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简谱光良:·一道高一化学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05:17:04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1。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氧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2。合成氨工厂通常采用20MPa~50MPa压强,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3。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手机氯气
4。经粉碎的黄铁矿在沸腾炉中燃烧得较快,较安全
选什么,怎么分析的?

A. 以增大O2的浓度,使平衡向正向移动。

B. 以高压使平衡向正向移动

C. 以增大溶液中的浓度,使的溶解平衡向逆向移动,从而使尽可能少地溶解。

D. 只是增大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不能用它来解释。

故选D。

选B
如果考虑勒夏特列原理,那制氨气的压强应该越大越好,但现在不知这样,是因为考虑到装置的耐压和成本问题,所以选B
D增大了接触面积就相当于增加了反应物的量,但总质量不变,好像有点拗口哦,呵呵^_^
我记得这道题我做过,是选B的

我也觉得是B 哈

勒夏特列原理,即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勒夏特列自己对该原理的表述可翻译如下:任何稳定化学平衡系统承受外力的影响,无论整体地还是仅仅部分地导致其温度或压缩度(压强、浓度、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发生改变,若它们单独发生的话,系统将只作内在的纠正,使温度或压缩度发生变化,该变化与外力引起的改变是相反的。

勒夏特列的表述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勒夏特列原理是一个热力学原理。它指出:若维持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发生改变,化学平衡遭到破坏,平衡移动的热力学趋向是:系统会自发地趋向于减弱外来的影响。

其内涵有三:
1.勒夏特列原理对达成化学平衡状态的系统才是有效的,若系统没有达成化学平衡状态,无效。例如,你若把氢气、氧气和水蒸气混合在一个封闭的容器里,无论你如何改变温度,氢气、氧气和水蒸气的量不会有任何改变,因为容器里的三种气体并没有达成化学平衡。
2.勒夏特列原理对维持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的改变才是有效的,若改变的不是维持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无效。如平衡CO+H2O CO2+H2 ,你改变系统的总压,不会引起平衡移动,因为总压不是维持这一平衡状态的因素。同样,你若改变催化剂的用量或组成,也不会引起平衡移动,因为催化剂不是维持化学平衡的因素。
3.勒夏特列原理指出了化学平衡的自发趋向,这种趋向是化学平衡系统的内部机制,无须外力帮助。由此,可判断勒夏特列原理能否扩大到非化学平衡系统。首先,应指出,所谓化学平衡,不仅仅指化学反应,也包括相平衡(如水蒸气和冰的平衡)、溶解平衡(如啤酒瓶里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溶解在啤酒里的二氧化碳的平衡或者氯化钠晶体与它的饱和溶液之间的平衡)等。所有这些平衡,都是物质状态相互转化的平衡。化学平衡是元素存在形态的相互转化,相平衡和溶解平衡是原子或分子形态的转化,等等。

由此可见,如果一个化学平衡移动了,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移动的方向是毫无问题的,例如,打开啤酒瓶,泛起了泡沫,你可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冰刀压在冰上,冰融化了,你也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那么对于上面的问题就很容易解释了:
1.使用过量的O2,改变的是浓度,即单位体积里面的量,而不仅仅是量,根据原理,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方向!
2.使用20MPa~50MPa(相当于200~500个大气压!),这么大的压强是很危险的,那么为了避免危险,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方向。(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后的压强比反应前安全多了!!)
3.氯气和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写出离子方程式),如果不采取措施,实验将收集不足氯气,根据方程式和原理,我们通过增加氯离子的浓度(注意1.是浓度;2.是氯离子,因为次氯酸根离子不易获得),就可以成功的使反应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即逆反应反向移动!从而增加收集氯气的量。
4.借助外力将黄铁矿粉碎,能使参与反应的量加大,但不能改变浓度,根据原理,平衡是不会改变的!!

所以 选第4项

高一??真的是高一题目??。。。。。。

选B
如果考虑勒夏特列原理,那制氨气的压强应该越大越好,但现在不知这样,是因为考虑到装置的耐压和成本问题,所以选B
D增大了接触面积就相当于增加了反应物的量,但总质量不变,好像有点拗口哦,呵呵^_^
我记得这道题我做过,是选B的

经粉碎的黄铁矿在沸腾炉中燃烧得较快是因为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而没有用勒夏特列原理,选D
勒夏特列原理是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而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强等,反应物的状态不属于条件,所以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