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快乐营之小年晚会:有人知道蒋介石的少年如何度过的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考问答 时间:2024/04/29 05:22:43

蒋介石父蒋肇聪继承祖业经营盐铺,1895年病逝。蒋介石由母亲王采玉抚养成人,幼年入塾,诵读经史。1903年入奉化凤麓学堂,两年后至宁波箭金学堂就读。1906年初肄业于龙津中学堂,4月东渡日本,入东京清华学校,结识陈其美等人,受到反清思想的影响。年末回国,1907年考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习炮兵。1908年春赴日,入东京振武学校,1910年冬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投身民主革命获得孙中山的器重,辛亥革命爆发后,蒋介石回上海,受陈其美指派,率先锋队百余人至杭州,参加光复浙江之役;嗣后在沪军都督陈其美部任沪军第五团团长,与陈其美、沪军第二师师长黄郛结拜为“盟兄弟”。
  1912年1月,受陈其美派遣,收买歹徒暗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案发后避往日本,曾办《军声》杂志。1913年夏二次革命起,在上海参加攻打江南制造局,事败后隐居上海,10月加入筹建中的中华革命党,11月再渡日本。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宣告中华革命党正式成立,蒋介石被派往上海、哈尔滨协助陈其美从事反对袁世凯的革命活动。1916年5月陈其美被刺后,蒋介石奉孙中山命去山东潍县任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参谋长。不久袁世凯死,中华革命军解散,蒋居上海,与青帮头目黄金荣、杜月笙等人有往来。
  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护法”建立国民党政府军政府,1918年3月蒋介石任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半年后任粤军第二支队司令驻闽。因受粤军将领排挤,常离职滞居上海,曾与张静江、陈果夫、戴季陶等合伙做交易所投机生意。
  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避难于永丰舰,蒋去广州登舰侍护40余日,取得孙的信任和器重。蒋做《孙大总统蒙难记》一书,同年10月被孙中山派任东路讨贼军第二军参谋长,1923年2月被任命为大元帅府大本营参谋长。8月奉派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考察学习军事、政治和党务。

超级全面!!!!!!!!
应有尽有!!!!!!!!
想不选为最佳多不行~~

蒋中正生于1887年10月31日(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五日),宁波府奉化县溪口镇(宁波西南方约33公里)一小康盐商之家。其先祖出自周公旦之子伯龄,伯龄封于蒋,遂以国为姓。父蒋肇聪,母王采玉。九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王太夫人督教甚严,他生性活泼,喜好运动。六岁就学,十四岁以前学论语、孟子、诗经、易经、左传、尚书,十五岁读策论,旁涉子、史、古文辞。十七岁入奉化凤麓学堂,开始学习英文、数学。

1905年孙中山于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革命思潮,风起云涌,蒋自剪辫发以明志。后得王太夫人首肯,于1906年4月东渡日本,暂入东京清华学校,结识陈其美,因而得以广交革命志士,是为参加革命运动之始,时年方二十岁,冬天返国。1907年夏天,入保定陆军速成学校接受军事教育,并考取官费留日陆军学生。1908年再赴日就读振武学校,接触到了旨在推翻满清,建立共和国的革命思潮,后经陈其美介绍加入同盟会,并得邹容所著《革命军》,早晚阅读,自题“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以明志向。1909年至1911年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实习,为士官候补生。1910年在东京首次见到了孙中山。

