祥从南通搭船到浙东转往福建。不久改元景炎(1276),赵在福州即位,史称端宗。诗中“南方,”指南宋朝廷。磁针石,即指南针。诗人以指南针比喻自己的一片忠忱,既通俗又恰切。他还以诗记患难中的遭遇。自题其诗集为《指南录》及《指南后录》,说明他虽然历经患难,兵败被俘,但对南宋王朝的忠心至死不变。
〔原作〕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一个落魄的文人,
但是在毫无实力(主要是权势积累方面)的情况下作了宰相,
我倒不觉得他实际为当时的朝廷作了多少贡献,
只是他留下的精神确实是可贵的。

取诗集中《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命名,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忠贞爱国之情。

文天祥通过自身的艰险经历表达了以身许国的决心和奔走报国的意志,抒发了自己在九死一生的情况下的爱国情怀。
文天祥的英雄壮举与历史上一切爱国志士一样,他们的报国行为是非常感人的。他们在强敌面前威武不屈,表现了高度的民族气节,实在可歌可泣。
文天祥北行之举对敌方的实力估计是不足的,他企图以言辞说服敌人退兵是极不切实际的幻想。他的爱国思想的实质是对于南宋朝廷的忠心,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自号文山。宋理宗时曾被选拔为进士第一名,任官不到两月即与权贵作尖锐的斗争,屡遭弹劾仍坚持正义。
德佑(宋恭帝年号)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次年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这时文天祥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辞,触怒元方丞相伯颜,被扣,解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端宗赵昰派遣他与南下元军作战,景元三年(1278年)兵败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右丞相,汉奸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就义,年仅47岁。

文天祥

1236-1283,初名云孙 ,字天祥,以字行,改字履善,又字宋瑞 ,号文山 ,吉水(今江西吉安)人 。宝佑四年(1256)进士第一 ,授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 。理宗朝,历除江西提刑 。咸淳六年(1270),除军器临 ,寻兼崇政殿说书,又兼学士院权直,忤贾似道,罢归家居。九年,除湖南提刑,差知赣州。德佑元年(1275),应诏勤王,尽出家资募兵至临安,出知平江府。是年底,签书枢密院事。二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辞相印不拜,使至元军营请和,被扣留北去,至镇江得脱 。益王立,召至福州,拜右相,亦辞未拜。以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军马出江西。帝昺即位,授少保、信国公 。是年底(1279 年初),于广东海丰兵败被俘 ,押之大 者,囚禁数年。

至元十九年(1282 )十二月初九日( 1283 年1 月9日),遇害于柴市 。《宋史》有传 。陈霆《渚山堂词话》卷二:“文文山词 ,在南宋诸人中,特为富丽。”陈廷焯《云韶集》卷九 :“气极雄深,语极苍秀。其人绝世,词亦非他人所能到。”刘熙载《艺概》卷四:“文文山词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意,不知者以为变声,其实乃变之正也。故词当合其人之境地以观之。”王国维《人间词话》:“文文山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远在圣与、叔夏、公谨诸人之上。”

文天祥在赣州知州任上,以家产充军资,起兵抗元,入卫临安,不久任右丞相,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景炎元年(1276),他在从南通往福州拥立端宗以力图恢复的途中,作《扬子江》一诗述志。景炎三年(1278),他因兵败被俘,坚持了四年的狱中斗争,终以不屈被害。

文天祥把自己的诗集取名为《指南录》,是取集中《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来表达自己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