崛起政坛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蒋中正回国参加国民革命,与陈其美起义江浙,以先锋指挥官率百余人入浙江,于10月5日攻克浙江抚署,光复杭州。之后,陈其美在上海被举为沪军都督,任蒋为沪军第五团团长,不久,全江苏光复。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开国,是为民国元年。蒋3月赴日习德文,为留学德国作准备,并创刊《军声》杂志。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控制共和政府。1913年发生宋教仁案,孙中山号召讨伐袁世凯,以陈其美为上海讨袁军总司令,蒋回国相助,七月在上海召集旧部,急攻江南制造局,因国际干涉而解散。九月,各地讨袁军相继失败,史称二次革命。之后,孙中山东渡日本,重组“中华革命党”,蒋尚在沪秘密部署讨袁军事,乃首先宣誓加入。蒋居于上海,传说与当地黑帮组织青帮有所接触。之后赴日本,面见孙中山,托付以重要革命任务。1914年蒋先后于上海及东北筹划策动军事,并研究革命哲学,最初以“弱肉强食,优胜劣败”为心得,后经孙中山指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才合革命的宗旨,并提示应研究《大学》《中庸》之道。蒋于是对于学庸之研究,终其一生,未尝间断。1915年袁世凯图谋帝制,蒋在上海策动肇和兵舰起义,1916年4月率兵攻占江阴要塞5日,5月陈其美被刺身亡,蒋在敌兵环伺中,为陈其美治丧。同年,袁世凯病逝。
Image:Whampoa-Sun.jpg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结束后,同蒋中正(中)、何应钦(左)、王柏龄(右)合影

1917年因北洋军阀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张勋复辟,孙中山率海军南下广州,号召“护法”,蒋奉命留上海主持党务军事。1918年,蒋经孙中山介绍,在陈炯明的粤军中担任作战科主任,旋即因与陈炯明不合而离去。1919年发生五四运动,蒋回上海向孙中山陈述留学欧美计划,但孙中山不同意。1921年王太夫人去世,蒋哀毁逾恒,杜门守制,孙中山勉其“移孝作忠”。1922年6月陈炯明与孙中山决裂,发生炮击广州总统府事件,孙中山避难于永丰舰上,蒋闻讯后赴粤登上永丰舰与孙中山会合,协同指挥作战40余天,8月9日脱险,随孙中山回到上海,著《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孙中山作序。之后奉命为东路讨贼军参谋长,赴福建整顿各军,讨伐陈炯明。1923年,孙中山将大本营迁回广州,建立国民革命政府,对抗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京政府。并在共产国际的协助之下,改组国民党,与共产党实行“党内合作”,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年,孙派蒋等人赴苏俄学习苏维埃体制的政治及军事系统。在苏期间,苏俄不予正面承诺援助革命政府与坚持认为外蒙属于苏俄势力范围另他反感,他自此认定共产主义不适于中国。1924年,蒋回到广州。随后,孙中山任命其为黄埔军校校长,自此掌握国民党军权。黄埔建军初期,蒋培养出一批对其忠心耿耿的年轻军官;在1925年前,黄埔学生军在争夺广东省控制权时已初露锋芒。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平逝世,当时蒋正率黄埔学生与教导团官兵三千人“东征”,攻克五华、兴宁后,3月22日遥祭孙中山,誓言:“敬遵总理遗嘱、继承总理之志、实行国民革命、至死不渝”。一般认为国民党汪精卫将继续领导国民党,不过蒋所掌握的军事力量使他击退汪精卫,取得国民党的主导权。

1926年7月蒋介石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誓师北伐。1927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及苏联顾问鲍罗廷(Michael Borodin)的支持下,国民政府自广州迁往武汉,汪精卫出任国民政府主席。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决议案》解除了蒋的中央常委会主席和军人部长的职务。同月,北伐军攻克南京。蒋随后在上海策划清党、分共,于4月12日在上海采取行动,抓捕处决共产党员和左派工农群众,包括汪寿华,陈延年,赵世炎等人,史称四一二政变,蒋中正自此与共产党决裂,并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史称宁汉分裂。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随后也开始清党,并驱逐了苏联顾问,至7月,宁汉复合,史称宁汉合流。共产党在几次失败的武装暴动后退到农村地区发展。1928年4月,蒋中正亲自指挥北伐军渡过黄河。12月,东北的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北伐至此结束。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得到了统一。